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模板试卷_第1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模板试卷_第2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模板试卷_第3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模板试卷_第4页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模板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模板试卷 一、单选题未命名(总共20题,每题2分) 1左传记载,晋国与郑国交战前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郡国并行体制形成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2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促

2、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3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 A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 B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 C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 D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 4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5有学者认为

3、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使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君主增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C皇权增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水准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6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个变化反映了

4、A宗法族群观点受到重视 B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C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7下图反映的是哪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结构?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8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9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即使冀鲁像三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冀鲁豫三省”的这个状况 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 B推动了农业

5、生产商品化发展 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10北宋李觏认为:“一夫之耕,食有佘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由此可知,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负担较重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11景德镇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人陶氏所烧造。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反映唐朝时期的景德镇 A以生产白瓷名闻天下 B制瓷业以私营为主 C瓷器生产的规模较大 D制瓷业已具备较高的技艺 1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

6、,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该材料反映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13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由此可知,汉朝 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 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 C对商业活动实行区域化管理 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 14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时,中国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这个潜在的可能性从未实现。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经济内

7、向型特性 B指南针尚未广泛用于航海 C北方少数民族的肆意侵扰 D理学严重束缚了思想观点 15春秋时期,儒学宗师孔子特别强调公信力,认为“民无信不立”,“正而不诈”是基本的作战准则,战国后期的韩非子则认为“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个观点的变化表明 A诸侯争霸抑制民本思想 B社会思潮受制于时代发展 C儒学变迁注重历史传承 D社会转型助推军事体制变革 16周礼本来只施行于贵族阶层,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孔子却“有教无类”,不但将包括周礼在内的礼乐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且主张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个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各个阶层的道德精神气质 B促动儒家思想的传播 C增

8、强道德教化以实现治国安民 D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17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对这些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B明清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C统治者推行开明和开放的外交政策 D推动了当时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转型 18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对历史发展及人类文明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遗憾的是,在中国却没有因为这样伟大的技术发明而使社会产生伟大的变革。这是因为 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B程朱理学占

9、据统治地位 C科举制的盛行 D封建制度根深蒂固 19春秋时期,贵族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都把“赋诗”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诗教”作为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文学素养成为春秋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 B古代文艺作品创作追求政治教化功能 C诗经可作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的史料 D儒学思想成为春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 20东汉王延寿认为绘画的作用是“恶以戒世,善以示后;”曹植说:存于鉴戒者,图画也”。两人都在一定水准上肯定了绘画的 A收藏价值 B奖惩职责 C审美情趣 D伦理功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未命名(共4题,每题15分) 21中央与地方

10、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增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合了元朝疆域辽

11、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水准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即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实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所以地方权重之弊能够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补充。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

12、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9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是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同时代的管子也提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用水而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二即使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

13、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2)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个变化对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材料三长久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运行牢牢地被专制皇权掌控。但鸦片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这个状况完全被打破了。1908-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对应的城市管理机构

14、,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宋明以来很多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等则日趋衰落。 摘编自杨振宇中国城市化19082008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3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材料二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

15、,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5分) (2)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统一思想的措施,这个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6、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了增强君权提出的主张。(2分) 24历史一选修1:历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首先是从具有高等技术教育特色的洋务学堂开始的,肇始于福州船政学堂。清末统治阶级引入西学课程,虽然经历了翻译之学、制器之学、政治之学到技艺之学的理解过程,但在某种水准上仍停留于采取新的课程内容来培养“士”的层面,改革的目的是补充空疏陈腐的传统教育内容的不足。所以,在课程组织、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人们仍习惯于科举制度下书院教育模式,重记诵、轻实践,从洋务学堂到维新学堂都难逾越这种传统。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我国全面推广学校教育的榜样,新学制成为实施实业教育课程的行动纲领

17、。从壬寅学制到癸卵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几任政府一致地将实业教育摆到了“救国”的突出位置。 摘编自夏英在挣扎中前行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课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近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近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影响。(8分) 【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可知当时晋国将军功作为分封的依据,冲击了以血缘为基础实行分封的制度,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选A项;郡县制全面推行是秦朝建立以后,郡国并行体制形成于汉代,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政权趋向松散的问题,故排除B、C、D项。 【点睛】 由“克敌者”可

18、知军功成为受封的依据之一,从而得出分封制受到冲击的结论。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由“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变化,可判断分封制度促动了边远地区开发,C准确;西周分封制是奴隶社会时期,不是封建化时期,A错误;分封制度下诸侯的权力较大,很难增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B错误;材料说的是分封制促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不是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D错误。 3B 【解析】 【详解】 通过材料能够看出,西周时期,福建被记载,说明西周时期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福建地区并没有出现诸侯

19、国,排除;C项,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财政物资的说法不符合西周时期的特点,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排除。 4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次大变革”指的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其实质是政治上地缘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成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标志,故C项准确,B项排除。A项,传位贤能为禅让制,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体现了商周之变,排除。D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并非法治,故排除。 5D 【解析】 【详解】 材料“君主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说明君主的独裁专制在

20、一定水准上会受到限制,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君主专制,故D项准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集团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故A项排除;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说法太绝对,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权增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故C项错误。 6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西汉以前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可知东汉以前,家族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东汉以后,宗法族群观点的影响逐渐削弱,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故排除A,选B。材料只反映了西汉时期皇帝居所的朝向位置发生变化,没有涉及统治疆域,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皇帝居所的朝向

21、位置发生变化,没有提到宫殿模式,故D错误。 7A 【解析】 【详解】 由上述图示中的“三公九卿”和“郡县制”以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信息能够推知,是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结构,故选A;唐朝中央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与上图中的“三公九卿”不一致,故排除B;元朝时地方实行行省制,与上图中的“郡县制”不符,故排除D;明朝时中央没有三公九卿了,因为丞相制度被废除了,故也与上图不一致,所以排除D。 8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的信息能够看出这是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特点。C准确。自给自足和男耕女织属于小农经济的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

22、,和项错误;集约经营在古代并未产生,它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经营模式,故项错误。 9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冀鲁豫三省人地矛盾突出,并结合所知学知识可知,在传统耕作模式里,只要有充足的人力则不需要技术的革新就能完成土地的耕种,故D项准确。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是指土地兼并,与题目无关,故A项错误。农业生产商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项错误。 10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可知农民赋税负担过于沉重是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

23、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结论,B选项排除。脆弱性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C选项排除。自然灾害的破坏不是农民“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D选项排除。 11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称为假玉器”可知,景德镇的制瓷业已经具备较高的技艺,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名闻天下,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行业的性质为私营,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制瓷业的规模,排除C。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概况,抓住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即可作出解答。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在官营手工业中,木、金、皮的生产及“设色”、“刮摩”、“抟埴”等工序

24、都有专业的固定的工人负责的史实,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具有“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ABC项,综上分析,此三项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排除。 【点睛】 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13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可知,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区域性的划分,以便更好地实行管理,故选C。材料仅涉及“市”的划分,这不代表整个城市有明确的规划,排除A;仅从齐鲁封泥无从得知各地城市是否完全一致,排除B;区域化

25、的管理是为了规范商业活动,而不是限制它的发展空间,如果是限制,也就没有必要设置这么多个不同的“市”了,排除D。 【点睛】 “由此可知”提醒考生一定要尊重材料,切不可自己结合书本知识随意发挥想象。 14A 【解析】 【详解】 “这个潜在的可能性从未实现”强调的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无法真正“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受到封建自然经济的防碍。自给自足的经济之下对外的商品及市场的需求很小,所以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经济内向型特性,A项准确;宋代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根源,与政治形势没有太大关系,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5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

26、可知,孔子主张公信力,韩非主张用兵作战不排斥使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能适合社会发展需要,韩非思想顺应了适合时代需要,由此可知,时代特征对思想的影响,故B项准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先列举了儒家的主张,后列举的是法家的主张,故无法得出儒学变迁的过程,排除C;材料的主体在于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公信力的理解,无法得出军事体制变革,排除D项。 【点睛】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孔子和韩非思想及其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解答即可。 16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说明最初周礼只施行于

27、贵族阶层,而孔子将礼乐文化传播到各个阶层,主张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故C项准确;培养各个阶层的道德精神气质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促动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都不是实行礼制的主要目的,故和项错误。 17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收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借鉴了其他民族或国家的科技技术,这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故A选项准确;中国真正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故B选项错误;材料

28、中谈到“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等,在清朝时期中国已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无法得出统治者推行开明开放的外交政策,故C选项错误;中国古代外来的科学技术一定水准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但并没有推动当时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转型,故D选项错误。 18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导致中国的技术发明没有产生社会变革,故D项准确;AB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19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赋诗”在“春秋时期”“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而“诗教”“作为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分析可知,作为儒家经典的诗经有很多诗篇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况。故答案为

29、C项。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赋诗”“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不是在选官制度方面,春秋时期的官制是世袭的,排除;B项,虽然中国古代有些文艺作品具有政治教化的特征,但并不表明中国古代文艺作品的创作就追求政治教化功能,排除;D项,春秋时期的儒学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汉代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 20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戒世”“示后”“鉴戒”可知两人都在一定水准上肯定了绘画在戒恶扬善等伦理教化方面的意义,有助于社会伦理观的建设,故D项准确。收藏价值、奖惩职责、审美情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C三项排除。 21(1)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

30、干弱枝。 后果:唐朝藩镇割据;宋朝积贫积弱。 (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增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策略:平衡与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 【详解】 (1)不同:材料“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可知,唐朝设节度使,地方权力大;材料“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可知,宋朝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后果:

31、材料“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可知,唐朝藩镇割据;材料“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可知,宋朝积弱局面。 (2)特点:材料“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可知行省管辖区域大;“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可知行省权力大;“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可知民族控制;原因:结合特点分析原因,如“适合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可知元朝疆域辽阔,“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可知吸取前朝教训;“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可知民族征服;积极影响:结合行省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制度特点,可从政治、经济、思

32、想文化和民族融合等角度作答。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单一的集权与分权都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的教训中,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策略。 22(1)主要因素: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的影响。 (2)积极影响:经济:促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或明清进步思潮的出现,具体到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思想也可);文化: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元曲、章回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持续涌现(具体作品也可) (3)新变化:城市自主权利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

33、。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的影响;近代经济的发展。 【解析】 (1)由材料“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广川之上”“用水而足”“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可见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等。 (2)由材料“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可见城市经济功能在增强。再结合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作答。 (3)由材料“规定设置相对应的城市管理机构,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

34、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宋明以来很多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等则日趋衰落”从而归纳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第二小问,结合“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冲击作答。 23(1)孔子:“仁”。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 (2)出现“百家争鸣”。政治原因:诸侯争霸。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长远。 (4)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孔子的思想核心回答。结合

35、所学知识,进一步回答孟子和墨子相关“和谐社会”的主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可知出现“百家争鸣”;第二小问原因可知诸侯争霸。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依据所学董仲舒神化皇权思想可知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点睛】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实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给儒家学说增添了神学的色彩。所以“天人感应”学说既能神化皇权,又能在一定水准上

36、限制君主的暴政。 24(1)特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为目标;虽然借鉴模仿欧日等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但依然延续着传统教育观点。 (2)影响:促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人才的培养和近代经济的发展,推动近代社会的转型;没有跳出以考代教的精英选拔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着西学课程实施的成效。 【解析】 (1)从材料“引入西学课程”“在某种水准上仍停留于采取新的课程内容来培养“士”的层面”“日本成为我国全面推广学校教育的榜样”“地将实业教育摆到了“救国”的突出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归纳出答案。 (2)根据材料“在课程组织、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人们仍习惯于科举制度下书院

37、教育模式,重记诵、轻实践,从洋务学堂到维新学堂都难逾越这种传统”并且所学知识能够从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转型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篇二】 第卷(选择题,共48分) 1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A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B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D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2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

38、:“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D史记史学和史学价值较高 3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实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点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4唐代太学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宋代太学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个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C削弱地方

39、官员的权力D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5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B人才选拔权的掌握 C地方积极性的合理调动D宰相权力的大小 6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人口 (百万)粮食产量 (千吨)粮食种植面积 (百万公顷)粮食单产 (千克/公顷) 19.81036 532.01095 048.01544 8559.01840 A成为中国经济世界的基础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 C支撑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D生态环境已经

40、严重恶化 7下图为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 8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表明 A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B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C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D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9下表为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据此可知 年代供给清政府用煤开平产煤出口总量供

41、给清政府用煤量占其出口总量之百分比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B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10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11“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个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

42、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2下表是我国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能够说明 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 C*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 13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A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B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 C试图争取中国*人的好感D顺应了解放战争

43、大局已定的现实 14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以前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个转变的政治背景是新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的意识形态建立 C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形成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 15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准确理解是 A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B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实现国民经

44、济的可持续发展 16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使性制度变迁”的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能够用来解释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C经济特区的创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17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

45、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 A为了保障城邦民主政治运行B防止了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 C彰显了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D体现了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19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据此可知,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欧洲美洲非洲 1650年18.3%2.4%18.3% 1750年19.2%1.6%13.1%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20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实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个变化表明英国 A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B责任内阁制逐渐成熟 C政府大臣无需再对国王负责D议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