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艺术修养_第1页
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艺术修养_第2页
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艺术修养_第3页
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艺术修养_第4页
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艺术修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山水画所呈现出的艺术修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 当我们把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时, 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绘画本身 , 同时作品中也呈现出了诗词、 书法与篆刻等艺术形式。 诗词作为古代文学中一部分重要的内容, 呈现在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中 , 使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象体现得更为明确。书法作为绘画的一个重要内容,构成了绘画艺术章法上的无穷变化。篆刻出现在画面上 , 填补了作品中的某些空白。在我们看来,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但作为视觉艺术的山水画、书法、篆刻与作为文学艺术的诗词 ,都在不同程度上表达出了作者的内在情感, 从而与欣赏者达到共鸣 , 最终体现出不同的意境。意境是中国传

2、统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下面 , 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意境的解释。.意境: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与情调。. 意境: 又称“境界”。原是佛经用语, 指某种悟道的境界。在艺术创造、欣赏与批评中 , 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对主观相融后的产物。“意”就是情与思 , “境”就是物与象。“意境”就是“意”与“境”的有机融合与与谐统一, 意境是艺术形象的精髓。 清代王国维说: “文学之事 , 其内足以滤己 , 外足以感人者, 意与境二者而已。”在文学创造中达到情景交融, 自然也就产生了神韵 , 出现了意境。 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 只有情景

3、交融才能构成审美意象。意境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景交融、物我统一、虚实相生、不可言传的艺术形象等方面。在我国古代, 许多文论家借用意境来论诗, 历代文论家对此众说不一 , 形成不同的学派。 现在 , 很多诗论家把意境视为诗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写的生活画面的与谐统一。 诗以有无意境及意境的高低作为衡量成败的准绳, 诗人以创造意境为追求的目标。它可以触发读者的情思 , 在欣赏过程中产生艺术的再创造, 从而增强诗词的感染力。题画诗、 书法、 篆刻等艺术形式作为中国山水画艺术作品的一种形式出现, 使文人画家在题画诗、书法、篆刻等创作实践中体现出艺术的创新精神。在题画诗、书法、篆刻审美意象的选择与配合上

4、, 文人画家有了新的创作意识 , 从而呈现出题画诗、书法、篆刻的审美意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同文人画家主观思想情感融合的产物。 所以 , 文人画家在描写景物时, 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形态 , 强调审美主体对客观景物的独特感受。集中体现主体内在生命精神品质的个性感受与情感意识 , 形成了一系列的独特、夸张的审美意象与意象组合的画面。“诗是无形画 , 画是有形诗” , 这是北宋书画家、 鉴赏家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之句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与画是统一与融通的。自王维开创文人画以来, 画家们以花鸟画、山水画、梅兰竹菊等作为题材, 借以来抒发个人的情感从而感悟人生。提倡人与自然的融合, 在作品中讲究神韵 ,

5、追求笔墨情趣, 注重学识修 养。画与诗词、书法、篆刻等同时出现在画面上 , 也正是基于文人士大夫重视学识才情抒发情感的需求。 他们把自己的性情投入其中 , 把诗作为绘画生命中的一部分, 并成为他们艺术创作风格 TOC o 1-5 h z 的突出标志。如 : 清代画家吴宏在寒泉疏树图上的题诗: “高涧落寒泉 , 穷岩带疏树。山深无车马 , 独有幽人度。幽人何所从,白云最深处。出山不见遥, 顾见云间路。”画面古树参天、竹草茂盛, 小桥流水, 景色苍郁, 一位老者在童仆的搀扶下纵目观赏云雾迷茫的景色。令人产生一种秋水伊人、难以捉摸的联想, 意境深远, 趣味无穷, 淡墨轻渍, 不露笔痕。正所谓: “画

6、写物外形, 诗写画外意。”再如 , 石涛在巢湖图上的题诗: “百人巢湖百人愁 , 游人至此不轻游。 天边山色排清影 , 一派涛声卷白头。 ”画面上田野农屋茅舍, 松木衰柳, 湖水碧波云影, 呈现一片晚秋凄凉的景色。停舟泊岸, 逆旅惆怅, 画家触景伤情, 寄托着其身世飘零之感。其笔墨色彩的苍辣、暗淡更为画面增添了“冷意” , 这情景双关的境界, 正揭示了画家内心情感与自然的精神沟通。众所周知 , 艺术的表现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 那么诗的内涵则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所以 , 题画诗更多的是将日常生活上升到自然与生命的内在本质上来。 文人画家经过情感与理性的独立思考后 , 用自己独特的个体生命与自然

7、对话, 并去领会与顿悟, 从而来体现自我精神的内涵。中国素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早期的文字大多是以形象为主 , 这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 文字与绘画渐渐分离, 中国画又多以线条为主。二者又采取了同样的毛笔工具 , 在作品技法的表现上又形成了一致, 从而构成了中国画与书法的密切关系。中国画与书法的表现性是相同的 , 都是用丰富而抽象的笔墨点与线来表情达意, 体现审美感受与精神倾向。 画中有书意, 书与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但是它们却是相互融通的 , 书法的修养与意境, 使所画的形象更加生动 , 思想情感更深刻 , 从而提高了画的品位。自古还有“善画者亦善书”的说

8、法, 书法在文人画的表现上尤为突出。 纵观历代画家的书法, 其个性特征很明确 , 如 : 文徵明、唐寅、徐渭、八大、石涛等 , 其书法风格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同时体现出了画面上难以言表的深层内涵。近现代画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李可染等同样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自古以书法作为绘画的基础 , 学画者必先学书。潘天寿说“做画要写不要画 , 与书法同”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书法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 ,( 转第 119 页)( 接第 104 页)书法艺术修养与人品是很重要的 , 它有助于绘画品位的提高。清代沈宗骞在 芥舟学画编 中说 : “笔格之高下亦如人

9、品 , 人品不高 , 画格自不能高。故凡记载所传卓乎昭著者, 代有数人 , 盖于几千百人中 , 始得此数人耳。 ”在这里 , 我们看到了书画审美是很讲究品格的。再如 , 李瑞清在玉梅花?书断中说: “学书先贵立品。 右军人品高, 故书入神品。 决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 , 此可断言也。 ”这又可以看出 , 人品与书法艺术二者兼而有之, 是受人们尊重与推崇的。作为一个书画家, 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都应该有所涉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绘画以外的其他艺术有一定的认知与修养。“印从书出” , 篆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中国画非常讲究构图, 所以, 印章对画面上的构图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 , “压角

10、章”可以起到稳定画面等作用 ; 再如 , “起首章”起到呼应的作用, 贯穿气韵。画面上缀以红色的印章, 增强画面色彩, 可以起到强烈的对比 , 在画面上给人一种典雅与诗意的感觉。 金石入画 , 更加强了笔墨的金石韵味, 从而使书画艺术作品的风格更加雄健、古朴。篆刻艺术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出现在书画艺术作品上, 使其中国书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印章在中国画作品中不是一个简单的印记, 一方好印是一幅书画作品的点缀, 它不但使书画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 , 也使艺术作品气韵贯通, 同时也填补了画面上某些不足。这正体现出了篆刻作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书画家特别注重印章的形式与质量,印章的优劣可说明作

11、者的品位与修养。篆刻艺术作品通常分为朱文与白文两种 , 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工细与写意两类。 平正方直、 浑厚古朴的满白文; 精美峻峭 , 线条流畅的圆朱文印与刚劲挺拔的仿玉白文印等, 大多适用于工笔画与楷书等作品。而封泥印、将军印的古朴雄浑、大气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中国写意画、草书、行书等书法形式相映成趣, 形式与作品相匹配的静穆与谐, 雅趣天成。正确地使用印章会使画面更加灵动 , 富有诗意 , 同时 , 书画家还要对篆刻作品的结构章法及创作有所了解 , 这样就会很好地在书画作品中来使用印章。只有正确地使用与钤盖印章, 才能更好地反映出艺术家对篆刻作品的认知程度与修养。因此 , 从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 诗词、 书法、 篆刻等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呈现出东方人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