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世纪发展-以iitb的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为例_第1页
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世纪发展-以iitb的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为例_第2页
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世纪发展-以iitb的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为例_第3页
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世纪发展-以iitb的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为例_第4页
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世纪发展-以iitb的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ZDJY t _blank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0,24-29 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世纪发展以IITB的“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为例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au&skey=%E5%BC%A0%E6%99%93%E5%8D%89&code=28486348&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

2、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张晓卉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au&skey=%E8%A7%A3%E6%9C%88%E5%85%89&code=06601983&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3、 解月光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au&skey=%E8%91%A3%E7%8E%89%E7%90%A6&code=06583479&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董玉琦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

4、ield=in&skey=%E4%B8%9C%E5%8C%97%E5%B8%88%E8%8C%83%E5%A4%A7%E5%AD%A6%E6%95%99%E8%82%B2%E5%AD%A6%E9%83%A8&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

5、D&sfield=in&skey=%E4%B8%9C%E5%8C%97%E5%B8%88%E8%8C%83%E5%A4%A7%E5%AD%A6%E8%BD%AF%E4%BB%B6%E5%AD%A6%E9%99%A2&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

6、=CJFD&sfield=in&skey=%E4%B8%9C%E5%8C%97%E5%B8%88%E8%8C%83%E5%A4%A7%E5%AD%A6%E4%BF%A1%E6%81%AF%E6%8A%80%E6%9C%AF%E6%95%99%E8%82%B2%E7%A0%94%E7%A9%B6%E6%89%80&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东北师范大学信

7、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导出/参考文献 HYPERLINK o 可以去 我的关注 查看更新 t mycnkitarget 已关注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关注文献 关注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X关注成功!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HYPERLINK t _mycnki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HYPERLINK /KXReader/Detail?dbcode=CJFD&filename=ZDJY201310005&uid=WEEvREcwSlJHS

8、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l # 分享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xl); o 分享到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tx); o 分享到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rr); o 分享到人人网 人人网 HYPERLINK j

9、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kx); o 分享到开心网 开心网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db); o 分享到豆瓣网 豆瓣网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wy); o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收藏 收藏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打印 摘要: 印度在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 一直颇为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并为印度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虽

10、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被众所周知, 但是新世纪以来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世人不甚了解。该研究描述了印度新世纪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生的新变化, 着重分析了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制定的“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型”, 及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等问题, 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改革有所启迪。关键词: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5%8D%B0%E5%BA%A6&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

11、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印度;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4%BF%A1%E6%81%AF%E6%8A%80%E6%9C%AF%E8%AF%BE%E7%A8%8B&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

12、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信息技术课程;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5%AD%A6%E6%A0%A1&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学校; HYPERLINK /kcms/detail/kn

13、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8%AE%A1%E7%AE%97%E6%9C%BA&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计算机; 作者简介:张晓卉:在读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 (zw_) 。作者简介:解月光: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技术课程实施、农村基础教育

14、信息化、数字化学习环境 () 。作者简介:董玉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高校教师发展 (dongyq) 。收稿日期:2013年7月3日Received: 2013年7月3日20世纪80年代以来, 印度迅速发展, 成为教育立国的典型。其中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有印度本国的鲜明特色, 同时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 印度的信息技术课程从无到有, 2000年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 (NCERT) 的国家计算机教育中心 (NCCE) 制定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众所周知的, 也因此确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

15、地位。但是新世纪以来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世人不甚了解。因此, 笔者试图描述近十年的印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 并以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IITB) 近期制定的“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型”及其出版的Computer Masti系列信息技术教材为重点, 来分析新世纪以来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生的新变化, 希望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一、新世纪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概述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00年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 (NCERT) 颁发了国家计算机教育中心 (NCCE) 研制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HYPERLINK javascript:voi

16、d(0); 1, 标志着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于本世纪初发展成为印度国家课程框架下的学科课程。新世纪以来, 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一线实践以及研究机构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 国家层面制定了高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CCT) 选修课程2005年NCERT颁布了2005年国家课程框架 (NCF2005)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2。NCF2005中提到将计算机科学作为数学领域的一个内容, 并建议计算机科学 (CS) 单独作为学校的一门学科。此外, 该课程框架中与技术相关的部分还提到了“明智地使用技术”和“技术创新” HYPERLI

17、NK javascript:void(0); 3。为了贯彻NCF2005中的相关理念, NCERT的计算机教育与技术援助部 (DCETA) 制定了名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CCT) 的高中选修课程, 在其前言中对CCT课程价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门课程不仅是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更是我们如何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工作, 以及在社会中这些技术的使用与误用。这门课大概会成为每个人都会学的课程, 因为它处理现实中计算机要解决的挑战, 强调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实践和社会之间的连接。它处理的是信息通讯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触及到了很多领域, 不仅是为机器编程。它促进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18、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问题规划能力的发展。它降低了技术的重要性, 强调了学习操纵技术的必要性。它关注随着技术安全、剽窃和数字身份而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总之, 这门课程表达的既有新技术带来的兴奋, 也有新技术带来的限制”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4。CCT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理解、技能与策略、态度四个方面。(二) 地方政府推行特色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方案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联邦制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邦的政府可以根据自己邦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课程框架制定自己邦的课程框架及课程实施方案。以喀拉拉邦 (Karala) 为例, 喀拉拉邦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

19、(SCERT) 以NCF2005为基础, 颁布了喀拉拉邦课程框架2007 (KCF2007)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5, 该框架要求喀拉拉邦的高中课程中有一门名为“计算机能力”的必修课程和两门名为“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应用”的选修课程。此外, 喀拉拉邦于2001年启动了ITSchool计划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6, 目的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该计划于2004年通过“IT促进教育”活动让IT成为喀拉拉邦小学和初中课程中的必修课, 2008年通过“ICT促进教育”活动, 课程名称改为ICT课程, 并于2009

20、年开发了8-10年级 (初中) ICT课程教材 (见表1) 。表1 印度喀拉拉邦课程框架开设的高中课程 下载原表 (三) 中小学校遵循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印度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机构, 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 (CBSE) 和中等教育证书委员会 (ICSE) 都为印度各中小学提供中等教育资格认证, 也有各自的学科课程考试大纲。CBSE和ICSE规定1至8年级的计算机课程为必修科目, 9-10年级计算机科学为选修科目。为了让学生获得毕业证书, 印度的中小学校有的隶属于CBSE, 有的隶属于ICSE。例如, 位于喀拉拉邦科钦市的托克公立学校就隶属于CBSE, 该校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设置情况见表2。此

21、外, 高中有四种课程组合, 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种。这四种组合分别为:(1) 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2) 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3) 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4) 英语、商业研究、经济学、会计学、数学/信息实践。表2 托克公立学校的小学课程设置7 下载原表 (四) IITB研制“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过去的10年, 虽然印度学校已经把计算机科学作为学生的学习科目, 而且一些学校在三年级引入这门课, 甚至最早是在一年级引入这门课。但是, 不像其他学科有规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有很多的争议, 如基本上目前涵盖的主题更多地由市场需求所驱动, 很少

22、强调在整个科目中有用的思维技能或广泛应用的概念, 而且由于学校在课程和教材选择上的灵活性, 课程的内容也存在巨大差异。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定义好的最高标准框架。因此, 迫切需要定义一个详细的课程来教授学校中的计算机科学。面对这些情况,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IITB) 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于2007年3月研制了“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 (2007) ”, 并开发了一套名为Computer Masti的系列计算机教材, 将其所制定的课程模型在孟买的部分学校试行, 2010年该课程模型重新修订再版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8。为了不使计算机课程只注重应用而落

23、后于其他课程, 并不使人厌烦, 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除了保持对概念的学习, 还要动态化地设置课程, 不断地学习新工具和新技术, 以主题形式学习计算机课程。二、IITB学校计算机课程目标IITB的“学校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将计算机科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概念”的范围涵盖了NCERT的基本操作与概念的范畴, 且比该范畴更广。“应用技能”对应NCERT划分的IT工具 (提高生产力) 、通讯工具 (协作和发布) 、技术研究工具 (定位和收集信息) 和问题解决工具 (计算机的高级应用) 几个类别。“社会层面”与NCERT对于社交和伦理问题的分类是一样的。计算机课程模型强调的是对于各种基于计算机活动背

24、后概念的理解, 而不是仅仅知道特殊工具的应用技能。希望能做到:通过基于概念的方法使孩子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并且使他们能够应付在未来不可避免出现的新工具和新技术。这个课程的设计方法是为了尽可能使得初级部分尽量简单, 然后在中学时难度有一点轻微的增加, 进而来满足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具体的三个层次目标为:概念:既学习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计算机科学的概念, 也学习计算机应用或运行的特定概念。应用技能:在应用各种软、硬件以及程序包或编程语言时发展实践技能。社会层面:理解计算机及互联网相关的道德和安全问题。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如下:小学低年级 (1-4年级) :让学生熟悉电脑以及电脑的有趣应用。

25、介绍不带程序的单机的功能, 强调基本的技能, 基本的社会方面, 逻辑、分步式思维的概念。小学高年级 (5-7年级) :让学生学习如何来操控计算机。介绍单机的熟练使用, 介绍数字收集、数据管理和数据表达方式的概念。介绍网络应用的程序 (如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社会方面强调让学生安全、合理地使用计算机。介绍一种基本的编程语言, 介绍一些技能学习背后的一般概念, 如算法等。中学 (8-10年级) :对单机系统娴熟地控制和网络世界的熟练导航。强调学习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概念, 包括使用编程语言在内的其他主题规定为考试内容。高中 (11-12年级) :主要遵循考试大纲的内容, 强调基本概念, 而不是过多的

26、操作。三、IITB学校计算机课程内容IITB的“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型”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结构设计, 首先是需要讲授的内容, 其次是这样做的原因, 最后是课时分配及其他细节。每个标准都有一个课时计划。计算机课程期望教师能够顺利完成课程计划的设计, 如小学每周1课时, 初中每周1或2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每个学习主题下对学习活动设计、项目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 教师对如何呈现所教主题具有完全的控制权。以下是1年级的课程内容:主题:存在意识/游戏与欢乐计算机(1) 学什么:1年级结束时, 孩子能够:概念:理解各种计算机, 意识到计算机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组成的, 并且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控制/导

27、向) 。应用技能:识别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用键盘 (箭头键, 输入/回车键) 和鼠标 (单击/双击) 作为输入设备;打开应用软件, 如声音、画图, 或游戏和基本应用;打开、保存和关闭一个活动项;更换壁纸。社会层面:保持清洁;无尘区域;不遗漏食物, 等等;有序处理外围设备, 在团队活动和项目中分享资源, 共同工作。(2) 为什么学:1年级结束时, 孩子们足以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有趣的实体, 意识到它有着各个组成部分, 并且各个部分有其各自的功能 (存在意识) 。至于其他更多的相关主题并不作要求, 因为这部分的目标就是简单介绍计算机, 了解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帮助你完成任务的工具。计算机也可能成为一种高

28、度分散注意力的玩具, 因此在内容的编写上有意显得低调一些。然而, 考虑到与同龄人的对比, 太少的主题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们不应落后于其同龄人, 或是在未来由于缺少相关内容的学习而感到焦虑。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我们更加强调的是使用技能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3) 怎么学:每周应该有一课时, 大致的课时安排如下 (见表3) :表3 学校计算机课程课时安排 下载原表 四、IITB学校计算机课程实施教材是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 课程实施也会受到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 从教材、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就能够对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窥见一斑。(一) 内容的组织方

29、式体现师生互动整套Computer Masti教材是由一位名为Moz的虚构的教师与两位名为Jyoti和Tejas的学生的问答交互过程组织而成的。每册教材的开始都以一个主题为开始, 是以后各主题的基础, 也为问答式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教师主要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和学习主题内容。例如:“主题1.计算机的应用”中的师生互动过程如下:Moz:哈喽, 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呢?是的,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有用的机器。它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玩游戏, 听音乐和看视频等等。Tejas:那我们可以叙述下计算机的应用吗?Moz:当然, 我们可以。一台计算机可以用来做以下事情:写信、玩游戏、听音乐、

30、计算、看视频和动画片。Jyoti:我记得我在图书馆看见过计算机。Tejas:我也见到过, 但是计算机在图书馆里能干什么呢?Moz:好问题。下面让我告诉大家, 计算机在许多地方都是如何应用的。(二) “教师角”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角色Computer Masti系列教材每个主题的最后一部分是“教师角”, 在这里给出了该节课程的计划大纲、一些注意事项和一些关于什么时候给学生进行“练习题”训练的指示, 教师主要就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下面是第一册教材第一个主题后的教师角:教师角1.1开始上课时和学生一起讨论机器的概念。介绍作为一个多功能机器的电脑, 它有很多用途。孩子们讨论涉及到有使

31、用电脑地方 (家里、飞机场、铁路站台、银行、学校、电影院) , 在这些领域它是如何帮助人们完成工作的。陈述一下其它有趣用法, 例如, 孩子们认为卡通电影可以用电脑做出来, 他们可以使用电脑设计很多东西, 比如, 玩具、书、建筑物等。通过你们喜欢电脑吗?这样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演示使用电脑的一些简单应用, 例如, 听音乐、观看视频剪辑、绘制图片、做游戏、做加法练习、写作等。在电脑上保存一些影视片剪辑片段, 例如, 儿歌、卡通图片。演示并让他们观看, 如果你还有空, 还可以按照需要重复演示。(三) 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策略在教授、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主题时, 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些新颖的

32、策略在课堂中促进了教学效果。表4是1-5五年级的教学策略的举例。表4 1-5年级计算机课教学策略 下载原表 五、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启示(一) 跳出强势文化的影响, 重视课程开发的民族性我国正在向工业化强国和经济强国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往往会集中注视着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以及文化教育的经验, 并加以吸收和引进, 而忽视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传输与教学, 这是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如今, 欧美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 不断冲击着处于劣势的其他文化体系。印度在进行信息技术课改过程中, 十分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 如IITB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模型中就建议以帕坦伽利瑜伽经中“比知”“认知

33、”等方式实施教学, 也建议学校在基础设施上采用Linux操作系统。受微软的强势影响, 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平台是Windows, 都把Windows系统作为当前的默认平台, “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围绕着微软的产品进行, 使用户从小开始就习惯于微软的产品”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9。如果我们都习惯了一个操作系统, 怎么去接受另一个操作系统?我们的学生接受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训练, 接受微软产品所承载的文化的熏陶, 等他们长大后, 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国自己研制的操作系统、信息化产品以及信息文化?总之, 为了不使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微

34、软产品在我国的免费培训班, 我们必须要跳出诸如Windows等强势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 重视能加强我国民族内聚力的信息文化传统, 以免我国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文化的失落以及民族内聚力的涣散。(二) 注重课程的顶层设计, 一体化规划各学段的课程标准一体化规划是基础教育各学段课程标准制定的重要原则。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规划就是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有清晰的学段性和连续性。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只在高中阶段制定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出台课程标准, 不同学段在课程组织上没有逻辑性和连续性, 而且在课程内容上基本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

35、l等软件应用等, 信息技术课程成了“微软培训班”, 而且面对这种“重复”劳动, 学生对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也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 本来喜欢玩电脑的孩子却非常厌恶计算机课程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0。造成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组织混乱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一体化地规划基础教育各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这对我国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更不利于未来技术的创造者的培养。为了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结构, 培养面向未来的技术创造者, 在进行各学段的课程标准一体化规划时, 需要螺旋式地组织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和学科结构, 使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

36、社会三部分内容在不同学段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 否则课程内容只能一直停留在教授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层面, 学生也只能是普通的技术应用者。(三) 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避免信息素养培养的泛化课程目标规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课程评价的主要准则。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最初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世界各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设置这个目标是为了“使人们保持自己与时代能够同步发展, 只是理解与应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 而不是深刻了解信息技术的内部奥秘”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37、; 11。课程目标来源于学生、社会、学科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如果说10年前的学生还是数字移民的话, 现在的学生已经是数字土著了, 他们对技术的应用有着充分主动性, 而不像上一代那样存在着大量被迫去学习新技术的群体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2。与此同时信息素养已经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其他的课程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分别提到“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经历信息处理过程”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3“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H

38、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4。目标的泛化导致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之外也能够获得, 那么未来就要重新定位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 把握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质, 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数字时代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力, 从而形成我国在未来技术创新上的竞争力。此外, 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修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时, 分清不同学习阶段信息素养的内容与层次。(四) 追求严谨的知识体系, 寻找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平衡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 承载着特定的课程目标。回望我国IT课程的发展历程, 人们也一度批判计算机课程过分注重高级语言和算法的学习

39、, 1995年大卫艾伦曾针对当时中国的计算机课程提出“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了”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5, 因此, 后来实用性知识观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一直强调技术的操作与应用。然而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 由于看不到科学与技术的整体性,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过于拘泥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停留在计算机操作层面上, 很多有改革意识的教师也开始反思信息技术课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信息技术课程要长期稳定的发展, 课程内容决不应该停留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上, 必须要有稳定的课程内容, 而课程内容的结构应该以结构化的学

40、科知识为基础。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 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6。信息科学是信息技术存在的基础, 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科学的原理, 并以工具的形式存在。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知识首先包括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此外, 成为技术的创造者, 不但依靠科学知识, 还要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而且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了发明创造、以技术为基础的社会中, 科学与技术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民对基本科学的无知, 将妨碍他们对生活中用到的许多工具与服

41、务的理解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7。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应该寻求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三个内容之间的平衡。参考文献 HYPERLINK /result.aspx?q=InformationTechnology%20in%20Schools%20Curriculum%20Guide%20and%20Syllabus t _blank 1NCERT-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er-based Educ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 in Schools Curriculum Guide an

42、d SyllabusEB/OL./NCERTS/textbook/textbook.htm?syit1=0-1, 2013-01-13. HYPERLINK /result.aspx?q=National%20Curriculum%20Framework%202005 t _blank 23NCERT.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 2005EB/OL./rightside/links/pdf/framework/english/nf2005.pdf, 2013-01-13. HYPERLINK /result.aspx?q=Computer%20and%20Communication%20Technology%20(CCT)%20(Classes%20XI&XII)%20(Syllab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