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1.gif)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2.gif)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3.gif)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4.gif)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a53a71f9c57824ff569b1a2f7aef781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刘春雷8/20/20221目录心理健康新概念增进智慧 完善认知调节情绪 丰富情感锻炼意志 积极行动健全人格 达至整合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爱情观8/20/202221.心理健康新概念8/20/202231.心理健康新概念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8/20/202241.
2、1心理健康与当代大学生一、大学校园里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大学生马加爵杀人犯马加爵8/20/20225 大学校园的暴力事件发生率近年来高居不下,触发这些暴力事件的由头越来越简单。五年前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起因竟然是打牌纠纷;发生在上海的“熊姐助跑袭人”事件也只是因为情感纠纷;2009年11月14日,发生在吉林农业大学的杀人案的起因更是有些无厘头:打呼噜! 记者进入到郭力维的QQ空间后,郭力维是这样写的寄语:“本以为世界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可是我为什么老是看到它简单的一面呢!来到这里的朋友们,你们说我是不是太傻了啊?!哎,希.希望大家开心,快乐。”还有很多都是郭力维对于人生或是命运的一
3、些自我的发问,大多自问自答。进入到郭力维的校内网上,最近一次更新是:“我算发现了,癞蛤蟆爬哪都贼tm恶心人。”在2008年11月27日的日记里,郭力维写道:“这个宿舍里4个人的经历,是我曾经的4个阶段,看了他们演绎出来的故事,才想起来,自己都已经经历过了,可那之后呢?他们长大了,我呢?我是否真的长大了呢?还是我已经老了?”8/20/20226“熊姐”暴力打人8/20/202271.1心理健康与当代大学生二、你的心理健康吗?8/20/20228一、心理健康的各种具体标准(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的界定(二)当代中国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些代表性观点(三)西方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1.2关于心理健康的
4、研究8/20/20229二、心理健康:克服“第三状态” 从外延分析,过去人们将健康与疾病看成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无病就是健康,健康就是无病。而现在人们更多将健康看成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1.2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8/20/202210三、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一)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适意的关系(二)更能接受自我、他人与自然(三)自发性;坦率;自然(四)以问题为中心(五)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对于文化和环境的独立性(六)自主性;自由意志;积
5、极的行动者(七)更新颖的鉴赏;情绪反应的丰富性(八)高峰体验(九)社会感情(十)改善了的人际关系(十一)更民主的性格结构(十二)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十三)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十四)创造力(十五)对文化适应的抵抗(十六)自我实现者也有缺陷1.2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8/20/2022111.3心理健康的界定一、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从以上介绍的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我们知道,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个不同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第三状态”;理想层次:自我实现。所以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8/20/202212二、心理健康的两个基
6、本原则第一原则:快乐原则。它表明,本能需要的即时满足给人带来快乐,不满足则会带来紧张、不安甚至痛苦,而人都具有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本性。快乐原则是指导人之初心理活动的惟一原则,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首要法则。第二原则:现实原则,它强调个人与社会的整合。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适应社会,与社会处于和谐状态而不是对立状态。个人与社会的适应情况表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态度上,表现在与他人和社会建立的联系上,也表现在对各种事情的处理上。1.3心理健康的界定8/20/202213三、心理健康面面观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进智慧 完善认知;调节情绪 丰富情感;
7、锻炼意志 积极行动;健全人格 达至整合;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爱情观。1.3心理健康的界定8/20/202214四、本书的目的与特征首先,它将为你提供心理健康的最新知识和理论,帮助你树立新的心理健康观念。其次,它将是你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第三,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心理调适技术,帮助你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不断地开发潜能与创造性,最终达到完善自我、促进成长的目的。总之,本书的目的在于助你自助。先能自助,后能助人。1.3心理健康的界定8/20/2022152.增进智慧 完善新知8/20/2022162.1认知与心理健康一、认知(cognition)及相关概念所谓认知就
8、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8/20/2022172.1认知与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关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其代表理论有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T.阿龙、贝克的认知疗法与迈切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法。在各种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中,埃利斯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因此下面重点介绍埃利斯的理论。8/20/202218埃利斯(Ellis,A.)的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理性治疗法,旋即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到1993年,因为注意到在认知重组中行为的重要性,所以他又宣称改名为
9、理情行为治疗法。埃利斯不同意行为主义对于人的行为的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刺激的功能只是在引发我们的认知,引发我们的自我内在语言,而认知才是真正影响我们如何反应的决定性因素。8/20/202219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认为人具有以下特性:1.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2.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3.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人们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害自我成长。4.情绪困扰的持续是那些内部语言持续
10、的结果。5.大部分的情绪困扰都起源于责备。6.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认知,他可以通过自我对谈、自我评价而达到自我支持。8/20/202220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的ABC理论埃利斯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所引起的。A 诱发性事件B 信念C 行为结果8/20/202221我们可以把认知理论的基本原理概括如下:第一,认知是行为与情感的基础,一个人的所有心情都是由他的“认知”或思想产生的。第二,消极的情绪由消极的思想决定。第三,几乎一切的消极思想都蕴含着重大的曲解。第四,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与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埃利斯的理性情绪
11、疗法8/20/2022222.1认知与心理健康三、具体的实例分析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会有层出不穷的矛盾冲突,哪怕是家人、同学、恋人、夫妻之间也会经常吵架?为什么恋爱中会有许多解不开的千千结?为什么生活中有许多人不可理喻、胡搅蛮缠?为什么上面提到的那么多的人会自杀或杀人?8/20/2022232.1认知与心理健康四、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一)积极,不消极(二)客观,不自欺(三)独立,不依赖(四)灵活,不僵化(五)本质,不幼稚8/20/2022242.2认知失真一、认知失真的各种观点所谓认知失真,是指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认知失真和认知错误不同,如果你认为1+1=3,
12、那是认知错误,这是一种偏离客观真理的现象,而认知失真不是针对客观真理而言,知识针对某种客观情绪和现实的现象。8/20/2022252.2认知失真二、当代大学生主要的认知失真(一)极端思维(二)心里过滤(三)瞎猜测(四)虚拟陈述、隐藏的假定(五)情绪推理(六)人格化8/20/2022262.2认知失真三、认知失真的特征首先,认知失真的根源在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其次,不合理认知一旦成为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便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性。第三,认知失真还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第四,越是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其认知越容易失真。第五,感情色彩较浓的关系中认知容易失真。8/20/2022272.3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一
13、、埃利斯的理性行为治疗法在实际的治疗中,埃利斯将其ABC理论扩展为ABCDEF六大环节。A诱发性事件B信念C情绪与行为的结果D驳斥干预E效果F新的感觉8/20/2022282.3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一、埃利斯的理性行为治疗法为了达到以上DEF三个目标需要采用的认知技术包括:驳斥非理性信念认知的家庭作业改变自我告知内容幽默的使用8/20/2022292.3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二、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与寻根术三栏目术:具体做法是将一张纸一分为三,从左至右分别写上随想、认知失真、合理思想。当有心理困惑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你当时头脑中出现的随想通通写在纸上,不要让它们老师盘旋在你的头脑中,想到什么
14、写什么。2.当所有的随想都写下来以后,对每一种随想进行分析,将其与前面的认知失真表进行对照,找出你的认知失真,准确地解释你对事实的歪曲。3.联系对失真的思想进行无情的反击,以更客观的思想取代失真的思想。8/20/2022302.3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二、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与寻根术寻根术:是三栏目术的变种,与三栏目术相比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寻根术中,你想象你自发产生的随想是绝对有效的,直接在随想下面划一个向下的箭头,然后往下追,“如果这个随想是真实的,它对我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使我烦恼?”然后写下第二个随之而来的随想,再在下面划第二个向下的箭头,再如法炮制,通过这样一个个深思熟虑的诘难过程,便
15、产生了一个层层深入的随想链环,最终揭开问题的渊源,即隐藏的假定。8/20/2022312.3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三、塞利格曼的ABCDE记录在一个不愉快事件之后,仔细倾听你自己的念头想法,观察这个想法带来的后果,然后无情地反驳你的想法,观察自己成功地处理悲观的念头所获得的激励,将这些都登记下来。其格式如下:不愉快事件:念头:后果:反驳:激励: 8/20/2022322.3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四、言语分析通过言语分析,可以进行认知改组。比如,你与朋友约好去看电源,结果他姗姗来迟,晚了整整一个小时。你会怎么说?1.你真混蛋,算哪门子的朋友,以后咱们谁也不认识谁!2.没关系,没关系,我不着急。3.算了,
16、别说了,看电影吧!4.你迟到了整整一个小时,我很生气,也很担心。8/20/2022332.3认知治疗与认知改组五、自我拷问可以对自己的认知发展经常进行自我拷问,所问问题包括成熟认识的各个侧面,主要有以下一些:第一,“我敏感吗?”第二,“我有理性吗?”第三,“我有偏见吗?”第四,“我宽容吗?”第五,“我有悟性吗?”8/20/2022342.4归因错误与归因治疗一、归因理论(一)归因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原因源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第三个维度是可控性(二)不同归因将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绪,并具有不同的动机作用8/20/2022352.4归因错误与归因治疗二、常见的归因错误与偏差行动者观察者效应:人们常将他人的
17、行为归因于较稳定的个性因素,而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虽境而变。成功或失败归因:对他人的成功,我们常常归因于外因,而对自己的成功,我们常常归因于内因。对失败的归因则正好相反。8/20/2022362.4归因错误与归因治疗三、归因疗法:抑郁的归因治疗归因疗法的依据:通过重新归因,可以改变情绪。抑郁的归因分析直接来源于斯里格曼的习得性失助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有力图干某事而未成功的经历。习得性失助导致的问题:第一是动机问题第二是认知问题第三是情绪问题8/20/2022372.4归因错误与归因治疗三、归因疗法:抑郁的归因治疗习得性失助归因模型的三个维度:一是原因源二是整体性三是稳定性8
18、/20/2022382.4归因错误与归因治疗三、归因疗法:抑郁的归因治疗几种不同的抑郁:第一种是反应性抑郁,通常与特定事件相联系,可能产生特定的、外部的归因;这种抑郁时正常的,当正常的悲痛时间一过,它就会消失。第二种是形式的抑郁,来自外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原因,它们可能导致长时间的厌倦和失落感,但不会产生与抑郁相联系的自我贬低。第三种抑郁最严重,特点是对失败做出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而对成功做出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归因。8/20/2022392.4归因错误与归因治疗三、归因疗法:抑郁的归因治疗艾布拉姆森的认知重建方法第一,引导人们改变方法。第二,改变抑郁者对后果的评价。第三,帮助人们
19、在对失败归因时,由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转变为外部的、个别的、不稳定的归因。第四,使他们的预期从不可控转变为可控。8/20/2022402.4归因错误与归因治疗四、正确归因与策略性归因综上所述,在应用归因理论改善我们的认知时,首先要注意进行正确归因。要考虑因果结构的各个方面,对事件的原因进行五方面、三维度的全面分析。同时要警惕归因错误与偏差,防止情绪与动机对归因的潜在干扰。在对成败进行归因时,除了要正确归因,还应该掌握一个策略,应更多地关注可控因素,从而增加自信。8/20/2022413.调节情绪 丰富情感8/20/2022423.1概述一、情绪、情感和情商(一)情绪与情感(二)情商与智商
20、(三)情商与情智(四)反思性情感8/20/2022433.1概述二、为什么情商概念如此鼓舞人心情商一词从产生开始,就是一个误打误撞的不准确概念,但是情商一词被公众所接受的程度,堪称心理学所有术语之最。8/20/2022443.1概述三、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与认知相比较而言,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更加直接可感。情绪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情绪能既能导致身体疾病,也能治疗身体疾病。情绪、情感不仅与个体的健康紧密相连,甚至关乎整个人类的生物保存。情绪、情感还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心理学关于依恋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8/20/2022453.2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化规律一、什么是负性情绪、情感所
21、谓负性情绪、情感,实际上包含两层不同的含义:第一,指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绪、情感体验;第二,指对行动起抑制或阻碍作用的情绪、情感。8/20/2022463.2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化规律二、负性情感的恶性循环强化痛苦痛苦更甚想摆脱痛苦8/20/2022473.2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化规律三、负性情绪、情感的外化躯体化:即心理能量转化成了身体能量,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如手脚发麻,头痛恶心、胃痛腹泻,久而久之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身体疾病,如癌症等。特征性的行为方式:固执、退化、自我惩罚、攻击、利他等等。8/20/2022483.2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化规律四、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形:自我防卫(一)潜抑与压抑(无意
22、识与有意识之分)(二)代偿与升华(三)投射与自居(四)转移(五)否定、抵消与隔离(六)反向作用(七)合理化与幻想(八)幽默8/20/2022493.2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化规律五、自我防卫与心理健康适当运用自我防卫有利于心理健康过多使用自我防卫会养成脆弱、不敢面对现实、逃避、自欺欺人等不良个性8/20/2022503.3几种特殊的负性情绪、情感一、抑郁(一)抑郁的一般含义(二)抑郁的原因(三)如何治疗抑郁:情绪的宣泄(四)如何治疗抑郁:认知疗法(五)如何治疗抑郁:森田疗法8/20/2022513.3几种特殊的负性情绪、情感二、焦虑(一)焦虑的含义与理论(二)焦虑的来源(三)放松法之一:调息放松(
23、四)放松法之二:想象放松(五)放松法之三:张弛肌肉放松(六)用系统脱敏法缓解焦虑(七)如何治疗因焦虑而引起的失眠8/20/2022523.3几种特殊的负性情绪、情感三、耻感与罪感(一)什么是耻感与罪感(二)耻感、罪感与心理健康(三)耻感、罪感与“专横的必须”(四)完形治疗与空椅技术8/20/2022533.4高峰体验一、高峰体验能够导致人格发展的飞跃高峰体验是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斯洛看来,高峰体验是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是我们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时不断涌现出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使我们一步步接近人生追求的顶峰。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积极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同一性感受;这种体验是一种
24、超越一切功利之上的纯粹体验;这种体验是人成长的一种质变和升华;这同体验可以出现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8/20/2022543.4高峰体验二、感受崇高1.对崇高的感受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高峰体验。2.义务感和责任感是道德感的核心。3.超越了人性的弱点,也能感受到一种崇高。4.超越了自卑与痛苦,你会体会到人格的一种成长。8/20/2022553.4高峰体验三、感受美好感受美的过程在心理学上成为美感。美感也是一种力量巨大的高峰体验,它给人以巨大的冲击,让人陶醉。在这样一种短暂的瞬间经历中,人的发展往往经历一次质变。8/20/2022563.4高峰体验四、感受爱爱,同样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高级情感
25、。人的不成熟常常表现在对身边的爱熟视无睹,因此要学会爱、给与爱,首先必须能够感受爱,体会爱。我们应该体会的爱包括:学会关注与善待自然万物。理解父母之爱。对我们周围一切人的欣赏与接纳。爱还包括爱自己,要悦纳自我。8/20/2022573.4高峰体验五、感受自我的力量过分利他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过分利他将导致自我的迷失。利他行为可分为两种:作为手段的利他行为作为目的的利他行为真切地感受自我的存在于力量是一种高峰体验。8/20/2022584.锻炼意志 积极行动8/20/2022594.1意志与心理健康一、意志的作用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
26、志对行动的调节包括发动和意志两个方面:使人对符合目标的行为“当做则做”对不合目标的行为“当止则止”8/20/2022604.1意志与心理健康二、常见的意志障碍意志过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意志倒错强迫现象8/20/2022614.1意志与心理健康三、不良的意志品质盲目性与独断性是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优柔寡断与冒失武断是与果断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动摇与顽固执拗是与坚韧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任性与机械刻板是与自制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8/20/2022624.1意志与心理健康四、意志品质与强迫症(一)强迫症(二)意志品质与强迫症(三)强迫症的治疗8/20/2022634.1意志与心理健康五、培
27、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进心理健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确立适当的行动目标,理解行动的后果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在实践中锻炼8/20/2022644.2行为矫正理论一、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强化理论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其根本差异在于经典条件反射讲行为定义为S-R联结,行为是对刺激的消极应答,而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将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他将这种作用称为强化作用。强化的四种类型愉快刺激痛苦刺激给予正强化正惩罚取消负惩罚负强化8/20/2022654.2行为矫正理论一、行为矫正的理论基
28、础:强化理论行为矫正又称行为疗法,是当代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心理疗法,在临床心理学中运用广泛。其基本思想为:人的一切行为,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强化获得的,因此也可以通过强化加以矫正。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断续强化。连续强化对每一次有效反应都给予强化。断续强化分为4种具体方式:1.固定频率:对固定的次数的反应给予强化;2.可变频率:对一定次数的反应给予强化,但次数多少是可变的;3.固定时间:对一固定时间间隔给予强化;4.可变时间:对一定时间间隔给予强化,但时间间隔长短是可变的。8/20/2022664.2行为矫正理论二、如何奖励良好行为塑造良好行为,物理给予愉快刺激还是取消痛苦刺激,都能使
29、行为增强。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积极强化物),使适应性的行为能得以建立、保持和增加。负强化就是去掉一个痛苦刺激(消极强化物),使适应性的行为由于痛苦刺激的去除而出现和增加。8/20/2022674.2行为矫正理论二、如何奖励良好行为代币管制法式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设计的行为疗法,此法利用正强化的作业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不正常的行为逐渐消退。代币的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扑克牌等等。治疗者用代币奖励患者的期望行为,患者可用一定数量的代币换取奖品,直到改正病态。行为塑造法式塑造新行为的一种常用方法。更具操作条件反射原理,一种行为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塑造保持某种行为
30、,就要通过强化它的结果来进行。8/20/2022684.2行为矫正理论三、如何矫正不良行为:惩罚与剥夺正负惩罚都能使行为减少或消除,所以可以用来矫正不良行为。正惩罚就是施加一个痛苦刺激,使不适应行为受阻和消除。负惩罚也称剥夺,就是去掉一个愉快刺激,它会使不良行为减少。8/20/2022694.2行为矫正理论三、如何矫正不良行为:惩罚与剥夺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惩罚要谨慎,避免引发强烈的情绪对立,如愤怒,恐惧等。分清动机与结果,避免防御性行为,如以不行动、逃避责任来避免惩罚。不要“无意中”惩罚了良好行为。惩罚时,说明理由并给予改正的机会。以剥夺代替惩罚,一旦改正可及时恢复权利。实施分化性强
31、化,奖惩分明。“故意忽视”也是一种惩罚。惩罚时的自控,学会理智而不具攻击性地表达“不赞成”。区分自然后果与逻辑结果。8/20/2022704.2行为矫正理论四、行为塑造与矫正中认知的作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行为矫正与认知疗法彼此靠拢而产生的,其特点是:它不像行为疗法只重视外部行为的矫正,而是深入到内部思想,通过纠正不合理的观念来改变行为;它吸收运用多种行为矫正技术,对行为进行指导训练。其基本着眼点放在人的思想、感受、自我言语等内部心理活动上,认为积极的行为必须有观念上的支持,影响人情感和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认知过程的障碍,所以要矫正不良认知,减轻和消除不良行为。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代表有贝
32、克的认知疗法、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迈切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和拉扎勒斯的多元疗法。8/20/2022714.3积极的行为观一、追寻意义、确立目标:存在治疗行为背后有一种强力支撑,那便是自我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如果丧失了自我的价值感与生活的意义,行为将陷入消极被动。我们将产生无聊心理,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在追寻生活的意义与目标的问题上,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和梅的存在治疗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8/20/2022724.3积极的行为观一、追寻意义、确立目标:存在治疗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学家弗兰科认为,人类存在的本性由三个因素构成:精神、自由、责任。没有精神、自由和责任,发
33、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不可能的。意义治疗提供了寻找生活意义的三种方式:向世界提供某种创造物,体现我们创造的价值;从世界中吸取经验,实现人生的体验价值;对于痛苦采取适当的态度,现实人生的态度价值。人就在价值的实现中体验自我存在的意义。罗洛梅的存在疗法将人理解为一种存在。存在将一个人身上的无限复杂的诸种决定性因素组合起来,使这个获得经验的人具有某种自由,并能认识到作用于自己的各种力量。存在治疗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认清自我,加强责任,正视现实,珍惜人生,确立目标,积极行动。8/20/2022734.3积极的行为观一、追寻意义、确立目标:存在治疗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活无聊、内心空虚、态度积极、究其原因,
34、往往是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行动目标,缺乏行为的动力和勇于负责任的精神,体验不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恩格斯说过,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在外面的实际生活中,目标有两种偏向,一种是只强调国家、民族、人类的长远目标;另一种只是强调眼前条件的改善。前者往往使人觉得空洞而缺乏实际意义;后者让人鼠目寸光,缺乏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规划一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目标体系,然后随着自己能力的增长和需求层次的提高而步步跟进。8/20/2022744.3积极的行为观二、学会负责,从现在做起:现实疗法现实疗法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塞开创的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其
35、主要观点是:强调自我负责;重视此时此地,从现在做起。格拉塞认为人类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自我价值感的需求。这两者合二为一称为认同的需要。如果行为使这种需要得到满足,那就是成功的认同,这种行为就是负责的行为,即在不剥夺他人实现其需求的原则下满足自己需求的行为。反之就会形成失败的认同,就会感到失望、自责、焦虑、抑郁、自卑,就有可能逃避社会,脱离现实,行为变得不负责任。8/20/2022754.3积极的行为观二、学会负责,从现在做起:现实疗法按照现实疗法的理论,行为者应首先认清什么是他们需要的,对自身的当前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其次,行为者应当设计、制定一个建设性的行动的方案,达到对自己的
36、生活的有效控制。最后是将计划付诸实施,决不放弃。所以人不应在失败的原因上纠缠,而是应该眼睛朝前,看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直至目标达成。8/20/2022764.3积极的行为观三、坚持积极的行为观行为使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透过行为,可以观察人的心理活动;矫正人的不良行为,就可以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探讨心理健康,离不开探讨行为健康。树立健康的行为观;学会建立适当行为,消除不良行为;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从现在做起;学会确立行为目标,追寻生活的意义。观念树立起来了,更重要的是积极的行动。8/20/2022774.4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一、积极的生活态度人生烦恼公式:W=D/BW:烦恼;D:欲望
37、;B: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烦恼与欲望成正比,与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成反比。人生快乐公式:人生快乐=消费/欲望8/20/2022784.4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二、改进生活方式: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后因反对泛性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同其老师发生观点分歧,于是另立门户,创立了他的“个性心理学”。阿德勒的主要观点如下:生活方式就是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所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创造性自我是按照自己创造性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在人格塑造中式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力量。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追求卓越是人的行为的总目标,个体生活的动机就是超越自卑、达到目标,人们通过良好
38、的生活方式或适当的行为模式的补偿作用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本质上是他的生活方式的表现。8/20/2022794.4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三、如何改进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社会文化家庭情况教育方式个人经验8/20/2022804.4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三、如何改进生活方式回顾成长经历,寻找病根,对症下药。改变观念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系统的生活技能训练。8/20/2022815.健全人格 达至整合8/20/2022825.1人格概述一、人格的涵义人格又称个性,源于拉丁语persona,意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
39、人物的角色和身份。奥尔波特指出“人格是一个人内部决定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米歇尔则把人格定义为:人格是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区别。人格包括个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8/20/2022835.1人格概述二、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一)先天遗传因素(二)后天环境因素1.家庭影响2.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3.学校影响8/20/2022845.2关于健全人格一、健全人格及特点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健全人格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宁静的心境。第
40、三,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8/20/2022855.2关于健全人格二、健全人格的意义(一)对个人而言,健全人格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二)对社会而言,健全人格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8/20/2022865.2关于健全人格三、健全人格的几种模式(一)“成熟者”模式(二)“机能健全者”模式(三)“创发者”模式8/20/2022875.2关于健全人格四、人格障碍与克服(一)自恋型人格(二)回避型人格(三)依赖型人格(四)偏执型人格8/20/2022885.3形成健康人格一、养成良好性格(一)关于性格1.性格的涵义2.性格与人格8/20/2022895.3形成健康人格一、养成良好性格(二)性格类型划分及相应
41、特点1.按倾向分类,性格可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2.按价值观分类,性格可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3.按独立和顺从程度分类,性格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8/20/2022905.3形成健康人格一、养成良好性格(三)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1.道德品质。2.自尊.3.自信心.4.认真负责.5.自我控制.6.挫折忍受力.7.独立和创新.8/20/2022915.3形成健康人格二、发扬气质的积极面(一)气质的涵义第一,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第二,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人格特征。第三,气质是高度稳定的人格特征。8/20/2022925.3形成健康人格二、发扬气质的积极面(二)气质类型的相应特
42、点1.体液说2.神经活动类型说3.血型说4.体型说8/20/2022935.3形成健康人格二、发扬气质的积极面(三)正确认识气质,促进人类健康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2.气质是性格的生理基础3.发挥自己气质中的积极面,克服消极面8/20/2022945.3形成健康人格三、做一个人格健全的现代人(一)悦纳(二)独立(三)理性(四)理性8/20/2022956.健康的自我意识8/20/2022966.1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一、“自我”与“意识”的概念“自我”一直是临床心理学上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结构后,更是受到相当的关注,并且从此有了很多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治疗实践。“意
43、识”则一直是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它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与研究内容,尽管早期极端的行为派曾排斥将意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只研究外显的肌肉反射和腺体分泌,但从整体的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意识”始终是其核心的内容。简单地说,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8/20/2022976.1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一、“自我”与“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理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超我示意图。8/20/2022986.1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二、“自我意识”的内涵(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二)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8/20/202299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
44、评价,前者是个体对自身各种状况的了解,后者则是对“自我”各方面的评估。自我认识包括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通过自省可以发现“主观的我”通过“人言”发现“客观的我”8/20/2022100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情绪体验,即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满意”则自我肯定,信心十足;反之,自我否定,垂头丧气。自我体验中的两对矛盾:其一,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源于自省与“人言”的差异;其二,现实我与理想我的矛盾,前者是综合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后的存在中的现在的“我”,后者则是综合了自我要求与他人要求的虚拟的最令自己向往的“我”。8/20/2022101自我控制自我控制
45、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自我认识了解了“我”,自我体验感受了“我”,自我控制则是要表现“我”。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自己对自己的设计,即“我”应该做什么、我不应该做什么;其二,自己对自己的指导,即“我可以怎样做”。自我控制与大脑额叶的发展密切相关、而额叶中较迟发育成熟的部分,所以你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力也在增强;当人老体弱脑机能退化时,自控力又随之降低了。8/20/20221026.2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表现特点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概述(一)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二)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青春期)(三)自我意识的成熟(青春期到成人)8/20/20221036.2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表现特点二、大
46、学生自我意识的特殊性(一)时间上的特殊性(延缓偿付期)(二)空间上的特殊性(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复杂性1.自我认识内容的广泛性、深刻性与途径的多样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细腻与其间的理性分析3.自我控制的主动性与情绪性8/20/20221046.3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界定中的“自我”成分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呢?可概括如下:1.恰当的自我关注;2.合理的自我分析与评价;3.积极的自我体验;4.善于自我接纳;5.有效的自我控制(知行一致、情行相适);6.不断的自我发展。8/20/20221056.3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特点自我意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与心理健康有密
47、切联系,而且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健康特点也有所不同。概括来说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有以下几点:1.恰当的自我认识2.真实的自我体验3.合理的自我控制总之,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应该是可以促进“自我”不断发展的意识,使“自我”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8/20/20221066.3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三、强调自我意识的心理疗法(一)现实疗法这一疗法是由格莱瑟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创建的,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人的发展是思维、行动、情绪情感、生理状况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疗法的一般程序是:1.愿望分析2.寻找对策3.选择方案4.拟定计划8/20/20221076.3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三、强调自我意识
48、的心理疗法(二)理情疗法(自我观念)这一疗法是由埃利斯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前面章节有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理情疗法的核心思想:认知观念决定情绪情感和行为。如果是合理的观念,就会有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而非理性的观念,相应的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观念,而代之以理性观念。8/20/20221086.3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三、强调自我意识的心理疗法(三)行为疗法针对自我意识问题中最常用的行为疗法的技巧是,自我指导技术,例如自我暗示、自我计划等,通过“自我”对“自我”的命令来进行自我行为的调整和改变。8/20/20221096.3
49、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三、强调自我意识的心理疗法(四)完形疗法这一疗法是由福率兹培尔斯(Frederick,S.F.)创立的,他强调“此时此地”的自我体验,这一点与现实疗法有所不同。他让当事人体验“此时此刻”的心情,当事人如果难以表达或体验到时,他会用技巧来夸张这些体验,让当事人觉察他自己的感受。其中不乏种种原因而使体验压抑或“变相”表达了,但其实这些都是“未竟事务”。如果体验的结果是消极的,它将通过技巧使你积极表达,并可以帮助你用言语来平衡“未竟事务”带来的不满意感。8/20/2022110关于未竟事务社会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对“焦虑”做过研究和得出类似的结论:他发现人在考试(或其他重大事件)后,
50、结果不确定,当然会焦虑,但即使结果确定了,如果不满意,紧张感仍会持续,这就是所谓的“齐加尼克效应”。8/20/20221116.4自我意识的误区误区一:分裂的自我哪一个是真正的“我”误区二:自卑情结为什么不能远离自卑误区三:理想自我形象的设定误区误区四:自我中心误区五:自我失控8/20/20221126.5自我意识的完善途径一、走向成熟自我的途径(一)自我分析(二)自我规划(三)现实选择8/20/20221136.5自我意识的完善途径二、成熟自我的特点(一)自我同一感(二)现实责任感(三)主动控制感8/20/20221147.和谐的人际关系8/20/20221157.1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一、人
51、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人人都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他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时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缺失性需要,它非得到满足不可,否则,将使主体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亲和行为可称为消除不协调的一种有效工具。多个朋友多条路。人际交往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益的。神经症是人际关系紊乱的表现。人际关系不仅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治疗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资源。8/20/20221167.1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二、制约人际关系的一些因素空间距离接近可以增加交往的频率从而使关系更密切,所以远亲不如近邻。空间距离接近也可能增加冲突的机会,从
52、而使关系破裂,所以又有“远香近臭”之说。现代都市的奇特人际关系熟悉的陌生人相似与互补都可能成为人际吸引的因素。外貌是人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对人际交往将产生晕轮效应。8/20/20221177.1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三、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失真人际交往中有一些特殊的认知失真现象:晕轮效应刻板效应自我服务倾向8/20/20221187.1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四、人际互动:循环关系与双重标准心理学家阿诺森与林德曾做人际互动实验,证明了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人际关系常常是一种对等互动的关系,它要么良性循环,要么恶性循环。人际互动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两价性依赖与限制。一般外貌认为弱者
53、以来强者,雇员依赖老板,孩子依赖大人。其实以来往往是双向的,以上关系反过来也成立。8/20/20221197.2交往分析理论一、交往分析理论的产生与特点交往分析理论是心理学家伯恩(Berne,T.A)于1957年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产生的最初动力来源于对精神分析疗效的质疑。它是精神分析的通俗化,其概念构架和方法具有极高的操作性。它能促进人们转变,去建立自我控制和自我引导,去挖掘选择自由的真谛。这是一个个体精神病学与社会精神病学的统一体系,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实用性。8/20/20221207.2交往分析理论二、PAC理论(一)父母(P)、成人(A)与孩童(C)(二)污染、整合与排斥(三)最佳发
54、展:适时、适度与整合8/20/20221217.2交往分析理论三、依据PAC理论,改善人际关系依据PAC理论,可以对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心态进行分析。不同的心态可以构成不同的交往组合。当交往双方的相互作用构成一种平行关系时,交往就是可持续的,对话可无限制地继续下去。这种交往有6种形式:PP、AA、CC、CP、AP、CA当交往双方的相互作用构成一种交叉关系时,交往不能获得预期的反应,双方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信息交流就会中断。这种交往有4种具体形式:AAPC、AACP、PCPC、CPCP8/20/20221227.2交往分析理论四、四种生活态度哈里斯(Harris,T.A.)在伯恩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人
55、生的4种态度:1.“我不行,你行”2.“我不行,你也不行”3.“我行,你不行”4.“我行,你也行”8/20/20221237.3自我三层理论一、自我三层理论美国华裔学者许良光提出了他的心理社会稳态学说。他认为人的意义只能从人际关系中去寻找,离开人与其他人和事的关系,人就变得不可理解。而人与其他人和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那个人对别人及事物的情感卷入程度,据此可将自我分成三个层次:自我深层(亲密层),指每一个人感到最亲密的那一部分外在世界。自我中层(角色层或支持层),它以角色关系为特征。自我浅层(工具层)。该层的个人联系是可有可无的、偶然的、短暂的。8/20/20221247.3自我三层理论二、自我三
56、层与心理健康神经症的特征类分裂人格的特征不少普通人的自我深层状况8/20/20221257.3自我三层理论三、内在资源与自我三层自我三层的分析有一个缺陷:没有分清内在资源与外在资源的关系。它仅仅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规定自我,其实,这只是一种外在资源。同样是自我三层混乱,但在内在资源不同时,将会有本质上的不同的表现。(下面以案例说明)8/20/20221267.4群体行为的特殊性一、群体中行为的特殊性:群体动力论我们可以吧人际关系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的、明确对应的关系,明显地影响我们的人格与成长一种是间接的、非对应的关系,对人格的影响不很明显,但它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尤其是这种影响通过群体的方式发生
57、作用时,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视。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著名的场论,认为一个群体就像一个磁场,它将形成一种特殊的群体动力,这种动力将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8/20/20221277.4群体行为的特殊性二、群体中行为的基本规律人一旦置身于某个群体,其行为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权威与服从群体压力与从众强制威慑与操纵8/20/20221287.5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建立融洽的关系:寻找共同话题善于交往的人,只要有机会让他结识一个新的朋友,他就有本事使这个人成为他永久的朋友。而不善于交往的人,即使认识的人又千千万,也许都是擦身而过,根本不能成为朋友。这里的秘密就在于第一次交谈,是否建立了一种融洽的关系。8/20/20221297.5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深入交往:警惕差异,避免伤害首先,人与人的交往都以一定的心境为基础。其次,可思考一个问题:当别人向你诉苦时,你该怎么办?第三,交往中,仅仅有善意是不够的。第四,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8/20/20221307.5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如何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印象整饰有一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叫印象整饰。关于印象整饰最著名的研究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ognos培训材料V》课件
-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 企业文化与团队协作模板
- 2025年数控裁板锯项目发展计划
- 绿色商务风地产家居市场分析报告主题
- 广州正常人长波紫外线最小持续性黑化量的测定与分析
- 对读世界史的几点意见
- 小学奖学金申请书
- 银行党员预备申请书
- 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质量检测口算题带答案
- 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案
- 医疗器械采购方案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交通运输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 旅行社导游合同
-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数学真题(原卷版)
- 05-第三章-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幻灯片
- 室内钢结构隔层施工合同
- 荣威iMAX8汽车说明书
-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单招2023年英语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 工科高等数学(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
- 儿童羽毛球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