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B讲义第章课件_第1页
技术经济学B讲义第章课件_第2页
技术经济学B讲义第章课件_第3页
技术经济学B讲义第章课件_第4页
技术经济学B讲义第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 理论篇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二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第三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四节 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及特点第五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二、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Technology = Techne + Logos (工艺、技能)+(系统的论述、学问)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技术是“有目的的”;技术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 技术存在两种表现形式,

2、 即“工具”硬技术,“规则”软技术; 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 “技术”是人类在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调节、控制和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经济”?经济:“经邦济世”、“经国济民” Oskos + Nemein (家产) (管理) = Oikonomia ( Economy) “家产管理”亚里士多德 :“谋生的手段”。日本学者: Economy = “经济”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在不同的范畴内“经济”有不同的含义概括为以下几种含义: 经济最初的含义是指节约、

3、节省,即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 经济是指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济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经济活动。 经济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财富。二、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二、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人类的每次跨越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和发展。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一、技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二、技术经济学的外国渊源三、中国技术经济学科的创立及发展一、技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案例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案例2:汽车 案例3:湖北二汽集团 案例4:上海宝山钢铁集团 案例5:埃及阿斯旺水坝二、技术经济学的外国渊源

4、国外的产生发展二、技术经济学的外国渊源国外的产生发展前苏联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开始(20世纪50年代) 二、技术经济学的外国渊源三、中国技术经济学科的创立及发展50年代:在前苏联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创立了技术经济学科。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由我国学者创立的新兴科学,是中国经济学家和广大技术经济工作者在广泛借鉴、吸收国内外经济理论、科技成果和相关学科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在密切联系与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交叉学科。三、中国技术经济学科的创立及发展1.萌芽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前苏联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方法。)2.发展阶段 (60年代初期,将技术经济

5、学列入19631972年七大重点发展学科。)3.停滞阶段 (70年代初期,由于十年动乱经济与管理科学都被批,致使技术经济学的队伍解散,机构瓦解,研究工作完全停顿。)4.成熟阶段 (80年代以来,中断了十余年的技术经济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在过去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又引进了西方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行性研究的引入,使技术经济分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三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效果学派2、关系论学派3、技术资源最优配置学派研究对象技术经济国家产业企业项目理论方法应用三个领域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四个层面三个方面第三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

6、对象及内容 技 术 经 济 学研究内容横向农业技术经济工业技术经济(机械工业、化工)纵向宏观技术经济微观技术经济(农、林、牧、渔)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应用从内容性质角度从应用角度第四节 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及特点 第五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步骤基本程序第二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节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 技术创新理论第四节 经济效果原理第五节 资金时间价值原理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三、需求估计与需求预测一、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需求: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人们所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的集合。 影响

7、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价格预期、人口变动、政策,等等。 需求函数:D=f(a,b,c,n) D=f(P) 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变动: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曲线的移动)。 例外的需求曲线1、价格越低,需求越少。(如炫耀性消费品、奢侈品)DPQQ1P2Q2P102、价格越高,需求越多。(如稀世珍品、吉芬商品)DPQ03、小幅度升降价,需求正常

8、变动;大幅度升降价,需求变化不规则。(如金融市场上的股票、债券)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厂商要达到的目标、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生产要素成本、厂商价格预期、非市场因素,例如政策的变化,等等。 供给: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企业愿意提供的某种商品数量的集合。 供给函数:S=f(a,b,c,m) S=f(P) 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一、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供给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点在曲线上的移动)。供给变动: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

9、变动。(曲线的移动)。例外的供给曲线1、价格在较低水平上升,供给增加;到一定水平后继续上升,供给将减少或不变。(如个人劳动供给)SPQ0P02、价格提高,拿出存货;价格高到一定水平,不再拿出存货。(如稀世珍品、古董)3、小幅度升降价,供给正常变动;大幅度升降价,供给变化不规则。(如金融市场上的股票、债券)PQ垂直的供给曲线。(如土地)市场均衡:供给和需求这两种市场的基本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一、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供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时,它们对均衡价格和均

10、衡数量的影响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变动的相对大小和方向;供求曲线的形状。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由市场均衡时,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价格。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TU):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结论: 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 总效用曲线是凸曲线。 边际效用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最终可能会小于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包括技术在内的其他投入固定不

11、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它以后,产出水平会因为这一投入的增加而减少。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三、需求估计与需求预测需求预测:定性预测方法:分析历史资料和研究未来条件,凭借预测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预测。常用的有: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等,其核心都是专家依据个人的经验、智慧和能力进行判断。定量预测方法: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分析技术,建立表现变量间数量分析的模型进行预测。常用的有: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和因果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等) 简单平均数法 定义:设变量有n个样本值1,2,n 则这些样本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下期预测值。即: 适合稳定形态的商品需求、

12、生产预测,但不能反映趋势的季节变化。第10讲 市场预测 定量预测方法 加权平均数法 基本思想:一个时间序列中各数据的重要程度并不一样。对每个样本值的重要性都赋予一个权数,根据新、老数据(样本值)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数,即加权平均预测技术。 第10讲 市场预测 定量预测方法 简单移动平均法 当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处于平稳状态时,以最后一组观察值的移动平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定量预测方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 考虑样本距预测时点越近,对预测值的影响越大,可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这时公式变为: 定量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 趋势移动平均法 趋势移动平均法:亦称为二次移动平均法。在一次移动平均法预测中,如果数据呈

13、现线性趋势时,预测值就无法以与实际值相适应,形成滞后偏差。二次移动平均法正是利用这种滞后偏差的变化规律,求出平滑系数,建立线性时间关系数学模型。一次移动平均值计算公式:二次移动平均值计算公式: 定量预测方法 回归分析预测法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利用回归方程测算一个(些)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些)变量变化的影响。在回归分析中,变量y称为因变量,处于被解释的特殊地位;变量x称为自变量,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确定性变量,在实际模型中,我们总是假定x是非随机的固定变量;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变量x对变量y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第10讲 市场预测 回归分析预测法

14、回归分析预测的步骤:找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 确定变量间的相关类型;建立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检验;计算预测误差;进行预测的点估计和置信区间估计。 第10讲 市场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法 一元线性回归法:指只有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回归直线来表示,它可以求出具有因果关系的若干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模型:其中: 第10讲 市场预测 第二节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理论 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二、技术进步测度模型与方法一、技术进步的概念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测算,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由20世纪初的5%20%,到20世纪80

15、-90年代已上升到60%-70%,而当前我国平均约占30%,与发达国家比较有较大差距。此处“技术进步”的概念:指在经济增长中,除资金和劳动力两个投入要素增加以外所有使产出增长的要素,即经济增长因素中去掉资金和劳动力外的“余值”,有些学者也称为 “全要素生产率”(TFP) 。二、技术进步测度模型与方法技术进步测度模型与方法测度方法主要有: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C- D 生产函数法)、索洛余值法、连续替代弹性函数法(CES)、数据包络法(DEA) 、增长因素分析法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20世纪20年代,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与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H.Douglas)

16、 ,在对1899 -1922 年美国制造业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此模型。二者认为,此期间内技术水平没有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于资本取代劳动。认为劳动生产率与人均资本拥有量之间存在如下统计关系:式中:Y为产出(值),A为技术水平,L为投入的劳动力数,K为投入的资本量,为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上式描述了某一恒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投入量与产出量的数量依存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测度奠定了基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或丁伯根对 C- D 生产函数的改进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誉为“计量经济学模式建造者之父”。1942年,

17、提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仅来源于资本替代劳动,还来源于资本与劳动结合率的提高,即存在技术进步的作用。他认为上式中因子A应为时间的函数,并对C- D 生产函数作了改进,其公式: 式中: At 代表第t年的技术进步水平。若由其他方法测得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根据第t年的产出和投入水平,可算出第t年的技术进步水平: 相邻两年技术进步的变化,即技术进步速度为:考虑到计算时间间隔越大,由增量计算的结果误差就越大,可假设技术进步水平按等比级数变化,因此,可用水平法计算技术进步速度:式中: 代表基年(第 年)的技术进步水平。丁伯根对 C- D 生产函数的改进195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用“余值”测算

18、中性技术进步。他设生产函数为:这是一个没有规定具体形式的生产函数。索洛余值法整理并得到索洛增长方程:其中:y代表年产出增长速度,a代表年技术进步增长速度,k代表年资本增长速度,l代表年劳动力增长速度。方程表明年产出的增长速度是年技术进步增长速度、年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和年劳动投入增长速度三者的加权和,权值分别为1,。显然年产出增长速度中扣除由于资本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后,便求得技术进步速度。即: a=y-(k+l )。此法称为索洛“余值法”。索洛余值法索洛余值法的优点:把复杂的经济问题高度概括并简化处理, 使经济关系更加简单明了。所需数据易于收集, 计算结果易于推广和比较。计算

19、出来的科技进步与广义的科技进步在内涵上非常吻合, 从而能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有用的依据。索洛余值法的局限:需要有一定的假设:各生产要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并可以完全度量,现实还很难满足。结果受选择参数的影响很大。在实用性上,此方法自问世以来,各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纷纷采用,使得此方法成为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计算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等宏观层面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时非常适用。索洛余值法的测算步骤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步骤:根据基年及计算期的产出、资本及劳动力的统计数据,按水平法计算t年内的平均递增速度y, k, l。由其他方法计算弹性系数, 。代入索洛

20、增长速度方程,计算技术进步速度。由 ,计算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由 ,计算资本增长速度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由 ,计算劳动力增长速度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第三节 技术创新理论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18831950)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博学多闻、兼收并蓄的经济学大师。一生共发表论文200多篇,著作15部。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和创新理论。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创新”的概念熊彼

21、特认为“创新”就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并不是一个技术概念,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新发明。它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包括下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认为,当一项发明被首次应用的时候,才称为技术创新。斯通曼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过程。我国学者傅家骥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要素和

22、组织,从而建立效率更高和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创新”的类型原理性创新局部性创新综合性创新移植性创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在经济周期(1939年)中,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经济周期(Business

23、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不可避免。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一个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经济周期理论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一、经济效果的含义二、经济效果的提高途径三、经济效果的分类四、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五、经济效果的评价标准第四节 经济效果原理一、经济效果的含义经济效果概念: 技术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或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

24、与投入的对比关系,简称为“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有的也将经济效果称为经济效益。经济效果的一般表达式:比值表示法:E=B/C E 指经济效果, B 指劳动成果或产出,C 指劳动消耗或投入。计量单位可以不同,是最常见、使用最普遍的表示方法。差额表示法: E=B-C 单位必须相同,不论是劳动成果还是劳动耗费都必须以价值形式表示。 差额-比值表示法: E=(B-C)/C E可称为净效果耗费比,计量单位必须相同,是评价经济效果最适用的表示方法。 最佳二、经济效果的提高途径1、微观经济效果和宏观经济效果 微观经济效果:技术方案为企业带来的效果。 宏观经济效果:技术方案对整个国民经济以至整个社

25、会产生的效果。 2、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 直接经济效果:项目自身直接产生并得到的经济效果。 间接经济效果:项目带来自身之外的经济效果。 3、有形经济效果和无形经济效果 有形经济效果: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效果。 无形经济效果:难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效果。三、经济效果的分类1、效果指标:用于衡量有效成果(产出)的指标。数量效果指标:实物形态:产量、销量 ;价值形态:销售收入、总产值、净产值。质量效果指标:单个产品质量:产品功能和技术性能,如产品寿命、可靠性、精度 ; 总体产品质量:经济性能指标,如品种、合格品率、优等品率、返修率,废品率。时间效果指标:产品设计和制造周期、工程项目建设期、工程项目

26、达产期。四、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2、耗费指标:用于衡量劳动消耗(投入)的指标。劳动消耗指标:可用实物和价值形态表示。产品制造成本是衡量劳动消耗的综合性价值指标。劳动占用指标:可用实物和价值形态表示。通常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技术方案投资是衡量劳动占用的综合性价值指标。四、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3、经济效益指标:用于衡量两者对比关系的指标。价值型指标:静态指标,如利润额、利税额等;动态指标:如净现值、净年金、净终值等。比率型指标:静态指标,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动态指标,如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率等。时间型指标 :如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等,即可用静态计算,也可用动态计算。四、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政

27、治标准(刚性、弹性)技术标准(适用原则、成熟原则、安全原则、先进原则)经济标准(可行标准、最优标准)社会生态标准(社会标准、生态环境影响)五、经济效果的评价标准1、可行标准(用于方案自身的比较) E=产出/投入1 E=产出投入0 E=(产出投入)/投入Ic(基准投资收益率)2、最优标准(用于方案之间的比较) Ei=产出/投入(i =1,2,n) 选最大方案 Ei=产出投入(i =1,2,n) 选最大方案 Ei=(产出投入)/投入(i =1,2,n) 选最大方案经济标准一、资金的时间价值与利息二、现金流图与资金的特殊等值计算三、资金等值计算公式四、建设期、还款期利息第五节 资金时间价值原理例:两

28、个投资方案,初始投资相同,在使用4年中总收益一样,每年收益不同。(单位:万元)年末方案A方案B0 1200012000 8000 2000 60004000 400060004 20008000结论:货币支出的经济效果的好坏不仅与货币量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发生的时间有关。一、资金时间价值与利息(一)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一方面,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产生的增值,是货币在生产领域产生的资金时间价值。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是消费者放弃现期消费的损失补偿,是货币在流通领域产生的资金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从两方面来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投入到生产或流通领域不断运动,随

29、时间变化产生的增值。(二)利息和利率 1、利息: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放弃使用资金所得的 补偿。例:我国自2012年7月6日起,银行存款利率为:一年期: 325,三年期:4.25 ;现有10000元存三年定期 与一年定期存三次,哪种利息高? 三年定期:10000 4.2531275(元) 一年定期存三次: 第一年:100003.25325(元) 第二年:(10000+325)3.25335.56(元) 第三年:(10000+325+335.56)3.25346.47(元) 三年利息总和:325+335.56+346.47=1007.03(元)2、利率:一个计息周期内所得的利息额与本金之比。

30、i=In/P100%二、现金流图与资金的特殊等值计算(一)资金等值的概念指在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可能具有相等的价值。(二)现金流图表示方法:现金流图的表示方法1、水平线表示时间,将其分成均等间隔,一个间隔代表一个时间单位:年、月、季、日等,0为起点。2、带箭头的垂直线段代表现金流,箭头的长短表示现金流绝对值的大小,箭头的指向代表现金流的方向,箭头向下(负)为流出,向上(正)为流入。3、从投资者角度绘制,投资为负,收益为正。01234n年 (三)资金特殊等值计算方法 1、单利法:只考虑本金计息,前期所获利息不再生息。年本金利息本利和 (F)0P0P1PP.iF

31、1=P+P.i=P(1+i) 2PP.iF2=P+P.i+P.i=P(1+2.i)3PP.iF3=P+P.i+P.i+P.i=P(1+3.i)nPP.iFn=P+P.i+P.i+ +P.i=P(1+n.i) 2、复利法:本金及前期利息均生息。年本金利息本利和 (F)0P0P1PP.iF1=P+P.i=P(1+i) 2P(1+i)P(1+i).iF2=P(1+i)+P(1+i).i=P(1+i)23P(1+i)2P(1+i)2 .iF3=P(1+i)2+P(1+i).i=P(1+i)3nP(1+i)n-1P(1+i)n-1.iFn=P(1+i)n-1+P(1+i)n-1.i=P(1+i)n (四

3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当利息在一年内要付利几次时,给出的年利率叫名义利率。 计息周期利率=年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结论:在一年中付利的次数越多,它的实际利率就越大。式中:例:假设一银行,其季度利率是3%,一个月计息一次,它的实际利率是多少?解:r=3%*4=12%作业11、如果实际利率13%,每年计息4次,其名义年利率为多少?2、甲银行利率为16%,1年计息一次,乙银行利率为15%,但每月计息一次,假定存款金额、时间相同,问哪个银行利息高?3、设一银行按季度计息,季度利率为2%,年初贷款50万,年末还款多少钱?4、某企业要建立一笔福利基金,有两个银行可以存款,但一个银行是以1年为期按年利

33、率12%计算利息,另一个银行是以1年为期每月按利率1%计算利息。试确定在哪个银行中存款的效果更好些?5、向银行贷款10万元,年名义利率12%,每月计息一次,问3年后应还银行多少钱?三、资金等值计算公式 P-现值:在已知现金流之前发生的,跟已知现金流等值的那个现金流叫现值。 F-终值:在已知现金流之后发生的,跟已知现金流等值的那个现金流叫终值。A-年金:连续发生的绝对值相等的现金流。 i-折现率。n-折现期数。1、复利终值公式(一次偿付终值公式 ) 已知P,求F 应用:现有资金投资于某项目,若干年后有多少?PF=?年2复利现值公式(一次偿付现值公式) 已知F,求PP?F年应用:存款;贷款。例题:

34、某人拟在5年后获得资金1万元,假设投资 报酬率为10%,那么他现在应该投资多少钱?P=F (P/F,10%,5) =10000*0.6209=6209(元) P =?F=10000012345复利系数表复 利 系 数 表 i=10%n F/P,i,n P/F,i,nF/A,i,n A/F,i,nP/A,i,n A/P,i,n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00 1.210 1.331 1.464 1.611 1.772 1.949 2.144 2.358 2.594 2.853 3.138 3.452 3.797 4.

35、177 4.595 5.054 5.560 6.116 6727 0.9091 0.8265 0.7513 0.6830 0.6209 0.5645 0.5132 0.4665 0.4241 0.3856 0.3505 0.3186 0.2897 0.2633 0.2394 0.2176 0.1978 0.1799 0.1635 0.1486 1.000 2.100 3.310 4.641 6.105 7.716 9.487 11.436 13.579 15.937 18.531 21.384 24.523 27.975 31.772 35.950 40.545 45.599 51.195 5

36、7.2751.0000 0.4762 0.3021 0.2155 0.1638 0.1296 0.1054 0.0875 0.0737 0.0628 0.0540 0.0468 0.0408 0.0358 0.0315 0.0278 0.0247 0.0219 0.0195 0.0175 0.9091 1.7355 2.4869 3.1699 3.7908 4.3553 4.8684 5.3349 5.7590 6.1446 6.4951 6.8137 7.1034 7.3667 7.6061 7.8437 8.0216 8.2014 8.3649 8.5136 1.1000 0.5762 0

37、.4021 0.3155 0.2638 0.2296 0.2054 0.1875 0.1737 0.1628 0.1540 0.1468 0.1408 0.1358 0.1315 0.1278 0.1247 0.1219 0.1196 0.1175 3年金终值公式(等额分付终值公式) 已知A,求FAF?年 应用:每年借款,若干年后的本利和为多少? 销售收入的本利和。例:某建设项目总投资额20亿,计划在每年末投资5亿,分4年投资完,资金借贷年利率为10,问4年后应偿还的总投资本利和为多少?解:画现金流图如下:年F=?01234A=5 4偿债基金公式(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 已知F,求AFA?年应

38、用:若干年后还清钱,现应等额存入银行多少钱? 5年金现值公式(等额分付现值公式) 已知A,求PP=?A年例:采用某项专利技术,每年可获利200万元,在年利率6的情况下,5年后即可连本代利全部收回,问期初的一次性投入为多少?015年P?A解:画现金流图如下: 6资金回收公式(等额分付资金回收公式) 已知P,求APA=?年 7、等差序列公式(已知G,求F,P,A) G每年递增的量012345nG2G3G4G(n-1)GG例:某项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共6000元,估计可使用6年,残值忽略不计。使用该设备时,第1年维修操作费为1500元,但以后每年递增200元,如年利率为12,问该设备总费用现值为多少?相

39、当于每年等额之费用为多少?解:现金流图如下:0123456600015002500年1900170021002300 8.几何序列公式(已知J,求F,P,A) J逐年变化的百分比0123n年A1A2A3AnA1(1+J)n-1例:某企业某设备维修费第一年为4000元,此后10年的寿命期内,逐年递增6,假定资金的年利率为15,求该几何序列的现值及等额序列年金。类别已知求解公式名称数学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系数名称数学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一次支付系列PF1、复利终值公式复利终值系数FP2、复利现值公式复利现值系数等额分付系列AF3、年金终值公式年金终值系数FA4、偿债基金公式偿债基金系数AP5、年金现值

40、公式年金现值系数PA6、资金回收公式资金回收系数一笔资金转换的问题多笔资金转换的问题注意(1)P在第一个A的前一期发生; (2)F与最后一个A同期发生。0123910年P0P1P2AF9F10总结实施方案的初期投资假定发生在方案的寿命期初。方案实施中发生的经常性收益和费用假定发生在计息期的期末。本期的期末即为下期的期初。现值P在第一个年金A的前一期发生。终值F与最后一个年金A同期发生。作业21、在下图中,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后,总现金流出等于总现金流入。试利用各种资金等值计算系数,用已知项表示未知项。(1)已知A1,A2,P1,i,求P2;(2)已知P1,P2,A1,i,求A2;(3)已知P1,

41、P2,A2,i,求A1。 A1 A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P1 P22、 已知 A1、A3、P,求 A2。0123456A1A3P7A23、某人从25岁参加工作起至59岁,每年存入养老金5000元,若利率为6,则他在60岁74岁间每年可以领到多少钱?4、某项工程,初始投资1000万元,第一年末又投资1500万元,第二年末又投资2000万元。投资确定由一银行贷款,年利率8%,贷款从第三年末开始偿还,在10年中等额偿还银行。那么每年应偿还银行多少?5、某公司欲引进一项专利,对方提出有两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一笔总算售价25万元,一次支付;另一种是:总算与提成相结合,

42、其具体条件是,签约时付费5万元,2年建成投产后,按产品每年销售收入60万元的6提成(从第3年末开始至第12年末)。若资金利率为10,问从经济角度该公司应选择哪种付款方式? 四、建设期和还款期利息 为简化计算,存在一个假设,借款在年度中间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按年末偿还,按全年计息。 例:某新建项目,建设期为3年,共向银行贷款1300万元,贷款时间为:第一年300万元,第二年600万元,第三年400万元,年利率12,投产后还款能力为500万元。用复利法分别计算建设期还款期利息和各年偿还的本利和。借款偿还计划表序号项目合计计算期1234n1借款1.1年初本息余额1.2本年借款1.3本年应计利息

43、1.4本年还本付息 其中:还本 付息1.5年末本息余额2债券2.1年初本息余额例:某人现在借款1000元,在5年内以年利率6%还清全部本金和利息,现有四种偿还方式:(1)每年年末还本金200元,同时偿还到期利息。(2)每年年末只付所欠利息,本金到第5年末一次还清。(3)在5年中每年年末偿还的本金加利息总额相等,即所谓等额分付。(4)在第5年末一次偿还全部本金和利息。 请问哪种还款方式还的利息最少?解:(1)每年年末还本金200元,同时偿还到期利息。 年 元12345年初所欠金额1000800600400200年利息额6048362412年终所欠金额1060848636424212偿还本金200

44、200200200200年终付款总额2602482362242121180(2)每年年末只付所欠利息,本金到第5年末一次偿还。 年 元12345年初所欠金额10001000100010001000年利息额6060606060年终所欠金额10601060106010601060偿还本金00001000年终付款总额6060606010601300(3)在5年中每年年末偿还的本金加利息总额相等,即所谓等额偿付。 年 元12345年初所欠金额1000822.6634.6435.3224年利息额6049.438.126.113.4年终所欠金额1060872672.7461.4237.4偿还本金177.4

45、188199.3211.3224年终付款总额237.4237.4237.4237.4237.41187(4)在第5年末一次偿还本金和利息 年 元12345年初所欠金额100010601123.611911262.5年利息额6063.667.471.575.75年终所欠金额10601123.611911262.51338.3偿还本金00001000年终付款总额00001338.3第二篇 方法篇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第四章 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第五章 投资项目的决策方法第六章 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第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第一节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二节 项目计算期与销售

46、收入的估算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第四节 税金的估算 第五节 利润及其利润分配的估算 第六节 借款还本付息的估算第一节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二、建设投资的构成与估算三、流动资金的构成与估算四、资金来源与资金成本一、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一)项目总投资的含义及其构成1、含义:项目总投资是指工程项目从筹建期间开始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为止所发生的全部投资费用。2、构成:新建项目的总投资由筹建期和建设期投入的建设投资和项目建成投产后所需的流动资金两大部分组成。(二)项目总投资构成与资产的形成工程项目在建成交付使用时,项目投入的全部资金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流动资产。

47、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 按其转化为货币的速度划分为:长期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 待摊费用及其它资产。流动资产:一年内能转化为现金的资产。资 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能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有偿使用的资产,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商誉、非专利技术等。与生产经营有关:使用期限1年以上与生产经营无关:使用期限2年以上、单位价值 2000元以上。其他资产:其他资产原来在项目经济评价称为递延

48、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货等。资 产2、项目总投资与资产的形成图二、建设投资的构成与估算简单估算方法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系数估算法投资估算指标法投资分类估算法(一)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该方法是根据已建成的、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生产能力,以及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估算拟建项目的投资额 。注意:n的取值,0 n1(1) 若已建类似项目与拟建项目的规模相差不大,生产规模比值在0.52 之间 ,n的取值近似为1。(2) 若已建类似项目与拟建项目的规模相

49、差不大于50倍,且拟建项目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n在0.60.7之间;若靠增加相同规模设备的数量达到时,n在0.81.0之间。 已知建设年产30万吨乙烯装置的投资额为60000万元,现有一年产70万吨乙烯的装置,工程条件与上述装置类似,试估算该装置的投资额(n=0.6,CF=1.2)。例 题(二)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1、建筑工程费的估算建筑工程费:是指为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费用 。估算方法:(1)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 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建筑工程总量 单位投资: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建筑面积投资;水库以水坝单位长度的投资。 (2)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投

50、资实物工程总量 单位投资:土石方工程按每立方米投资;路面铺设工程按每平方米投资。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估算(1)国内设备购置费的估算国产标准设备购置费国产非标准设备购置费(2)进口设备购置费估算(3)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的估算(1)国内设备购置费的估算国产标准设备购置费设备出厂价+运杂费国产非标准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废品损失费、包装费、利润、税金、设计费、运杂费(2)进口设备购置费估算A. 进口设备货价通过询价、订货合同价计算。B. 进口从属费用国际运费=离岸价(FOB)运费率 =单位运价运量运输保险费=(FOB价+国际运费)/(1-国外保险费率)国外保险

51、费率进口关税=(FOB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进口关税税率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进口关税+消费税外贸手续费=(FOB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外贸手续费率手续费率按商务部的规定为1.5%。银行财务费=FOB价银行财务费率 (一般取0.4%0.5%)海关监管费=到岸价(CIF)监管手续费率 (一般取0.3%)CIF到岸价(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FOB离岸价(Free On Board)C. 国内运杂费 运费和装卸费包装费设备供销部门的手续费采购与仓库保管费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例 题某公司拟从国外进口一套机电设备,

52、重量1500吨,离岸价(FOB价)为400万美元。其他有关费用参数为:国际运费标准为360美元/吨,海上运输保险费率为0.266%,银行财务费率为0.5%,外贸手续费率为1.5%,关税税率为22%,增值税的税率为17%,美元的银行牌价为8.27元人民币,设备的国内运杂费率为2.5。现对该套设备进行估价。 解答:根据上述各项费用的计算公式,则有:进口设备货价4008.27=3308(万元)从属费用=446.6+10+828.2+780.8+16.5+56.5=2138.6(万元)国际运费=36015008.27=446.6(万元)国际运输保险费=(3308 +446.6)/(1-0.266%)0

53、.266%=10(万元)进口关税=(3308+446.6+10)22% = 828.2(万元)增值税=(3308+446.6+10+828.2)17%780.8(万元)银行财务费33080.5%=16.5(万元)外贸手续费=(3308+446.6+10)1.5% =56.5国内运杂费=(3308+2138.6)2.5%= 136.2(万元)设备购置费=3308+2138.6+136.2= 5582.8(万元)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定额费率 定额费率:按照部门或行业规定的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费率计算。(3)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的估算3、安装工程费的估算通常按行业有关安装工

54、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投资。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安装工程费=设备吨位每吨安装费安装工程费=安装工程实物量安装费用指标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估算与土地使用有关的费用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它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它费用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它费用联合试运转费生产准备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与土地使用有关的费用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是指项目通过划拨的方式取得无限期的土地使用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等规定所支付的费用,具体内容包括:土地补偿费

55、征用耕地,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计算。征用其他土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标准规定。征用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直接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安置补助费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产值的4-6倍。但是,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征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规定。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助费被征用土地上

56、的房屋、水井、树木等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例 题某企业为了某一建设工程项目,需要征用耕地100公亩(100平方米),被征用前一年平均每公亩产值1200元,征用前第二年平均每公亩产值1100元,征用前第三年平均每公亩产值1000元,该单位人均耕地2.5公亩,地上附着物共有树木3000棵,按照20元/棵补偿,青苗补偿按照100元/公亩计取,现试对该土地费用进行估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取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8倍计算土地补偿费,则有土地补偿费=(1200+1100+1000)元/公亩100公亩8 3=88万元取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产值的5倍计算安置补助费,则需要安置的

57、农业人口数=100公亩2.5公亩/人=40人人均安置补助费=(1200+1100+1000)元/公亩2.5公亩/人5 3=1.375万元/人安置补助费=1.375万元/人40人=55万元地上附着物补助费=3000棵20元/棵=6万元; 青苗补助费=100元/公亩100公亩=1万元该土地费用估价为(88+55+6+1)万元=150万元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指建设单位为取得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向国家支付的土地费用。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估算与土地使用有关的费用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它费用建设单位

58、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它费用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它费用联合试运转费生产准备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具体科目及取费标准处在变动之中,应根据各级政府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5、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是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难以预料的费用,又称工程建设不可预见费,主要是指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基本预备费=(建筑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的其它费用)基本预备费率6、涨价预备费例 题某项目的静态投资为250000万元,按本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为5年,5年的投资分年度使用

59、比例为第一年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30%,第五年10%,建设期内年平均价格变动率为6%,试估计该项目建设期的涨价预备费。7、建设期利息建设期利息是指项目借款在建设期内发生并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为简化计算,存在一个假设,即借款在年度中间支用,按半年计息。三、流动资金的构成与估算(一)流动资金的构成(二)流动资金的循环(三)周转速度(四)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一)流动资金的构成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供周转使用的资金。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与流动负债(即应付、预收账款)相减,形成企业的流动资金。 (二)流动资金的循环每一个生

60、产周期流动资金完成一次周转,但在整个项目寿命期内始终被占用,到项目寿命期末,全部流动资金才被收回。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储备资金从银行借入生产资金购买过程生产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税金原材料(三)周转速度(四)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1、扩大指标法 销售收入资金率法 总成本(或经营成本)资金率法 固定资产价值资金率法 单位产量资金率法2、分项详细估算法流动资金需要量项目年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金率 流动资金需要量项目年总成本(或经营成本)总成本(或经营成本)资金率流动资金需要量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价值资金率流动资金需要量达产期年产量单位产量资金率分项详细估算法原理: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