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罗有志 1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

2、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3、,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公输盘不说:请说之:知而不争: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子墨子起,再拜吾义固不杀人夫子何命焉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愿借子杀之然胡不已乎胡不见我于王 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义不

4、杀少而杀众请说之方五千里 为与此同类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之守圉有余(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2)虽杀臣,不能绝也(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4)子墨子九距之 二、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请献十金。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何罪之有?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为何若人?B、将以攻宋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公输盘不说D、子墨子起,再拜寓逆旅

5、主人,日再食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北方有侮臣者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 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荆之地/水陆草木之花.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动心忍性.子墨子解带为城/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全品中考网 .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四、问答题 1(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

7、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鲁班有关的成语: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3.第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 4.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6、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7.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

8、的是什么内容。 8.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9、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10.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11、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一、1同“悦”,高兴解说解释劝谏,劝阻明白事理动身起身讲道义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表疑问称为仁爱对人亲善、友爱你坚决两次坚持道义(以为义)解释;方圆;类别巧妙的方式通“御”,抵挡(21)入侵(22)即使(23

9、)虽是这样(24)同“拒”,抵御 二、先生有什么见教呢?杀死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 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这好像是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我知道您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现在不说 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 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 三、1、D2A3B4B5、B6.D 四、1(1)闻、起、行、至、见。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2)班门弄斧墨守成规 2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3.行程:

10、“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体现了:“讲和平仁爱”的精神。 4.阻止攻打宋国。 5.仁义。先是请公输盘帮他杀人,然后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自相矛盾的话,从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道义上驳得公输盘哑口无言。 6、公输选段2、略3略4、(1)、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指出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行为,从而说服了公输盘。(2)智、仁、忠、强、义。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 7.指舍文轩窃敝舆、舍粱肉窃糠糟、舍锦绣窃短褐。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11、场秋点兵。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9不想放弃攻打宋国心虚,想恐吓墨子 10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充分准备,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11、智、仁、忠、强、义。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 2孟子两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12、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委而去之亲戚畔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必先苦其心志 二翻译下列句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选择题 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3、 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多助之至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此教我先威众耳 3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城(城墙)非不高也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池(水池)非不深也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5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者:无

14、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之: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B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D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四、问答题 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事例: 2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3.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

15、么? 一委:放弃去:离开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限制 二、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非”,不是;“池”,护城河。) 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1D(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2、D3C456 四、1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

16、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2施行仁政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说明:答对两种即可得满分。 4.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练习检测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然后能改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衡于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恒过然后能改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故君子有不战兵革非不坚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所以动心忍性,

18、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选择题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发: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3下

19、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

20、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7.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8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 C、国恒亡马无故亡而人胡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9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困于心衡于虑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同舍

21、生皆被绮绣D食之不能尽其材 10.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更加)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 1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1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

22、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15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

23、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7.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和()(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 18下列各句中

24、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20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从

25、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B.C.D. 2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 2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

26、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3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和()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四、问答题 1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