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上海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上海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上海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上海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2 奉贤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通蔽 (清)方苞 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君子则不然。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也。 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

2、焉。与吾言如响,必中无定识者也;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理之至者,必合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好独而不厌乎人心,则其为偏惑也审。 吾友刘君古塘,行直而清。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18。君与吾离群而素居久矣,会有所闻,书以质之。 21.下列说法,作者全都认同的一组是()。(2分) 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 盖称吾之善者,或佞之虚言也 誉乎己,则惧焉;毁乎己,则幸焉 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 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

3、同乎己 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A.B.C.D. 22.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是()(2分) A.焉B.矣C.耳D.哉 23.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24.本文以“通蔽”为题,第段中却并未出现“蔽”字。结合全文,分析第段和“通蔽”的联系。(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21.(2分)c 22.(2分)B 23.(3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正面强调了面对毁誉异同的正确态度,君子应当惧誉、幸毁、疑同、思异。句式整齐,条理分明,语势强烈。 24.(4分)第段承接上文,进一步分析心术之蔽背后的原因,称善的人可能是出于阿谀奉承或对自己了解不

4、深,而攻恶的背后却可能有十分之三四是值得改正的,由此提出如果一味固执己见那么就会有偏驳的危险。以此为后文劝说挚友刘古塘做铺垫,刘固执己见且喜誉,这样下去会很危险。第段中虽无“蔽”字出现,但处处围绕“通蔽”,从分析原因、阐明利害的角度进行说理。 宝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唐柳宗元 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所愿也。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寺之居,于是州为高。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于是凿西墉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无不瞩焉。

5、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舍大暗为光明。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焉。 【注】西序:西厢房。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墉:墙。杪:树梢。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固B岂C以D亦. 2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

6、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4分) 24文章第段记叙,第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5分) (五)(12分) 21.A(1分) 22.C(2分) 23.示例:借两个反问句推进议论,前一句“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由事物没有变化引出领悟其中的佛道;第二句“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显然人性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心灵被蒙蔽了,由此作者希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开启智慧光明。两个句式相似的反问句构成了议论层次拓展的标志性句子(或者:两个反问句既是对前面议论的追问,又自然引出深入的思考);使议论层层深入、条理分明。(4分) 24.示例:开头叙

7、述被贬永州无处可居,栖身“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以“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来自我宽慰,为下文议论佛道人性张本。第段叙述因为居所昏暗,于是凿西窗,辟为门,建西轩,室外美景得以呈现在眼前;第段的议论由改变环境的举动类比到领悟佛道方面,希望能够有人为他开凿心灵门窗,扩大接应万物的轩廊。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前后照应,有机结合。(5分) 崇明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晋文公问守原议 (唐)柳宗元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鞮,以畀赵衰。 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

8、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 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 (有删节) 【注释】原:地名。寺人:宦官。畀:给

9、予。竖刁:齐国宦官。 21填入第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矣B哉C乎D耶 22作者否定晋文公在“原”地守臣问题上谋及寺人的行为,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选择重要地方守臣是执政大事,不容有失。 B谋及寺人致使选取官员不贤,对政事有损。 C与寺人相谋,是伤害贤能损害政事的源头。 D守原关乎周王之命,谋及寺人则有辱王命。 2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21.A 22.B 23.画线句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前后形成对比,对照鲜明,富有气势

10、。写出晋文公在守原之人这样的“择大任”的重要政事上远卿相而近宦官的不智之举,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满之情。 评分说明:句式特点分析、内容分析、情感分析1点1分。 24.作者首先否定晋文公择原地之守上谋及寺人的做法,提出其是“贼贤失政”的开端的观点。并以当时不乏谋臣良将的现实,证明晋文公行为不足为法。接着以齐桓公任管仲兴、进竖刁败的史实论证观点。并以后世景监进商鞅,弘、石杀望之之史实说明这是晋文公行为导致的结果。最后,总结议论,强调晋文公所为“失问”,影响后世,致使问、举皆失的结果,其罪至大。 评分说明:“否定晋文公择原地之守上谋及寺人的做法”“提出其是贼贤失政的开端的观点”“以当时不乏谋臣良将的现

11、实,证明晋文公行为不足为法”“以齐桓公任管仲兴、进竖刁败的史实论证观点”“以后世景监进商鞅,弘、石杀望之之史实说明这是晋文公行为导致的结果”“强调晋文公所为失问,影响后世,致使问、举皆失的结果,其罪至大”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金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2分)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

12、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13、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数奇(j):命运不好。公孙:指西汉的公孙弘。更生:指西汉的刘向。沉冥郁堙:埋没湮没。褚(zh):口袋。祖离:饯别出行之人。 21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1分) A也B尔C矣D乎 22下列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14、作者认为庄子和班固对官位和名声都淡然。 B作者认为追求官位爵禄和显耀是人之欲望。 C作者认为君子看淡官位和名声,事理通达。 D引出下文,交代方希则就像古代贤能的人。 23从句式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段作者提及公孙、更生二人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五、12分 21.(1分)D(C矣同样有感叹语气,如何区分?) 22.(2分)A 23.(3分)以四言为主(四言句是否就算整句?),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1分),有力地表达了作者见到方希则如故人的欣喜以及和他交往的默契(1分),节奏感强,富有气势(1分)。(句式特点1分,内容1分,表

15、达效果1分。) 24.(3分)作者以公孙、更生的屡挫屡进而终成其事其名的故事,(1分)安慰和鼓励处于人生低谷的方希则,(1分)并对方希则以(未来平步青云的,或未来大放才华的)期许。(1分)(1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25.(3分)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和方希则相识并了解他在科举和官场上的不幸遭遇,借助送别,(1分)表达了作者对方希则的同情,对其学识才华和豁达心态的钦佩以及勉励并相信他大器晚成。(2分)(主要内容1分,情感态度2分) 文言文二参考译文: 庄子把大带和笏板(官位)当作柴草和栅栏,班固把名声当作缰绳和锁链。官位爵禄、显耀的名声,是人们非常希望得到的,他们怎么会憎恶呢?大概只是有激发的作用

16、罢了。因此,道德修养高的人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行为顺应自己的心境,财物的富有、地位的高贵不能诱惑他们。所以,他们的气节正大恢弘,他们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别人的毁谤或赞誉都不放在心上,他们的气量宽阔泰然,欢喜或怨恨的感情不表现出来。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具有了事理通达人士的节操,从而称得上是大方之家吧! 方希则凭秀才的身份被举荐担任官职,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命运不好。不被当朝所用,当然要平静地离开,顺遂自己的心意做事,推求好坏运气的征兆,看淡身外之物的去留,比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深广,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啊! 我自从来到上都,寓居在旅舍,为尘俗之事奔波劳顿,已经过去两个春天了。恰

17、好赶上皇上此时正倾心于儒学,招揽贤能优良之士,广开官吏选拔之道,命令乡里举荐人才,因而各地的有才能的前往参加科举的人,成百上千。我虽然是后辈,出生较晚,但我也前搭后连挤在他们中间,兴奋地与他们交往,结交的人确实已经很多了。后来才遇到方希则,一见如故,相见甚欢,行为上不拘形迹,内心里相知默契,即使是庄子和惠子那样的交往也比不上啊!不久,方希则经由皇帝面试选拔做了中台,因被有司冤枉,而被罢免官职。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因为和我是朋友,向我索要文章作为赠物。 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

18、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方希则是通达的人,完全可以和他谈。当初公孙弘曾经退隐归居乡里,乡里人再次推荐他,射策应试取得第一;刘向几十次上书皇帝,常常听说不被准奏,然而,最终他成为了汉代名臣。凭着方希则的禀赋学识却被埋没湮灭,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困顿到这种地步呢?手艺高明的工匠最晚做成的是珍贵的器物,最后出发却最先到达的是马中的良骏。将来有一天像彩虹一样光芒四射,平步青云,让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仰慕都来不及,这本来就是方希则所拥有的学识和才华,难道还用借我详细来说吗?饯行的酒已经进行到一半,在座的人都要离开,我轻率

19、贸然地写下这些文字,言辞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也分别写诗表达送别之意,那么,饯行叙旧的深情都详尽地说出来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 闵行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 苏舜钦 予乙酉岁夏四月,来居吴门。始维舟,即登灵岩之颠以望太湖,俯视洞庭山,崭然特起,霞云彩翠,浮动于沧波之中。予时据阑竦首,精爽下坠,欲乘清风,跨落景,以翱翔乎其间,莫可得也。自尔平居,缅然思于一到,惑于险说,卒未果行,()常若有物膈塞于胸中。 是岁十月,遂浮轻舟,出横金口。观其洪川荡涌,万顷一色,不知天地之大所能并容。水程溯洄,七十里而远,初宿社下,逾日乃至。泛明月湾,南望一山,

20、上摩苍烟。舟人指云:“此所谓缥缈峰也。”即岸,步自松间。出数里,至峰下,有佛庙号水月者,阁殿甚古。旁有澄泉,洁清甘凉,极旱不枯,不类他水。 予观震泽受三江,吞啮四郡之封,其中山之名见图志者七十有二,惟洞庭称雄其间,地占三乡,户率三千,环四十里。民俗真朴,历岁未尝有诉讼,至于县吏之庭下,皆以树桑桅甘柚为常产。每秋高霜余,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树相参差。间于岩壑间望之,若图绘金翠之可爱。缥缈峰又居山之西北深远处。高耸出于众山,为洞庭胜绝之境。居山之民以少事,尚有岁时织紃、树艺、捕采之劳。浮屠氏本以清旷远物事,已出中国礼法之外,复居湖山深远胜绝之地,壤断水接,人迹罕至。数僧宴坐,寂嘿于泉石之间。引而与语

21、,殊无纤介世俗间气韵,其视舒舒,其行于于,岂上世之遗民者邪!予生平病闭郁塞,至此喝然破散无复余矣。反复身世,惘然莫知,但如蜕解俗骨,傅之羽翰,飞出于八荒之外,吁其快哉! (选自苏舜钦集,有删节) 注释:震泽:太湖的别称。 23.可填入第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而B.然C.且D.则 24.简析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5.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第段景物描写的特色。 26.下列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清新雄健,文风大气开朗。 B.本文物象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C.文章的景物描写清新秀美,引人遐想。 D.全文写景抒情相结合,山水情韵悠远。 27.结尾作者说“吁其快哉”,

22、概述其“快哉”的原因。 【答案】23.D24.第一段先写遥望洞庭美景却不得游的失落、郁塞之情,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否定,凝聚着他对旧党横行的愤慨和对友辈落难的悲哀。 25.第二段中,作者用“遂浮轻舟”的“遂”就表达自己夙愿得尝的满足心情,用“轻”字表达了心情的轻松愉快。又通过“洪”“万”“极”等范围广程度深的词语表达自己对所见景象惊奇与赞美。用“不类他水”,表达内心对眼前美景的独特喜爱之情。26.B 27.作者“快哉”的原因可以概述为一下几点:想要游览洞庭山的夙愿得以实现;为洞庭山上优美的风景所陶醉;为当地百姓民俗真朴、物产丰饶而欣慰;与僧人宴坐,得以超脱旷远,远离俗世,获得精神自由而喜悦(为自己

23、抑郁的心情在此终于得到解脱而舒畅也可)。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找到句子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选择本空所需要的虚词。 结合“自尔平居,缅然思于一到,惑于险说,卒未果行”“常若有物膈塞于胸中”分析,自从到这生活,就想着要去一次,对一些险说很迷惑,最终没有成行,所以就会常常像有东西在胸中阻塞。前后构成因果关系,用“则”衔接恰当。 故选D。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作者的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

24、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题干要求“简析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莫可得也”“缅然思于一到,惑于险说,卒未果行”等分析,先写初到苏州,即“登灵岩之颠,以望太湖,俯视洞庭山”的迫不及待心情。然后集中笔墨写洞庭山的美景。只见在万顷碧波之中,洞庭山崭然特起,山上云蒸霞蔚,山间花荣木秀,山下绿波荡漾,乍一凝视,即神思恍惚,仿佛洞庭山正在随波浮动,既美丽,又神秘,宛如神话中的仙境。此刻,作者凭栏昂首,进入冥思遐想,意欲身插双翅,“乘清风,跨落景,以翱翔乎其间”,这种飘缈的情思固然是洞庭美景的

25、诱惑,更是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否定,凝聚着他对旧党横行的愤慨和对友辈落难的悲哀。为后文的登洞庭山游玩制造缘由。 【2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第段景物描写的特色”,第一步,指出特色。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何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特色的作用。作者偕两位友人乘小舟由苏州西南的横泾渡口进入太湖,遥望水浩荡,万顷一色,对天地之大包容之广,深为感叹。“遂”就表达自己夙愿得尝的满足心情。 结合“观其洪川荡涌,万顷一色”“极旱不枯”等分析,通过“洪”“万”“极”等范围广程度深的词语表达自己对所见景象惊奇与赞美。 结合“

26、不类他水”分析,表达内心对眼前美景的独特喜爱之情。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这篇文章虽是作者应水月禅院僧人之请而作,但却写成一篇追忆昔游之胜的游记,他们溯流而上,沿着弯曲的水道,七十里而至洞庭山,尽情游览了林屋洞、毛公坛。包山精舍。而后泛舟至吴王赏月的明月湾,由此南望,只见一山高耸入云,上摩苍天,舟人说那就是西洞庭山的主峰缥缈峰,为洞庭山中胜绝之境。寺院兴废仅仅是穿插在其中的一小段文字。目的在于借此抒发遭谗落职之

27、后的愤懑情绪和“飒然远举”的心怀。B项,“本文物象奇异”错误。 故选B。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尾作者说吁其快哉,概述其快哉的原因”,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是岁十月,遂浮轻舟,出横金口”分析,想要游览洞庭山的夙愿得以实现; 结合“观其洪川荡涌,万顷一色,不知天地之大所能并容。水程溯洄,七十里而远,初宿社下,逾日乃至。泛明月湾,南望旁有澄泉,洁清甘凉,极旱不枯,不类他水”分析,为洞庭山上优美的风景所陶醉; 结合“民俗真朴,历岁未尝有诉讼,至于县吏之庭下,皆以树桑桅甘柚为常产。每秋高霜余,丹苞朱

28、实,与长松茂树相参差。间于岩壑间望之,若图绘金翠之可爱。缥缈峰又居山之西北深远处。高耸出于众山,为洞庭胜绝之境。居山之民以少事,尚有岁时织紃、树艺、捕采之劳”分析,为当地百姓民俗真朴、物产丰饶而欣慰; 结合“数僧宴坐,寂嘿于泉石之间。引而与语,殊无纤介世俗间气韵,其视舒舒,其行于于,岂上世之遗民者邪”分析,与僧人宴坐,得以超脱旷远,远离俗世,获得精神自由而喜悦。 【点睛】参考译文: 我在乙酉岁夏四月,来到居吴门。刚停船,就登上灵岩的高处来眺望太湖,俯视洞庭山,特别高峻独立,霞云彩翠,浮动在水波中的。我当时倚着栏杆,精爽下坠,想乘清风,跨过落景,以翱翔其间,没有人可能的。从到这生活,就想着要去一

29、次,对一些险说很迷惑,最终没有成行,所以就会常常像有东西在胸中阻塞。 这一年三月,就泛着小船,从横金口出发。看那洪水汹涌,万顷一色,不知道天地的阔大无边,所能并容之广。水路逆流而上,走了七十里远,刚住在社下,过了一天才到。泛舟明月湾,向南眺望一座山,上摩青烟。船夫指着说:这就是所说的缥缈峰啊,到了岸上,步自松间。走了几里,到峰下,有一座号水月的佛庙,楼阁宫殿非常古老。旁边有清澈的泉,清洁、干净、甘甜、凉爽,非常干旱时也不枯竭,不像其他水泉。 我观察震泽受三江,吞食四郡的封地,其中的山名被图志记载的有七十二,只有洞庭称雄其间,土地占三乡,一共有三千户,环绕四十里。百姓的风俗是真正朴实的,一年过去没有诉讼的,到县吏的庭院里,都以种植桑树和柚子为常有的。每当秋天高霜余,红花盛开果实,与长松茂树交叉生长。在岩石沟壑间眺望它,像图绘金翠般可爱。缥缈峰又在山的西北深远的地方。高高耸立出来在众山,为洞庭绝妙的境地。住在山上的居民因为事少,还有一年四季织细、种植、捕捉色彩的劳动。佛教以清旷远处物体与事情本,已出中国礼法之外,又在湖山深远绝妙之地,土壤断绝处水接,人迹罕至。几个僧人静坐,寂静沉默在山水之间。带领并与之交谈,根本没有丝毫世俗间气韵,有的看着舒展开,有的走到,难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