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一画章第一(原文)太古无法,太摸不散,太撰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 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 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夫 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 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 画之洪规也。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收尽鸿蒙之 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 惟听人之 握取之耳。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腕不虚则 画非是,画非是则腕不灵。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 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
2、上能 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深,如 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也。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 信手一挥,山川、人物、 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 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 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 自太撰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我 故曰:吾道一以贯之。(译文)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远古时代没有法则、法规,因为当时人们混沌蒙昧, 混 沌蒙昧状态一消散,各种法则法规开始建立。法于何 立?立于一画,法则法规是如何建立的呢?是建立在“一画”即本心自性(可理解为清净自在之心灵)这个基础上,作画者,众有之本,万
3、象之根:本心自性, 为众生皆有的本性,是反 映客观外物体的根源(意识之 心源)。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我们见解 活动靠 它神秘的指使,深藏于心作用于人的社会活动。 而一般的人不能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一画之法,乃者,盖以自我立。所谓“一画的方法,就 是从我们自身建立。立一画之法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 众法。建立“绘画的方法,就是从我们自身建立。”立绘画之法者,都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建立“绘 画的方法,就是以本无一法的心源主体派生出万种画 法,而以此形成的法则融会贯通于众法之中。”夫画者, 从于心者也。绘画,是从内心流露来的艺术表现。(这就是石涛以本心建立画法的重要结语)山川人物的
4、秀错,鸟兽草木的性情,池榭楼台的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山川千奇百秀人物错综复杂。鸟虫动物与花草树木都有性情, 池榭楼台都有 严谨的规矩尺度。对以上这些自然人生现象, 不能深入 了解其本质道理,曲折地辩明社会百态,终究未得到绘画所要求达到的洪大规模与范围。 行远登高,悉起肤 寸,行程再远攀登再高,全部起始于方寸之心。此一幅 画收尽洪蒙之外,即亿万万的笔墨,未有不始于这些而 终于此,唯听人握取之耳,用此心量,能收容尽洪蒙之 外(无不包容),即挥写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这颗心 而终止于这颗心。只听任我们自己掌握取舍罢了。 人能 以一幅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人能对“一幅画”
5、具体 把握而理解精准,则意图明确,笔墨醒透。腕不虚则画 非是,画非是则腕不灵。腕不虚灵则画不随心意, 画表 达不出自己的意是在于手腕不灵活。 动之以旋,润之以 转,居之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能直能曲, 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 下,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也,用无不神而法 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运笔要有回旋, 滋润处见宛转,住笔处旷达妥当,出笔果断如斩钉截铁。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 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 成、画不违其心之用。在驾驭笔墨得心应手的状态下,
6、信手一挥,所描绘的山川、人物、鸟 、 兽、草木、 池榭楼台。或取其形象用其态势。写其生动揣其意蕴, 运我情愫描摹其影物,或显露或隐含,人不见画成之奥 妙,画不违背作者的用心。(此话已表出抽象画派之意) 盖自太撰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盖自人的蒙昧散去而绘画画法才能成立, 一画之法成立 而万事万物明了显著。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我所以 说:我的绘画之道是以一个中心来贯串。圆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 水向深处流动,火焰炎炎向上一样运笔自然生动而不容 有丝毫强行造作。法”、“一真法界”,“佛性”即“本心自性”,“一画”即 对其隐称,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7、即是觉悟,悟道,即洞明 意识之根源。“一画之法”即以本心自性从事绘画艺术 技法。石涛为清代高僧,据现存历史资料记载,他师从 临济高僧善果施庵本月禅师,一僧(玉林通秀)曾问本 月:“一字不加画,是什么字?”本月答曰:“文彩已彰” (见五灯全书七三本目传)0石涛深受佛教的熏陶, 以佛法指导绘画艺术当是很自然的事情, 从画语录中充 益着大量佛学用语和参禅诗句 (以及石涛大量传世作品 中),不难看出石涛积极入世的大乘精神。他把本心自 性做为人生和艺术的出发点精神归宿贯通始终。石涛“一画之法”的提出,是以佛法融通画法的具体运用, 是文以载道的躬身实践和理论总结。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本文档
8、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了法章第二(原文)规矩者,方圆之极则也;天地者,规矩之运行也。世知有规矩而不知夫乾旋坤转之义,此天地之纯人于 法,人之役法于蒙,虽攘先天后天之法,终不得其理之 所存。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者,反为法障之也。古今法障 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 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 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操于 人,勾皴烘染随之。古之人未尝不以法为也。 无法则于 世无限焉。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 也,法无障,障无法。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障不参。 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译文)规矩者,
9、方圆之极则也。规和矩是测量圆形与方形 的法度、法规。天地者,规矩之运行,天和地,以一定 自然规律运行。世间有规矩,而不知乾旋坤转之义。世 人只知事事有规矩,而不知乾坤旋转、阴阳转化,对立 统一的道理。此天地之纯人于法,人之役法于蒙,此天 地间的规律束缚了人们思想,人被法则法规拘役而蒙昧;虽攘先天后天之法,终不得其理之所存。虽然先后 掌握了一些程式法则,终究得不到这些法则所存在的道 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解法, 反为法障。当 有了这些法则而不能清楚地了解其所以 然时,它们反而成为获得正确的方法或创建新法则的障 碍。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古今以来的程式 法规与形成绘
10、画发展障碍的关系你不明白了解(既从一切成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那么一画的道理也不会明 白。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 自远矣。对“一画”明悟于心,则一切障碍不在眼前(思 想上没有了一切束缚,得到画法的自由,即进入随心所 欲而不逾矩的境界)o从而作画可顺从心愿结合自己的 理想,画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愿思想。 而作画的障碍自然 就离你远去。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 形之哉?绘画,是表现天地万物形象的艺术, 舍去笔墨 (即艺术之载体)如何能表现自然万象淡枯润随之:墨是 自然的产物,能随机渲染变化出浓淡枯润不同的墨迹效 果。墨受于天,浓古之人未尝不以法为也, 无法则于世 无限
11、焉。古代人未尝不以一定的法则来进行艺术创作,因为没有一定的法则,绘画艺术便失去了人们观赏的标 准与规定的范围。是一画者,我所提出的“一画”(是绘画的艺术思想和原则)0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 限之也:并非是无规矩限制的一种规定, 也不是有一定 方法规矩的限定。法无障,障无法:绘画的方法是靠你 灵活掌握运用本不存在障碍, 而又将乾旋坤转之义,即 自然界阴阳转化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得之于心, 绘画的 道,有障碍是你不得方法要领。法自画生,障自画退: 绘画的技法自然是在绘画实践中产生, 局限你艺术表现 力的障碍自然会在绘画实践中消退。法障不参,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技法与障碍的关 系
12、不再参理和规律就非常明显了,“绘画”的创作思想你才完全明白。变化章第三(原文)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 未见夫人也。尚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 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又曰:“至人无法”, 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 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 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 而陶泳乎我也。今人不明乎此,动则曰:某家皴点,可 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淡,可以立 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娱人。是我为某役,非某家为 我用也。纵逼似某家,亦食
13、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 或有谓余曰:“某家博我也,某家约我也。我将于何门 户?于何阶级?于何比拟?于何效验?于何点染?于可革郭皴?于何形势?能使我即古而古即我? ”如是者知有古而不知有我者也。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 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 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 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译文)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 也。古代的知识法则详细而具体,善于变化创新之人认 识到前人的法则、法规的局限性而为其所束缚而依仿。 具古以化,未见夫其人也,尚憾其泥古而不化者,是识 之具也。墨守成规而有所
14、创新还未见过这种人,我时常 遗憾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是画法拘束了他们。识拘于似 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认识停留在对画法的 依赖模仿上,则不会推陈出新,至于广大,所以有识之 士在于借鉴古代优秀的东西而开创今日之新法。又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用一切法为最高原则。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 一知为至法:又而法,乃可以说:“高明的人是没有一 定之法的”,并非无法,是无其法,即功于化:凡事有 经常性常规,必有权宜之变化,有一定方法,必有法规 的变化,一知有常规,便思变转常规,一知有成法便下 功夫研究取代而求突破变化。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 绘画,是通达天下变化
15、的高深艺术学问。山川形势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 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 山川形势的精神英姿,古 往今来造物主的陶冶化育,阴阳气候的流行滋润,(概括自然造物之美),借助笔墨以描绘天地万物而使我遨 游陶泳于艺术天地。今人不明乎此则曰:某家皴点,可 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淡,可以立 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娱人:今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动不动就说:某家的皴点,可做为基础。不相似于某家 的山水,不能流传久远。某家清淡的风格,可以提高品 位,达不到某家的工整巧妙,只能满足娱乐而已。是我 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用也,纵逼似某
16、家,亦食某家残 美耳,于我何哉:(这样的取法)是我为某家做奴才,而 不是某家为我所取用,即便酷似某家,亦只是吃人家的 残羹剩饭,于我有什么呢?或有谓余曰,某家博我也, 某家约我也:或有人对我说:某家可使我博大,某家可 使我简约。我将于何门户?于何阶级?于何比拟,于何效验?于何点染?于何勒皴?于何形势?能使我即古 而古即我?那么,我将依傍谁家的门下,排列在哪个等 级,与哪家相比,于何处效法验证,如何点染,如何勾 勒皴擦,如何格局章法?能够使我和古人达到一模一 样。如是者知有古而不知有我者也: 这种人只知有古人 而不知有我的存在。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 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
17、我我之腹肠。 我之所以为我,自有我自己的独特存在,古人的眼睛眉 毛,不可能长到我的脸上,古人的肺腑,不能安入我的 肠腹中。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 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天然授之也,我于 古何师而不化之有?我自抒发我的襟怀肺腑, 显示我独 特的须眉,即便有时仿相某家,只是某家接近于我,非 我故意去摹仿了某家。由于天然授赋相同罢了,绝非由 于我师古而不化的结果。(论)石涛把绘画艺术提高到能表现天地万物神通 变化的地位,注重个性情感 的投入。反对绘画徒具形 式的一味抄袭摹仿,有针对性地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仿古 之风和门户之见。倡导变法创新。表现个性风貌,对我 们今天的艺术创作
18、仍具有重要意义。尊守章第四(原文)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古今 至明之士,籍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不 过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 之也。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 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然贵 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 纳也。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人,强而用之,无间于外, 无息于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o此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乃所以尊受之也。(译文)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人类的感 受与认识,是先有感受(感性)而后形成认识(理性)。通过理性的
19、认 识再来感受,则非从前的感受了。古今至明之士,藉其 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不过一事之能,其 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之也。古往今来 聪明之士,凭藉认识抒发感受,知其感受而发表知 识、 见解,不过是对某一方面事情的感受与认识而已,这还属于小感受小认识,还未能认识“一画”之至关重要, 推广而扩大它的应用(得“一画”之感受不同一般之感 受)。你的画,含万物于其中:一画以其睿智洞达的心 怀,包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 (总归之于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画受墨的敷色,墨接受笔的指使,笔接受腕的运转,腕 接受心的驱驶,如天生地造一般自然,此便是“一
20、画” 的感受啊!然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然 而,可贵的是人能尊重这种感受, 而不尊重,则属于自 我放弃。得其画而不化,自纳也:得到这种绘画方法而 不求变化出新,则属自我束缚。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 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这种感受,绘画的人必 须要尊重坚守,并且强化而运用它。这感受和外界没有 间断,在内心生生不息。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此乃所以尊守之也:易经上说:天遵循天 道运行不息,君子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正因为如此 所以我们要尊重坚守我们的感受。笔墨章 第五章(原文)古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 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墨之溅 笔
21、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 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 是有笔无墨也。山川万 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 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 丰致,有飘缈,此生活之大端也。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 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苟非其然,焉能使笔墨之 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有立,有蹲跳,有潜伏,有冲霄,有崩力,有磅礴,有 嵯峨,有奇峭,有险峻,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译文)古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 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
22、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纵览古 人画作,有笔墨运用非常好的,亦有用笔好而用墨不佳 者,也有墨好而笔意不足者,这并非局限于描绘的山J I 不同,而是人的层次感情不一样啊!墨之溅笔也以灵, 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墨虽 浅淡而笔表现出灵动之气,笔在纸上运作而墨也附之以 神采,墨非通过长期的训练学习则不能达到灵动,笔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则不能入神。能受蒙养之灵而 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 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能接受掌握笔墨技巧的知识学 养灵巧运用,而不了解生活的内含与精神,是有墨无笔, 能感受生活的气韵精神,而不变通原定的笔墨技法, 是 有笔无墨。山川
23、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 聚有散,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 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缈,此生活之大端也。山川万物将它丰富的变化表现的很具体, 有反而就有正 面,有偏就有侧,有聚密也有疏散,有远也有近,有内 必有外,有虚就有实,有断也有连,有层次,有错落, 有丰彩标致的一面,也有虚无飘缈的一面。以上所说只 是生活象。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 之权。所以山川万物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天地造化展现 在人类面前,因为人操有认识自然把握自然改造自然的 创造能力。苟非其然,焉能使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 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蹲跳,有 潜伏,有冲霄,
24、有磅礴,有嵯峨,有奇峰,有险峻,一 一尽其灵而足其神?如若不是如此,怎能使笔墨之下, 有血有肉,有开有合,有体有用,有形有势,有拱有立, 有蹲有跳,有潜伏,有冲霄,有磅礴,有攒元 (音攒环: 尖峰),有奇山峭壁,有险峻,出它们的生动的灵性而充分体现出它们的神韵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运腕章第六(原文)或曰:绘谱画训,章章发明,用笔用墨,处处精 细。自古以来,从未有山海之形势,驾诸空言,托之同 好。想大涤子性分太高,世外立法,不屑从浅近处下手 耶?异哉斯言也!受之于远,得之最近;识之于近,役 之于远。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变画者,用 笔用墨
25、之浅近法度也;山海者,一丘一壑之浅近张本也; 形势者,皴之浅近纲领也。苟徒知方隅之识,则有方隅 之张本。譬如方隅中有山焉,有峰焉,斯人也,得之一 山,始终图之,得之一峰,始终不变。是山也,是峰也, 转使脱甑雕凿于斯人之手,可乎不可乎?且也形势不 变,徒知 皴之皮毛;画法不变,徒知形势之拘泥;蒙 养不齐,徒知山川之结列;山林不备,徒知张本之空虚。 欲化此四者,必先从运腕入手也。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 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腕受实则沉著透澈,腕受虚则飞 舞悠扬,腕受正则中直藏锋,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 疾则操纵得势,腕受迟则拱揖有情,腕受化则浑合自然, 腕受变则陆离谪怪,腕受奇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JI
26、岳 荐灵。(译文)或曰:绘谱画训,章章发明,用笔用墨,处处精 细:或者说:“绘谱画训一类的书,章章都在发表自己 的见解学说,用笔用墨的技法讲的都很精细”O自古以来,从未有山海之形势,驾诸空言,托之同好:自古以 来,从未有过就画山海的造型技法, 驾驶佛学言论,托 兴于共同爱好者。想大涤子性分太高,世外立法,不屑 从浅近处下手耶?异哉斯言也!想我大涤子 (石涛)品性 太高吧,从世外立法(以佛法建立画法)不屑于从浅近的 地方下手学习?有异于前代绘画理论, 受之于远,得之 最近;识之于近,役之于远:接受高深的见解,可能得 之捷径,认识肤浅,反会被役使于很远 (走弯路)。一画 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
27、 变画者,用笔用墨之浅近 法度也,山海者,一丘一壑浅近之张本也;形势者, 皴 之浅近纲领也。一画者方法认为:从写字绘画下手属于 简单的功夫,掌握绘画变化,只是用笔用墨浅近易明的 法度,山海万物是临摹学习的样本, 对于形体结构的皴 擦勾勒,只是运用了不同的皴法要领。 苟徒知有方偶之 识,则有方隅之张本:如果仅仅知道一点局部的知识,便会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范本。 譬如方偶中有山焉,有 峰焉,斯人也,得之一山,始终图之,得知一峰,始终 不变,是山也,是峰也,转便脱甑雕凿于斯人之乎,可 乎不可乎?譬如某一地方有座山, 有座峰,有这样一个人,得见这山,始终不移地画下来,得见这峰,始终 不加取舍变化地描摹。
28、(虽然画出来一看),是这个山, 是这个峰。假使这个人有将山峰雕凿制模翻制的手段。 这样可取还是不可取呢?且也形势不变,徒知皴之皮 毛;画法不变,仅知形势之拘泥,蒙养不齐,徒知山川 之结列,山林不备,徒知张本之空虚,欲化此四者,必 先从运腕入手。况且山形气势上没有取舍变化, 仅知一 点皴的皮毛知识,画法技巧上不变,仅知结构造型的呆 板拘泥,理论学养不全面,只知山川布局罗列,山与林 构图上不完备,只知范本上欠缺空虚,欲求化解以上四 种不足,必须先从运腕入手。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 如截揭则形不痴蒙,腕受实则沉着透澈,腕受虚则飞舞 悠扬,腕受正则中直藏锋,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疾 则操纵得势,腕受迟
29、则拱揖有情,腕受变则陆离谪怪, 腕受奇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山岳荐灵。运腕虚灵则画 笔易转折多变,用笔如截如揭则明确肯定,则形象不会 痴呆含糊,运腕着实则沉着透澈,运腕虚灵则飞舞悠扬, 腕运正直则行笔中锋,运腕侧锋则倾斜多姿,运腕疾驰 则操纵得势,运腕缓慢则拱揖有情,运腕出神入化则浑 合自然,运腕变幻莫测则陆离谪怪, 运腕出奇则神工鬼 斧,运腕神妙则山岳呈现灵气。氤氯章第七(原文)笔与墨会,是为氤氯,氤氯不分,是为混沌,辟混 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 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氯之 分,作辟浑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 不可雕凿,不可板腐,
30、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 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 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 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 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 一。化一而成氤氯,天下之能事毕 -矣。(译文)笔与墨会,是为氤氯,氤氯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笔与墨融汇、 融洽,相得益 彰是为氤氯。无笔不能显墨象,无墨不见笔之意,笔是 主体,是骨骼,能表心达意,墨为饰体,是皮肉,是形 貌,两者是二也是一,氤氯不可分离,笔与墨在画面上 相互配合,拥抱,纠葛协作,浑然一体,表现出笔畅墨 达,气韵生动之效果,是为氤氯
31、。氤氯不分,是为混沌。 笔与墨的关系不理解处理不好, 就是胡涂乱画,是为混 沌。解决笔墨不分的混沌状态。 舍弃“一画”而靠什 么 呢?(不靠你自己领悟理解而靠什么呢)o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画 于山则雄壮秀灵,画于水则激跃流动,画于林则盎然生 机,画于人则神彩飞逸。得笔墨之会,解氤氯之分,作 辟浑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得笔 墨之默契融汇,解氤氯之协调合作,作解决开辟笔墨关 系糊涂的高手,使作品传诸古今,自成一家,这都是靠 智慧取得。山川章第八(原文)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饰也。知其饰而
32、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 微矣。是故古人知其微危,必获于一,一有不明则万物 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 质与饰也。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 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 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 疏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高明者,天之权也。博厚者,地之衡也。风云者,天之束缚山川也。水石者, 地之激跃山川也。非天地之权衡不能变化山川之不测; 虽风云之束缚,不能等九区之山川于同模; 虽水石之激 跃,不能别山川之形势于笔端。 且山水之大,广土千里, 结云万里,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 也。以一
33、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测山川之形势, 度地土之广远,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正踞千 里,邪睨万重,统归于天之权、地之衡也。天有是权, 能变山川之精灵;地有是衡能运山川之气派; 我有是一 画,能贯山川之形神。此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 亦非糟粕其山川而使山川自私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 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 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译文)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 者山川之饰也。得到天地间自然规律即真理的人即得到 了山川的内在本质,得到笔墨技法的人得到了表现山川 的技巧与形式。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 法,其法微
34、矣。知道绘画的形式技巧而轻视排拆理论修 养,其思想内涵浅陋。知其本质,而轻视笔墨技巧,那 技巧法则就会微弱欠缺,没有表现力。是故古人知其微 危,必获于一,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 所以古人知道这两方面都很重要, 必求获于统一,一方 面不明白,则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就会有障碍, 一切都完 全明白了则对万物的认识全面齐备。画之理,笔之法, 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绘画的思想理论,笔墨的技法形式。不过是用来表现山JI的本质与形式。 山川、天地之形势 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 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 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疏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
35、 也。山川,表现了天地的神韵与动态,风雨晦明,是山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川气象万千,疏密深远,是山川约定行径,纵横吞吐, 是山川的声音节奏,阴阳浓淡,是山川注目凝神,水云 聚散,是山川的联集疏散。蹲跳向背,是山川的行动与 隐藏。高明者,天之权也,博厚者,地之衡也,风云者, 天之束缚山川也,水石者,地之激跃山川也,高大明亮 的天来掌握、博大厚重的地来衡量。风云缭绕,是天管 理约纳于山川,水石相击是地激励活跃于山川。非天地 之权衡,不能变化山川之不测,虽风云之束缚,不能等 九区之山川於同模,虽水石之激跃,不能别山川之形势 于笔端。若非天地自然的权威力量,任何它物都不能使 山川变化于不
36、测;虽然有时好象风云束缚了山川但它不 能用同等的模式来束缚九州的山川。虽然水石喧嚣激 跃,而他们却不能识别山川形势于笔端。且山水之大, 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 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 况且山 水之大,广阔的土地透迤千里,结成的白云堆积万重, 罗列的峰峦排列的岭嶂,以一个小管孔观看的地方。 恐 怕即使飞佩也不能周旋其间。 而以一画观测。即可参悟 天地变化与孕育。测山川之形势,度地土之广远,审峰 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正踞千里,邪睨万重,统归 于天之权,地之衡也。观测山川的形势,度量地土的广 远,审视峰嶂的疏密,识别云烟的蒙昧,正面蹲坐观看 有千
37、里,侧面斜看有万重,统统归于天地的权衡与变化。 天有是权,能变山川之精灵,地有是衡,能运山川之气 脉,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天有这样的神权威 力,能变化山川的精灵,地有这样的权衡能量,能运转 山川的气脉,我有这一画之法,能贯通山川的形神。此 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亦非糟粕其山川而使山 川自私也。这在我五十年前,即没有从描摹山川之形上 解脱出来,也不是我糟粕了山川,而是而言使山川自私 了(即山川吝啬自私,没能启迪石涛早日明白 )o山川使 予代山川也,山川们发言了脱胎于予也, 予脱胎于山川 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今天山川让我代表他。山川脱 胎变化生成了我,我又脱胎变化成了山川。搜尽奇峰
38、打 出草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山川与我神形交遇情感沟通, 借我之笔墨迹化而出。所 以山川终归于大涤所有。皴法章第九(原文)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山之为形万状,则其开面 非一端。世人知其皴,失却生面。纵使皴也于山乎何有 哉?或石或土,徒写其石与土,此方隅之皴也,非山川 自具之皴也。如山川自具之皴则有峰名各异,体奇面生, 具状不等,故皴法自别。有卷云皴也,劈斧皴,披麻皴、 解索皴、鬼面皴、骷髅皴、乱柴皴、芝麻皴、金碧皴、 玉屑皴、弹窝皴、矶头皴、没骨皴,皆是皴也。必因峰 之体异,峰之面生,峰与皴合,皴自峰生。峰不能变皴 之体用,皴却能资峰之形势。不得其峰何以变,不得其 皴何
39、以现?峰之变与不变, 在于皴之现与不现。皴有是 名,峰亦有是形。如天柱峰、明星峰、莲花峰、佩人峰、 五老峰、七贤峰、云台峰、天马峰、狮子峰、峨眉峰、 琅哪峰、金轮峰、香炉峰、小华峰、匹练峰、回雁峰。 是峰也居其形,是皴也开具面。然于运墨操笔之时,又 何待有峰皴之见,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 理附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山川之形势得 定,古今之皴法不殊。山川之形势在画,画之蒙养在墨, 墨之生活在操,操之作用在持。善操运者,仙实而外空, 因受一画之理而应诸万方, 所以毫无悖谬。亦有内空而 外实者,因法之化,不假思索,外形已具而内不载也。 是故古之人,虚实中度,内外合操,画法变备,无
40、疵无 病。得蒙养之灵,运用之神。正则正,仄则仄,偏则偏 侧。若夫面墙尘蔽而物障,有不生憎于造化者乎?(译文)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山之为形万状, 则其开面非一端,笔作用于皴,是为表现出山生动的体 面关系和肌理效果,山的形态状貌万千。则表现其自然 生动的状态非一两种皴法可解决。世人知其皴,失却生 面,纵使皴也于山乎何有?或石或土,徒写其石与土, 此方隅之皴也,非山川自具之皴也。而世俗的人只知使 用几种固定的皴,却失去了山的生动面貌。纵使用皴, 这皴和这山有什么关系呢?譬如石皴或土的皴法,仅仅知道写画这几种皴,此种乃局部而陕隘的皴法, 并非是 山川状貌自具相符的皴。如山相吻川自具之皴则有峰名 各异
41、,体奇面生,具状不等,故皴法自别。如山川自具 合的皴,则有峰名各异的不同类型, 他们体态奇异,造 型生动,各有各的特性,没有雷同,故皴法分别有自己 的名号。有卷云皴,劈斧皴,披麻皴,解索皴,鬼面皴,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骷髅皴,乱柴皴,芝麻皴,金碧皴,玉屑皴,弹窝皴, 矶头皴,没骨皴,皆是皴也。必因峰之体异峰之面生, 峰与皴合,皴自峰生。石涛列举的这些皴,是前人根据 自然形态所创造出的各具特色各具表现力的皴,古人创作皴,必然是根据山峰体异特征, 而使山峰与皴法形象 生动,峰与皴十分吻合,皴好象自山峰生出一样。 峰不 能变皴之体用,皴却能资峰之形势,不得其峰何以变, 不得其皴何以现
42、?峰之变与不变,在于皴之现与不现。山峰不能当作皴来用,皴却能再现山的形貌结构,不得 到相应的山形何以求其皴的变化。 不得到相应的皴法何 以表现其山峰。山峰的特征变化与不变,在于皴的效果 能表现还是不能表现。皴有是名,峰亦有是形,如天柱 峰,明星峰,莲花峰,仙人锋,五老锋,七贤峰,云台 峰,天马峰,狮子峰,蛾眉峰,琅哪峰,金轮峰,小华 峰,匹练峰,是峰也居其形,是皴也开具面。皴有一个 形象生动的名字,山峰就有和它基本相仿的形貌特征。如石涛所列举的众多山峰的名称,名称和山峰的形貌特 征基本相仿一致,是这个山就必须具有这个形象, 是这 种皴法就能表现具体面特征。然于运墨操笔之时,又何 尝有峰皴之见,
43、一笔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理 附之。然而当我们运墨操笔之时, 又如何有峰皴的明确 预见,一画落于纸上,笔笔生发,皴擦点染随感受而渲 泄,一种(笔墨造型)关系刚则建立,一切理法随时附应。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境界章第十(原文)分墙三叠两段,似乎山水之失,然有不失之者, 如自然分墙者,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是也。每每写 山水,如开辟分破,毫无生活,见之即知。分疆三叠者: 一层山,二层树,三层山,望之何分远近?写此三叠奚 啻印刻?两段者: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 隔做两段。为此三者,先要贯通一气,不可拘泥。分墙 三叠两段,偏要空手作用,
44、才见笔力,即入千峰万壑, 俱无俗迹。为此三者入神,则于细碎有失,亦不疑矣。(译文)分墙三叠两段,似乎山水之失,然有不失 者,如自然分墙者,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是也。在 山水画的构图上最常见的是“三叠”、两段式手法,一 味地运用这些老套的程式似乎失去自然与新意,然而也有将表现形式处理好的,如:“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 多”,这两句诗是禅示画理的诗句。吴越两地为钱塘江 水所分隔,我们在越岸这边,反而看不到越岸山势的雄 奇秀丽,只看到吴岸这边山峦壮观, 透迤千里,当我们 从越岸出发,登上吴岸,隔岸反观越岸这边山峦起伏, 却感觉比吴岸这边山峦多了许多, 神奇了许多。这就要 求启发我们要经常变换思维与视
45、角,利用反思维改变常 规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每写山水,如开辟分 破,毫无生活,见之即知。每次画山水,总是开辟分破 之类程式法则,一见即知是老一套。分墙三叠者;一层 地,两层树,三层山,望之何分远近?写作三叠奚啻印 刻?两段者:景在下,山在上,俗似云在中,分明隔做 两段。什么叫分墙三叠者? 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 望之何以分出远近关系,如此作画无异于死板刻印。 两 段者,景在下,山在上,通俗的手法将云画在中间,分 明隔做两段。为此三者,先要贯通一气,不可拘泥,分 疆三叠两段,偏要突手作用,才见笔力,即入千峰万壑, 俱无俗迹。为此三者入神,则于细碎有失,亦不疑矣。 在绘画上要处理地、树
46、、山这三者的关系。首先要将三 者的形神、画法贯通一气,不可拘泥呆板而且生硬。 偏 要发挥突破创新意识与作用,才见笔力即功夫。即画入 千峰万壑。全无一丝陈俗痕迹。将地、树、山三者表现 的神合意连。则于局部细节有失误或不足, 亦不碍大雅 和整体气韵。蹊径章第十一(原文)写画有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倒景, 借景,截断,险峻。此六则者,须辩明之。对景不对山 者,山之古貌如冬,景界如春,此对景不对山也。树木 古撰如冬,其山如春,此对山不对景也。如树木正,山 石倒;山石正,树木倒,皆倒景也。如空山杳冥,无物 生态,借以疏柳嫩竹,桥梁草阁,此借景也。截断者, 无尘俗之境,山水树水,剪头去尾,笔笔
47、处处,皆以截 断,而截断之法,非至松之笔莫能入也。险峻者人迹不 能到,无路可入也,如岛山渤海、蓬莱方壶非仙人莫居 非世人可测,此山海之险峻也,若以画图险峻,只在峭 峰悬崖栈直崎岖之险耳。须见笔力是妙。(译文)写画有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对山不对景, 倒景,借景,截断,险峻,此六则者,须辩明之。绘画 有窍门捷径六则:一、对景不对山;二、对山不对景; 三、倒景;四、借景;五、截断;六、险峻。此六则艺 术手法,必须要辩明理解。对景不对山者,山之古貌如 冬,景界如春,此对景不对山也。(一):什么叫对景不对山者,如我们描绘的山峦如冬季,但在古貌的冬景里蕴含着生机与春意,侧重在景界的表现而不着意于外在 的
48、形貌。树木古 撰如冬,其山如春,此对山不对景也。 (二):绘画中树木处理的古朴如冬,而山峦却表的在于 表现山,突出山,一切形式手法是为突出主题服务于主 体。此乃对山不对景的手现出盎然春意。 此乃为表现主 体“山”,其余的景色是为了烘托主体。这乃采取了在 同幅画面中,主体与衬托的对比与反差, 色彩的冷与暖 对比。其目法。如树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树木倒, 皆倒景也。(三)如我们在绘画的构图上,设计树木正直 挺立,而山石奇斜参差,山与石端庄正立,而树木横斜 伏仰。皆属倒景。如空山杳冥,无物生态,借以疏柳嫩 竹,桥梁草阁,此借景也。(四):如表现空山杳冥,寂 静无人,因而借来疏柳嫩竹,桥梁草阁来表现
49、空寂的意 境。示有是为了表现空,寓动是为了表现静。空、静、 动这些抽象的意境观念不借助于具体的物象是难以表 达的,借,必须借的巧妙,借的自然,而生发人的联想, 引导观者达到绘画所营造的境界中去。即所谓,触景生情。截断,无尘俗之境,山水树木剪头去尾,笔笔处处, 皆以截断,而截断之法,非至松之笔莫能入也。 (五): 截断,截断式构图,将山山水水截头去尾,不同于常规 风景构图方法,即截取物象局部即某一部分用以突出或 创造新奇的一种构图方法, 处处用笔,皆以截断笔法处 理,如笔断意连等,和构图方式相协调,而断截及似连 非连式的用笔,非松动机巧之笔,不能达到这种效果。险峻,人迹不能到,无路可入也,如岛山
50、,渤海,蓬莱, 方壶,非仙人莫居,非世人可测,此山海之险峻也,若 以画图险峻,只在峭峰悬崖栈道崎岖之险耳, 须见笔力 是妙。(六):险峻,人迹不能到达,或高不可攀,无路 可走入,如岛山,渤海,蓬莱,方壶,除非仙人难能居 住,不是世俗之人可以测度的。这是山海之险峻的原故, 若以绘画表现这险峻的景界, 只在于刻画山峰高耸,悬 崖陡峭,栈道崎岖之险峻即可。须有深入刻画的笔力功 夫方可入于妙境。海涛章第十三(原文)海有洪流,山有潜伏。海有吞吐,山有拱揖。海 能荐云,山能脉运。山有层峦叠嶂,邃谷深崖,赞沅突 兀,岚气雾露,烟云毕至,犹如海之洪流,海之吞吐, 此非海之荐灵,亦山之自居于海也。海亦能自居于山
51、也。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海之汪洋,海之含泓,海之激笑,海之蜃楼雉气,海之 鲸跃龙腾;海潮如峰,海汐如岭。此海之自居于山也, 非山之自居于海也,山海之自居若是,而人亦有目视之 者,如瀛洲、阅苑、弱水、蓬莱、元圃、方壶,纵使棋 布星分,亦可以水源龙脉推而知之。 若得之于海,失之 于山;得之于山,失之于海,是人妄受之也。我受之也, 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山海而知我受也。皆在人一笔一 墨之风流也。(译文)海有洪流,山有潜伏,海有吞吐,山有拱 揖。海能吞云,山能派运,海有洪流,山也有潜伏奔涌 之势。海有吞吐欲言之态,山有拱揖礼貌之状,海能荐 生命以灵性,山能脉运天下,扶助自然万物生长。山
52、有 层峦叠嶂,邃谷深崖,赞沅突兀,岚气雾露,烟云华至, 犹如海之洪流,海之吞吐,此非海之荐灵,亦山之自居 于海也。山有层峦叠嶂,邃谷深崖,尖山突兀,岚气雾 露,烟云聚集,贯通浮动于山川之间,犹如海洋的波涛 滚滚,海之浪啸涛声。但,此并非山接受于海之存灵。 亦在于山具有海之特性和本质。 海亦能自居于山也,海 之汪洋,海之含泓,海之激笑,海之蜃楼雉气,海之鲸 跃龙腾,海潮如峰,海汐如岭。此海之自居于山也,非 山之自居于海也。同样,大海也能具有山这本质与特性。 如海之汪洋起伏,海之含泓广大,海之激啸如山风、海 之蜃楼雉气。海之鲸跃龙腾,海潮如山峰,海汐如峦岭。 此海本身自居山之性灵特征, 并非山居住
53、在海中,山海 自居若是,而人亦有目视之者。山与海各自的特征不同 而又有相同之处。而人们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如瀛 洲I、圆苑、弱水、蓬莱、元圃、方壶等人们想象中的神 话境地。纵使棋布星分。亦真亦幻也是可以根据现实世 界这水源龙脉,推而知之。这正如在绘画中所表现的瀛 洲、圆苑、弱水、蓬莱、元圃、方壶等人们想象中的神 话境地。纵使棋布星分,亦真亦幻也是可以根据现实世 界水源龙脉,而推知这仙境产生的来源与依据。 若得之 于海,失之于山,得之于山,失之于海,是人妄受之也。 如若你得到海,而不了解海具有山之特性, 或只知道山 而失去其海的特性。这都是人的知识限于一偏而得不到 正确的感受。我之受也,山即
54、海也,海即山也,山海而 知我受也,皆在人一笔一墨之风流也。 我的感受是,山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里面有海,海里面有山,山和海和我交流而知道我的感 受。皆在人一笔一墨中侃傥风流地表现它们。四时章第十四(原文)凡写四时之景,风味不同,阴晴各异,审时度 候为之。古人寄景于诗,其春曰;每同沙草发,长共水 云连。其夏曰:树下地常荫,水边风最凉。其秋曰:寒 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其冬曰:路渺笔先到,池寒墨 更圆。亦有冬不正令者,其诗曰:雪悭天欠冷,年近日 添长。虽值冬似无寒意,亦有诗曰:残年日易晓,夹雪 雨天晴。以二诗论书,欠冷、添长、易晓、来雪、摹之 不独于冬,推于三时,各随其令。亦有半睛
55、半阴者,如 片云明月暗,斜日雨边睛。亦有似睛似阴者,未须愁日 暮,天际是轻阴。予拈诗意为书意,未有景不随时者。 满目云山,随时而变。以此哦之,可知书即诗中意,诗 非书里禅乎?(译文)凡写四时之景,风味不同,阴晴各异, 审时度候为之。凡是画春夏秋冬的画都要有不同的差 别,阴晴有别,认真观察后下笔。古人寄景于诗,其春曰;每同沙草发,长共水云连。春天的特性,草木发 芬,冰雪融化水云丰富,湿气增加。其夏曰:树下地常 荫,水边风最凉。夏天的特性。炎热树下比较阴凉,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水边更加凉爽。其秋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秋 天特性,城市马上就要变得寒冷,景物正在变得沧桑。其冬曰:
56、路渺笔先到,池寒墨更圆。亦有冬不正令者, 其诗曰:雪悭天欠冷,年近日添长。冬天特性,植物凋 谢空荡,池水中的植物也没有了, 轮廓更加清晰。有诗 写到雪悭天欠冷,年近日添长。虽值冬似无寒意,亦有 诗曰:残年日易晓,夹雪雨天晴。虽然有时冬天并不是 很冷。也有诗写过;残年日易晓,夹雪雨天晴。以二诗 论书,欠冷、添长、易晓、来雪、摹之不独于冬,推于 三时,各随其令。亦有半睛半阴者,如片云明月暗,斜 日雨边睛。亦有似睛似阴者,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 谈论这两首诗,天冷、天长、(冬日难熬之长)冬天的 日出、下雪、虽然不完全属于前三季,但是各有不同。有半阴天,比如云遮月,日落十分的短暂晴天,还有冬 天阴天
57、较少,只是轻微的少云天气而已。 予拈诗意为书 意,未有景不随时者。满目云山,随时而变。以此哦之, 可知书即诗中意,诗非书里禅乎?书画是相对应的, 满 目云山变化无常,没有在画中表现出来想用诗来点题是 错误的,诗怎么会是画面中的精华呢。?远尘章第十五(原文)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 劳心于刻书而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此局隘人也。 但损无益,终不快其心也。我则物随物蔽,尘随尘交, 则心不劳,心不劳则有画矣。画乃人之所有,一书人所 未有。夫画贵乎思,思其一则心有所著而快, 所以画则 精微之,入不可测矣。想古人未必言此。特深发之。(译文)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 受劳。人为
58、世俗名利所诱惑,必奔忙于世俗之迎合交往。 人为物质利益所支使,则心神必然劳损,劳心于刻书而 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此局隘人也,但损无益,终 不快其心也,劳心费神地造作刻画则自毁灭于艺术上的 提高,沾染世俗旧的笔墨程式,而自我拘束了艺术个性 的发展。这属于认识局限陕隘的人。对自己但有损害而 无益处。终究不会快乐自己的心志。 我则物随物蔽,尘 随尘交,则心不劳,心不劳则有书矣。我则是随缘处世, 不计较个人得失,随顺自然,这样心神则不疲劳,心宁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意定。则有灵感,才能进入绘画创作之佳境。 画乃人之 所有,一画人所未有。一般绘画能力人人具有,“一画” 人人未必都有,夫画贵乎思,思其一则心有所著而快, 所以画则精微之,入不可测矣。绘画可贵的是要有思想, 思想专注于一则心中明确显著而快乐, 所以画则精到微 妙,入于不可测之境。想古人未必言此,特深发之。想 古人未必言及于此,所以我特别深入地发掘出这个艺术 思想。(译文)在“四时章第十四”参禅悟性以后,紧 接着以“远尘”,“脱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素描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电影剧作构成》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公寓租赁消防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型园林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大批油罐车转让协议书模板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黑龙江省市卷)及答案解析
- 2022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宁夏C卷)及答案解析
- 吉林师范大学《世界现代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国画技法训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纸箱厂代加工合作协议书范文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 千分尺完整(公开课用)课件
-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自助餐行业发展分析及竞争策略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知识点默写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4年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科大讯飞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2024年公考时事政治知识点
- 2024中石油校园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师定期考核(简易程序)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