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综述_第1页
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综述_第2页
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综述_第3页
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综述_第4页
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11 -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综述 摘要:在我国情报学研究中,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的关系往往众说纷纭,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综合了各大学者的观点。关键字:信息;知识;情报;关系中图分类号:G350Summar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bstract:In our count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formation,knowledge and informatio

2、n often has wide divided opinions, this article synthesized various scholars points of view on the issue.Key words:Information;Knowledge;Information;Relationship1 关于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探讨12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是信息科学(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的基本概念,是研究这些学科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在论述信息、知识、情报三者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对三者的概念进行探讨。信息信息是什么?不同学科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目前还没

3、有公认的定义。人们通常说的信息,一般是指消息、情报、资料、知识等等。事实上,在客观现实中,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变化,它就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信息。人们正是通过识别不同信息来区分不同的事物才得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虽然人们对信息的定义不下数十种,但是就实质来看,可以将它们概括成两类基本观点来加以描述:一是信息的哲学观,二是信息的发生观。 = 1 * GB2 从哲学角度来看,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层面: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自我表述。这说明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认识论信息是指主体对于该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形态

4、的具体描述,其内涵比本体论信息更丰富、更有意义。这说明主体不仅要知道信息的形式,而且要知道信息的内在含义和价值效用。 = 2 * GB2 由信息发生情况的不同,可以将信息分为3种类型: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自然信息是自然界(如山川、河海、日月、星辰)的变化所提供的信息。生物信息是生物之间或人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使用的“语言”,有气味语言、声音语言、运动语言、色彩语言以及超声波和电场等。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所传递的信息,它包括各种消息、知识、情报等。1.2 知识知识是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概念,知识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信息一样,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从时代角度来看,知识

5、的概念可以用两种基本观点来具体描述:一种是知识的认识观,一种是知识的信息观。 = 1 * GB2 知识的认识观认为,知识就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即是说,知识是对事物本质及联系的认识。知识的认识观所指的知识仅属于“有形知识”范畴,而“无形知识”则是知识的信息观的特有内容,是对知识的认识观的重要发展。 = 2 * GB2 知识的信息观认为,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集成整合的系统化信息,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即是说,信息是产生知识的原材料,知识是信息加工的抽象化产物。知识的信息观揭示

6、了知识的信息本质(明确信息与意会信息),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和要求,是对知识的认识观的全面更新。1.3 情报 在关于情报概念的讨论中,学者们所提出的情报定义大都与信息和知识有关。例如,有些人把情报定义为“被人们所利用的信息”、“被人们感受并可交流的信息”、“特定对象所需要的信息”等。有些人把情报定义为“为了解决一个特定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借助语言、符号在载体上传递的知识”、“是人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使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份知识”等。显然,对情报概念的定义分成两派“信息派”和“知识派”。这是主要的两种,还有不少别的定义。我们认为,“信息派”的定义包括的面比较

7、宽,而“知识派”的定义包括的面比较窄。我们基本上赞同“信息派”的观点,因为人们得到的情报不见得都是知识,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不必多述。我们认为,取“某一特定对象需要的信息,叫做这一特定对象的情报”是比较恰当的。不同部门、单位或个人所需要的信息,就成为不同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情报。也就是说,不同的情报对应于不同的用户。例如,科技部门所需要的信息称为科技信息或科技情报;政治部门所需要的信息称为政治情报;还有军事情报、经济情报等。2 各大学者的观点徐亚平3认为,情报与信息在性质上是有共同点的:首先,情报概念基本具备信息概念的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输送性和可扩散性等性质;同时,情报与信息在度量上都具有熵

8、的意义;再次,情报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于信息概念的外延。因此,可以说情报是一种信息,情报概念是信息的一个种概念,但作为一种特殊信息的情报信息与一般信息在性质上仍有一定的区别: = 1 * GB2 情报是对最新情况的报道或资料整理的成果,是经过加工整理的有序化的信息,而不是所有的信息; = 2 * GB2 情报具有知识性和实用性,情报的本质就是知识,是一种有用的知识; = 3 * GB2 情报必须经过传递,有情不报谈何情报,而信息则不全需要传递。李佩君和孔伟志4不认同把信息、知识和情报三者的关系表示为同心圆,他们认为这三者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并非简单地用同心圆所能表达。李佩君和孔伟志利用申农在狭

9、义信息论中的通信系统一般模型来阐述他们的观点:信号自信源传输到信宿的过程中,由于干扰信号(来自噪声源)对信道的干扰,信宿接收到的消息可能不完全准确反映信源发出的消息,这在日常电话和电报通信中是常有的情形。同样,当我们把人看成信宿,把事件世界看成信源,在各种我们所不需要的信息的干扰下,人们所接收的来自事件世界的信息不可能总是“精确地”复制原信息。如果信宿精确地复制和反映了信源信息,此时,经过人体加工的信息-情报就限于信息范围内;而那些未能精确反映客观存在、被认为情报的部分将超越我们定义的范围。信息和情报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李佩君和孔伟志的信息和情报关系图他们进而得出知识和信息的关系、情报和知识

10、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2 李佩君和孔伟志的信息和知识关系图图3 李佩君和孔伟志的情报和知识关系图向阳5认为,情报是衔接信息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情报是特定情况下信息在传递中知识化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人的因素,包括情报源、用户、情报交流与传递等内容,信息、情报、知识三者的逻辑关系应该为:信息情报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信息性和中介属性,这是情报的基本属性之一。时书信6认为,信息作为一种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存在,其概念的外延远比情报概念的外延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情报=种差+信息”关系式来表示: = 1 * GB2 情报限于人类为接收者的信息; = 2 * GB2 情报是对人类有效用的信息; = 3 *

11、GB2 情报限于外界信息。根据以上解释,上述关系式中的种差应是:接受者(人类)+效用+外界,这三个部分组成。因此,时书信对情报概念的理解是:人们为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外界信息。陈兰芳7认为,信息、知识、情报的辩证关系是: = 1 * GB2 信息无所不在,它是人类知识的前身,为情报和知识的形成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没有信息就没有情报和知识; = 2 * GB2 情报是横向传递的新颖知识和信息,是人类社会实践中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产物;没有信息,新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情报就不复存在,反过来情报传递又不断为人类知识宝库增加内容; = 3 * GB2 知识形成后记录存储下来,又为客

12、观世界增添了新的信息。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但追本溯源,最根本的还是客观世界的信息,它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原动力。周胜强8认为,信息与知识之间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之间只存在着特性上的差别。任何信息都是有用的,但各信息的有用性存在着时空差别,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讲,所有信息都将成为知识。因此,知识就是在特定时空系统中的信息。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只是前者具有系统化、有序化的特性。而情报就是为了某个或多个目的而收集整理起来的,在情报效应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传递性的信息或知识。刘丹沁9用文献信息系统图来阐述文献与信息、知识、情报及与图书、资料的关系:这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网

13、络,该网络的首端是信息,它是网络的源头,是网络的本质;知识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是该网络的核心;网络的终端就是文献,它是网络各要素的结晶(总汇)。从图4上可以看出:构成该系统的六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且不断运动和发展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是有序排列又环环相套、彼此关联的,是同一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同时,从图4中很容易看出六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 1 * GB2 信息是文献信息系统的基础,离开了信息,就产生不了知识,就不会有情报,图书、资料、文献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亦即整个系统不复存在; = 2 * GB2 知识是系统的核心,人类在利用信息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

14、知识,而只有变成知识的信息才能成为情报,成为资料、图书、并最终形成文献而得以传播和长期保存; = 3 * GB2 文献从形式上由图书和资料两部分组成,实质上则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而存在,知识又来源于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已不言自明了。图4刘丹沁的文献信息系统图孙粉仙10通过对信息知识情报、信息情报知识、信息知识情报和信息情报知识四种观点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集概念是可以成立的。信息是普遍存在的。知识与情报的概念应是一种交叉关系,一部分知识被实际运用或加工提炼而成为情报,而一部分知识则为人所共知,并未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且不具备时间性,专指性,所以不应成为情报;一部分情报是知识

15、的再加工,而一部分则是从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信息中直接获取的,具有严格的时间性与专指性,则不应成为知识。综上所述,孙粉仙认为信息、情报、知识三者的关系为:信息=知识+情报+未被人类认识或利用的原始信息。如图5所示:图5孙粉仙的信息、知识、情报关系图 黄志诚11认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信息中介来进行的。知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果,是人类以信息为对象进行思维加工后的产物。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犹如原料与产品。因此,信息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信息到知识,并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经历了若干个中间层次。情报与信息的关系,可表示为:信息新信息有用的新信息以实现主体特定的活动目标有用的新信息有助于增强主体的

16、竞争能力,实现其特定的竞争活动目标的新信息(即情报)。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可表示为:一部分信息与一部分知识构成了情报的全部,而不是情报等于信息性知识或知识性信息。佘诗武和郄春生12认为,情报和知识都是大脑对信息的反映,那么信息是第一位的,情报和知识是第二位的。情报和知识都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信息的反映,都具有信息量,在这一点,它们具有共性。情报和知识是人脑思维的不同产物。知识的产生和情报的产生所发生的过程、方法及目的都是有区别的。知识具有累积性、系统性;情报具有时效性、特定性。知识的产生是一个连续过程,而情报产生的时空却是间断性的。情报、信息和知识间的关系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哲学上的反

17、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就如同一面镜子里所反映的物体与成像之间的关系一样。尹钟华、李正英和郝香玉13通过对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概念的分析,认为情报就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情报来自知识,是知识的一部分,而知识又来自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王霞14通过对信息、图书、知识、情报、档案概念的分析,认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都属于信息和知识的范畴,三者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而三者之间是相容并列的关系。五者的关系如图6所示:图6王霞的档案、图书、信息、知识、情报关系图 王卓和谢呈华15认为信息、知识、情报三者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首先,信息的面包罗万象,所以它包含了情报和知识;其次,某一特定对象的情报不

18、见得都是知识。为了弄清三者的关系,王卓和谢呈华把信息分为知识性信息和非知识性信息两种,即把知识包含在信息里了。如图7把三者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图中情报1,情报2,情报3分别表示各特定对象的情报:图7王卓和谢呈华的信息、知识、情报关系图郭小刚16认为情报与知识、信息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兼容与交叉,但又不能相互混用,抹杀它们的实质内涵。郭小刚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为: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

19、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的一部分,是进入人类杜会交流的运动着的知识;而情报则是以协调人类社会为目的而传递着的知识信息。王知津和栗莉17认为,信息、知识、情报三者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层次,如图8所示:图8王知津和栗莉的信息、知识、情报社会层次图从图8可以看出,信息、知识与情报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社会层次性。信息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表征和反映,事物本身是什么样,反映出来还是什么样,即信息内容在社会交流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在三者关系中,信息处于最低层次。知识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加工和序化的结果,是对其一般规律的描述,处于第二层次。情报是对知识和一部分社会动态信息的激活和吸收,是一种智能

20、化的产物,在三者中处于最高层次。信息、知识、情报在社会层次上表现出台阶式的递升趋势,也代表了三者在内涵上的逐级丰富及外延上的逐级缩小。这也正是信息、知识与情报的本质区别所在。将图8变为图9,使得表述更形象、更恰当:图9 王知津和栗莉的信息、知识、情报动态关系图为了全面理解信息、知识、情报之间的关系,把图8和图9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从静态角度看,三者的关系如图8;从动态角度看,三者的关系如图9。滕海涛18认为知识、情报都是特殊的信息:知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集成整合的、反映事物运动规律的系统化信息,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情报是具有特定传递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有价值的信息,其中一部分在知识之内,另

21、一部分则在知识之外的信息之内。因此,从逻辑上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的概念之间是相容关系。具体来说,信息与知识、情报之间是属种关系,信息是属概念,知识、情报是信息之下具有交叉关系的种概念。用它们的外延集合来表达这种关系,可以得到下图10:图10 滕海涛的信息、知识、情报关系图3 结束语对于信息、知识、情报,既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看待,也不能忽略它们的区别而把三者简单的等同起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信息、知识、情报置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从整体上对它们的含义和关系加以把握,这样形成的认识才符合辨证统一的思想,也才更加科学、准确。要使我们对信息、知识、情报三者关系的认识更成熟、更科学、更进步

22、,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努力和不断地探索。参考文献:115王卓,谢呈华. 信息情报知识定义辨析J. 情报杂志,1999(3).218滕海涛. 关于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探讨J.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徐亚平. 试论农业信息与信息、情报、农情的逻辑关系J. 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XDQB&NaviLink=%e7%8e%b0%e4%bb%a3%e6%83%85%e6%8a%a5 t _bl

23、ank现代情报,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BaseID*year*issue&Value=XDQB*1988*03&NaviLink=%e7%8e%b0%e4%bb%a3%e6%83%85%e6%8a%a5 t _blank1988(5).4李佩君,孔伟志. HYPERLINK /kns50/detail.aspx?QueryID=73&CurRec=1 t _blank也谈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J. HYPERLINK /KNS50

24、/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JSYS&NaviLink=%e6%8a%80%e6%9c%af%e4%b8%8e%e5%b8%82%e5%9c%ba t _blank技术与市场,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BaseID*year*issue&Value=XDQB*1988*03&NaviL

25、ink=%e7%8e%b0%e4%bb%a3%e6%83%85%e6%8a%a5 t _blank1988(3).5向阳. 对信息、情报、知识关系的再认识J. 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JSYS&NaviLink=%e6%8a%80%e6%9c%af%e4%b8%8e%e5%b8%82%e5%9c%ba t _blank技术与市场,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

26、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BaseID*year*issue&Value=XDQB*1988*03&NaviLink=%e7%8e%b0%e4%bb%a3%e6%83%85%e6%8a%a5 t _blank1989(5).6时书信. 信息概念的外延划分及与情报概念的关系J. 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SYSK&NaviLink=

27、%e7%9f%b3%e6%b2%b9%e5%a4%a7%e5%ad%a6%e5%ad%a6%e6%8a%a5(%e7%a4%be%e4%bc%9a%e7%a7%91%e5%ad%a6%e7%89%88) t _blank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BaseID*year*issue&Value=SYSK*1990*03&NaviLink=%e7%9f%b3%e6%b2%b9%e5%a4%a7%e5%ad%a6

28、%e5%ad%a6%e6%8a%a5(%e7%a4%be%e4%bc%9a%e7%a7%91%e5%ad%a6%e7%89%88) t _blank1990(3).7陈兰芳. 知识、信息、情报定义浅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1991(1).8周胜强. 信息、知识、情报新论J. 技术与市场,1993(3).9刘丹沁. 略论文献、信息、情报与图书、资料的关系J. 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YSXS&NaviLink=

29、%e9%98%b4%e5%b1%b1%e5%ad%a6%e5%88%8a(%e7%a4%be%e4%bc%9a%e7%a7%91%e5%ad%a6%e7%89%88) t _blank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BaseID*year*issue&Value=YSXS*1994*01&NaviLink=%e9%98%b4%e5%b1%b1%e5%ad%a6%e5%88%8a(%e7%a4%be%e4%bc%9a%

30、e7%a7%91%e5%ad%a6%e7%89%88) t _blank1994(1).10孙粉仙. 浅论信息、知识、情报三者关系J. 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CZYX&NaviLink=%e9%95%bf%e6%b2%bb%e5%8c%bb%e5%ad%a6%e9%99%a2%e5%ad%a6%e6%8a%a5 t _blank长治医学院学报,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

31、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BaseID*year*issue&Value=CZYX*1995*04&NaviLink=%e9%95%bf%e6%b2%bb%e5%8c%bb%e5%ad%a6%e9%99%a2%e5%ad%a6%e6%8a%a5 t _blank1995(4).11黄志诚. 信息、知识与情报J. 情报杂志,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

32、ield=BaseID*year*issue&Value=QBZZ*1996*04&NaviLink=%e6%83%85%e6%8a%a5%e6%9d%82%e5%bf%97 t _blank1996(3).12佘诗武,郄春生. 对情报和信息之关系的哲学思考J. 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Bas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baseinfo&Field=BaseID&Value=QBZZ&NaviLink=%e6%83%85%e6%8a%a5%e6%9d%82%e5%bf%97 t _blank情报杂志,HYPERLINK /KNS50/Navi/Bridge.aspx?LinkType=IssueLink&DBCode=cjfd&TableName=cjfdyearinfo&Field=BaseID*year*issue&Value=QBZZ*1996*04&NaviLink=%e6%83%85%e6%8a%a5%e6%9d%82%e5%bf%97 t _blank19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