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脾脏的正常解剖与影像(Xiang)诊断第一页,共三十四页。脾脏(Zang)的正常解剖结构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破血器官,外形呈长椭圆形,似蚕豆状,位于左季(Ji)肋部后方,胃的左侧,膈肌的下方,其长轴自左后向右前斜行,大致与第十肋平行。第二页,共三十四页。脾脏的正常解剖(Po)结构正常脾脏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300g。脾分为脏面和膈面,膈面与膈相依,脏面与胃、肾、结肠、胰尾相比邻(Lin)。脏面的中央为脾门,是脾脏的重要解剖标志性结构。脾动脉、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脾门,组成脾蒂。第三页,共三十四页。正常影像学(Xue)表现X线 价值不大 脾大、
2、钙化CT 横断面上,脾脏外侧缘光滑,内侧面形(Xing)态 不规则,呈波浪状或分叶状 平扫时均匀密度,略低于肝密度 增强时动脉期皮质强化明显高于髓质,密 度不均“花脾” 第四页,共三十四页。脾脏(Zang)的正常强化第五页,共三十四页。脾脏的(De)常见病第六页,共三十四页。先天性(Xing)变异副脾 常见先天变异,可完全与脾分开独 立存在,形态较小,无临床症状 CT表现为脾门附近或上下层面类圆 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增强后与 脾脏(Zang)密度一致。游走脾 脾位于正常位置以外的腹腔内其他 部位第七页,共三十四页。先(Xian)天性变异多脾综合症 有一个(Ge)或多个(Ge)副脾,多同时有多
3、脏器的异位症,个(Ge)别病例有同时可发生胆囊先天缺如、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不全、畸形等。 鉴别诊断 需与腹腔肿大淋巴结或其他肿物鉴别。副脾密度或增强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可鉴别第八页,共三十四页。副(Fu)脾第九页,共三十四页。脾弥漫性(Xing)病变脾脏弥漫性疾病表现(Xian)为脾肿大。 引起脾肿大的原因: 炎症性:肠伤寒、败血症、结核、疟疾等; 淤血性:门脉高压、心脏病等; 增殖性: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肿瘤性: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等; 寄生虫性:血吸虫病等; 胶原病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淀粉样变等。第十页,共三十四页。脾肿(Zhong)大CT可直接显示脾增大的程度,形态(T
4、ai),密度变化,及脾周围的情况。CT横断面上脾外缘的肋单位超过5个可诊断脾肿大。若肝脏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肋单位:每一个与脾相邻的肋骨或肋间隙。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炎症(Zheng)性 脾大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肝硬化 脾(Pi)大乏力(Li)半年 皮肤巩膜无黄染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脾(Pi)脓肿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也可为邻近脏器侵犯,最常见病因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及病理 为发热(Re)和左上腹痛;脓肿壁为肉芽或肉芽肿样病变,中心为液化坏死的脓液CT 脾内单个或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楚或模糊,增强后脓肿壁有强化,少数脓腔内有液气平面第十四
5、页,共三十四页。脾脓(Nong)肿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脾肿(Zhong)瘤良性肿瘤 脾(Pi)囊肿 脾血管瘤 恶性肿瘤 脾恶性淋巴瘤 脾转移瘤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脾(Pi)囊肿 较少见,可分真性及假性两种,以假性囊肿多见,多为脾外伤或脾梗死所致 CT :类圆形水样密度,境(Jing)界清楚,密度均匀,囊 壁可钙化,增强后病灶不强化 单发或多发,个别可见壁钙化 需与囊性肿瘤鉴别,后者可见不规则壁厚、壁强化、壁结节等。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脾(Pi)囊肿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脾血管(Guan)瘤是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腹症,脾亢产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6、。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Xing)成,偶尔可见钙化。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脾血(Xue)管瘤CT表现 表现类似肝脏血管瘤 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占位,轮廓清,大小不等,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较大血管瘤中央可(Ke)有瘢痕形成,表现为更低密度。增强后血管瘤可(Ke)从周边开始强化,然后向中央逐渐充填, 延迟后可与正常脾脏密度一致。若有瘢痕形成,则可形成星芒状略低密度。多数脾脏血管瘤充填时间较长,强化程度不及肝脏血管瘤高。少数血管瘤增 强早期即可形成高于脾脏实质的病灶,延迟呈高或等密度。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脾血管(Guan)瘤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脾血
7、管(Guan)瘤鉴别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Cu)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 特征; 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脾恶性淋(Lin)巴瘤分为脾原发恶性淋巴瘤和全身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原发性淋巴瘤较常见(Jian)大体病理分为四型: a、弥漫脾肿大型; b、粟粒型; c、多发结节型肿块; d、孤立大肿块型。前两型占73%,后两型占27%。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脾恶性淋巴(Ba)瘤淋巴瘤在CT平扫图上常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其检出率甚低。或者整个脾脏密度显示不均。增强扫描对(Dui)淋巴瘤的显示及诊断较有价值。 脾脏淋巴瘤可
8、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最具特征的为多个结节病灶相互融合,形成在正常脾实质衬托下的低密度地图样表现。病灶边缘强化较明显,也可表现为在正常实质衬托下的斑驳样小片低密度影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脾恶性淋(Lin)巴瘤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脾转移(Yi)瘤脾脏血供丰富,但转移瘤较少见,一般认为脾脏发生转移时都有多个(Ge)器官受累。多为血行转移。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低热、贫血等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脾转移(Yi)瘤CT:视转移瘤的大小和数目,脾脏可呈均匀 性的轻至中度增大或大小正常。增强扫描显示脾内病灶较有价值。由于转移瘤具有原发肿瘤的某(Mou)些特点,故CT上表现不尽相同,可以是实质性占位有轻度
9、强化,可以是囊性占位,囊壁轻度强化,可以是混合性占位,密度极不均匀。有时占位病灶内可伴有出血,平扫时呈斑片状高密度。如恶性黑色素瘤脾脏转移常可合并病灶内出血。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胃癌术后2年 脾转(Zhuan)移脾脏体积增大,实质内见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缘清楚,范围约为6.5cmX7.0cm,密度不均匀,各期CT值约78-80HU、95-100HU及79-83HU,内斑片状(Zhuang)未见强化低密度影;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脾梗(Geng)死脾内动脉的分支阻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引起脾梗死的疾病常为二尖瓣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动脉炎、脾动脉瘤、动脉硬化等疾病。当有门静脉高压等导致
10、的脾肿大时,更易出现脾梗死。医源性现多见。病理(Li)学变化为贫血性梗死。病灶常为多发,表现为尖端朝向脾门的楔状分布。有时脾梗死还可伴发脾内出血。可以无临床症状,亦可以引起左上腹痛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脾梗(Geng)死脾脏梗死早期CT表现为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的外缘,尖端指向脾门,边界可清或略模糊。增强后病灶无强化,但轮廓较平扫时更清晰。少数梗死灶可呈不规则形。大的梗死灶中央可以伴有囊性变。陈旧性梗死灶因纤维收缩,脾脏可缩小,且轮廓呈分叶状,当病灶内有出(Chu)血时可见到高密度不规则影,少数脾脏梗死可伴有包膜下积液,表现为脾周新月形低密度影。第三十页,共三十四页。脾(Pi)梗死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四页。脾(Pi)外伤脾脏为腹部外伤中最易累及的(De)脏器 多为闭合性的直接撞击临床表现:腹痛、血性腹水、失血性休克病理类型:(1)包膜下血肿 (2)脾脏挫裂伤 (3)脾脏撕裂 (4)脾脏部分血管的阻断和脾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尚产业供应链优化-第1篇-全面剖析
- 物业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全面剖析
- 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剖析
- 消费主义心理探究-全面剖析
- 生物降解药剂技术探索-全面剖析
- 法律认知法律思维与案例教学研究-全面剖析
- 用户数据分析优化-全面剖析
- 牙槽突炎干细胞疗法进展-全面剖析
- 生物防治技术发展趋势-全面剖析
- 硬盘数据恢复策略研究-全面剖析
-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预算报表填写说明
- 05 Maxwell-RMxprt参数化与优化设置
- 人卫版内科学第九章白血病(第1-2节)
- TSG 81-2022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教学课件】飞行校验课程
- 挡墙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 七下:欧洲西部
- 互调分析仪基础知识及使用
- 净水器项目计划书(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