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对现代化建设启示_第1页
儒家学说对现代化建设启示_第2页
儒家学说对现代化建设启示_第3页
儒家学说对现代化建设启示_第4页
儒家学说对现代化建设启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儒家学说对现代化建设启示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 儒家的价值理念、仁爱观依旧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 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儒家学说地位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 社会的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 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儒家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 “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 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先秦时期,处于私学地

2、位的原典 儒学,为其长远发展奠基。而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官 学,到两汉时儒学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 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 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却依旧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从而确立 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 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长期以来,儒家关于圣贤理想人格的论述与强调,虽然在塑造民 族精神中起过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并适用于宗法专制的等 级社会,往往被当作现代人格建构的对立面而屡遭批评。在我看来, 儒家思想在这方面诚然有其局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其精髓真义。儒

3、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道德层面上,虽然失之偏颇,但它对于人之精神性、理想性的强调,却使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作为 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感性的需求,但就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而 言,人所具有的精神性、理想性更为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标志。 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圣贤理想人格终点遥 不可及,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 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 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近,因此也成为个体毕 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当前社 会急剧的转型中,随着原有信仰的失落,生活逐渐

4、失去深度和高度, 生命也开始缺少厚重感,但儒家理想人格中所强调的对道德义务的绝 对持守精神可视为现代人格构建所不可缺少的基石。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儒家一直被视为与民主 不能并存的。诚然,儒家的政治思想虽有“民本”、“民贵”之说,但都 是居于统治者地位来为被统治者想办法,与现代民主由下而上争取权 利形成鲜明对照,但这并不代表儒家思想是中国实现民主化所不可逾 越的障碍。在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只要注意将政治的主体 从统治者的错觉中移归人民,则民主政治可因儒家精神的复活而得到 更高的依据,而儒家思想本身也可以因民主政治的建立而完成其真正 客观的构造。毕竟儒家的“仁爱”精神和群体

5、观念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 的积极作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泛爱主义等对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保 护有其积极作用。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不断增强,由此衍生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造成的破坏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对天与人关系的讨论,早在原始儒家中就已展开,儒家伦理精神认为人具 有最高的价值,“天地之性人贵”,但这并不是从狭隘的自我中心或人 类中心来定义人,而是强调人的自我实现是要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才 能完成,对天、对自然要保持一种敬畏和亲切感。易传中就提出 天不违人、人不违天的天人谐调思想,强调万物一体、人和自然统一, 而张载更是直接提出“天人合一”的说法,把人与自然摆在同等地位, 处于休戚相关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其模糊了主体与对象的 界限,一直被斥为现代科技产生的障碍,但是面对人类对于自然的过 分侵掠,重提这一思想,对于形成合理的自然观、天人观,摆正人与 自然的关系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另外,儒家思想中的“德教为先”、仁 爱忠恕、克己修身等原则,对于社会的稳定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等, 都有其规范与促进作用。总之,儒家学说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遭受猛烈 批驳丧失统治地位甚至一定意义上丧失生存权利的情况下,其适应及 促进现代化的部分思想内涵价值日益得到关注。所以,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