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尚书 是我国最早的记言历史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经,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一、 尚书的保存 1、战国:尚书有百篇。 2、秦代:经过秦火焚毁,亡佚大半 。 3、汉代: 今文尚书:汉初经师济南伏生保存、传授的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有28篇。 古文尚书 :汉武帝时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用先秦文字记录的篇章,比今文尚书多16篇 。 4、东晋 :梅赜古文尚书58篇。将伏生本28篇分为33篇,又增25篇,经考证25篇皆为伪作 。二、尚书内容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虞书和夏书多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商书和周书则主
2、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散文发展的水平。 三、文章分类: 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 典:主要记载古代典制,如尧典; 谟:谋议、谋略,如皋陶谟,记载皋陶与禹关于治理国家的谋议; 训诰:训诫诰令,有上对下的告诫、训导,也有下对上的劝谏,有君臣间的对话,也有臣僚间的对谈; 誓:誓词。战前的誓师词; 命: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的册命。如文候之命,是周文王表彰晋文候功绩并赏赐晋文候的命辞。 四、写作特点:1,作品由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逐步具备了完整的篇章。 商书汤誓:商汤伐桀时的一篇誓词 ,道理讲得非常简单,只是在篇末申明赏罚,以作劝惩 。“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ji
3、诛,杀死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周书无逸 :文章中心明确,论证周详,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堪称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2,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段,使说理带有一定的形象性。 商书中的盘庚三篇 : 若颠木之有由蘖。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予若观火。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3,有些作品运用了较多的语气词汇,表现了说话人的口气,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如周书无逸记周公对成王的告诫。 殷勤恳切之情,溢于言表。这类作品在表达思想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感染力。 4,不乏叙述和描写之笔,有些篇章写出了一定的情节和场面。 周书金縢第二节春秋一、春秋出现的背景: 春秋时代,周代朝廷和各诸侯国
4、都有 史官的设置,编写了不同的史书。国君身 边还有各类瞽史,经常讲诵历史故事和民间传闻。这些内容后来也被编入史书。春秋末期,王纲解纽,文化下移,官方保留的史料散落到民间,私人开始编修史书,出现了春秋、国语、左传等各具特色的历史散文。二、春秋的名称及体例: 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称,墨子明鬼下篇就曾提到“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它是现存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按年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史事。三
5、、春秋的作者 今所见春秋乃鲁之春秋,为鲁国不同历史阶段之史官集体所撰。孔子在此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加工修订。因此可以说,春秋是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著作。四、春秋成书的时代后人多认为春秋为孔子晚年之作,多取“绝笔于获麟”之说 。成书当在孔子逝世前两年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 五、春秋记事的特点1、“简而有法”: 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但也有记得简练明白的,遣词造句都很讲究。欧阳修称之为“简而有法”。僖公十六年载两件异常天象: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两句表述简明扼要,通过词序的巧妙安排而使短短的句子极具表现力。 2,春秋笔法 春秋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6、常常通过用语和行文寄予褒贬爱憎、裁定是非曲直。语言凝练含蓄,所谓“一字见义”,“一字褒贬” ,后世称之为春秋笔法”。 凡悖礼作乱,以下杀上者,都斥之为“弒” 。卫州吁弒其君,卫人来告乱 。晋赵盾弑其君夷皋。郑伯克段于鄢第三节左传一、左传的书名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汉哀帝时,刘歆认为它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一样,都是解释春秋的作品。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传。实际上,左氏春秋本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其内容与春秋有联系,但却不是解经之作。二、左传的作者 此书非成于一人之手,大约是儒家一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但即以左氏为名,与之当有某种关系。说其中部分史
7、料可能出于左丘明传诵,大概比较可信。三、 左传的编写体例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战国初年史料)。四、左传的思想特点左传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儒家,其中有保守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 保守思想:1,作者清醒地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民心的向背以及旧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趋势,但书中对旧制度的崩坏和旧贵族的衰微,却流露出深深的惋惜。 2,作者极力维护代表血缘宗法和等级关系的旧礼制 。反对六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 。提倡六顺:
8、“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进步思想:民本思想 1,以肯定的态度记载了那些民重于天、民重于神的进步观点。 例如桓公六年,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史躄说:“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2,作者通过大量史实,说明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统治者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 僖公二十八年,楚国在城濮被晋国打败,楚国荣季说:“非神败令尹,令尹不勤民,实自败也。”哀公元年,吴师欲伐楚,楚令尹子西说:吴王夫差“视民如雠,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安能败我?”陈国逢滑也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
9、3,宣扬民为邦本,民重于君的思想 襄公十四年,晋悼公对师旷说:“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师旷却答道:“或者其君实甚。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于民之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4,大力提倡爱国保民的行为 ,猛烈抨击卖国害民的小人 。 宣公二年,宋国羊斟为泄私忿,故意使宋师败绩,左传在记载此事时,通过“君子”之口,斥责他:“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 五、左传的写作特点晋范宁:“艳而富”。(春秋谷梁传序)唐刘知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刘大櫆:“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 (论文偶记)左传的文章细密详赡,富于文
10、采,给人以具体生动之感;同时又委婉蕴藉,意味深长,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记言,都显明得体现出这一特点。一、左传的叙事1、精彩细密的叙事左传向以叙事精彩见称。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总要具体而微地展示其发展过程。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增强了故事性。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宣公二年 )2、追溯性叙述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传著作,它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述事件的发展的。但为了使所记述的事情更加紧凑,为了更为清晰细致地表述事情的发展经过,揭示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左传在顺叙之外,还大量采用了倒叙、插叙等手法,使得事件更为丰满、详实。 左传中共有86个起
11、引领、追溯作用的“初”字。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战争描写1,生动逼真的战争场面: 如齐晋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屨,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 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 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 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 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2,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如晋楚城濮之战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
12、(一)随事写人 1,通过不同史实的叙述,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各个方面, 如秦穆公。 2,作者随着叙事的展开,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如重耳。(二)细节刻画: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请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三、语言特色 1,辞令 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 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对话: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
13、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鄙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里的分析见长。 如:
14、烛之武退秦师 宫之奇谏假道 2,叙述语言继承了春秋的词约义丰。 如晋楚邲之战,晋军败退:“舟中之指可掬也”。 浅近、平实而富有表现力 。“风马牛不相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军之士皆如挟纩kung ” 第四节 国语一、国语的成书 国语是“语”一类的史书。当时各诸侯国都收藏有本国和他国史官所作的“语”,战国初年某国史官把他手头上所掌握的各国“治国之善语”按国别编为一书,这就是国语 。国语是一部古人言论的汇编,是以记言为主的历史著作。二、国语的 体制国语开创了以国为单位来叙述史实的体例国别体,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 八国事。国别体集中叙述某国的历史,又往往可以集中叙述某人生平
15、始末,为传记体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三、 国语的 内容国语的记事上至周穆王,下至鲁悼公,约当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40年,历时560年。它的记事比春秋还要早几百年,按理应该排在春秋之前。 四、编纂的主旨:编者选编这部“治国之善语”,旨在为王侯治国“道训典,献善败” 。五、 国语的 思想1,作者大力提倡代表周代社会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礼,书中记载了很多重礼的言论 。夫礼,国之纪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 。夫礼,所以正民也。2,高度重视国君的品德修养 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唯厚德者能爱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3,民本思想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
16、无不听,求福无不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六、写作特点(一)记言特色 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未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一,风格也颇有差异。比如周语旨在说教,行文委婉,多长篇大论,鲁语篇幅不长,语言隽永,楚语、吴语、越语则文字流畅整饰,颇有气势。1,长于说理,重于教训 如: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邵公谏厉王弭谤 2,人物对话生动、风趣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左传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
17、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国语) 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德之,又何请焉?”3,记言平实畅达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夫钟声以为耳也,耳所不及,非钟声也。犹目所不见,不可以为目也。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 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
18、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 (二)记事特色1,记事言语不多,但构成了完整的史实记叙 。如:邵公谏厉王弭谤 2,有一些章节,在事实的基础上做了较多增饰。作者有意吸收一些民间传闻,甚至加以适当的想象和虚构,造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骊姬害太子申生 第五节 战国策一、战国时代与纵横策士 诸侯各国兼并剧烈,关系微妙,武力解决问题既劳民伤财,也难操胜算,于是策士就起到很大作用。策士往往能化解矛盾,避免战争,排难解纷,却敌存国,运亡为存,转危为安,甚至左右天下局势。凡从事合纵
19、或者连横斗争的策士就是纵横策士。 二、战国策的成书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谋略、策略。书中所写的人物大多具有超群的智慧,因而战国策也是一部智慧之书。 战国策的文章主要出自纵横策士之手。 纵横策士在游说诸侯之前必须对该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上层集团的矛盾、国君的性格志向等有所了解,打下腹稿。游说交流过程中灵光闪现,常有更好的发挥。游说之后总结得失,将游说对话过程记录下来,加工润色,留作纪念,便形成单篇文章。同道借阅传看,抄写收藏,单篇便逐渐集中。好事者再收入一些类似纵横家言的奇谈趣事,以及刺客义士惊心动魄的故事,于是就有了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这些书籍经过较长时间的流
20、传,被搜集到汉朝的皇家图书馆,最后由刘向编辑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三、著作性质1,子书:纵横家书。 马王堆汉墓相关的帛书被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2,国别体史书: 可信度不高 史料价值四、战国策的思想内容1,策士:1)纵横家:趋利避害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 2)忠心事主的谋臣 楚策四 庄辛说楚襄王 2,义士:不畏权势,不慕富贵,为人排难解纷,不图感恩回报。 颜斶;张孟谈3,勇士: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赵策一 豫让刺赵襄子韩策二 聂政刺韩傀燕策三 荆轲刺秦王4,某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大多不同于纵横家:进一步发展了左传的民本思想 齐宣王见颜躅(zhu)曰:躅前! 躅亦曰:王
21、前!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垅 齐策四 战国策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虽主要是对某些统治者的规劝,但对后世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楚策四 庄辛说楚襄王居安思危;赵策四 触龙说赵太后父母爱护子女;燕策一 燕昭王求士招贤纳士之道;齐策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之道;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战国策给予充分肯定。 “反古未可非,循理未足多”。“便国不必法古” “仁义道德,不可以束朝” 从思想线索上看。战国策间杂儒、墨、道、法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特别是其政治观和人生观,表现出一些突破传统思想的特点。1,崇尚计谋策略 2,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
22、名逐利。 五、战国策的文学性一、写人趋向自觉战国策兼具史传散文叙事和诸子散文说理的特性,是一部充满智慧的文学著作。全书以记言为主,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由自然趋向自觉。1,选取描写对象。此前史传散文以贵族为主要描写对象,笔墨集中于诸侯卿相大夫,战国策以士阶层为主要描写对象,诸侯卿相成为陪衬。以欣赏的笔调描写策士、义士、勇士的才能智慧或德性。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苏秦、张仪、范睢、蔡泽、颜斶、庄辛、鲁连、聂政、荆轲、唐且、赵太后、郑袖、触龙等,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2,突出作品的主题 。以主观意识支配写作,每篇描写一个主要人物,记载一个中心事件,叙述一个巧妙策划,记录一番有趣议论,突出一个集中的主
23、题。秦策苏秦始将连横反映个人奋斗;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独立自强;庄辛说楚襄王说明居安思危;颜斶说齐王贵士反映尊贤重士等;3,讲究描写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法描写人物,如人物语言、行动细节、外貌肖像、内在心理、对比反衬、欲扬先抑和环境烘托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发迹之前的苏秦:外貌、细节、内心独白赵襄子:外貌、语言、细节太子丹:行动细节齐宣王:表情赵太后:表情荆轲:对比映衬苏秦、冯谖:欲扬先抑二、叙事简捷清晰 1,一般叙事:战国策以记言为主,形成首尾叙事,中间记言的模式。 先叙某件事,强调它的困难;文末照应,叙述困难的解决;中间通过独白、对话或争辩,详写人物巧妙的策划和动听的陈辞。 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触龙说赵太后 特殊叙事1,战争题材 战国策中的大多数人物和故事都围绕战争展开叙述,但战国策并不直接描述战争,而是着眼于起因、策划、斡旋和结局,远不及左传中的战争描写生动具体。如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论伐蜀伐韩 具体的伐蜀战争只用“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几句交待结果 2,刺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市出租车租赁合同
- 2025年四川省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
- 2024年航天器热控系统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初中生物2025学年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中模拟卷
- 2025地面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国内外购版权合同模板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样本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范本6
- 2025浙江杭州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合同法:合同的续约与解除
- 有限元分析研究汇报课件
- 境外货物管控应急预案方案
- 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
- 公司报废申请单
- 高新区市政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 TSSITS 2002-2022 低速无人驾驶清扫车安全规范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个人理财分期还款计划管理表1
-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word模板
- GB/T 3452.3-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
- GB/T 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