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_第1页
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_第2页
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_第3页
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_第4页
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 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张其仔/郭朝先/白玫【论文分类】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网络来源】/F10【学刊期数】2009年08期【论文期刊来源】中国工业经济(京)2009年3期第2939页【英文标题】Studies of the Industrial Policy to Coordinate the Sustaining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ransforming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作者简介】张其仔,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郭

2、朝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白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836)【内容提要】 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迅速下降,保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样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所以,政府在保增长的同时,还必须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保增长,国家开始选择部分产业,制定产业振兴规划。目前所选定的产业,对推动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现阶段这些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为了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

3、,当前就需要适度调整我国的产业升级战略,高度重视产业内升级,特别是工艺升级。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hina has abruptly slowed down since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08 and the government has rated the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as the first target, but China is on the way to transfer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so that the governmen

4、t has to face the heavy task to harmonize keeping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needs. The government has began to choose some of the industries and make stimulus plan to stop their further recession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chosen industries are not both

5、beneficial to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To harmonize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the chosen industries should focus on process upgrading. 【日 期】2009-02-20【关 键 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振兴规划/主导产业选择基准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t

6、imulus plan of industry/chosen criterion of priority industry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9)03-0029-11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迅速下滑。经济增长率快速下降,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企业倒闭,就业困难等。保增长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中国的这次宏观调控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就是中国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时期。这就需要中国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协调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但问题在于我国能否找到一条同时实现这两者的可行路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协调好

7、保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要协调好保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两者的关系。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两者的关系,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既能有利于经济增长,又能满足新的一系列符合新增长方式要求的产业。如果能找到这类产业,中国当前就能较容易解决好保增长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如果不能找到这类产业,那就必须找到协调好二者关系的合理路径。如果既不能找到这类产业,也不能找到这样的路径,中国就不能不在保增长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者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保增长的任务就会显得十分艰巨。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经济增长是由不同的产业增长构成的,不同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有

8、所不同。一个国家要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就需要找出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的主导产业。国内外对主导产业的判别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建立在投入产出的基础上,就是用前向关联系数和后向关联系数,即关联度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另一种方法是弹性法,我们把它称为弹性基准。如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1957年在产业构造论中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两条重要基准:即“收入弹性基准”与“生产率上升基准”,统称为“筱原基准”。收入弹性基准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标准来规划产业结构,产业需求的增长应同整个国民收入的增长与结构相适应,表现为收入弹性越大,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对该产品的需求增幅将高于收入水平的增

9、长幅度,这就意味着该产业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应将收入弹性大的产业选为主导产业。而生产率上升基准则是从社会供给的角度选择主导产业,筱原三代本认为应当优先发展技术进步变化速度快、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则提出,要用增长弹性基准和规模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刘勇,2006)。就像不同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一样,不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同样需要找到那些最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前面提到的产业关联度基准与弹性基准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是强调主导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强调的是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10、,用这类基准选择出来的主导产业可能并不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同于经济增长,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基于经济增长的基准是不同的(郭克莎,2003;刘亚铮,2008;林素娇,江兵,2008)。根据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这些基准包括:就业基准,是否有利于扩大就业:内需扩大基准,是否有利于内需扩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准,是否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基准,是否有利于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基准: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由于从重视经济增长的角度确定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很难满足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主导产业选择的要求,所以,国内学者根据中国实

11、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提出一些新的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郭克莎于2003年发表的工业化新时期主导产业的选择一文。他提出,在工业化新时期选择新兴主导产业,需要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动效应、生产率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性等多个方面着手。这个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体系相对全面地反映了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仍然不全面,如没有包括内需扩大的标准。在具体运用这些标准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作者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带动效应考虑了产业之间的关联,其他的各项指标,却完全忽略了产业之间的关联。在运用可持续发展标准确定主导产业时,作者采用的是经济效益的指标,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产业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

12、影响。一个产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其直接效应,而且取决于这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即间接效应。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影响。实现这项任务的较好的工具就是基于投入产出表上的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描述和解释了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的产出水平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判定关键部门与分析产业结构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产业间的联系,进而抓住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产业部门。所以,我们这里采用新的产业关联基准来讨论为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产业选择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用RAS方法编制了2006年的投

13、入产出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能源消耗、“三废排放”、劳动力占用、研发投入、居民收入等,运用2006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计算每个产业的直接占用、完全占用系数、产业的影响力。根据直接占用或完全占用系数或影响力的大少,就可以判别出一个产业是否能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选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对产业提出了多重标准,不同的标准,其具体的测量指标是不同的。表1针对不同基准列出了不同的测量指标。对就业基准,我们用就业直接占用系数和完全占用系数加以测量:对内需扩大基准,我们用最终需求生产诱发系数或居民收入乘数加以测量;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准,我们用能源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三废”完全排放系数加以测量;技术

14、进步基准,我们用研发的溢出效应测量。表1中的最后一行例示的是为保增长进行产业选择的基准。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主导产业选择1.主导产业选择的就业基准为了从就业的角度分析对主导产业的选择,我们需要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扩展,以各产业的劳动力占用直接系数和完全系数多寡作为衡量各产业对就业影响的指标。各行业的劳动力直接占用系数为:在计算各行业的劳动力直接占用系数和完全占用系数之前,先估算各行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在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上有各行业全社会就业人数,但这些行业划分得较粗,不能和投入产出表42个部门很好对应。因此,需要按照投入产出表的42个部门,对各部门的实际就业人数进行估计

15、和调整。估计和调整的方法是:对于年鉴上有的行业就业人员数据,且该行业定义在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则直接使用这些数据;对于工业各行业的数据,分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类别,参照其就业人员总数和各行业职工人数的比例进行调整。在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有工业分行业的职工人数,虽然这个数据的合计数远小于全社会就业人数,但这个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假定工业中分行业的职工人数构成与其全社会就业人员构成是一样的,则可以利用工业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总数乘以工业的分行业就业构成比例,来估算工业各行业的全社会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中,如果没有直接的统计数据,则要结合投入产出表的劳动者报酬和统计年鉴的相

16、关人数,来估计确定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就业人数。利用(1)式和(2)式,分别计算各行业的劳动力直接占用系数和完全占用系数,将就业人数、劳动力直接占用系数和完全占用系数居前的产业进行了筛选,选择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2,主导产业选择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基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以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基准对优先发展产业进行选择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根据我们编制的2006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及其扩充形式,我们对目前各部门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三废”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对各

17、产业的能源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个行业归结为能源生产和供应部门,各部门对这5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之和和完全消耗系数之和,即为对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各产业的生产活动将消耗一定的环境资源,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因此,可以把污染物排放当作是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即把“三废”排放量(实物量)当作是环境资源的投入。为计算各产业的“三废”排放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需要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扩充,包括“三废”排放的扩充的投入产出表式(见表2)。各部门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

18、物直接排放系数分别为:计算各行业的“三废”直接排放系数和“三废”完全排放系数需要先估算各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我国有完整的工业各行业的“三废”排放总量数据(但行业分类与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并不完全一致,需要进行调整),但是缺乏农业和第三产业各行业的“三废”排放总量数据,因此,需要对农业和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数据进行估算。具体方法是:对工业的行业分类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并把工业各行业的排放标准分成四类,计算每类平均万元中间投入相对应的排放水平。考虑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的排放特征,参照工业各行业分类的标准,将其排放水平进行定级。依据假定的排放水平以及其中间投入数据,估算第一

19、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的排放数据(郭朝先,2008)。综合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标准,以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基准选择的主导产业包括:废品废料,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0个产业。3.主导产业选择的生产诱发系数基准各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满足中间需求就是满足最终需求,但归根到底各部门的生产水平是由最终需求所决定的,中间需求只不过是派生的需求而已。因此,为揭示各部门生产额和最终需求之间的联系,需要计算各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生产诱发系数表示某一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个部门的

20、生产额,说明各生产部门的生产受各最终需求项目的影响程度。生产诱发系数越大,它的生产波及效果也就越大。由于中间投入的进口产品不会对国内生产产生诱发作用,因此,为了准确分析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诱发作用,在计算诱发作用和依赖度大小的时候,需要剔除进口因素的影响。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按照各部门进口产品占该部门国内总使用的比例来扣除。这样处理的假设是: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同一种中间投入,具有相同的本国(地区)生产比重。由于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如下恒等关系:国内总使用总产出+进口-出口中间产品+国内最终使用,所以,可以设=(总产出-出口)/总使用,以表示国内总使用中由国内生产的产品所占的比例,记为国内使用

21、国内生产比例的角阵。则最终使用的生产诱发系数的计算公式表示为:根据上述公式,利用全国2006年的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各部门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生产诱发系数。根据所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最终消费诱发系数、资本形成诱发系数和出口诱发系数三者之间,除了农业和大部分第三产业以最终消费诱发系数为最大之外,绝大多数第二产业的部门要么以资本形成诱发系数为最大,要么以出口诱发系数为最大。资本形成诱发系数居前的部门主要有:农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出口诱

22、发系数居前的部门主要有:农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通过生产诱发系数可以看出,除了传统的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等部门外,由出口拉动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部门和一些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部门占有很大份额。最终消费诱发系数比较大的部门主要有: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

23、育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鉴于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其增长快慢对GDP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经济增长方转变要求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所以,从投资、出口、消费等三者的关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扩大内需,所以,在产业选择上应发展那些既在消费结构中占很大份额,又具有较大消费诱发系数的部门。4.主导产业选择的居民收入乘数基准生产的过程不仅是对原材料、动力等物质和服务的消耗过程,同时也是对活劳动的消耗过程。由于对活劳动的消耗在投入产出表中是以劳动报酬的形式表现出来,

24、这样,对活劳动的消耗过程,也就是居民收入得以增长的过程。居民收入增长是扩大内需的基础。测量一个产业对居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大少,可以采用居民收入乘数加以衡量。居民收入乘数是指某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所有部门居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在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居民收入乘数大的产业优先发展,让人民从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为测度居民收入乘数,需要对原有的投入产出表进行适当改造,需要将居民部门作为中间消耗关系矩阵中的一个部门列出,将居民部门列为第n+1个部门,具体来说,就是将第二象限的居民部门纳入到第一象限,将第三象限的劳动者报酬部门也纳入到第一象限,这样第一象限就形成一个(n+1)(n+1

25、)流量矩阵。新的模型就成为:不仅反映了通过中间投入而引起的各种直接和间接需求,而且也包括由于居民劳动报酬增加,导致居民消费需求增加而引起的对各部门产品的直接和间接需求,因此可以作为考虑居民部门影响后的部门间关联关系的描述,这样,就可以测度某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而引起所有部门居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即居民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的计算公式是:根据(10)式,分别计算各部门居民收入乘数,可以看出,农业、教育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邮政业、科学研究事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他社会服务业、纺织业等部门居民收入乘数效应大。这些行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26、它们在生产成本中,劳动报酬所占份额比较高,单位成本中较高份额的劳动报酬,会转化为较多的消费需求,较多的消费需求又会诱发较高的居民收入,因而这些部门的居民收入乘数较高。5.主导产业选择的科技进步基准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是我国转变增长方式的基本内容。根据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观点,一个部门的科技投入不仅会促进本部门的技术进步,生产率得到提高,而且会使其他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对其他部门的科技进步也具有推动作用。这样,可以通过计算各部门的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找出能够促进一国科技进步的关键部门。Axuel During提出了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衡量

27、知识创新溢出效应的R&D流量矩阵:这里,为R&D的流量矩阵(虚拟的)。、分别表示由R&D支出列向量、总产出列向量、最终产出列向量所形成的对角矩阵。的第i行表示第i部门为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而投入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分摊”给其他各部门最终产品生产过程的数额,也就是第i部门作为技术贡献者的衡量;的第j列表示第j部门最终产品从经济系统的各个生产部门所得到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数额,也就是第j部门作为技术受益者的衡量(张红霞,2004)。受此启发,我们首先构造一个“虚拟”的科技资源流量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各部门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在投入产出技术中,分配系数矩阵一般用来分析部门间的前向联系,因此,定义前向科

28、技流量系数矩阵如下:科技资源指标采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具体数据由相应年份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学校之和构成。其中,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全部归入教育事业部门。根据上述公式和数据,计算各部门科技资源的溢出效应。2006年科技溢出效应排名前10位的是:科学研究事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教育事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由此可见,科学研究部门、教育部门,以及一些重化工业部门、装备制造业部门和高新技术制造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科技溢出效应大。因此,从促进

29、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挥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来看,加大对这些部门的科技投入,促进这些部门科技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三、保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矛盾1.主导产业选择的增长率基准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产业部门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用感应度系数反映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用影响力系数反映一个产业影响其他

30、产业的波及程度。一般说来,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对经济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经济增长过快时,这些产业部门将先受到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当一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较大时,则该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以我们利用RAS方法编制的2006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计算了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将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超过中位数水平的产业挑选出来。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超过中位数的行业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

31、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建筑业等12个行业。这些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程度高,它们的快速发展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它们发展速度慢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它们的最终需求增长将对各部门的生产产生较大的波及效果作用。如果把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超过中位数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那么,从经济增长率的角度讲,这些行业就可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需要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2.主导产业选择的次优方案经济增长方式转

32、变对产业提出了不同的标准,从标准本身而言,它与根据保增长对产业提出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但这二者之间是否能够协调并不完全取决于标准本身的差异,而取决于根据标准选择出来的产业群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完全一致则协调二者比较容易,如果部分一致,协调起来的难度就很大,如果完全不一致,则必须做出妥协,选择次优方案。表3和表4依据各种基准选择的主导产业进行了综合。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目前并不存在这样的产业,它们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有力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在现阶段,我们不能通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办法,促进经济增长,在促进经济增长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者之间我们不得不进行妥协。通过大力推进经济

33、增长方式转变来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在我国现阶段是不完全现实的。四、关于产业振兴规划的政策建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我国保持较长期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能以过度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不同的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虽然我们无法找到完全符合保增长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但次优的产业还是存在的,这些产业较其他的产业更有利于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在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下行风险很大。经济增长率下滑会影响居民收入、影响就业,从而影响市场规模和容量,所以,在当前形势下,重点产业的选择应以保增长为基点进行选择,为保增长而制定的产业振兴规划,则要重点选择那些影响力比

34、较大,同时也能较多地满足其他标准的产业。以此为标准,我国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建筑业等,这些产业除满足了影响力较大的要求,还能较多地满足其他选择基准。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下行以来,就业问题日趋严重。保增长,对就业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保增长与促就业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从促就业的角度看,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农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食品制造与烟草加工、教育事业、纺织及住宿餐饮业。我国目前制定的产业振兴规划,包括了纺织、汽车、钢铁、造船、装备制造、石化、电子、有色金属、轻工业等,这些产业符合以保增长为基准的主导

35、产业选择标准。保增长的目的就是保就业,但保就业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些产业,如建筑业、第三产业等都应纳入到这个组合里面。可以考虑制定关于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振兴规划。 不同的产业因为产业特性不同,要振兴这些产业,就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和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要重点解决投资与出口的拉动作用问题。纺织业则在十分重视出口的拉动作用。化学工业既要重视投资、出口的作用,还应重视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农业的发展,除了要重点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外,还要充分重视投资的作用。在节能减排压力有所减轻的形势下,绝不能放松节

36、能减排工作。保增长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大冲突从长期来看,表现为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业,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不利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协调好促进经济增长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当前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在保持较高增长率的同时,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路径就是要实现产业内升级,重点是工艺升级(张其仔等,2008)。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钢铁行业是我国的能耗大户,污染排放高,是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2004年全行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4.96,扣除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后的终

37、端能源消费占全国的比重为14.71,废气排放约占20,烟尘排放所占比重为6.3,粉尘排放所占比重为13.8。由于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户,所以,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钢铁工业的政策目标和措施。其结果是使钢铁工业资源消耗大幅度下降。1980年我国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为2040千克标煤/吨,1990年降为1611千克标煤/吨,1999年降到1240千克标煤/吨。1990-1999年我国钢铁工业共节约能源4598.7万吨标煤。2007年中国钢铁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32.12千克标煤/吨,比2000年下降287.88千克标煤/吨,7年降低能耗31.29。

38、2007年纳入钢铁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耗用新水5.31立方米/吨,比2000年减少19.93立方米/吨,7年降低水耗78.96。在资源环境效益得到明显提高的同时,我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并没有出现下降。从贸易竞争力指数考察,我国的钢铁工业的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后,呈急剧上升趋势。从改进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考察,我国的钢铁工业竞争力直至2004年前并未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2004年之后,则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见图1)。钢铁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上升,原因之一可能是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在经济学中,通常用单位产品价格衡量产品质量的高低,一个国家如果其单位产品的价格提高了,也就意味着产品质

39、量提高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化是质量提高的反映,但是,很多情况下,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并不反映质量的提高,而是因为受到了质量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更真实地反映钢铁产品质量的变化,这里我们用相对价格变化来反映我国钢铁产品质量的变化。相对价格即为钢格出口单价与钢材进口单价之比。因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的产品质量提高,再者,这样还可以部分消除与质量提升无关、由其他因素导致的价格变动的影响。从这个指数考察我国钢铁工业的质量变化,结果是令人惊讶的,我国钢铁产品的相对质量20多年来并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在资源和环境利用效益的提高的同时,钢铁工业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实现了工艺升级(张其仔,2008)。图1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