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第一章I设计到底是什么?哀声何来?设计到底是什么?这是我对自身职能的基本疑问。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无时不在寻找 着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发生了巨变,人们的创造观和审美观也不断发生变化。 高科技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人们原有的审美经验随之失效。科技、经济快步向前,人们却来不及形成新的审美意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与其裹挟其中,一同向前,倒不如停下来, 侧耳倾听这个时代的哀声。我们审美观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日子里,我经常想到这些,尴且感觉越来越强烈。时代向前发展,并不是一定就代表文明在进就。 我们的立足之处, 是过去与未来的夹 缝之间。创造力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
2、。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身后,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欧洲经济委员会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反腐倡廉中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这本书里所提到的几个设计项目, 是我对自己的设计观的实践。 这只是我对自身设计 经验的阐述,大概与理论周密的设计论相去甚远,但我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对设计行为进行语言表达,也是面对社会要履行的任务之一。在开始讲几个设计故事之前,我想对设计概念从产生到今天的演变过程稍做阐述。回顾设计概念的历史演变,或许有助于我找到自身设计的支点。设计的产生设计概念是
3、怎么产生如美术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19021938,英国建筑史学家,1967年获英国皇家建筑金奖)在其著作现代设计的先驱 (Pioneers of Modern Design)中所介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社会思想家约翰 拉斯金(John ruskin,1819 1900,维多利来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科学家、诗人与哲学家,英国美术工艺运动的理论指 导者)或同样是思想家与是艺术运动家的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 18341896,英 国设计师、作家、印刷家和社会主义者,英国美术工艺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一百五十 多年前形成的“设计”的思想,这
4、可以被视作现代设计的原点。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发生工业*,机械化大生产给经济带来了活力。但是工业*初期的产品仍然保留着过分装饰的王朝气息。机械化程度的落后,使得初期的产品的造型不具备足够的美感。这从 1851年伦敦举于的世界博览会中可见一斑。手工品因为经过人们反复的 打磨,造型接近完美。但这些人类的精华却被机器肤浅地模仿了,原本精美的造型也在这一过程中遭到了歪曲。 机械化生产速度惊人,精糙的产品量出现。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面对眼前的景象,开始感到了危机,为旧日审美的流逝而备感痛心。传统的手工文化形成了精细、 优雅风格在欧洲由来已久,粗糙的机械制品与此格格不入。两想对比,手工制品所独有的纤但由此带来
5、对传统美感的践踏,细美感更加得到了体现。即便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 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正是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异议。他们的 呼声,给这个失去了节制的急促时代敲响了警钟。这也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对工业机制产生的反弹。现代设计的概念由此诞生。然而,潮流不可逆转。无论人们怎么反感机械化生产,一个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快速而大量的生产与消费是产业 *的直接产物,这是人们的意愿所无法左右的现实。尽管约约 翰拉斯金在其著作和演讲中对些进行的激烈的批判,威廉莫里斯更是以其艺术研究活动作为实践,但时代一路向前,这种对传统手工业的追忆和复兴无法汇聚其中,更无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
6、但是他们所坚持的那种由手工技术带来的美感,却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追求美感的同时,如何平衡创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何处着眼才能对这种关系进行 准确的观察?后来的设计运动家们继续思考这些问题,他们所给出的答案最终成为深刻影响社会变革的思潮。我们无法亲历那个时代,但是能找到许多相关的资料。在威廉莫里斯所提倡的美术 工艺运动(Art and Crafts Movenent )中,书装设计和墙纸设计是其中两个重要环节,从中可以看出他所要传达的丰富信息。这场运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制作具体的物品,反对那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它们毕竟是由一些并不精巧的机械制成。这些具体的物品所传达出的信息,时至今日,依然令我们这
7、些设计师深受感染,为之震撼。机械化大生产带来的品质劣化越来越严重,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所言所行就越发凸现出其重要性。进入十九世纪以后, 随着市民社会的成熟, 出现了一种与艺术不同的感受性, 人们希 望能够“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悦”。这种欲求如同地下的暗流,日渐汹涌。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极其粗糙的日用品显然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欲求,这种矛盾恰好为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提供了表达的契机,因为他们的观点正好代表了大众的心里。无 论如何,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广泛展开,人们由于昔日纤细的生活感受的丧失而遭受的审美创伤日趋严重。这成为人们探究现代设计的思考与感受方式
8、的强大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 今天的我们一样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景象。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实在应该停下脚步,返身回顾设计是如何诞生的。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 与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曾经经历过的情形相仿,一 样在经历着世界巨变带来的痛楚。那么我们是不是也理应审视一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发 展,思考一下今日设计的思想与感受性从哪里起源呢?设计的整合一旦谈到设计的概念,在我们这些设计师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及由它引发的包豪斯设计运动。作为一所造型设计教育机构,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举足轻重,人1919年德国魏玛设立到 1933因为纳粹的镇 压而关门,它前后
9、的活动时 间只有短短的14年。即便在率最昌盛的时期,也不过是一所学生人数不足两百名,老师只 有10人的小学校。但是从这里诞生的现代设计概念,却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方向。在这里, 人们开始直面工业化大生产汹涌而来的现实,在工业化在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寻求设计的造型。在这种基础上诞生的新型设计是以实现功能为目标的。从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开始一直到包豪斯运动,这一期间以“新艺术运动” 的名义出现的艺术思潮风起云涌,席卷整个世界。立体派、直线派、未来派、达达主义、新构成主义、造型主义、绝对主义、现代主义, 等等,都在这一期间此起彼伏的出现。因其所产生的国家和地域的不同,它们的名称和具体表现方试也不所不同,
10、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与过去的艺术形式告别。这是对曾经存在的诸种艺术形式的一次彻底的解体。在这种潮流中,艺术家们群情激昂,信心满怀的实践着他们的先锋精神。这种新风在全世界范围的艺术领域中蓬勃展开。那些经过历史积淀留存下来的造型语言、造型形式与造型趣味,都被这个激进的艺术家们列为*的对象。这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解体作业。其结果是使得造型与艺术领域成为一片瓦砾场。但这片瓦砾场充满了营养。包豪斯所做的事,就是对着这堆瓦砾进行深入的思考、检测、分解,先是把它们放到一个巨大的研磨器中用力捣碎,再对这些被捣成了碎末的东西进行整理。所有与造型有关的要素,在这个过程里,都经受了一次感性与理性双重维
11、度的检证, 最终被还原到了起点。色彩、形态、质地、素材、节奏、空间、运动、点、线、面。包豪斯对这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了重新整理, 将其精简到了无法再精简的程度后, 整齐的排放到手术台 上。包豪斯向大众宣告:“啊,从现在开始,新时代的造型开始了。 ”在通往新造型的路上,包豪斯迈进了第一步。当然,像现在这样用一些简单的比喻来对包豪斯进行总结、归类,我知道这种行为难免失之轻率。作为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包豪斯是一场仁都见仁, 智者见智的艺术运动。人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会给出不同的解释。事实上,包豪斯所具有的多元性,决定了精不是能够被一个单一的思想所囊括的。沃尔特格罗比乌斯( Wallter Gr
12、opius , 18831969,出生于德国柏林,二十世纪最 重要的现代设计家、 设计理论家、设计教育家)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他认为应该将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起来;约翰伊甸( Johanne ltten , 18881967,瑞士人,包豪期早 期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包豪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怀有神秘主义的思想;汉斯梅耶 (Hannes Meyer, 18891954,出生于瑞士,建筑家,包豪斯第二任校长)构建了细致的造 型理论,赋予包豪斯运动以明确的方向;莫霍利纳吉( Laszlo Moholy-Nagy,18951964 , 匈牙利人,设计家、艺术家,包豪斯教师,对包豪斯的发展方向有决
13、定性的作用)以构成作 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给新时代的造型带来了活力;保罗克利( Pall Klee, 18791940,瑞士 人,抽象主义大师,包豪斯教师)和卫斯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 18681944,出 生于*莫斯科,感性抽象主义大师,包豪斯教师)致力于在研究造型的过程中探讨生命问题, 力图以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秩序与力量作为原型;奥卡席利玛(Oskar schiemmer, 18881943,生于德国,艺术家、设计师,包豪斯教师)则将非日常的现代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成 果用于的的表演艺术。他们个性不同,却从各自的向度出发,为包豪斯的形成贡献了力量。正是因为群星汇聚
14、,相互映闪,包豪斯才得以形成。如果用显微镜式的观察方式对他们一一进行仔细探究,会发现有许多头绪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站在我们现在所外的历史交集点上,远远眺望懈豪斯运动,右以看到一颗颗认亮的星星。我们都很清楚,在面对历史的时候,如果不把眼睛眯起来,慢慢眺望,就会容易在某一 个局部中迷失,失去看到整体的机会,更谈不上抓住它的本质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回望包豪斯时,要像我们平时眺望银河系时一样:首先人整体上去把握它的精神,进而面对它的本质。在现代主义的框架中,包豪斯运动为“设计”概念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开成的契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播下了现代设计的种子,并对其进行了培育; 二十世纪初
15、的新艺术运动又对这片土地进行了耕耘;这些最终促成了德国包豪斯这棵嫩芽的萌生。现在设计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人们通过工业产品和彼此间的沟通对生活品质 有了新的体会。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正当设计之树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整个世界却被经济 的高速发展带动着拼命的前行。在这样的洪流中,设计也无法幸免,只能一个劲的奔跑。无论是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 ,还是包豪斯,在他们设计思想的背后,多多少 少都有一些社会主义的色彩。工来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经济密切相关, 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对此心怀厌恶, 魏玛的包豪斯是在社会主义的政府背景下诞生的, 可以说,是社会主义风潮带动了包豪斯思 想的形成。带有一些理
16、想主义成分的社会伦理关系是设计概念得以生成的一个前提。这种思想概 念越纯粹,在以经济发展为圭臬的土地上的实施难度就越大。经济发展的原理其实非常明了。为了拉动现代人的消费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了 使这些产品能够作为消费对象流通,各种媒体竭力进行宣传,广告传媒随之迅速进化。设计被非常有效地组织到了经济发展的过程这中。规格化,量化的生产方式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先来做一个具体的回顾。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工业产品设计是如何发展的呢? 据说,松下幸之助在结束了对欧美市场的考察回到日本时,走下飞机后说的第一句话 是:“设计的时代将要来临。”这当然是具有高度发展意识
17、的企业家,在看到设计的发展前景后所做的坦率而直接的发言。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准,充足的生活才可能实现。当时的日本社会对这一前景深信不疑。日本的产品设计高速成长,并融入产业的发展 潮流中,这对质量的追求为规模化、量化的生产提供了品质保证上。另一方面,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日本的设计师开始思索如何形成直正有自身特色 的设计思想。不少日本设计师把欧美的现代主义原样照搬过来,但这些在具有浓郁日本文化的土地 上发育不良。这就促使他们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日本的”。这个问题在日本的近代设计史中被屡屡提及。自明治维新以来,西方的物品、思想常常被拿来和日本本土原创的放到一起进行比较
18、, 这成为日本文化中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场以民众生活为基础、以发展日本原创的产品设计为目标的民 艺运动出现了。民艺运动所提倡的“简约”与西方现代主义并置在一起,生成独特的美感。这并不是在短时间内靠着什么计划而产生的成果,而是在“生活”的长期实践中,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打磨之后生成的功能实际的设计造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民艺运动就是想以此为依据, 经由传统上升到艺术形态的层面。二战后的日本,美国流行文化大量涌入,导致社会一片混乱国。 在这种情形下,民艺运动作为一种艺术探索行为 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想成为一种思潮得到推广并不见得恰当。设计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二战后的日本为了孕育出
19、新的生活文化,贪婪地吸收着欧美的生活文化,不管能否消化,先吞下再说,为的就是促使民众的生活意识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熟。此外,二战后日本设计界的领头羊们也致务于将现代主义的感觉浸润并融入日本的生 活文化中去。为此,或是通过个人,或是通过协会,他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奥林匹克运动会 和世界博览会就是其中的两项。这些在日本本土举办的大型活动,也切实带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师们作为文化的引领者,通过展览会和著书立说的方式向人们做着现代主义 的启蒙工作。这些努力使日本设计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就整体而言,与日本的产业设计并无多少联系。这也是日本的设计所具有的特殊的两面性。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关注
20、一下日本的产业设计,可以发现它并非是以生活文化为发展方向,而是明确的朝着经济方向走去。日本从战败的打击中重新站了起来,并集中全部国力致务于复兴事业。在这一时期, 日本的全部目标就是发展经济,生活意识的成熟与否不在其关心范围之内。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像吃饭,味道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饱。这种价值观,明 确地将重点放在了经济而非文化上,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至今在社会的基层也余温尚存。综观当今日本的产品设计,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绝大部分是规格化、量化的产品, 制造商利益驱动是其重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工业品的生产工厂,经济虽然得以高速发展,却也因此导致了产业设计与
21、文化的*。设计师在产业设计的过程中。个性受到极大的抑制,产品只是反映出了按计划生产、 按计划销售的企业意志与战略。这种意志与战略在发挥正面作用时,素材和技术就会达到完整的和谐,并且也能很好地满足生活的需求,成为一件造型完美、功能合理的设计品。被评定为“做第一的日本(Japan as No.1)的日本企业组织,将设计部放在企业内部, 从而实现了工程管理与设计制作的紧密联结,使企业能够更加细致地进行管理。规模化、量化的生产在达到量的同时,也实现了高品质,并凭此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声誉。那些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日本产品的背后,都有着与此类似的背景。风格再塑此时的美国又发生了什么?为了躲避战争的旋涡,从欧
22、洲逃亡到美国的现代设计先驱们,把他们的思想也一同带到了美国:格罗比乌斯来到哈佛大学任教,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生于德国,包豪斯第三任校长)被伊利诺大学聘任,莫霍 利纳吉在芝加哥建立了新包豪斯学院,他们各自以不同方式传承着自己的设计思想。美国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领域取得的突飞猛进,与这些包豪斯的逃亡者的加入不无关系。但是,与德国时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包豪斯思想不同,美国的设计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销策略。总之,在美国,一切都与市场的动行机制、经营战略紧密相连。设 计也是以非常实用的形式被推进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流线型”造型是
23、典型的美国式设计,这个设计的推广和流 行,使产品设计得到了发展,并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展现出了设计的加入给产品造成的差异性。时至今日,这一造型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影响。美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领导地位, 使其经济、实用、踏实的设计观也随其经济 的影响面波及全世界。 美国的经济给予其设计的思想, 明确地说,就是将设计当做一种经营 资源来使用。制造商们对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了如指掌,设计在他们那里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可以不断变化产品的风格以持续地占市场份额。一个新造型的登场, 会使得已有的产品变成旧东西。在“今天的产品将在明天显得过时”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消费动机是一切计划要实现的目的。在这个过
24、程中,设计充当了计划的具体执行者这一角色。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里,汽车、音像制品、照明器材、家具、生活百货、包装等等, 几乎所有这些工业产品都是通过不断自主改变造型的方式来强调自身的存在价值,并由此掌控和左右消费都的企盼。在欧洲I,人们为了让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持续地保持影响力,创造出了 “品牌”这一概念,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了设计中。 说到经营资源问题,我们一般都会想到“人才”、“社会”、 “资金”,但这些年来,“信息”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人们所熟知的企来形象、商标也是 “信息”的部分。但是真正根植于企业的战略解释,使企业识别形象和品牌管理巧妙地得到发展的是美 国。概念创造品牌欧洲的设计又是怎样一
25、种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和意大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豪斯关闭后,教授们大多去了美国,但是其思想被传承下来。在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成为包豪斯的继承者,校长马克斯比尔(Max Bill , 19081894,瑞士人)是包豪斯的最后一届学生,他提出了 “处界环境形成”概念,使人们开始将 设计看做一种与环境有关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来了解它的理念。建筑、环境、生产形态、 视觉交流、信息学。oooo设计在基中占据统治的地位。除了色彩、形态方面的课程,学校还 没有哲学、信息美学、工学、数学、控制论及许多基础科学方面的课程,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这种教育构想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工
26、艺美术范畴,成为横跨各种科学的“综合人类学”、“综合造型科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的反复考虑着一个问题:如果设计师能对整体环境造成影 响,那么设计教育到底应该采用何种思想和知识体系?在反复思量中,从包豪斯到乌尔姆, 这个问题不断地被提出,也不断地被给出答案,设计概念也由此得到了深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以“布朗”(一种工业产品)为代表的精密产品。这一成果也是设计思想深化的结果。意大利的设计则具有明朗的拉丁气息,这与流速计重思索的德国设计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正如恩佐玛丽(Enzo Mari , 1931年生于意大利,设计家、艺术家)所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从小就被意大利的设计深深感
27、染。”在意大利的设计世界里洋溢着自由和独创的奔放气息。这种活力成为设计的另一种迷人魅力。小规模的工业生产,却很好的使思想的创新得以实现,高度精密的造型也一并完成,工匠们的手工作业作为生产的一部分自然的融入其中。意大利设计的独创性和高品质,令其名声高涨。仔细观察欧洲设计的风格, 不难发现,设计师们在展现各自独创性的同时, 不约而同 的保留了一些手工生产的气息。这也许是因为工匠的制作方法被设计师们继承了下来,最终成为其设计意识中的一部分。包豪斯同时保留了 “教授”和“工匠师傅”授课的形式。不难看出,对资深工匠的手工制作保持崇尚一直存在于欧洲制造业的传统中。这种传统,若是发挥顺利,可以成就为极具独创
28、性的好设计,但若不顺利,则会让人感觉个性过分夸大,将设计师的个人才能和工匠品质熔铸在一起的优秀产品,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为具有特别的“价值”被保存下来。社会渐渐开始对“名牌”有了新的认识。“商标”作为产品品质和性能的保障,在市场上获得了说服力。商家努力打造“名牌”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爱好追求“时尚”。Olivetti 、“ALESSI: 等工业制品也意识到了 “名牌效应”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设计潜在地起到了巨大作用。 正如前面曾经提到的,设计在美国作为市场促销手段的一环得到了广泛研究,设计在产品外形,企来形象管理和广告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欧洲的设计如此发达。北欧、法国、英
29、国、荷兰等地的设计各具魅力,具体内容以后 有机会再一一详述。日本、美国、欧洲,由于各自历史背景的不同,经济发展的轨迹不同,因此,设计在 社会中所产生的机能也很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二十世纪后半叶, 它们的主要动力来源都是“经济”。设计作为“品质”、“新奇性”、“自我存在”的保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期待,而设 计也满足了这种期待。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热衷于追求最新的信息和产品,唯恐落于时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的嬉戏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使我们身处的时代即将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经济文化初创期。 在此之前,设计跌入一个不可思议的误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界里出现了 “后现代主义”这个新词,指的是那种以
30、建筑界、 知识界和生产设计界为中心形成的流行现象。这一现象首先在意大利产生,随后席卷了各个发达国家。正像其字面意思所描述的, “后现代主义”就其思想内涵来主产,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个新时代,但是今天,当 我们再次回顾后现代主义,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成为设计史上的历史转折点。它不过是设计思想被现代主义唤醒后,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混乱。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事实上是现代主义设计师走向“老化”的象征。就造型设计而言,后现代主义是一咱组织完善的符号体系,是一种式样。为什么我们看到人们穿着旧样式的衣服拍出一类的照片会觉得好笑呢?这是因为全社会都在追逐着流 行。与此类似,从二十一世纪观
31、念出发去回顾后现代主义,一样会觉得好笑-就好像看到流线型的再次复兴。但是,有一点不容错过:正是那些担任了后现代主义运动先导的设计师们在现代主 义潮流中,设计出了以 Olivetti公司的产品、品牌识别标志为代表一系列优秀作品。与流线 型风潮不同,这些设计师并不沉溺于设计造型本身,而是力图从自身经验出发,努力探索现代主义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造出一套虚构的符号体系,把设计变成了 了一场嬉戏。消费都们虽然对设计的虚构性有所了解,却还是接受了它,这是一种我们不能忽视 的“成熟”与“老练”。游玩于设计之中的设计师与“明知故犯”的消费都就这样出现了。 这便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界出现的新状况。在我
32、看来,这种情形恰好象征了 “一个设计时代的老化”。难道不是吗?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变得疲惫不堪的设计师和对新信息表现出成熟世故 的消费都一拍即合,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着嬉戏的精神世界。曾几何时,设计师们将满腔热情都倾入到现代主义设计之中,现在他们已经疲惫无比,只好无奈的接受这个尴尬。后面代主义的这种充满嬉戏色彩的设计,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老设计师们开的一个优雅的玩笑,这一时期,作为设计的放浪时期,令设计师对其钟爱不已。原本世界只该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经济”却将其当成调动市场活力的灵丹妙药, 对其过度利用,使这股风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如此这般,玩笑不再好笑,因为很多年轻设计师一时投入其中,就被玩弄于股掌
33、之间。有人说这种状况是因为现代主义与新时代不相容而引起的,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彷徨、困惑和悲哀所在。我们要记得一个事实:现代主义至今也没有走到尽头。即使现代主义现在没有初诞生时的冲击力,仍然不可被流行取代。即使某一代设计师疲于对它的探索,将其改与为一种嬉戏,通过创造物品来认识生活的实质-这样的一种理智认识还是会促进现代主义不断发展、进化。只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领会到现代主信的精髓,就能满怀喜悦地看到新一代设计师的诞生。与厌倦主流的老一代人不同,他们正在开辟着新的时尚。电脑技术的设计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显著进步而陷入到巨大的混乱之中。计算机给人类能力带来的飞跃, 真是让人越想越学得有戏剧性
34、。 对于未来中潜在着的 环境变化,人们的确有点反应过敏, 火箭现在还只能到达月球, 但很多人已经忙着开始准备 应对在银河系间航行可能遇到到的种种状况了。冷战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实力早已成为世界运行的幕后标准。在经济实力充当主体价值观的世界中,人们认为对假想的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和处理的能力是保证经济实力的最 好方法。有理论认为,电脑技术带来的变革将导致一场深刻的产业*。这种认识让人们想到自己是在“电脑时代”之前接受教育,就惴惴不安,担心自己赶不上时代的头班车,赶不到自 己已远远看到的美好目地地。电脑技术能带来的财富是如此诱人,每个人都想比别人领先一步得到。这种急迫反倒使人们只顾赶路,来不及细细品
35、味电脑技术本身的丰富内涵。这样匆忙,难免脚步踉跄。我们身处的世界,就这样变得不安定起来。对技术进步提出批判好像是件很不合时宜的事。那些对产业*和机械文明提出过异议的人,因为跟不上朝代的步伐被驱赶到冷板凳上就座。这种强迫意识,已经成为现代人观念的一部分了。所以,人们即便感觉到了什么不好,也都守口如瓶。人们觉得,对技术发牢骚 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而社会在淘汰那些落后的人时丝毫不留情面。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电脑技术应该更稳当的取得进步。如果多花点时间,反复试验,让技术成熟起来不是更好吗?在不安定的社会基础上不断嫁接不安定的技术体系,自然很容易出现问题。但现在已然如此,并且难以止步。现在,我们周遭的一切
36、都已经被卷入到这种不健康的技术环境中来。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作为个体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一眼望不到尽头,但 现在的思想和教育却依然在想着如何追赶上技术的步伐,这是很不妥当的一件事情。电脑不是道具而是素材。麻省理工大学的前田约翰( John Maeda, 1966年生于美 国西雅图,设计家)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是粗蛮的使用计算机,还要用心思考如何以数字构筑起来的新素材开拓一个理性世界。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意见。如果要将某一种素材当成优秀的素材,第一步就是要把这种素材的特性无限纯化。对于雕塑而言,黏土是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素材,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是与黏土作为雕塑素材的纯粹
37、分不开的。如果黏土中藏着钉子或金属片的话, 人们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塑造它。我们能满手是血的和泥吗?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 的东西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富足。如果设计的用力之处总是停留在“让今天的东西明天起来显旧”以及给好奇的餐桌提供“新奇果实”,那么它遵循的就无非是技术本身的形式。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设计的加入 日益加强了这种倾向。超越现代主义尽管设计总是热衷于转换风格可者拥抱新技术,但是它并没有沦为经济和技术的仆 人。虽然设计的确存在这种倾向,但因为它始终将赋予内容形式作为理性的指针,所以也还是坚持不懈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形式与机能的研究”这样一种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基因包含在设计的行为里,使
38、得 设计在经济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同时,也保持了作为冷静的求道者的一面。设计在产业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环境规划的合理性能否实现, 很多时候都要依仗于此。当技术取得进就,为生产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时,设计总会担当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我们是在纽约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飞机上写的这篇文章。飞机的安全性增加了, 人们把乘坐飞机时的心情和坐椅的舒适度也当做设计的进步而给予了好评。这一点,我们从电脑键盘的精炼外形中可以感受到。 设计在制造中所承担的是思想方面的指导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作为现代主义的成果之一,设计已经深深地扎根在生活当中。技术的进步固然能为设计带来表的天地,但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另外一点:那就 是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蕴涵着无数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烧锅炉劳务合同
- 共享单车投放与运营维护合同
- 音响设备租赁合同
- 借款分期付款合同
- 废轮胎购销合同范本
- 绿网覆盖合同范本
- 2025年直播违约合同模板
- (7)-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50篇
- 租房返利合同范本
- 路边车位维修合同范本
- 2025年教师资格师德师风建设试题及答案
- 期中测试卷(1-5单元)(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 2025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
- 2025-2030便利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届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
- 产品设计研发费用统计表
-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校长讲话:“2574”工作实施思路!即两大抓手五项重点任务七个落实环节四个质量目标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清理报废渔船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