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促进教师成长的课例研究以研究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时代为例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蔡楚洁【摘要】 听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张逸红老师主讲的一堂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引发笔者更多的关注“课例研究”这个领域。近几年,课例研究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为数不少,深入了解后让笔者更深切体会到,作为一线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想被时代淘汰,想寻求专业成长的突破口,需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开始。于是有了这一次的“磨课”。【关键词】 课例研究 磨课 进行课例研究的背景听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张逸红老师主讲的一堂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引发笔者更多的关注“课例研究”这个领域。百度百科中对“课例研究”的定义是:
2、“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上海教科院的定义是:“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讲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近几年,课例研究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为数不少,例如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改革国际比较与教师教育研究的胡庆芳著有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本书主要以问题为线索答疑解惑,以范例为载体现身说法,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国际背景及发展情况。赵亚夫在实录分析: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工具提到“课例研究”是
3、舶来品,因此关于课例研究的起源,我又关注了另一本书课例研究,作者MakotoYoshidav ,此书展示的是日本课例研究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之处足以使读者叹为观止。还有,东莞市历史教研员夏辉辉的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从被围困的历史课堂到问题的解决及一系列的实例,让笔者更深切体会到,作为一线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如美国通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时说到:“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拉开了距离;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别。”又正如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提到曾国藩说的这样一句话:“世间事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不想被时代淘汰,想寻求
4、专业成长的突破口,需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开始。二、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时代是教学中的重点,在世界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革命使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新课标要求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而这也是近几年佛山中考频繁出现的热点问题。笔者决定在近几年初三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研究计划的制定参考了顾泠沅的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 中提到的“三阶段两反思”,包括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更新理念,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改善行为,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
5、差距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同时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了“磨课”一词,记得北京教师说他们把上公开课叫“做课”, 而把经过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有人又把课例研究的过程定义为“三次备课两轮打磨”。而作为历史教师身兼多班教学工作,有机会可以在同一节课上进行多次教学,这有助于笔者更好的把课例研究的过程落实到位,更好的“打磨”好这节课。三、课例研究过程,不断更新与完善(一)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课前准备:进行备课组集体备课,确定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
6、机;难点是工业革命的后果;关于珍妮机的运用有何意义,必须强调“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了出来”,而瓦特蒸汽机的运用上必须弄清楚是第一次用“热力”代替了“人力”。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微调学案、课件。授课:以“自学指导”的问题为指引,学生自学,教师指引、精析为辅。(二)更新理念,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第一次授课,正常完成了新课教学,过程也较为流畅,但太平铺直叙,缺少思维的碰撞,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并不理想,经过备课组成员间的反馈和交流,总结出存在以下问题:1、率先行业表达有误;2、蒸汽时代的“汽”字仍较多人写错;3、弄不清“珍妮机”与“瓦特蒸汽机”的区别;4、材料题读不懂题目要求;5、容易混淆“蒸
7、汽机运用的意义”“交通工具应用的意义”和“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这三个问题;6、无法理解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面貌”。反思第一次授课存在的问题,在二次备课前我又从网上搜索了大量教学设计、实录,网上的教学设计虽都大同小异,但在千篇一律中总会有一些细小的亮点可以参考;听同科组同事的授课,汲取他人之长不一定全盘照搬,取其一点,变为自我,和自己的教学设计融为一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方请教师傅和同行们的指点,收集点评意见。接下来是更新设计,首先要认识到本课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据2011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分析,本课在整个世界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生
8、掌握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后通过本课学习又能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后果,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的残酷剥削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产生并扩散;另一方面,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到19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殖民,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这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理解“蒸汽革命如何改变世界面貌”。(三)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 根据对第一次授课的情况分析,以及课后的
9、反思与准,进行了第二次的课例设计和教学。首先是对“自学指导”的问题进行修正,使之更全面和系统,并在语言上组织得更为精炼。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从哪个行业开始?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珍妮机发明者是谁?有什么技术突破?珍妮机工作机的应用有什么意义?3、蒸汽机应用前,机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瓦特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蒸汽机是为机器提供什么?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有什么重要意义?4、蒸汽机的应用,促使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哪些主要的发明和创造?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有什么重要意义?5、工业革命起止时间是什么?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征(本质)是什么?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第二,在工业革命的影响方面
10、利用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四)改善行为,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第二次授课时,虽比第一次授课更为深入,但在检测时仍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非十分理想,关键在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改善的同时,仍忽略了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和现有水平,有助于调整和设立教学目标和方式。课前进行了学情调查:1、知道历史上有几次科技革命?2、举一些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发明?;3、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了解学生之前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五)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镜头:关于原因,不仅在各方面完善答案,而且注重引导学生从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市场总是
11、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关于这则材料,能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学生A:工业革命前的生产方式是手工业;学生B:工场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学生C: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使用“机器”;效果: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清楚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手工生产无法满足需求”。并初步接触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机器代替手工”这一要点。镜头:问号处该是什么呢?学生A:寻找更有效的“动力机”;学生B:改良“蒸汽机”;效果:理解了“珍妮机”与“蒸汽机”之间是工作机与动力机的关系,为后
12、面掌握“蒸汽火车”做铺垫。镜头:利用动画软件演示“瓦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A:是水蒸汽产生的推动力;学生B:是靠燃烧煤使水沸腾;学生C:环境污染就这么来的啊效果:学生从中自然领悟到瓦特蒸汽机产生的“热力”是作为一种新的动力,也认识到“蒸汽”与“水的”关系,这时候强调“汽”字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另外也开始认识到蒸汽机带来的正面及负面的影响。镜头:评讲练习时,问学生:能否在题目中寻找解题方法、规律或技巧?学生A:19世纪初,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运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是 A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B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C迅速扩大了人类活动和交往范围 D促进了
13、现代工厂的建立再如此问:“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革?”找关键词,“给带来”中间的字眼“社会生活”就是限定词;“说明领域”中间的“19世纪”“英国”“交通领域” 就是限定词;这是解题的关键;学生B: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某一发明“千百倍回报我们”?首先要判断“某一发明”是什么?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容易理解的问法。本题目其实是问“火车的发明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效果:通过学生自我发现解题的方法,教师辅助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有效的套路,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四、课例反复改进,促进自我不断成长整个课例的研究仍将在今后的教学与反馈中不断的改进,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对每一届、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变化决定了教法和学法的各异;现今的历史教学提倡“二次备课”,提倡“同课异构”,无非也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进行课例研究使笔者受益匪浅,促使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思考,多方学习,及时记录,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经验与理论提升的关键点上,经过进行课例研究,经过同行们的点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展、专业成长的过程,磨课赋予了课堂第二次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整幢房屋买卖合同
- 公司向个人汽车租赁合同
- 无人机航拍与测绘服务合同
- 大学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 封阳台合同协议书
-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复习指导
- 环保科技产业园区运营合同
-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慧眼识杂草喂鹿寻童趣》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12讲 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 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备安全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燃烧器更换施工方案
- 体育旅游课件第二章体育旅游资源
- 节能降耗培训
- 质量部架构图
- 结构化学-第1章讲义课件
-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台账-全套
- 广州退休申请表范本
- 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法及应用
- 传媒侵权法介绍
- 麦茬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 玉米制种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