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1_第1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1_第2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1_第3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1_第4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故都的秋荷塘月色1群文教学一、情景导入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无情,但是由于文人墨客却把自己的感情富于其中,于是便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于是便产生了“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凄美。这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正是历代文学家所追求的,不少散文正是因为如此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文单元,欣赏情景交融的美文。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文章,分析景和情的关系,领会比喻及通感的艺术效果。3.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

2、法,揣摩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意义,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描摹及联想的作用,培养对文本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质疑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体会两篇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之美。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品中的感情线索,把握作者复杂的情感。三、预习检测1、阅读故都的秋,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驯鸽( xn ) 落蕊( ru ) 细腻( n ) 颓废( tu ) 橄榄( ln ) 椭圆( tu ) 平仄( z ) 椽( chun ) 浑浑噩噩( )2、阅读荷塘月色 ,读准下列生字的

3、读音。煤屑路( xi ) 幽僻( p ) 踱着(du )蓊郁( wng ) 弥望(m ) 袅娜( nio nu ) 羞涩( s ) 斑驳( b ) 倩影( qin ) 媛女( yun ) 敛裾( j ) 梵婀玲(fn ) 树梢( sho ) 酣眠( hn ) 宛然(wn ) 3、解释词语的含义。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 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疏疏落落:稀疏零落,非常零碎。表示事物某种属性比较松散林散。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迁延顾步: 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动作的样子,有顾影自怜之意。四、作家介绍1、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

4、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2、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宁饿死

5、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主要作品有:雪朝(诗集)1922,踪迹(诗与散文)1924,背影(散文集)1928,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散文名篇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五、写作背景故都的秋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

6、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荷塘月色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

7、的情绪。六、文本研读(一)学生朗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思考问题:1、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理清结构。2、两篇文章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标画出以上重点信息,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学生阅读理解后,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组长做好整理工作。(二)整体感知与梳理:请大家自由诵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理清结构。1、故都的秋结构内容(1-2)向往故都的秋(3-12)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胜景)(13-14)眷恋故都的秋 2、荷塘月色结构内容(1) 月光眠歌 想到荷塘。 (26) 荷塘月色 笼起轻梦。(710) 采莲荡舟 惦着江南。七、品读赏析1、故都的

8、秋荷塘月色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快速浏览文章后填空:(1)从 中,我读出了故都之秋的_之美。(2)从 中,我读出了月下荷塘的 之美。学生自读后,小组讨论,自我展示品读赏析内容。一组:(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2)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9、3)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 赏析:写出来了秋色清冷之美二组:驯鸽的飞声扫帚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缓慢悠闲的声调赏析:写了秋天的声音清静之美学生朗读以上内容,读出秋天的清美,感受自然之美。教师可适当点拨,必要时范读。三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赏析:写出了秋天,物哀之美。四组:月下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0、。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HYPERLINK /doc/4237259-4439280.html t _blank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品读: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赏析:素淡

11、 宁静之美第五组: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品读: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赏析:线条美、节奏美、朦胧柔和之美。 第六组: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赏析: 文化视域化的自然美美与共。中和之美。 学生可配乐朗读,体会清华荷塘给作者留下的美好的感受,借以派遣内心的苦

12、闷之情。2、教师小结故都的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凉)荷塘月色:画 面 是美丽的,气 氛 是宁静的,格 调是雅致的(美、静、雅)。八、合作探究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故都的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夜里,总该另有一 番样子吧。补充: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

13、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他本身是浙江人,在达到北平之后,对于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他的心里,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 荷塘月色明线:游踪(外)暗线:情感(内)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

14、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课文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九、课堂练习“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这一句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A蓝色、白色是冷色,能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景物特点。 B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切合作者当时那种落寞的情怀。 C这是一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D色调的选择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十、拓展提高根据例句的句式特征,仿写下面的句子。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_,_。答案:从石缝的小草中,我们读到了弱者的坚强。从傲放的腊梅中,我们读到了春天的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