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新高考上海市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上海市七宝中学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20分)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
2、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
3、,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 以表来归之诚。古云: 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七月乙巳日,封何真为东莞伯。(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母夫人守志不夺( )(2)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
4、(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A占有B根据C凭依D按照(2)肇造区夏( )A开始B引发C矫正D招惹3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4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岁 癸 卯 南 海 三 山 民 邵 宗 愚 陷 广 州 守 将 何 深 死 之 大 肆 焚 掠5第两段分别交代了何真固守广州和“奉表迎降”,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4分)6面对明太祖的褒扬,何真回答得体,请对此进行分析。(4分)【答案】1(1)改变(2)登记2(
5、1)A (2)A3天下动荡的时候,所谓的豪杰有两种人:变动乱为安定的属上等,保护百姓直到天下安定,并且知道应当归顺谁的属次一等。4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5何真前后态度转变的直接原因是廖永忠派人送信给他说现已有圣明的君主在开创华夏大业,劝他归顺。根本原因是何真本意是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定,现在朝廷派人来守卫了,所以就“奉表迎降”。6面对明太祖的褒扬,何真回答得体,分析如下:首先何真赞扬了皇上的功绩,说皇上平定天下应天命顺民意的行为;然后放低姿态,说自己本是蛮荒之人,所做之事只为保命,没有其他的意思,对皇上大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后再一次歌颂皇上的恩德,表示自己顺从天
6、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母夫人守志不夺”句意:母亲守节不再嫁人。(2)“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句意:何真登记辖区各郡县的人口、兵马、钱粮的数目。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何真更加努力地训练士卒,他们占据关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宁。故选A。(2)“肇造区夏”句意:正在开创华夏大业。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有:“分争”,动荡;“易”,改变;“治”,安定;“达变”,直到天下安定;“所归”,所应归顺的人。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癸卯年,南海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广州,广
7、州守将何深为守城而战死,邵宗愚部在城里疯狂烧杀抢掠。“岁癸卯”为时间状语,在其后断;“广州”是“陷”的宾语,在其后可断;“大肆焚掠”的主语为“邵宗愚”,在其前断。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可知,何真一心只有百姓,不为做官;由“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可知,何真“奉表迎降”的直接原因是廖永忠派人送信给他说现已有圣明的君主在开创华夏大业,劝他归顺。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语言的能
8、力。面对明太祖的褒扬,何真回答得体,首先何真说“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赞扬了皇上的功绩,说皇上平定天下应天命顺民意的行为,老百姓都会像影子一样跟从;然后说“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放低姿态,说自己本是蛮荒之人,近来恰逢动乱,武装聚集乡里百姓,所做之事只为保命,没有其他的意思,对皇上大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后说“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再一次歌颂皇上的恩德,表示自己有幸生逢大明的朗朗乾坤,皇上的光辉无处不在,自己就算再驽钝也懂得顺从天意。【参考译文】何真,是东莞员冈人,八岁亡父,母
9、亲守节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时就身材魁伟,喜好书法和剑术。至正年间,岭南强盗四起,在州郡放火抢劫,何真组织起义兵保卫乡里。后来任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中原地区元明交战,从岭南到南海都随之动荡不安,何真弃官回归乡里,他满腹感慨,心里只有老百姓。乙未年,乡民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请得行省同意,组织义兵剿灭了他们。此役,何真亲自披挂上阵,把陈仲玉活捉回来。癸卯年,南海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广州,广州守将何深为守城而战死,邵宗愚部在城里疯狂烧杀抢掠。何真听说后,率众收复了广州,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广州民众非常高兴。此时,中原局势一片混乱,南北交通断绝,何真更加努力地训练士卒,他们占据关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宁。
10、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水军直取广东。当时廖永忠在福州,事先派人送信给何真说:“元朝皇帝已经丧失了驾驭政权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趁势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号令指挥一方,有的干脆倚仗强大的军队,肆意妄为,他们横征暴敛,割据称雄,生灵涂炭,可以说是痛苦到了极点。如今大明皇帝受命于天,正在开创华夏大业,只有两广,遥远荒僻,从未蒙受圣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归顺者会受到安抚,违逆者将处以极刑。怕先生尚未省悟,就先派一个使者告诉你,希望先生注意。”于是从海路直取广东。三月甲戌,何真登记辖区各郡县的人口、兵马、钱粮的数目,派遣使者捧着降表迎接受降。早先,在明将
11、汤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时候,何真曾派使者从海路捧着降表准备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汤和的军队,于是使者改动了降表,请求向明军投降,并且派人回去向何真汇报。此时,征南将军廖永忠派专人护送何真的使者带着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诏褒奖他,诏书说:“天下动荡的时候,所谓的豪杰有两种人:变动乱为安定的属上等,保护百姓直到天下安定,并且知道应当归顺谁的属次一等。至于据险苟活,残害人民,死不悔改的,就不值一提了。当初,我大军兵临闽越之时,你就诚心归顺,没让我费鞍马之劳,没有流血牺牲,使民众得以安居,你真可谓是识时务者啊。”何真叩头谢恩,说:“当年周武王讨伐残暴,救民于水火,没有预约就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现如今,皇上芟
12、夷动乱,平定天下,此举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随形。臣本蛮荒之人,近来恰逢动乱,武装聚集乡里百姓,只为保命,并无其它意思。现在有幸生逢大明的朗朗乾坤,皇上的光辉无处不在,臣就是再驽钝,又怎敢违背天意。”皇上说:“手握兵权而不祸害百姓的人,他的后人一定能够享受他的恩泽。朕欣赏你的忠诚,考虑到江西地邻广东,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参政一职,以表彰你归顺的诚心。朕对你的希望是:好名声,是用来承载美德的。你的好名声已经够大的了,还需努力提升品德,以便辅佐国家。”七月乙巳日,封何真为东莞伯。二、【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3、20分)江表传曰:孙策讨黄祖,旋军欲过取豫章,特请翻语曰:“华子鱼自有名字,然非吾敌也,卿在前具宣孤意。”翻即奉命辞行径到郡请被褠葛巾与歆相见谓歆曰:“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翻曰:“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南定鄙郡,君所闻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按吴历载,翻谓歆曰:“窃闻明府与王府君齐名中州,海内所宗,虽在东垂,常怀瞻仰。”歆答曰:“孤不如王会稽。”翻复问:“不审豫章精兵,何如会稽?”对曰:“大不如也。”翻曰:“明府言不如
14、王会稽,谦光之谈耳;精兵不如会稽,实如尊教。”因述孙策才略殊异,用兵之奇,歆乃答云当去。翻出,歆遣吏迎策。臣松之以为:王、华二公于扰攘之时,抗猛锐之锋,俱非所能。歆之名德,实高于朗。然王公拒战,华逆请服,实由孙策初起,名微众寡,故王能举兵,岂武胜哉?策后威力转盛,势不可敌,华量力而止。若使易地而居,亦华战而王服耳。(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注】翻:即虞翻,字仲翔,会稽人。华子鱼:华歆,字子鱼,时任豫章太守。王府君:指王朗,曾任会稽太守,败于孙策。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然非吾敌也( )(2)孰与鄙郡故王府君(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士
15、民勇果孰与鄙郡( )A结果B果敢C果真D究竟(2)不审豫章精兵何如会稽( )A详细B思考C讯问D清楚3第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3分)翻 即 奉 命 辞 行 径 到 郡 请 被 褠 葛 巾 与 歆 相 见4把第段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窃闻明府与王府君齐名中州,海内所宗,虽在东垂,常怀瞻仰。5根据江表传和吴历对华歆“迎策”一事的表述,可以看出华歆 的特点。(2分)6江表传和吴历都有虞翻劝说华歆的记载,请结合第段,分析裴松之对这两则材料内容的看法?(6分)【答案】1(1)对手 (2)和相比怎样,比起怎么样2(1)B (2) D3翻即奉命辞行/径到郡
16、/请被褠葛巾与歆相见4我私下听说您与王府君在中原齐名,为全国所推重,我虽然身在东方边地,也一直心怀仰慕。5善于审时度势6王、华优劣在两书记载中不同,裴松之认为,华歆的名声和品德高于王朗,因此在王、华优劣的比较中,更倾向于吴历的记载。两书都记载了“王拒华迎”及其原因,裴松之认为,“王拒华迎”其实是因为孙策强弱不同,与王、华的能力无关,因此并不认同虞翻劝降时所说的武力对比,也不认可虞翻的劝降功绩。【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句意:然而不是我的对手。“敌”:对手。(2)句意:你华歆的名声跟我们会稽郡原太守王朗的名声比起来,哪一个更大些?“孰与”:和相比怎样,比起怎么样
17、。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句意:豫章郡跟会稽郡在士卒与百姓的英勇果敢方面,哪个更强呢?“果”:果敢。故选B。(2)句意:不清楚豫章郡跟会稽郡的精兵比起来,哪个更强呢?“审”:清楚。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翻译:虞翻就奉命出发,径直来到豫章郡,请求穿着褠衣戴着葛巾与华歆相见。“翻即奉命辞行”是主谓短语,“奉命辞行”是谓语,其后要断开;“径到郡”是“(虞翻)径到郡”的省略句,其后要断开;“请被褠葛巾与歆相见”是动宾短语。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窃”,私下里;“明府”,“明府君”的略称,对太守的尊称,您;“齐名中州”是“齐名
18、(于)中州”的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宗”,推崇尊重;“东垂”,东方边地;“瞻仰”,仰慕。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从江表传“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和吴历“翻复问:不审豫章精兵,何如会稽?对曰:大不如也。翻曰:明府言不如王会稽,谦光之谈耳;精兵不如会稽,实如尊教。因述孙策才略殊异,用兵之奇,歆乃答云当去。翻出,歆遣吏迎策”可知,面对敌强己弱的态势,华歆选择了投降孙策,这体现了华歆善于审时度势的特征。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的思想观点的能力。从“臣松之以为
19、:王、华二公于扰攘之时,抗猛锐之锋,俱非所能。歆之名德,实高于朗”可知,王、华优劣在两书记载中不同,裴松之认为,华歆的名声和品德高于王朗,因此在王、华优劣的比较中,更倾向于吴历的记载。从“然王公拒战,华逆请服,实由孙策初起,名微众寡,故王能举兵,岂武胜哉?策后威力转盛,势不可敌,华量力而止。若使易地而居,亦华战而王服耳”可知,江表传和吴历都记载了“王拒华迎”及其原因,而裴松之认为,“王拒华迎”其实是因为孙策强弱不同,与王、华的能力无关,因此并不认同虞翻劝降时所说的武力对比,也不认可虞翻的劝降功绩。【参考译文】江表传上说:孙策征讨黄祖时,带领军队想从豫章经过便把豫章打下来,特意叫来虞翻告诉他说:
20、“华歆(字子鱼,豫章太守)很有名气,但却不是我的对手,你就先去见华歆告诉他我要取豫章的意思,叫他投降。”虞翻就奉命出发,径直来到豫章郡,请求穿着褠衣戴着葛巾与华歆相见。虞翻对华歆说:“你自己觉得在天下,你华歆的名声跟我们会稽郡原太守王朗的名声比起来,哪一个更大些?”华歆说:“我的名声比不上王朗。”虞翻又说:“豫章郡跟会稽郡比起来,在粮草军需储备方面,在武器精良方面,在士卒与百姓的英勇果敢方面,哪个更强呢?”华歆又说:“豫章比不上会稽。”虞翻说:“讨逆将军(指孙策,曹操表孙策为讨逆将军)智慧谋略超过当今的人,用兵如神,向南收取了会稽,这也是你听说过的。现在你想要孤守豫章城,自己都清楚粮草军需是不
21、足的,如果不早点打好主意,后悔就来不及了。”虞翻说完就离开了。华歆第二天早晨走出豫章城来,派人迎接孙策进城。按照吴历的记载,虞翻对华歆说:“我私下听说您与王府君在中原齐名,被全国所推崇尊重,我虽然身在东方边地,也一直心怀仰慕之情。”华歆回答说:“我不如王朗。” 虞翻又问:“不清楚豫章郡跟会稽郡的精兵比起来,哪个更强呢?” 华歆回答说:“远远不如。”虞翻对华歆说:“您说您不如王朗,是谦虚的说法;您说您的精兵不如会稽,确实如您所说。”于是虞翻阐述孙策的才能和谋略超乎常人,用兵奇妙,华歆于是回答应当离开。虞翻离开以后,华歆派人迎接孙策进城。臣裴松之认为,王朗、华歆二人在不平静的环境下,能抵抗强敌的军
22、队,并不全是个人的能力。华歆的名气和才德,本来就比王朗高。可是王朗拒绝应战,华歆违背众意请求臣服,其实是因为孙策。开始的时候孙策名声小,军事力量薄弱,因此王朗能够领兵取胜,怎么能算得上武力取胜呢?孙策后来力量变得强大,势力不可敌挡,华歆衡量自己的势力,选择停战。假如让他们交换处境,也应该是华歆选择交战而王朗选择臣服啊。三、【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期中语文试】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
23、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曰:“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
24、,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曰:“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皋铭、四皓赞,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支娅:此处指亲信。庋gu:放东西的架子。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劾按不挠( )(2)乌有隳节危亲( )2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2分)(1)为权幸见疾( )A嫉妒 B痛恨 C疾病 D迅速(2)赍金帛往请( ) A赠送 B凭借 C携带 D购
25、买3为第段画线句断句。(3分)华 文 辞 绵 丽 少 宏 杰 气 颖 士 健 爽 自 肆 时 谓 不 及 颖 士 而 华 自 疑过 之。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5第段写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_到_的转变。(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6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4分)【答案】1(1)考查 (2)毁坏2(1) B (2) C3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4李岘在江南一带负责选拔官员,上表请求将李华安置到幕府任职,提拔他担任检校吏部员
26、外郎。李华苦于身患风痹疾病,辞去官职,客居归隐到山阳县,督促子弟致力于农业生产,安于困窘生活。5自以为是(恃才傲物、自视甚高) 心悦诚服(自愧弗如)6(1)为人旷达,处事公正严谨,却为权贵所痛恨;(2)遭逢乱世,担任伪职而毁节,以致抱惭退隐;(3)晚年专心佛事,为他人作传写颂,才华不展;(4)奖掖后进,使他人名重官显,而自己却默默无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劾按不挠”翻译为:对权贵严加弹劾查办,毫不屈服。“按”,考查。(2)“乌有隳节危亲”翻译为:哪里有毁坏名节并使母亲陷入危险的不忠不孝的人。“隳”,毁坏。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27、法的能力。(1)“为权幸见疾”翻译为:因而被权贵所痛恨。“疾”,痛恨。故选B。(2)“赍金帛往请”翻译为:人们常常携带着金银布帛前往请求他写传作颂。“赍”,携带。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华的文章言辞绵密华丽,而缺少宏大杰出的气象,萧颖士的文风刚健爽朗放任洒脱,当时人们认为李华的文才比不上萧颖士,但李华自认为超过他。“华文辞”的特点为“绵丽”“少宏杰气”,所以应分别在“丽”“气”后断开。“颖士”的谓语为“健爽自肆”,所以应在“肆”后面断开。“谓”的宾语为“不及颖士”,所以应在“士”后面断开。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领”,主持;“擢”,提拔;“苦
28、”,苦于;“去”,离开;“勒”,督促。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可知,有一天,李华把书送给萧颖士阅读,萧颖士称赞文章精美,李华问道:“当今谁的文章可以比得上它?”可见,李华很自以为是。由原文“颖士曰: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可知,萧颖士说:“如果你加以精细研思,就能到达它的境界。”李华十分惊讶,深表佩服。可见,这时李华心悦诚服。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宰相杨国忠支娅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可知,李华为人
29、旷达,处事公正严谨,却为权贵所痛恨。由原文“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可知,李华遭逢乱世,担任伪职而毁节,以致抱惭退隐。由原文“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可知,李华晚年专心佛事,为他人作传写颂,才华不展。由原文“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可知,李华奖掖后进,使他人名重官显,而自己却默默无闻。【参考译文】李华字遐叔,是赵州郡赞皇县人,年轻时为人旷放通达,外表看似坦率放任,内心却严谨持重。经过逐级科考,进士及第,天宝十
30、一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宰相杨国忠的党羽亲信在任所骄横奸猾,李华出京行使职责,对权贵严加弹劾查办,毫不屈服,州县上下十分敬畏,因而被权贵所痛恨。安禄山谋反,唐玄宗进入蜀地避难,百官四散奔逃,李华的母亲在邺县,他打算从小路用车载着母亲逃离,被叛贼抓住,被迫担任凤阁舍人的伪职,叛贼被平定后,李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李华感伤自己陷入危险祸乱的境地,不能保全名节,又不能使母亲安定,想要为母亲养老送终,但是母亲不幸亡故,于是退居江南。上元年间,朝廷征召他担任左补阙、司封员外郎。李华感叹地说:“哪里有毁坏名节并使母亲陷入危险的不忠不孝的人,还想要承受天子的宠幸呢?”就以生病为由不去任职。李岘在江南一带负责
31、选拔官员,上表请求将李华安置到幕府任职,提拔他担任检校吏部员外郎。李华苦于身患风痹疾病,辞去官职,客居归隐到山阳县,督促子弟致力于农业生产,安于困窘生活。他晚年研究佛法,不很用心著书,只是写点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之类的文章,人们常常携带着金银布帛前往请求他写传作颂,他才勉强答应。大历初年,李华死了。当初,李华写成舍元殿赋,把它拿给萧颖士看,萧颖士曰:“你的文章在景福一文之上,灵光一文之下。”李华的文章言辞绵密华丽,而缺少宏大杰出的气象,萧颖士的文风刚健爽朗放任洒脱,当时人们认为李华的文才比不上萧颖士,但李华自认为超过他。于是他创作吊古战场文,竭尽才思反复研磨推敲,作成之后,故意将它污
32、损成旧作,把它混杂在摆放梵书的架子上。有一天,李华把书送给萧颖士阅读,萧颖士称赞文章精美,李华问道:“当今谁的文章可以比得上它?”萧颖士说:“如果你加以精细研思,就能到达它的境界。”李华十分惊讶,深表佩服。李华乐于奖掖读书人,许多人的名气也因为他的缘故而显著,像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这些人,后来都发达到在显耀的官职上执掌政事。李华遭受祸乱,心怀悔恨,等到替元德和权皋撰写墓碣铭、撰写四皓赞,他文中用深情委婉的笔调表达对笔下人物的称颂,令读到文章的人同情他的心志。(选自新唐书)四、【2021-2022学年高三3月上海省师大附中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各
33、题。(20分)狄仁杰,字怀英,太原并州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
34、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
35、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技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元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新唐书狄仁杰传)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仁基咨美其谊( )(2)坐误斧昭陵柏(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张释之廷诤曰( )A通“争”,争论 B警告 C规劝 D公开发表讼言(2)王本立怙宠自肆( )A放纵 B卖弄 C依仗 D趁着3第段画线部分有4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四处标识出来。(3分)使 岐
36、州 亡 卒 数 百 剽 行 人 道 不 通 官 捕 系 盗 党 穷 讯 而 余 曹 纷 纷不 能 制4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5蔺仁基为什么称赞狄仁杰“贤”?(4分)6第段中,狄仁杰是如何化解高宗怒气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1)赞叹(2)因犯罪2(1) C(2)C3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4朝廷假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的人,使现行的法律受到破坏,这该怎么办呢?我希望(您)先斥责(他),作为对大臣们的警诫。5狄仁杰孝顺
37、且能推己及人,郑崇质母亲年老且有疾病,狄仁杰便想代替郑崇质出使僻远的地方,以免郑崇质的母亲担忧儿子。蔺仁基赞赏他的品行,且为自己与人不睦的行为感到惭愧。6狄仁杰从三个方面化解高宗怒气,一是举出前朝汉文帝时的实例,引导高宗意识到法律有差别等次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二是从法律对百姓的意义而言,“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按法令不当死,若赐死,百姓将无法所依、不知所措;三是对高宗自身的影响,“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因为一棵树杀两名大将,恐招后人议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1)句意:蔺仁基赞叹他的情谊。咨:赞叹。(2)句意:因误砍了昭陵柏树而犯罪。坐:
38、因犯罪。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1)句意: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诤:规劝。故选C。(2)句意:王本立仗着受宠恣意而行。怙:倚仗。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狄仁杰)出使岐州,几百名逃亡的士兵抢掠行人,道路上人们不敢往来。官府抓捕了盗贼党羽严加审讯,然而其他人仍混乱不能制止。“岐州”是“使”的目的地,之前省略介词“于”,“岐州”为介词宾语,之后断开;“亡卒”做“剽行人”的主语,应在“亡卒”前断开。“行人”是“剽”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官”做“捕系”的主语,在其前断开。“而余曹纷纷不能制”的“而”表转折,应在其前断开。最终划分为: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
39、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重点字词:“借”,假使;“乏”,缺少;“鲜”,少;“有罪”,有罪的人;“亏”,使受损;“奈何”,怎么办;“愿”,希望;“斥”,斥责;“戒”,警诫。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依据原文“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可知,同府参军郑崇质的母亲年岁大而且有病,郑崇质本应该出使僻远的地方。(狄仁杰)到长史蔺仁基那里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蔺仁基赞叹他的情谊;当时他正和司马李孝廉不和,在狄仁
40、杰的感召下,于是两人对待彼此像原来一样。所以蔺仁基称赞狄仁杰“贤”。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狄仁杰劝解的话“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一是举出前朝汉文帝时张释之的例子,让皇帝知道法律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二是从法律对百姓的约束角度来说,如果法律没有定规,百姓将不知怎么办;三是从皇帝自身的评价来说,因为柏树而杀掉两位大臣,后世将如何评价?有理有据地说服了高宗。【参考译文】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
41、。当他还是小孩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争着申辩对答,狄仁杰读书而不予理会,官吏责问他,他回答说:“我在书中正与圣贤对话,哪有时间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考中明经科,调任汴州参军。他受到官吏的诬告,黜陟使阎立本召见并讯问他,惊异于他的才华,道歉说:“圣人孔子说查看一个人所犯下的过错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先生是被埋没的人才啊!”便极力推荐他,使他得授并州法曹参军。狄仁杰的父母住在河阳,狄仁杰登上太行山,回头看,看见一片白云孤身飞过,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父母就住在它的下面。”他眺望惆怅很久,白云飘走才离开。同府参军郑崇质的母亲年岁大而且有病,郑崇质本应该出使僻远的地方。
42、狄仁杰对他说:“你怎能留给双亲儿子远行万里的担忧呢?”(狄仁杰)到长史蔺仁基那里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蔺仁基赞叹他们的友谊,这时蔺仁基正和司马李孝廉不和,两人相对说:“我们可要稍稍感到惭愧了!”于是两人对待彼此像原来一样,他常常说:“狄仁杰品德贤良,北斗以南,只有他一个人罢了。”不久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积压时间长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当时的人称道他公平宽厚。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由于用斧头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按律定罪应当免死,高宗下诏书要处死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不应被处死,皇帝生气地说:“这使我成为不孝子孙,一定要处死他们。”狄仁杰说:“汉朝有偷盗高庙玉环之人,文帝
43、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假如拿了长陵一捧土,该如何按律定他的罪呢?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进言,我死后,无颜于地下去见张释之、辛毗。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大庭广众之中(予以公布),徒刑、流放、处死、问罪,都有一定的标准。哪里有犯的不是该判处极刑的罪,却马上命令处死的?法律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那么万民百姓手脚往哪里放都不知道了。现在误砍一棵柏树,就杀掉两位大臣,后世将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于是皇帝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天后,狄仁杰被任命为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宠恣意而行,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过,皇帝下诏宽宥他。狄仁杰说:“朝廷假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
44、的人,破坏了现行的法律,这该怎么办呢?我希望您先斥责他,作为对大臣们的警诫。”王本立受到惩处。从此朝廷上下都严整恭顺起来。(狄仁杰)出使岐州,几百名逃亡的士兵抢掠行人,道路上人们不敢往来。官府抓捕了盗贼党羽严加审讯,然而其他人仍混乱不能制止。狄仁杰说:“这是因为他们方法用尽,只能成为祸患。”于是公开宽免自首者的条例,放出被关押的人,发给他们粮食之后就释放了,让他们相互传话,于是(他们)都自己绑着自己来到衙门。皇帝赞叹他通晓变通之策。(狄仁杰)在圣历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号叫文惠。狄仁杰所推荐引进的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都是唐朝中兴时期的名臣。中宗即
45、位,追封他为司空。五、【2021-2022学年高三4月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20分)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
46、闻其语,益自信。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谓:“数者之举,谤必随之,愿委计辅臣,听其注措。”帝悉嘉纳。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
47、,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众以为非宜()(2)琦适自蜀归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曾闻望方崇()A高大B兴盛C崇敬D推崇(2)强邀索无厌()A厌倦B憎恶C满足D压制3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4为第段画线部分用“/”断句。(3分)人 臣 尽 力 事 君 死
48、 生 以 之 至 于 成 败 天 也 岂 可 豫 忧 其 不 济 遂 辍不 为 哉。5第段画浪线的句子刻画人物鲜明生动,从语言形式角度分析其妙处。(4分)6韩琦是北宋三朝明相,后人评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1(1)合适(2)正好、恰巧2(1)A (2)C3过去郡县催促赋税频繁急迫,市上供给的丝织品等各种物品都不给钱,韩琦为此缓收减免赋税来补偿这些钱,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吏,削减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4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5(1)一组三字句,整齐、短促、对仗,语势急促强烈,突出
49、韩琦每次上奏都把察明得失、端正纲纪、亲近忠诚正直之人、疏远邪恶奸佞之人作为急务。(2)上疏70余次,列出具体数字,突出次数之多,具体有力地表现韩琦不因个人安危畏惧顾虑而直言上奏尽心尽责的程度。6(归纳四个层次):为人耿直,处事稳重,忠于职守;不计个人安危,敢言直谏,抨击时弊,弹劾庸碌及企求非分名利之人;灾情时期勤政爱民、安抚百姓;识量英伟、定大策安社稷、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翻译:大家都认为很不合适。宜:合适。(2)翻译:韩琦刚好从蜀州归来。适:恰好,刚好。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翻译:王曾声望正
50、高。崇:高大。故选A。(2)翻译:强行索要贪得无厌。厌:通“餍”,满足。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以下得分点:异时,过去;直,通“值”,价钱、价值;蠲,免除,减免;职,名词作动词,称职;活,使活,救活;冗役数百,定语后置句,数百种多余的劳役。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人臣尽力事君”,“人臣”是主语,“事”是谓语,“君”是宾语,语法结构完整,应在“君”后断开;“死生以之”,“死生”是主语,“以”是谓语,“之”是宾语,语法结构完整,应在“之”后断开;“至于成败天也”,判断句,应在“败”和“也”后断开;“遂”,于是,一般放在句首,应在“遂”前断开。5本题考查
51、学生分析鉴赏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和人物形象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特别抓住题干要求“从语言形式角度分析刻画人物妙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两点,首先分析语言运用形式方面的特点,二是分析如此运用语言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中三个三字动宾词组,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短句体现了节奏快,事情急,照应了句中的“急”字,体现了主人公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上疏70余次”属于列数字的写法,直观明确,说明了韩琦上疏次数之多,彰显了其爱国爱民、嫉恶如仇的品性。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题干,可知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韩琦让天下人感动的原因,因此,需要梳
52、理文章内容,概括韩琦的事迹,筛选出韩琦所做的感动人的事情。文章有四个段落,概括每个段落内容大意,即可得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如,第一段表明韩琦天资聪慧的特点,但能感动人们的只是“为人耿直、处事稳重、忠于职守”的特点。据此可以分析下面三个段落,得出其他原因:不计个人安危,敢言直谏,抨击时弊,弹劾庸碌及企求非分名利之人;灾情时期勤政爱民、安抚百姓;识量英伟、定大策安社稷、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参考译文】韩琦字雅圭,是相州安阳人。他品格骨气很出众,二十岁左右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官为将作监丞(主管土木营建的副职)、通判淄州,到集贤院办公、监管左藏库(国库之一)。当时正重视科举成绩优秀者,有很多途径去
53、任显要官职,唯独韩琦滞留主管库藏的职位,大家都认为很不合适,韩琦处在这个职位还像平常的样子。他历经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后任命为右司谏。当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省立议阐明的政事很少,韩琦接连分条陈述他们的过失,四个人同一天罢免。又请求停止皇帝直接任官,抑制侥幸求名利之人。凡是政事有不便利的,没有不说的,常常把阐明得失、端正法纪、亲近忠直、远离邪佞作为急务,前后七十多次上疏。王曾做宰相,对他说:“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像您这样讲话,可以说是深切而不迂阔了。”王曾声望正高,所赞许的人很少,韩琦听到他的话,更加自信。益州、利州这
54、年发生饥荒,韩琦任体量安抚使。过去郡县催促赋税频繁急迫,市上供给的丝织品等各种物品都不给钱,韩琦为此缓收减免赋税来补偿这些钱,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吏,削减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赵元昊叛乱,韩琦刚好从蜀州归来,论说西边军队的情形十分熟悉,当即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赵元昊依靠契丹作为外援,强行索要贪得无厌,宰相晏殊等讨厌战争,因此一切听从赵元昊。韩琦上疏陈述这样做的害处,逐条陈述应当先办的七件事,在此之后又上疏陈述弥补弊端的八件事。说“:这些举动,一定会有人反对,希望将计谋托付给辅佐大臣,让他们自行决定。”仁宗对此十分赞赏并全部采纳。这时二府合班上奏言事,韩琦一定言尽所知之事,虽
55、然事情属于中书,也指陈其实情。同僚们有的不高兴,仁宗却偏偏赏识他,说:“韩琦性情率直。”韩琦很早就有很大声名,才识气度英伟,面对大事喜怒在脸色上不表现出来。评论的人认为他稳重诚厚可比汉朝的周勃,政事才能可比唐朝姚崇。他作为学士到边境地区巡察,年纪刚刚三十,天下的人已称他为韩公。嘉祐、治平年间,再次决定大策略,来安定国家。在这时候,朝廷多有事故,韩琦处在危险猜疑之际,他知道该做的事没有不做的。有人劝他说:“您所做的确实对,但万一失误,岂只自身保不住,恐怕家都没地方了。”韩琦感叹说:“这是什么话呢?作为人臣尽力侍奉君主,死生都可付出。至于成败,是天意,难道可以事先忧虑事情不成功,于是就停止不做吗?
56、”听到的人都惭愧佩服。六、【202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陆贽列传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
57、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以言谢天下( ) (2)庶叛者革心( )(3)皇它恤乎( ) (4)谗短百绪( )2用“/”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及 辅 政 不 敢 自 顾 重 事 有 可 否 必 言 之。3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8、(5分)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4阅读选文中陆贽与唐德宗的对话,判断陆贽的进谏方式与下列文本最为接近的一项是()(2分)A李斯谏逐客书B贾谊过秦论C李密陈情表D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本文节选自新唐书,请结合节选内容及下面的新唐书陆贽列传“赞曰”的内容,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6分)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答案】1(1)向认错
59、 (2)希冀(3)顾虑 (4)说坏话2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3示例:现今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勉励人们呢?4D5示例:新、旧唐书都认为陆贽被逐与朋党同事如裴延龄有关。旧唐书注重了陆贽的行为方式即“激切”的因素;唐书则注意到了国家形势的影响:危难时无可替代,受到重用;太平时则被遗弃,遭到报复;新唐书还认为君子、小人本就无法同时进用,这是从普遍的规律来解释陆贽被逐的原因。【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以言谢天下”句意,(陛下)用辞章向天下认错。“谢”,向认错。(2)“庶叛者革心” 句意,希望可以
60、让叛变者改变心意。“庶”,希冀。(3)“皇它恤乎” 句意,哪里还会顾虑其他呢。“恤”,顾虑。(4)“谗短百绪” 句意,(裴延龄)用各种方法诋毁诽谤。“短”,说坏话。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及辅政”的意思是等到陆贽匡辅政事时。“及辅政”在句中作句首状语,可单独成句,故其后停顿。“不敢自顾重”的意思是不敢顾及自身。主语省略“陆贽”,“顾重”作谓语,“自”作前置宾语,故应在“不敢自顾重”前后停顿。“事有可否必言之”的意思是碰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一定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事”作主语,“有可否”作后置定语,修饰“事”,“事有可否”后可停顿;“必言之”前省略主语“他”,应在其前断开。综上分析,该句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证券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七年级英语Peopleandwork课件
- 2025年写人要抓住特点
- 大学计算机专业介绍
- 《试验室管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事管理篇
- (高频选择题50题)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解析版)
- 2025届江西省景德镇市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小学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画身边的小物件》省级名师授课教案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1
- 光电子技术(第二版)全套课件电子教案板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 高中英语单词默写卡片新人教版必修二Unit1
-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社群运营》全套教学课件
- 儿童版画(版画基础)
- 中央2024年国家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面向应届生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车辆提档委托书样本
- 充值消费返利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