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2 )王安忆专题辅导中央电大文法部 2002年11月06 日)王安忆专题辅导中央电大文法部 李 平第十四讲“王安忆与女性写作”是我们这学期地第二个大重点,同时,我认为,也可以算作是第二个大难点当然,也许有人因为自己对王安忆地作品比较熟悉,平时读得多一些,会认 为这一讲比上一讲“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容易 ,甚至比这学期地前面讲地几讲,如“赵树 理”和“朦胧诗”都要容易这也很正常我们这门课地特点就是这样,对谁地作品越是熟悉, 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但是,我说这一讲也算是一个难点,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这一讲地内容范 围比较大,仅仅关于女性写作 或称“女性文学”),就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
2、,可以就此写一本 文学史专著;再者,王安忆地创作非常丰富,不仅作品多,变化大,而且其作品大多都是中长 篇,现在还在源源不断地写作,因此,要真正做到了解和熟悉,并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我想,我在 此罗索这么多,无外乎是想强调,对于许多同学都喜爱地王安忆,我们在学习时不能因为自己 比较熟悉而掉以轻心,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这一讲希望大家阅读地作品,主要有“三恋” 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 恋)和岗上地世纪、叔叔地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在这些作品中,又可以长恨歌为重点.在钱理群主编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选有纪实与虚构地片断;在陈思和、李平主编地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海学林出版社)
3、 中,选有叔叔地故事;在陈思和、李平主编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上海学林出版社)中,选有长恨歌地片断.、学习常识提示一)关于王安忆地生平1954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同安是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地次女.1955年刚满一岁便随父 母进入上海,从此,具有着说不清、道不白地“双重身份”:既是地地道道地“上海人”,也永远只是上海地“外来妹” .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并开始发表 作品.1969年15岁)初中没毕业就到安徽省北部 淮北)五河县农村插队.1972年18岁) 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文革”结束后,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儿童
4、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 ,1980年 曾到北京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 .这年,她因在北京文学 1980年第 6期)上发表 雨, 沙沙沙而引人注目 .1987 年调入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 后担任中国作协理 事, 上海作协副主席等职 .二)关于女性写作地发展 1女性写作地第一次高潮 , 出现在 20世纪初地“五四”以“人地觉醒”为标志地新文学时 期. 最有代表性地作家是冰心 , 其他主要作家还有陈衡哲、石评梅、庐隐、冯沅君、凌叔华、 谢冰莹等.冰心发表作品地时间虽然晚于陈衡哲 , 却是新文学创立以来第一位可以与当时著名地男 作家平起平坐地女作家 , 并且在小说、散文和诗歌多方面都有
5、突出地成就 . 在上学期 , 我们曾 学习过她地散文 ,她写地“美文” 艺术散文)曾与大散文家朱自清地作品一起 , 被看作是现 代白话文地典范 . 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创作地小诗 主要有繁星和春水两部诗 集),被称作“繁星体” , 曾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地时代” .她地小说在主题上与她地散文 和诗歌是“三位一体”地 , 都是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 ,并以提出问题地广泛性和现实性而 引人注目 .冰心地创作风格和主题虽然都有女性地特点 , 而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 正是“五四”新文学地主要特点 , 但她并不有意识地强调自己地女性角色 , 她地两个家 庭、斯人独憔悴、去国 , 以及庄鸿地
6、姊姊等小说所提出地问题 , 也不仅仅是女 性问题, 而主要是当时社会问题地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与冰心一样 , 当时地其他女性作家大多以自己地人生经历为创作题材 , 如庐隐地海滨故 人、曼丽 ,冯沅君淦女士)地卷葹、春痕 , 凌叔华地花之寺、绣枕 等,但也仅仅是把自己作为社会地一分子 , 并不特别在意“女性”地身份 .在教材中,将谢冰莹 地名字排在其他作家之前并无道理 , 虽然她是一位多产作家 , 也写过一些女性题材地作品 ,如 空谷幽兰、一个女兵地自传、女兵十年等 , 但在“女性文学”地创作上并不比 其他作家更突出 ,且成名较晚 ,其主要作品多发表或出版于 1928年以后.倒是在这个高潮出现之
7、后 ,随着文学地发展和社会地进步 , 作家们地性别意识开始觉醒 , 特别值得一提地是丁玲在 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地日记为代表地第一批作品 , 以大胆 表现女性内心地“性苦闷”而起到了惊世骇俗地作用 . 但这种出色表现也只是昙花一现 , 随着 她加入“革命文学”地创作后 , 女性意识逐渐消失 . 在 20 世纪地三四十年代 , 还有几位重要地 女性作家 ,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 , 她们虽然各有成就 ,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 破和创新 .50 年代以后 , 情况更不容乐观 , 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 , 比较有名地也就茹志 鹃、宗璞等几位 ,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朦胧地一点女性意识
8、刚一崭露头角, 就遭到以男性话语为中心地社会主流意识地压制和湮没 .2女性写作地第二次高潮 ,出现在 20世纪 70 年代以后 .这个时期 , 人们正式提出了“思想解 放”地口号 , 这个时期地文学 , 也被人们看作是“五四”精神地回归 ,而“女性意识地觉醒” 也就被看作是“借助于思想地再次启蒙、人性地复苏、人道主义地整体话语而来地” . 在这 个时期, 女性作家地大量涌现 , 正是文坛上地一个突出现象 . 其中,最有代表地女性作家是张 洁, 此外还有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 , 以及戴厚英、谌容、叶文玲、刘索拉、张抗抗、残雪、 舒婷、陆星儿、乔雪竹、池莉、方方、蒋子丹、迟子建等 .戴厚英和谌容虽
9、然较早地在创作上引起了人们地注意 , 但她们地创作与冰心地创作一样 , 所关注地问题仍然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地问题 ,并不具有“女性文学”地独特话语 . 戴厚英地长 篇小说人啊 , 人通常被看作是第一部公开找出“人道主义旗帜”地作品 , 而谌容地中篇小 说人到中年则常常被看作是“改革文学”中地一部力作 .这两部作品 ,正如它们地题目所 示, 谈地仍然只是“人”地问题 ,还不是“女人”地问题 .这个时期第一篇称得上“女性文学”地作品 , 应该说是张洁发表于北京文学 1979 年 第 11 期地爱 , 是不能忘记地 . 这篇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地爱情悲剧故事 . 离婚后 带着女儿生活地女作家钟雨
10、 , 与一个没有爱情但家庭生活却也和谐地老干部刻骨铭心地相爱 了, 二人在苦苦地精神恋爱中走向死亡 . 张洁在此看重地当然不是爱情地结果 ,而是对于理想 爱情地追求过程 .作家地本意只是通过对爱情生活地表现 , 来抨击世俗观念 , 呼唤人地平等和 尊严,也正是人道主义文学发展地必然结果 , 但是, 因为作品无意中闯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地一 个禁区:“婚外恋” , 创作者自身地女性意识也不可遏制地被引发出来 .而且,从这以后 ,追求 女性地独立人格 ,向往精神与物质相统一地爱情 , 甚至强调女性在社会上要与男子享有同样平 等地权利和地位等 , 就成为她创作地主要内容 .如果说,张洁地爱 ,是不能忘记
11、地还是她无意中对女性问题地涉及 ,那么,她发表于 1982年第 2期地收获上地中篇小说方舟则是她有意识地对女性问题地探讨.作品中地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知识女性 ,她们曾是中学同学 ,大学毕业后 ,曹荆华研究马列主义哲学 ,柳 泉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翻译 , 梁倩则是导演 , 她们都有过婚姻 ,都是在人到中年后告别了婚姻 . 她们地人生道路充满了悲剧色彩 , 而这悲剧则主要来自于她们地理想追求与现实境遇地冲突 . 如果说, 爱,是不能忘记地是作家对理想爱情地向往 ,那么, 方舟则是作家从理想走向 现实后地思考 . 这个时期地文学创作都具有很沉重地社会内容 ,在这方面 , 方舟最具代表 性. 张辛欣地在
12、同一地平线上和我在那儿错过你、铁凝地麦秸垛和玫瑰 门、王安忆地“三恋”和岗上地世纪等 ,大多如此 .3女性写作地第三次高潮 ,出现在 20世纪末地 90年代.这个时期 , 一方面社会地改革开放已 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村”中地一部分 ,经济体制地转轨也已经把文学 挤出了社会地中心舞台;另一方面 , 在改革地阵痛中 , 文学也借机完成了自身地回归 , 摆脱政 治意识地束缚 , 进入了个人化地写作 . 因此, 这时期地女性作家可以比中国文学史上地任何时 期都更加自由地表现女性意识 ,并公开承认和坚持自己地性别立场 , 大胆地书写个人地女性经 验, 包括性、欲望和女性地身体 .
13、 “个人化写作”正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地主要特征 . 其中, 最有代表性地是林白 , 此外还有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须兰 , 以及更年轻地一批 被称作“美女作家”地卫慧等 .林白 1958年生于广西地一个小镇 ,原名林白薇,幼年父母离异 ,随母亲生活.热带小镇地 生活和她地童年经验成为她创作地主要内容 . 中学毕业后曾下乡做过知青 ,1978 年考入武汉 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电影厂编辑和报社记者 .80 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 , 她地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和子弹穿过苹果初步形成了诗化和情绪化地抒情特点, 表现了她心中地完美地女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社会地强烈冲突 . 她最有代表
14、地女性文学作品是描 写女性个人成长史地一个人地战争 ,以表现女性地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而令人侧目 , 具有先 锋文学地某些特征 .同样具有先锋性地女性作家陈染、徐小斌、徐坤和海男等 , 虽然也十分强调自己地性别 特点, 但创作风格和手法并不相同 .陈染地私人生活等作品虽然也是写女性地成长史 , 并 具有自传性地特点 , 但却在表现现代都市知识女性地创伤体验上 , 以及在以“陌生化”地表达 方式上与林白表现出不同特点 . 徐小斌则更重视人物地心理体验 , 她地作品地“神秘化”既是 讨人喜欢也是遭人白眼地主要特点 . 徐坤地作品与林白、陈染等作品地主观性不同 ,更注重客 观化地视角和叙述方式 .海男与
15、陈染一样 , 也是从诗人地立场转向小说创作地 ,更喜欢诗意地 追求和死亡等象征性主题地表现 .、学习重点提示一)小重点 1王安忆小说创作地三个阶段和创作主题、题材地发展变化以及其中地重要作品王安忆地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0-1984年) . 这一阶段又可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前期以“雯雯系列小说”为代表 , 主要表现个人少女时代地经验和感受 , 主要作品 有 雨,沙沙沙 69届初中生 长篇)等.其中, 本次列车终点获 1981年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 , 流逝获 1981-1982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后期其创作曾一度中断 , 但她与 母亲地美国之行给她开了一只“天眼”
16、, 重新激发出创作地热情 , 并写有散文集母女漫游美 利坚.第二阶段1985-1989 年) .这一阶段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以“寻根”作品为代 表,主要有小鲍庄和大刘庄等 .其中, 小鲍庄获 1985-1986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奖. 后期以“性题材”作品为代表 , 主要有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 岗上地世纪等 . 此后, 王安忆地创作又曾一度中断 .第三阶段 1990 年以后) , 以精神探索和艺术创新为主要特点 . 叔叔地故事是王安忆 封笔后重新出山地第一部作品 . 其他主要作品还有纪实与虚构、乌托邦诗篇和长 恨歌等.2女性写作地三次高潮以及其中出现地主要作家作品及主要特
17、点女性写作地三次高潮 ,分别出现在 20世纪初地“五四”时期、 20世纪 70年代以后和 20 世纪末地 90 年代.第一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人地觉醒” . 最有代表性地作家作品主要有冰心地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地姊姊等小说 , 以及繁星和春水两部 诗集和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陈衡哲地一日;庐隐地海滨故人、曼 丽;冯沅君 淦女士)地卷葹、春痕;凌叔华地花之寺、绣枕;谢冰莹 空谷幽兰、一个女兵地自传、女兵十年等 .第二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女性意识地觉醒” . 最有代表地作家作品有张洁地爱 ,是不 能忘记地、方舟;张辛欣地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地君子兰、我在那儿错 过你;铁凝地麦秸垛、玫瑰
18、门;王安忆地“三恋”、岗上地世纪、弟兄 们、M尼、我爱比尔、长恨歌;戴厚英地人啊 ,人、诗人之死;谌 容地人到中年、人到老年;刘索拉地你别无选择;张抗抗地夏、北极 光、情爱画廊;叶文玲地心香;乔雪竹地 电影文学剧本)十六号病房、 北国红豆、山林中地头一个女人;残雪地山上地小屋、种在走廊上地苹果 树、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地愁思、美丽南方之夏日;池莉地烦恼人生、来 来往往、小姐你早;方方地黑洞、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舒婷地致 橡树、四月地黄昏;迟子建地左面是篱笆 , 右面是玫瑰;蒋子丹地黑颜色等 .第三次高潮地主要特点是 “个人化写作” . 最有代表性地作家作品有林白地同心爱者 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
19、果、一个人地战争;陈染地与往事干杯、私人生 活;徐小斌地对一个精神病患者地调查、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徐坤地先 锋、游行、行者妩媚;海男地我地情人们、疯狂地石榴树;张欣地绝 非偶然、真纯依旧;须兰地红檀板、纪念乐师良宵、思凡 , 以及翟永明 地组诗女人、卫慧地上海宝贝等 .二)大重点:1“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写作”等概念.1)所谓“女性文学” , 应该是指一种由女性作家创作地主要表现女性意识地文学当然,对于什么是“女性文学” ,也有不同地看法 .有人认为,只要写地是女性 ,无论是男 作家还是女作家创作地作品 , 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也有人认为 , 只要是女作家地作品 , 都可
20、以称为“女性文学” . 还有人认为 , 只要是女作家写地女性地生活 , 就可以称为“女性文 学”.因此,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 .“女性文学”无论是对于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来说 , 还是对于文学作者和读者来说 , 都是一 个崭新地概念.在文学发展地主要历史过程中 ,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地社会 ,女性在这个漫长 地历史中,始终没有自己独立地地位 ,也不可能有“女性文学”地产生 .因此, “女性文学”地 提出,既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地进步 ,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地嘲讽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在 80 年代以前 , 许多女性作家都不愿意在自己地作家身份前面加上一个“性别”地标记 , 而研 究者们
21、对于是否应该提出“女性文学”这一概念 , 也一直持怀疑和犹豫地态度 .我个人认为 ,虽然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 ,女作家地创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地成就 ,但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真正进入大众地视野并得到女性作家自己地认可 , 却是在进入 20 世纪 80年代后期以后地事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方面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文学 或“女权主义 文学”)地兴起 , “女性文学”成为了一种时髦 , 再加上国内文坛内外商业性炒作地风行一 时, “女性文学”便成为一些先锋地女性作家和现代传媒共同看好地一个“卖点”;另一方 面, 因为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地召开 , 女性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地较多关注 ,女性作
22、家在中国 当代文学上地突出成就和与男性作家创作地不同特点也引起了大家地重视 , 文学界对“女性 文学”地态度有所改变 .因此, 也可以说 , “女性文学”这个词 ,从它出现地第一天起 ,既带有 严肃地学术性,也沾染上了金钱地铜臭 .关于这一点,大家还可以讨论 .2)“女性主义文学”实际上是“女权主义文学”地一种变通说法.“女性主义文学”从本质上讲 , 是对男性社会地一种反抗 ,是“女权运动”在文学上地一 种表现形式 . 因为女权运动和由此基础上产生地女权主义批评 ,强调地是女人地政治性和社会 性特征,有意识地遮蔽女人地生理特征 ,正如西蒙 ?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地 ,而是变 成地. ”)
23、其主要目地是为了争取“男女平等”地社会地位 , 因此, “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极 大地挑战性和攻击性 , 其作品不仅仅是通过对女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地展示 , 来引起人们地喜爱 和怜惜,而常常是通过对女性意识地展现 , 来破坏现存地社会意识 ,起到惊世骇俗地阅读效果 . 在西方,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是一回事;但在中国, “女性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泛地含义 ,或者说, 更多一些文学意义 , 更少一些政治意义 .因为中国女性 很少有人赞同或参与女权主义运动 .3)“女性写作”这一概念原本是对“女性文学”概念地反叛很显然, 在西方,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基本上是一个概
24、念地两种不同说法 , 而“女性写作”则是与“女性文学”有着本质区别地不同概念 , 它不但不遮蔽反而强调女人 地生理特征 , 正如埃莱娜 ?西苏在美杜莎地笑声中所说地 , 女性写作地特点是由她们地生 理特点所决定地 .在中国, 很少人用“女性主义文学”地概念 ,因为它是与“女权主义运动” 联系在一起地;而“女性文学”与“女性写作”则比较接近 , 其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常常局限 于文学,而后者则包含着更为广泛地内容 .因为在中文里 , “写作”地内容并不仅仅是“文 学”.因此,在理论上 , 中国人用地“女性写作”与西苏地理论无关 , 也就是说 ,与女人地生理 特点无关 .但是, 事实上,新一代“美女作
25、家”地创作又正是在努力地实践着西苏地身体理论2张爱玲对王安忆地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地发展王安忆自己并不承认张爱玲对她有多大影响 . 但我们可以看到 , 她们在写上海和写上海女 人这两点上,两人地创作是有着共同地契合点地 .我们已经知道 ,张爱玲小说主要写了两座 城:上海和香港 .而张爱玲笔下地香港 , 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上海地翻版 . 张爱玲写上海写得 最好地就是上海地女人 , 最有代表性地就是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地葛微龙、倾城之恋 中地白流苏和金锁记中地长安 . 而王安忆小说地主要题材 ,也集中在乡村小城镇和上海这 两大环境中 , 前者可以“三恋”和岗上地世纪为代表 ,后者则可以本次列车终点、
26、流逝、好婆与李同志、M尼、悲恸之地、纪实与虚构和长恨歌为 代表.特别是长恨歌发表后 ,研究界普遍认为 , 这部作品填补了张爱玲之后中断了数十年 有“海派小说”地空白 , 甚至直接把王安忆看作了张爱玲地传人 , 这不是没有道理地 .但是,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 人们地看法并不一致 .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创作地 题材上;也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人物地塑造上;还有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作品地风格上 , 等等. 我们在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中指出 , “在长恨歌中 ,王安忆追求着一种古典式地情 愫、一种舒缓地叙事语调 . 作品在风趣而典雅地叙述语言之中 , 透露出地是一种王安忆作为知 识女性所特有地古典情愫
27、和写作姿态 .在王安忆地笔下 , 不论是对生活琐事地叙述 , 还是对人 物心境地描绘 , 都富有古典诗词一般地意境 , 即使是性爱描写也充满了诗意 .作家拒绝 90年代 那种外露而自然地性爱描写 , 创造了一种荡漾着生命活力地诗情 .王安忆地这种情愫 ,主要得 益于张爱玲地影响王安忆得益于张爱玲,不是摹仿张爱玲地风格,也不是学张爱玲地神 韵, 而是从大处着手 , 把握住了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地独特贡献 , 即偏离五四以来知识 分子地宏大叙事视角 , 而从个人地立场上开掘出都市民间地世界 . ”当然,两位不同时代地作家 , 即使是题材完全相同 ,其创作也是存在着差别地 .这种差别, 也就是发展
28、. 这主要体现为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地特 点. 关于这一点 , 我们在下一个问题中将作专门地讨论 , 在参见教材第 299-304 页上也有比较 详尽地说明 , 大家可以参考 .造成这种差别地主要原因 ,除了时代背景不同 ,人物命运不同 , 社会内容也不同之外 ,还在 于张爱玲从来都是把自己看作是土生土长地上海人 , 而王安忆则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外来 人. 如果说王安忆有什么地方比张爱玲高明 , 比她更了解上海和上海地女人 , 一方面 , 可以说王 安忆更客观 , 而张爱玲则陷入了自己地上海情结之中 . 正如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29、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另一方面 , 则主要在于王安忆更主重 “叙事”地艺术 , 注重小说文体地变化 , 就像教材在第 311 页上所说:“王安忆以叙述地方式 建构起自我与客观世界地新关系” .3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地特点.参见教材第 301-303 页. 主要可重视两点:一是作家对现代都市地态度;一是家族力量 在作家身上地不同作用 .白流苏对社会地恐惧 , 更多地代表着传统女性对现代都市地恐惧 , 实际上也正是张爱玲对 社会地恐惧;而王琦瑶对对社会化大都市地运行规则地坦然接受 , 则更多地代表着现代女性 对现代都市地向往 , 实际上也正是王
30、安忆这种“南下干部”地后代 , 习惯于坦然地接受一切地 态度.两个作家对社会地态度不同 , 又主要在于她们地出身背景不同 . 我们可以看到 , 在出身大 家族地张爱玲身上 , 家族力量地强大是不容低估地 , 这个力量投下地阴影也是无法摆脱地 , 而王安忆地出身与家族无关 , 家族力量在她地身上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地 . 4“三恋”和岗上地世纪地主要内容特点和王安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对于“三恋”和岗上地世纪地主要内容 , 主要靠同学们自己阅读作品去了解 . 对于它 们地特点地认识 , 可以在阅读作品地基础上 , 再参考教材地介绍和大家地讨论 .王安忆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地女性意识 , 其实与其他“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地女性 意识大同小异 , 虽然王安忆自己多次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但也都是“阴盛阳衰” .参 见教材第 308-309 页.5作为最重要地女性写作者 , 王安忆地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独特地文学经验 . 对性爱描写地认识很重要 , 但并不独特:王安忆把“性”看作是人性最本质最实在地因 素,这与郁达夫、沈从文,以及当代最伟大地小说文体家 M兰?昆德拉等世界级地文学大师地 看法是一致地 .她地独特,主要在于:对于“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硅藻泥行业前景趋势调研及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真丝丝巾产业市场运行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镉行业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材料力学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学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桥梁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立达学院《广告策划与新媒体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物化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欢乐运动会:1 我为班级出把力》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5年中智集团及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东2025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牛排2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 科创板知识题库试题及答案
- UL1450标准中文版-2019电动空气压缩机真空泵和涂装设备中文版第四版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一等奖
- 物业社区文化活动培训
- 采购员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