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和凉州词夜归鹧鸪天端居柳州鹊桥仙咸阳_第1页
柳梢青和凉州词夜归鹧鸪天端居柳州鹊桥仙咸阳_第2页
柳梢青和凉州词夜归鹧鸪天端居柳州鹊桥仙咸阳_第3页
柳梢青和凉州词夜归鹧鸪天端居柳州鹊桥仙咸阳_第4页
柳梢青和凉州词夜归鹧鸪天端居柳州鹊桥仙咸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地高处望云开。1 (1)“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在表达技巧 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尝闻”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分析。运用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赋西风以人格。 表达了诗人焦灼的盼望西风早早回去的悯农心情。“尝闻”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如鹤”描绘了白发的形象,“鹤立”的姿态给人持久、执著的感觉,写出了农人的迫切心情;其次,“麦地”的背景,交代了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高处”暗示了农人的急切心情,显得非常

2、形象。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3(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4 凉州词 张 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

3、】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5(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虚实结合。诗的衬托对比主要从诗歌所描绘的景象着眼。第1、2句中的“边城”从远处写远景;“芦笋”从近处写近景。雁儿在天空中低飞写动,芦笋在地面上初生写静。第1句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第2句则给人以明快向上之感,这是抑与扬的对比。前两句写的是现实景物,是实写;后两句有实写,也有虚写, “无数铃声遥过碛”是实写, “应驮白练到安西”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虚实相生。6夜 归周

4、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竹杖。7(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处?全诗是如何围绕这一诗眼展开描写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夜归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夜深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与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8(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

5、: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跃然纸上。9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员夜煮茶。10(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形成

6、对照,运用的是反衬手法。11端 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秋。【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12(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不能换。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三、四句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

7、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3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14(1)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承上启下。“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景之间起了结合作用。(2)就诗而言,诗思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请从“情”和“境”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第一句作者以平淡的笔墨来显示自己被贬到柳州的“宦情羁思”的凄黯迷茫,三、四句中描写阳春季节花尽叶落莺啼的“境”,正因为满庭的落叶、莺啼,触动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心意凄迷,本是烦乱的内心听到莺啼之后就更觉心情烦躁。由此将“情”“境”结合,达到“情以物迁”。15鹊桥仙

8、夜闻杜鹃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16(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17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

9、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呜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8(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统领全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开篇讲“愁”,后面交代为何而愁。(2)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出对国家衰颓的无限感慨。19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林幽僻深邃。拳宿鹭: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0(1)第三联两句中各

10、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而“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1(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1、诗歌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和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2、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鱼竿可”,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22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

11、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封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代将领,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23(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1、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2、小孤

12、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言志。3、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24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是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局:棋盘 25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事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

13、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26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正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事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27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家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2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词的上阕

14、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经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对比。作者将城中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家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30江行(宋)严羽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杪:树梢。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3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

15、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就感到厌烦。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32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331、这首诗多次写道“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芦影)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中“清

16、”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34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35词多富情趣,而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幽深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词语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情绪。36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显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37西江月 黄陵庙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涛神留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