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赤壁常规用_第1页
酬乐天赤壁常规用_第2页
酬乐天赤壁常规用_第3页
酬乐天赤壁常规用_第4页
酬乐天赤壁常规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

2、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3 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醉赠刘十八使君相赠,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解题4 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

3、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5整体感知诗歌大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6百折不挠1.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废锢十年;后被召还,又因玄都观诗案,再次被贬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在政治上遭受第二次挫折;直至晚年,还被第三次排挤出朝,先后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长期被贬谪的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屈从于

4、命运的压力,而是始终保持着激扬奋发的战斗精神。看资料总结刘禹锡的人生态度7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积极进取 一生蹉跎的刘禹锡,到了老年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的事情多了,明白的事理就多,办事也就更加熟练;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如同观看江河山川那样清楚。这样仔细想来,老年也是很荣幸的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能心情畅快。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境优美,气势豪放,不要说日在桑榆已是晚景,晚霞也可以照得满天彤红。因此,刘禹锡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彩霞,情绪积极,格调高昂,有一种鼓舞人的力量。这两句诗

5、是刘禹锡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 8结合背景探究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诗中作者又把这种人生态度体现在哪一句上?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名句赏析10名句赏析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感情: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哲理: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12名句赏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振作,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13 从贺之章“笑问

6、客从何处来”诗句所体现的心境,解读刘禹锡诗句“到乡翻似烂柯人” 贺之章本是回到故里,因离家已久,在外漂泊多年,却被村里小童当作“客”,此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露于一个“客”字中。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觉得自己回到故乡,反而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斧柄的人,昔日好友柳宗元等人都已去世,表达对旧友与岁月流逝的悲痛,备感惆怅、伤痛。借用典故,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叹。诗人在悲痛中叙事,叙事中融情。14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

7、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15(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赤 壁杜牧16阅读理解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

8、未销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1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18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9相关资料: 刘禹锡(772842),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参与讨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20 九月,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