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二模汇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1.gif)
![光现象-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二模汇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2.gif)
![光现象-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二模汇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3.gif)
![光现象-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二模汇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4.gif)
![光现象-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二模汇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2fe14e5ef0bce30c32a413706faf514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光现象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二模汇编在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A望远镜B穿衣镜C放大镜D近视眼镜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找到 像的位置(选填“虚”或“实”),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在镜前 位置看上去好像点燃似的(选填“不同”或“同一”)。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静止时,两个力的大小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上。光的三原色是 A黄、绿、蓝B红、绿、蓝C红、黄、绿D红、黄、蓝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如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下列光学器具中,主要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放大镜B近视眼镜C潜望镜D照相机下列单
2、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红光 绿光 蓝光 黄光ABCD下列不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蓝光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 AO 画出反射光线 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红光B橙光C黄光D紫光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下列光学器具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A穿衣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 ,采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实验时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是为了 (选填字母 A“得到普遍规律”或 B“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3、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为了保证光源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若凸透镜焦距为 10 厘米,将光源置于光具座上 45 厘米刻度处时,通过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某小组同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他们分别测量并记录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实验序号入射角(度)折射角(度)1201323019340254503156035 表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实验序号入射角(度)折射角(
4、度)61320719308254092845103355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5 可得: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610 可得: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均选填“大于”或“小于”)(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6 或 2 与 7 或 3 与 8 可得:当 。(3) 他们增大入射角继续研究,表三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实验数据,表四中的入射角为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拟进行实验的数据。小王分析了表三的数据,结合之前得到的实验结论,认为表四中实验序号 中拟定的入射角会找不到折射光线,理由是 。表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实验序号入射角(度)
5、折射角(度)116537127039138041148942 表四: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实验序号入射角(度)折射角(度)1540165017601870 如图所示,图(a)是光的 现象,图(b)是光的 现象。现将图(b)中水杯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内能的。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 AO 画出反射光线 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平面镜可以 A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成实像C成放大像D成倒立像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白天在电视上收看“空中课堂”时,有时会出现屏幕的“反光”现象,影响收看效果。(1) 这种“反光”现象是
6、由光的 现象造成的。(2) 为了避免“反光”现象,除了安装并拉上窗帘外,采用的方式还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采用此方式能避免“反光”的理由是 。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60,则反射角为 A 15 B 30 C 45 D 60 如图(a)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用玻璃板是为了替代 。如图(b)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应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应将光屏向 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选填“左”或“右”)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若入射角为 4
7、5,则折射角可能为 A 60 B 50 C 45 D 28 下列光学器具在使用中,成倒立实像的是 A幻灯机镜头B放大镜C穿衣镜D近视眼镜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 AO,画出反射光线 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红光B黄光C橙光D紫光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 作为平面镜;“测定物质的密度”的 实验中用量筒测量物体的 ,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测力计应 (选填“水平放置”或“竖直悬挂”)进行调零。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
8、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而形成光的 现象,三原色光,是指红光、绿光和 。客机在高空飞行时,舱外的气压 舱内的气压(选填“低于”或“高于”)。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 OB,画出入射光线 AO 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下列各选项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 ABC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 作为平面镜,并将它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中,为了研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使压强计金属盒处于 液体的 深度(后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再比较压强大小。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他对物理学的贡献,配对正确的是 A伽利略 摆的等时性B瓦特 光的色散现象C牛顿 杠杆原理
9、D欧姆 电流的磁效应随着现代社会对住宅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办公楼、住宅的玻璃门窗通常采用真空玻璃。其结构特点是将两块玻璃边部密封在一起,通过抽气口将两层玻璃之间抽成接近真空并用玻璃柱支撑,如图所示。这种玻璃既不影响采光,又能隔音,还能起到冬天保暖、夏天隔热的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但双层真空玻璃制作和安装成本较高,如果安装或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玻璃破裂,影响居住环境的安全。(1) 双层真空玻璃“既不影响采光,又能隔音”的原因是: 。(2) 双层真空玻璃容易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空部分接近真空,由于 的作用会将玻璃板压碎。(3) 请判断:双层真空玻璃 (选填“能”或“不能”)屏蔽无
10、线电波信号。下列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 A白光B红光C绿光D蓝光光从空气斜射入盐水中,折射角为 30,则入射角可能为 A 0 B 30 C 45 D 90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成的像 AB。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需用 来替代平面镜;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有不同种类的液体、烧杯和 ;在“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采用 法处理实验的测量数据;用伏安法测电阻,其实验原理是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时釆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
11、烛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时,在距 B 点 5 厘米的光屏上能找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蜡烛位于光具座的 厘米两条刻度线之间(选填“030”、“3040”或“4050”)。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 作为平面镜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他们选用两支高度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像与物的 关系。实验过程中,小宋同学发现两支蜡烛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他认为像与物的大小是不相等的。你认为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某小组同学发现
12、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水中,另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空气中,如图(a)所示。他们保持入射点 O 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转过一定角度,观察到反射和折射光线如图(b)所示。(1) 由图( a )或( b )可以发现 在同一平面内。图( c )为图( a )、( b )重合后的示意图,请猜想:两个平面相交的线 MN 是 。(2) 他们确定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并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了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 实验序号入射角(度)反射角(度)折射角(度)11010132202027330304244040595454570650
13、50无折射 表二:光从玻璃斜射空气中 实验序号入射角(度)反射角(度)折射角(度)71010158202031930304910404076114545无折射125050无折射 i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第 2 列和第 3 列,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ii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5 或 710 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 。(3) 从表一、表二数据中,他们发现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如果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时的入射角为 ,为了得到 的大小,应该在入射角为 的范围内继续实验。在平静的湖面
14、上,一只气球慢慢升起,关于这只气球在水中的“倒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形成,像逐渐变小B光的折射形成,像逐渐变小C光的反射形成,像的大小不变D光的折射形成,像的大小不变在图中,请根据入射光线 AO 画出反射光线 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下列色光中,不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A白光B红光C绿光D蓝光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 0,则折射角为 A 0 B 30 C 60 D 90 成语“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这主要描述了乐音三个特征中的 ;常用“镜花水月”比喻虚幻景象,这实际是光的 现象;“芳香四溢”则是指植物花香分子的 运动。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使所研究物体分别处于
15、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状态,并在此时比较该物体所受两个力的 、方向和作用线的关系。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替代平面镜,并用 的蜡烛来寻找并确认像的位置(选填“点燃”或“未点燃”)。小明在复习物理时,对六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如表一所示。请你尝试从其他角度对这六个知识点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和理由填写在表二中。(按实际分类的情况填写,不一定填满表格)。表一 序号知识点分类理由1速度、机械功率、密度力学2磁感线磁学3光线光学4比热容热学 表二 序号知识点分类理由1234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认 的位置。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
16、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 点(选填字母)。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存在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6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射角一定为 30 B反射角一定为 60 C折射角可能为 30 D折射角可能为 60 在各种不同色光中, 光、绿光、蓝光叫做三原色光。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5 厘米,将发光体放在该透镜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 35 厘米处,它经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
17、验中,玻璃板应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物体需放在 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蜡烛位于光具座的 A 点时,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 厘米两条刻度线之间移动(选填“5060”、“6070”或“70100”),所成的像一定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采用 作为平面镜。如图所示,为了找到虚像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 ;为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应将蜡烛 A 放在 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同时发
18、现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使所研究物体分别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状态,并在此时比较该物体所受两个力的 、方向和作用线的关系。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替代平面镜,并用 的蜡烛来寻找并确认像的位置(选填“点燃”或“未点燃”)。下列光学器具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老花镜B放大镜C望远镜D穿衣镜在“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中,应将电流表 (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在电路中,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选填“正”或“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
19、 作为平面镜,并将它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替代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便于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开始时需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为了可以在杠杆上 。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 A简易潜望镜B穿衣镜C放大镜D汽车后视镜答案1. 【答案】B【解析】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所以A不符合题意。穿衣镜是平面镜,可以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所以B符合题意。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所
20、以C不符合题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所以D不符合题意。2. 【答案】虚;不同;相同;直线【解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找到虚像的位置,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在镜前不同位置看上去好像点燃似的,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静止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 【答案】B4. 【答案】【解析】解: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 B,用虚线连接 A 、 B 即为 A
21、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答图。5. 【答案】C6. 【答案】A7. 【答案】B8. 【答案】9. 【答案】A10. 【答案】【解析】分别作出物体 A 、 B 端点,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 B,用虚线连接 A 、 B,即为 AB 在平面镜所成的像。11. 【答案】C12. 【答案】像的位置;A;同一高度;不能13. 【答案】【解析】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 B,用虚线连接 A 、 B 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答图。14. 【答案】(1) 小于;大于(2) 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 16 、 17 和 18;光在
22、空气和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时,光在玻璃中角度的变化小于空气中角度的变化,当在玻璃中的角度为 42 度时,空气中的角度为 89 度,当空气中角度增大到 90 度时,玻璃中角度应小于 43 度。反之,当玻璃中角度为 50 度时,空气中对应的角度应大于 90 度,不可能15. 【答案】反射;折射;热传递16. 【答案】【解析】由入射角为 30 可得反射角也为 30 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度数等于入射角为 30 即可,如答图所示。17. 【答案】A18. 【答案】【解析】由图可知,反射角为 90-30=60,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 OA,入射角度数等于反射角为 60 即可,如答图所示。19. 【答案】
23、(1) 反射(2) 调整屏幕角度(改变人的位置);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改变反射角(离开发射光线的区域)20. 【答案】B21. 【答案】平面镜;放大;左22. 【答案】D23. 【答案】A24. 【答案】25. 【答案】A26. 【答案】【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结果如答案所示。27. 【答案】玻璃板;体积;电子天平;水平放置28. 【答案】色散;蓝光;低于29. 【答案】【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40,因此反射角为 90-
24、40=50,可得入射角也为 50,在法线左侧画出与法线夹角为 50 的光线即为入射光线。30. 【答案】C31. 【答案】玻璃板;竖直;相同;不同32. 【答案】A【解析】伽利略是杰出的意大利科学家,年轻时,他通过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来回摆动,进而反复进行实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A正确;牛顿是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B错误;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C错误;电流的磁效应是由奥斯特首先发现的,D错误。故选A。33. 【答案】(1)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 大气压强(3) 不能34. 【答案】A35. 【答案】C36. 【答案】37. 【答案】【解析】图中已经过
25、入射点做出法线,从而确定了入射角,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可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玻璃中可以作出其对应的折射光线。如答图所示。38. 【答案】玻璃板;U 型管压强计;图象;R=UI 39. 【答案】像的位置;像的大小;放大;3040 40. 【答案】玻璃板;竖直;大小;错误41. 【答案】(1) 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2) i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i 人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3) 4045 42. 【答案】C43. 【答案】【解析】由入射角为
26、60,可得反射角也为 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 60。44. 【答案】A45. 【答案】A46. 【答案】响度;反射;无规则47. 【答案】静止;大小;玻璃板;未点燃48. 【答案】序号知识点分类理由1速度、机械功率表示快慢程度2密度、比热容表示物质特征3光线、磁感线建立物理模型49. 【答案】玻璃板;像;20;B 、 D 【解析】(1)使用透明玻璃板是采用其透明的物理属性,使眼睛在蜡烛 A 一侧能看到物体 A 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 A 的另一个物体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0cm-10cm=40cm 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 2f=40cm,所以
27、f=20cm; A 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0cm-5cm=45cm,大于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0cm-15cm=35cm,处于 f 和 2f 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0cm-30cm=20cm,等于 f,不成像; D 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50cm-40cm=10cm,小于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当蜡烛置于图中 B 、 D 点处能成放大的像。50. 【答案】A51. 【答案】红;缩小;照相机52. 【答案】竖直;不同;6070;缩小【解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前面蜡烛的像与后面的蜡烛就无法重合了;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将物体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已知 f=10cm,蜡烛位于光具座的 A 点时,u=30cm2f,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 2fvf,则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 6070 厘米两条刻度线之间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亲低保申请书范文
- 提高图像处理速度的具体办法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调研地理试卷(12月份)
- 维保合同范本(2篇)
- 给公司员工做饭的劳务费合同(2篇)
- 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库资料练习含【答案】卷24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3 Period6课件
- Module 3 Unit 5 Let me show you our new school综合练习 教科版(含答案)
- 2025年冻熟淡水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企业孵化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考试对口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智能制造知识课件
- 网络计划技术及应用课件
- 医院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制度及应急预案
- 旋挖抗滑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完)
- 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件-8.摆花样 |人美版(2014秋) (共35张PPT)
- 砂土袋挡墙施工方案
- 住院患者长嘱口服药发药流程 内科
- 员工入职登记表
- 黑龙江普通专升本考试基础英语试卷(补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