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
2、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
3、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
4、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j躬尽瘁cu 选聘pn 无垠yng 殷红y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
5、,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
6、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
7、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
8、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二:整体感知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9、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默读第一部分。说
10、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默读第四部
11、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
12、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五:拓展延伸: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
13、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
14、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15、。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教学课时: 2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导 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闻一多,本
16、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年之久。成果之富,
17、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
18、,行的高标”。(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
19、学术?(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1) 第一、二自然段。(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
20、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研讨课文:研读第二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
21、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探究学习:(1)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2)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3)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1) (略)(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
22、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拓展延伸:(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
23、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布置作业:(1) 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板书设计: 学者和诗人、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楚辞校补做了不说 、古典新义闻一多先生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革命家、
24、起稿政治传单说了就做、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教后记3.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一、导入: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
25、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26、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明确:笑声 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明确:笑声 明朗 (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 ( 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 体
27、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43小节 “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之四:冯雪峰来访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深恶痛绝” “但” “每封” “不同角落”“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三、 作业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
28、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明确:“心里的欢喜” “ 仿佛不顾一切” “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 “安顿” “沉思” “谈得热闹” “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
29、的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三、深入探讨,回味悟旨,学习写法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同学可发表质疑 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四、作业:配套练习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
30、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课时: 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听三国演义主题曲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
31、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二、背景简介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三、一读 - 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 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四、二读 - 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五、三读 - 读出语气和感情 1、
32、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5、全班齐读。六、延伸拓展: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七、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
33、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 才好 学 勤学、刻苦 敬 才善 劝教后记5.黄河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2 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读、悟
34、、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板书:黄河颂光未然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思考:全诗表
35、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三、朗读交流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3、全班齐读诗歌。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我站在高山之
36、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四、内容研讨: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指导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4、最后一段
37、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五、布置作业: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一、 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一)序曲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38、 主体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二)主体:望黄河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
39、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三)主体:颂黄河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
40、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
41、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板书: 黄河颂光未然序曲-主体-尾声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精神补充资料:黄河颂的作者 光未然 作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共有 8 个乐章,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关于黄河的
42、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教后反思:6.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
43、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
44、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二、生字、词捂(w) 戒(ji) 凳(dng) 郝(ho) 叟(su) 膝(x) 诧(ch) 惩(ch
45、ng) 赚(zhun) 钥(yo) 匙(shi) 藤(tng) 祈(q) 祷(do) 哽(gng) 挟(xi) 懊(o) 皱(zhu)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三、课文分析1请学生粗读课文。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7-10)上课之前。第三部分(11-23)上课经过。第四
46、部分(24-29)宣布放学。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问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连也怕想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问3: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
47、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问4: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 -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 那么,布告牌前为什么围了那么多人?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 3讲读课文第7-10节,请学生朗读课文。问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平时对
48、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却温和;老师穿上了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穿的漂亮礼服,教室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问2:这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强调今天不同于往日,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是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四、布置作业:本课生字、词,预习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总第12课时)教学要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拼音。2从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看,你觉得小弗郎士是怎样
49、一个人? 幼稚、天真、无知。3教室里有哪些地方不同往日?说明什么?(1)教室气氛。 (2)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3)老师的衣着。(4)教室里来了镇上的人。 这一切引起读者的疑问,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二、讲析课文第11-23节1讲析第11节。问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用书上的话回答)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问2:这问题严重吗?为什么? -很严重,说明国土沦丧,国已失去主权.问3: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这一消息? -又柔和又严肃。柔和:对孩子充满了爱;严肃,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问4:这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还表现在哪儿? -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 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
50、及愤慨的心情。 第二个最后提出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他对祖国的热爱。2讲析第12-16节。问1:听到这消息,小弗郎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万分难过,坏家伙、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现在我明白了。问2: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也不
51、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3讲析第18、19节。轮到小弗郎士背书了,他是怎么想的?韩麦尔先生都说了什么?请学生朗读第18、19节。问1:小弗郎士想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他的这一想法表现了什么?(1)他懊悔当初未努力学习,想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2)表现他要学好祖国语言 的决心。问2:小弗郎士未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韩麦尔先生并末责怪他,而是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要把学习
52、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4讲析第20-23节。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问1:先生为什么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联系本民族人民思想感 情的纽带。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
53、爱国热情,团结起来为收复 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作者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先生强烈爱国心 的表现。问2:今天听讲小弗郎士的感受如何?为什么?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 请学生朗读第21节。 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 阿尔萨斯,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比成小国旗。习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问3: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1)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2)大家平 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
54、也谁都不在意; (3)孩子们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问4:此时,从教室屋顶传来鸽子咕咕的叫声,我心里怎么想?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请学生朗读第22、23节,讨论此时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
55、着悲愤与痛苦。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忘不了自己祖国的语言。三、总结: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四、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练习二、六。 第三课时(总第13课时)教学要点 1讲读第24-25节,归纳本文的中心。2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的。3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请学生朗读24-29节钟声和号声说明放学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问1:忽然一词在这里又说明什么? -大家学得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
56、经到了。问2: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钟声、号声无情地宣布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他内心极度痛苦。在这个小镇上,他已教了四十年多年的法语,而今他即将离开这里,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声音哽住了。问3:我-我-这里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声音哽住说不下去了。先生内心非常激动,一张嘴,仿佛有好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里,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问4: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
57、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里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 请学生朗读第24-29节后小结: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
58、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二、讨论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思想教育: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三、总结写作特点1选材。(1)作品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沧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作者为何如此安排? -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常。他们最
59、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2)(结合单元提示)小说第一部分上学路上是由主人公路上的见、闻以及感受等材料构成,它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表现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后来小弗郎士的变化作了铺垫。显然,这些材料是为下文表现中心服务的。另外,上课前表现气氛的不平常也是由材 料构成,表现人们对这最后一课的重视,说明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即对祖国的爱。总之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他的气
60、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3人物描写(结合课后练习)。韩麦尔先生-服装、表情、动作、语言。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语言: 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最后最后 评论法国语言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总结: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二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小弗郎士: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12-17、2l一23,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农业产业化合同管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广告终端设备投放与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环保抵押贷款合同范本分享3篇
- 二零二五版一期临床试验统计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辣椒种植与冷链物流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餐厅智能点餐系统维护与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企业承包经营与品牌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签约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汽车电池购销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版保安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合同2篇
-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 中介费合同范本(2025年)
- 《kdigo专家共识:补体系统在肾脏疾病的作用》解读
- 生产调度员岗位面试题及答案(经典版)
- 【物 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人教版
-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 电力行业 电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 《法制宣传之盗窃罪》课件
- 通信工程单位劳动合同
- 查对制度 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猪肉市场销售规模及竞争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