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文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最新文案1 分与和 (一)25的分与和 一、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二、 教学过程: (一) 激趣铺垫:1、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 实践操作: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
2、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 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2、 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 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 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 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三)想想做做:15题。 三、 总结评价。 教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比较难掌握。 2 小组之间的讨论效果
3、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有点乱。 (二)6、7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发展动手能力。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 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3、 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连一连。说一说。对口令。吃螃蟹。 4、 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5、 独立完成68题。 (三)10的分与合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
4、 二、 教学过程: 1、 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 教学例题: 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检查涂色情况。 小结。 3、 巩固深化: 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4、 练习一独立完成。 教后记: 1 10是在5、6的分合继续深入,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个内容。 2 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最新文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能正确、便捷地找出一个数的约数。 2、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5、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一些倍数。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什么是整除? 2、25和5,谁能被谁整除,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二、教学例118和24的约数各有哪几个? 1、首先明确找一个数的约数,就是看这个数能被那些自然数整除? 找18的约数,就是看18能被哪些自然数整除:18除以()=() 2、找约数的方法; A、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最小的约数找起,一直找到它本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B、用一一对应的试除法来做:也从最小的自然数试除,在能整除的时候,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约数,不成整除的时候,除数和商都不是这
6、个数的约数,一直除到除数比商大为止。 18/1=18(1和18都是18的约数) 18/2=9(2和9都是18的约数) 18/3=6(3和6都是18的约数) 18/4不能整除 18/6=3除数已比商大。 18的约数按顺序排列是:1、2、3、6、9、18。 3、用同样的方法找24的约数。 24/1=24(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2=12(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3=8(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4=6(1和24都是24的约数) 24/5不能整除 24/6=4除数已比商大。 4、观察约数的特征: 18、24的约数也可以分别用图表示 思考:根据上面的图回答 1、约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7、什么数?(1) 2、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什么数?(本身) 3、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2、3、6、9、18 1、2、3、4、6、8、12、24 18的约数24的约数 5、练一练 找15和36的约数各有哪几个? 三、教学例23和5的倍数各有哪些? 1、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把这个数分别乘以1、2、3.。所以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 5的倍数有5、10、15、20. 3、6、9、12、15、18 2、3、5的倍数也可以分别用图表示: 5、10、15、20、25、30 3的倍数5的倍数 观察上图发现:(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本身) (2)一个数有没有
8、最大的倍数?(没有)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练一练 (1)50以内4、9的倍数各有哪几个? 四、巩固练习 1、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4、8、16、32、40、48、64、80这几个数中, 80的约数有(4、8、16、40、80), 8的倍数有(8、16、32、40、48、64、80) 3、32能被哪几个数整除?32有哪几个约数?32是哪几个数的倍数? 32能被1、32;2、16、4、8整除。32的约数有1、32、2、16、4、8。32是1、32、4、8、2、16的倍数。 五、布置作业 反思:在教学找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的时候,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应加强: 1、约数中最
9、大的和最小的约数是什么。 2、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倍数是什么 3、强调一个数最大的约数和最小的倍数是一样大的是它本身,。 4、如何找出所有的约数,而且确认已全部找出的方法应加强。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最新文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
10、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
11、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
12、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13、复习教案最新文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
14、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 要
15、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最新文案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16、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
17、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
18、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 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
19、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电镀口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烧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沙滩折叠桌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车子委托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棉涤纶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有机系过滤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卖买房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微晶投影屏幕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采购借用合同范本
- 废钢购销合同范本
- 《电商直播》 课件 项目一 走入电商直播
- 电信渠道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优质课件(共20张)
- 口腔医学美学课件-3
- 酒店的安全管理制度
- 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 湖南省阳氏宗亲分布村落
- 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计算题练习100道无答案_新人教版
- 丰田卡罗拉电路图介绍
- 中考语文十大专题总复习资料
- 汽车驾驶员专业竞赛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