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胡大伟-物流教育课题_第1页
长安大学胡大伟-物流教育课题_第2页
长安大学胡大伟-物流教育课题_第3页
长安大学胡大伟-物流教育课题_第4页
长安大学胡大伟-物流教育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安大学胡大伟 2008年7月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第三轮教改项目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项目背景介绍1 陕西省教改项目介绍 2005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陕西省教育厅开展了“第三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本项目为2005年立项的重点研究课题,于2007年12月完成。 2 已取得过教育课题研究成果 曾获的2005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于实践面向21世纪公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 教指委该类项目研究背景 20

2、05年教指委筹备组开展的教学研究项目1 项目研究内容项目总体介绍国内外物流教育概况物流类本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主要特征 我国物流类人才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研究 物流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研究 物流类本科专业教材和课程建设 物流类本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2 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总体介绍物流类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调查报告我国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未来需求分析报告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告 物流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1 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划分2 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定义3 专业和学科概念4 国外物流领域涉

3、及的专业属性5 物流类本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主要特征6 对我国物流类本科专业设置的建议 7 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8 今后的主要任务1 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划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2004)0812 交通运输类081201 交通运输081202 交通工程081203 油气储运工程081204 飞行技术081205 航海技术081206 轮机工程081207W 物流工程081208W 海事管理081209W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10101* 管理科学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03 工业工程110104 工程管理110105W 工程造

4、价110106S 房地产经营管理110107S 产品质量工程110108S 项目管理1102 工商管理类110201 工商管理110202 市场营销110203 会计学 110204 财务管理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110206 旅游管理110207W 商品学110208W 审计学110209W 电子商务110210W 物流管理110211W 国际商务110212S 物业管理110213S 特许经营管理注: 专业代码后带“*”的表示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 专业代码后带“”的表示需从严控制设置的专业。 专业代码后带“W”的表示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 专业代码后带“Y”

5、的表示引导性专业。 专业代码后带“S”的表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专业。2 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定义(1)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专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年)中给出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两个目标: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的满意度。为此而做的相关管理和协调活动,我们称之为物流管理。在高校开设的相对应专业我们称之为物流管理专业。具有物流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合格毕业生,可视其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2)物流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

6、)专业 在提到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定义问题时,首先应该明确工程的概念。国际上对工程(Engineering)一词有着普遍而且基本一致的解释。权威性的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工程的解释为:“将科学应用于最有效地转化自然资源,造福人类”。在我国,“工程”一词在汉语中的解释,辞海中有两个: (1)“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2)“指具体的施工建设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辞海中的解释和国际上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2)物流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专业 据此给出如下的定义: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工程技术

7、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理论应用于物流系统中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这个系统包括物流的所有要素,以及他们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 (3)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异同两者的培养侧重点有所不同 物流工程侧重于培养综合应用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物流管理专业则侧重于培养从事企业的物流管理,并负责进行企业物流系统的策划和组织的高级管理人才。两者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 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决定,两者在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如物流工程侧重于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以及信息化技术,即偏于工程技术;而物流管理则侧重于物流系统间的整合和与国际间的接轨,偏于企业管

8、理和贸易。两者的就业去向和具体的工作岗位稍有不同 物流工程的毕业生往往去向交通运输部门和大型企业等需要实际物流操作的工作岗位;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则在政府经贸,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系统管理的工作,两者的就业去向有所交叉,但所从事的岗位的侧重点有所差异。 3 专业和学科的概念(1) 学科的含义 学科的两个含义: 学科的第一个含义,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 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

9、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学科的第二种含义: 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 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1大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3 专业和学科的概念(2)专业 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实际上,专业有广义、狭义和特指三种解释。 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 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

10、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大多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 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 高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3 专业和学科的概念(3)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 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一个学科,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 学科、

11、专业又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二者的差异。学科和专业的构成是不同的。 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 一、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 二、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 三、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 而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 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 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与专业目标的区别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

12、 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水平。(3)学科与专业的关系(3)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学科和专业经常容易为人们所混淆。专业往往被人们等同于二级学科。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高校中必然出现分化甚于综合的局面,造成学科专业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人才培养表现出过于专门化,知识面拓展不开;科研表现出研究方向狭窄,整体效益低下等。4 国外物流领域涉及的专业属性4 国外物流领域涉及的专业属性Systems engineering Industrial (and) engin

13、eering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Information scienceInformation systemsMarketing and transportationBusiness administrationLogistics and acquisition management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Finance and operations

14、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Electrical engineering5 物流类本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主要特征通常,普通高等教育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两类。其中科学教育注重培养教育对象的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善于探索、勇于创新;而技术教育则是以技术科学为教育基础,以技术技能为主要专业内容,同时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物流教育其基本特征应该是以技术教育为主、兼

15、顾科学教育。这也就是说,物流教育以物流及相关技术为主要学科基础、以物流类应用技术为主要专业内容、以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的应用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力求在物流理论方面不断提高,进而反过来再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构成了一种矛盾:技术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对象之间的矛盾。而事实上,虽然技术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对象特点突出、区别明确,但正是由于这个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才形成了物流类本科教育的诸多特征、特性。在此必须明确:物流类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物流类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既非研究物流理论的高端人才,也不是从事简单物流操作的技术工人。 物流类本科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特征物流类本科教育的主要特征(1)

16、工程意识 物流类本科教育的首要位置。(2)综合意识(3)扎实地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4)能够科学分类 按照工程应用和管理技术将本科教育分为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两大类。物流工程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工程技术的掌握为目标,而物流管理教育则应以促进学生的管理技术的运用为目的。分类的目的是更加细致地进行教育,是为了明确、细化所培养的内容和对象,并非简单割裂。(5)教育与训练并重(6)课堂教学结合科研、社会实践物流类本科教育的任务树立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依据物流及其相关领域学科特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覆盖面,注重学生实践环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以提高物流综合效益为主线,以物流技术支撑及合理使用、物流

17、工程结合物流管理为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根据培养基础扎实、技术知识面宽、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潜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6 对我国物流类本科专业设置的建议 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在某些方面的确存在着交叉和共同点。故而有学者提出,是否可以将两者合并为一个专业,如称“物流专业”,从而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概率,减少两个专业对招聘单位易造成的疑惑和不解。6 对我国物流类本科专业设置的建议 本项目研究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下,采取这种一刀切的整合方式似为不妥。诚然

18、,在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其大学教育采取通才教育的模式,例如在物流发展最快的美国、日本等,他们的高校在进行物流领域本科生教育时,就没有设置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专业,其教学内容基本上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或工业工程领域中。但是,在现阶段,还不能把这些国家的培养模式,不加分析和取舍地套用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因为这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其实国外发达国家的通才教育有两点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的条件,其一是大学理论教学实数中专业课所占比例问题;其二是毕业生就业后的岗位培训问题。 6 对我国物流类本科专业设置的建议 建议: 第一,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对专业人才的渴求,企业在激烈的

19、市场竞争中,希望招聘到的物流类毕业生上岗后能尽快熟悉和适应业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对本专业岗位工作内容和细节有着相当的熟练度。正如前文所分析,对于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两个专业,在内涵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于刚从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还不可能对这两个专业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如若模仿国外那样大学生进入企业后再进行深入细致的岗前培训,这将造成企业过多的岗前培训投入而增加管理经营成本,在目前情况下这将不会使得大部分企业认同。因此,从企业当前对于物流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合并的做法有操之过急之嫌。6 对我国物流类本科专业设置的建议 第二,从发达国家成功的人

20、才培养经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进行通才教育已是发展趋势。虽然目前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但各行业之间却又不断渗透,所谓“博而专”综合型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青睐。加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已逐渐趋于模糊化,择业的范围将更宽更广。在此大趋势下,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必然向通才教育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必将走向融合。但这种融合必须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经济特征十分显著,用人制度和机制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目前,我国显然条件还不具备。6 对我国物流类本科专业设置的建议第三,既然如此,从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专业特色分析来看,物流工程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建议主

21、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它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是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理论;二是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技术使用;三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而物流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建议主要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来体现它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即如何科学有效地将一个物流系统内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发展的历程中,这或许需要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特别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仍然存在着就业压力大、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专业要求逐渐提高的特征,故本项目研究认为,整合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是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但当前仍应按上述所论述的两者培

22、养目标进行培养,并结合各高校特点和教学实际来进行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7 物流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我国高校培养模式的类型:研究开发型人才培养模式 指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通过分析、综合科学原理和已有技术,创造出新的技术构思和理念,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 指培养具备较宽的多学科背景知识、较强的企业管理意识和综合组织才能。面对市场经济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技术水平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本专业领域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工艺及生产系统的创新设计,并在

23、确保产品与工作质量而设立的人才考核制度下,能把握市场经济杠杆,实现企业的人、财、物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企业经济效益的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实施型人才培养模式 指培养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面对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以及在更新工艺和更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其专业知识特长,正确处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直接面向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外高校培养模式的类型 通才教育培养模式 指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上,给予必要的专业知识,但其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关系比较松散,主要着重于基本素质的培养,美国、英国、日

24、本等国高校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专才教育培养模式 指给予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为了其专业需要而设置,基本能力也主要是为专业服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专业知识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前苏联和我国改革开放前都是很典型的专才教育模式,德国似乎也倾向于这种模式。物流类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我国国情,在参考国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本着人才培养需具有超前性的要求,充分考虑物流教育资源的现状,兼顾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确定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现代物流运作

25、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具体是指“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对技术、工艺的应用。这里所指的“技术”不仅是指工程技术,也指管理技术,经济技术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面向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作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为目标。1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2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