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_第1页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_第2页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_第3页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_第4页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2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 界 方 案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Taizhou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二二年九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院 长:曾钢锋总工程师:陈贺珏项目负责人:吴万里技术文件会签栏:核 定审 查校 核设 计(编制)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Taizhou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electric Power二二年九月目 录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2、目 录 PAGE 2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PAGE 1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59440591 前 言 PAGEREF _Toc59440591 h 1 HYPERLINK l _Toc59440592 1 概况 PAGEREF _Toc59440592 h 1 HYPERLINK l _Toc59440593 1.1 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59440593 h 1 HYPERLINK l _Toc59440594 1.2 河道划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59440594 h 58 H

3、YPERLINK l _Toc59440595 1.3 河道划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PAGEREF _Toc59440595 h 59 HYPERLINK l _Toc59440596 2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PAGEREF _Toc59440596 h 63 HYPERLINK l _Toc59440597 2.l 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59440597 h 63 HYPERLINK l _Toc59440598 2.2 基本原则 PAGEREF _Toc59440598 h 63 HYPERLINK l _Toc59440599 3 目标和任务要求 PAGEREF _Toc594

4、40599 h 65 HYPERLINK l _Toc59440600 3.1 划界确权范围 PAGEREF _Toc59440600 h 65 HYPERLINK l _Toc59440601 3.2 主要目标 PAGEREF _Toc59440601 h 65 HYPERLINK l _Toc59440602 3.3 任务要求 PAGEREF _Toc59440602 h 65 HYPERLINK l _Toc59440603 4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淮 PAGEREF _Toc59440603 h 66 HYPERLINK l _Toc59440604 4.1 划界确权依据 PAGEREF

5、_Toc59440604 h 66 HYPERLINK l _Toc59440605 4.2 划界确权标准 PAGEREF _Toc59440605 h 68 HYPERLINK l _Toc59440606 5 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 PAGEREF _Toc59440606 h 124 HYPERLINK l _Toc59440607 5.1 划界工作 PAGEREF _Toc59440607 h 124 HYPERLINK l _Toc59440608 5.2 实施安排 PAGEREF _Toc59440608 h 129 HYPERLINK l _Toc59440611 5.3 验收 PA

6、GEREF _Toc59440611 h 134 HYPERLINK l _Toc59440617 5.4 成果管理 PAGEREF _Toc59440617 h 135 HYPERLINK l _Toc59440618 6 经费测算 PAGEREF _Toc59440618 h 136 HYPERLINK l _Toc59440619 6.1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59440619 h 136 HYPERLINK l _Toc59440620 6.2 经费组成及计算标准 PAGEREF _Toc59440620 h 137 HYPERLINK l _Toc59440621 6.3

7、 经费预算成果 PAGEREF _Toc59440621 h 137 HYPERLINK l _Toc59440622 7 责任分工 PAGEREF _Toc59440622 h 140 HYPERLINK l _Toc59440623 7.1 组建领导小组 PAGEREF _Toc59440623 h 140 HYPERLINK l _Toc59440624 7.2 责任分工 PAGEREF _Toc59440624 h 140 HYPERLINK l _Toc59440625 8 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59440625 h 142 HYPERLINK l _Toc5944062

8、6 8.1 强化组织领导 PAGEREF _Toc59440626 h 142 HYPERLINK l _Toc59440627 8.2 落实工作经费 PAGEREF _Toc59440627 h 142 HYPERLINK l _Toc59440628 8.3 建立健全制度 PAGEREF _Toc59440628 h 142 HYPERLINK l _Toc59440629 8.4 加强工作指导 PAGEREF _Toc59440629 h 142 HYPERLINK l _Toc59440630 8.5 搞好宣传发动 PAGEREF _Toc59440630 h 142附表:黄岩区区级以

9、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附表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1 概况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前 言PAGE 4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PAGE 5前 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工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水利工程是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措施,是保障和服务民生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民经济

10、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和生态保护三大安全保障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划定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的管理范围是加强黄岩区河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水利部门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和加强河湖管理工作部署的重点任务,对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448号)、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

11、01476号)、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水规计2014113号)以及浙江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办河20154 号)和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科20166 号)文件的要求,到2020底前,全面完成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单项工程在标准化创建验收前须完成划界工作。划定管理与保护范围后,应及时设立界桩。黄岩区水利局在基本划定市、区级河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决定开展区级以下河道工程的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这项工作,黄岩区水利局委托台

12、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黄岩区境内所有区级以下河道编制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我院根据浙江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办河20154 号)的要求,结合黄岩区水利局对划界方案的具体编制要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组织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最终形成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报批稿)。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1 概况1 概况1.1 工程概况1.1.1自然及社会经济(1)地理位置黄岩区隶属台州市,为台州市区主城区之一,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南与路

13、桥区、温岭市、乐清市相连,西倚永嘉县、仙居县,北连临海市,东与椒江区毗邻。东部属于温黄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黄岩区现行行政区划辖8个街道、5个镇、6个乡,全区地域东西长54km,南北宽25km,陆域总面积988.64km2。黄岩图1-1 黄岩区在浙江省的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黄岩区地处温黄平原西北部,辖区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属于温黄平原,为丰饶的鱼米之乡;西部为丘陵山地,主要山脉有括苍山支脉和北雁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铅、锌及花岗岩等矿产资源。永宁江流域江北片地面高程一般为3.6m4.2m,江南西江平原高程较低,一般为3.23.6m。(3)水文气象黄岩区地处东南沿海

14、,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变化明显,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根据椒江区洪家气象站30年实测资料统计,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6.9,月平均最高气温27.6(7月份),月平均最低气温6.0(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6.8;多年平均气压1015.7hpa,多年平均水汽压18.0h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降水量146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36mm(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5.0m/s,相应风向NNE。洪家气象站地面气候特征值见表1-1。洪家站气象特征统计表表1-1 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15、()平均水汽压(hPa)平均相对湿度(%)月蒸发量(mm)最大风速(m/s)最大风速相应风向16.026.3-6.87.37664.120.0NW26.725.8-6.38.18057.414.3SSW310.128.0-5.410.48377.815.7NW415.331.51.215.18598.516.0WNW520.132.58.820.386116.214.0NNE623.835.213.326.489121.619.7NW727.637.618.431.886194.122.0E827.537.918.431.386185.125.0NNE924.135.212.225.98613

16、7.223.0NNE1019.232.73.218.381118.016.3NW1114.129.9-1.512.87791.317.0NW128.426.6-6.58.57474.214.3NW全年16.937.9-6.818.0821335.525.0NNE区域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低温少雨。春季大陆冷高压衰退,冷暖气团交绥,形成绵绵春雨。春末夏初,夏季风的暖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本地有持续时间较长的锋面雨,俗称梅雨。7至10月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台风活动频繁,常出现狂风暴雨。本地区的主要雨季分为梅汛期(4月16日至7月15日)和台汛期(7月16日至10月15日)。

17、降水量相对集中于6至9月,这四个月的累计雨量占年雨量的57%;其中8、9两月合计雨量占年雨量的33%。(4)社会经济黄岩区全区辖8个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澄江街道、新前街道、江口街道、高桥街道)、5个镇(宁溪镇、北洋镇、头陀镇、院桥镇、沙埠镇)、6个乡(富山乡、上郑乡、屿头乡、上垟乡、平田乡、茅畬乡),为台州市区主城区之一。黄岩区模具产业发达,被誉为“模具之乡”。201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1.61万人,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64.52亿元,增长6

18、.3%;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为3.5:48.5:48.0。全区人均生产总值8866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6.5%。图1-2 黄岩区行政区划图1.1.2河道概况河流水系黄岩区地处东南沿海,位于温黄平原,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水系发达,境内水系主要由 HYPERLINK /view/473599.htm t _blank 永宁江水系和金清水系组成。永宁江是椒江的一条主要支流,主流长78.8km,流域面积889.8km2。永宁江干流上游建有大型水库一处,即长潭水库,其坝址位于潮济以上3.5km,应家坑附近,坝址以上主流长39km,相应集水面积441.3k

19、m2。永宁江其主要支流有九溪、元同溪、龚屿浦和西江,其中以西江为最大。西江水系位于永宁江南岸,流域面积223.5 km2,主要支流有西建河、东南中泾、西南中泾、中干渠、南官河、东官河及西官河等,正常水位控制在2.42.6m。永宁江南北两岸开挖了长潭水库的江南渠道和江北渠道,江南渠道输水至西江水系,江北渠道贯穿江北平原。金清水系位于温黄平原东部和南部,最大的河流为金清港,集水面积1201.8km2。金清水系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黄岩区涉及范围主要在院桥镇(太湖闸和黄沙闸下游)和江口街道(山头泾闸下游)境内,面积43.1 km2,正常水位控制在1.61.9m。金清水系与西江水系相通,主要通过黄沙、太

20、湖、坝头、山头泾等节制闸控制水位。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1 概况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1 概况PAGE 6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PAGE 5金清水系永宁江流域金清水系图1-1 黄岩区主要水系分布图1 概况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1 概况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l 指导思想按照中央、省委依法治国,对河流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划界确权(限权)登记的部署,以及浙

21、江省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和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准确划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界线,设立界桩等保护标志,推进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工程管理责任体系。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对河道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划界,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黄岩区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重要内容。2.2 基本原则根据相关文件和规范要求,划界主要原则为:(1)依法依规、协调一致原则:依据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各类水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的法定标准和指导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

22、,同时以工程立项审批文件为依据,开展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2)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管理范围可与河道周边居民实际分布、村庄布局规划相结合,在不影响水域功能的前提下,水域形态可适当调整。按照节约利用土地、符合河道管理实际的要求,尊重历史、考虑现实,因地制宜确定划界标准。(3)分级负责、多方参与原则:根据河道划定需要,由黄岩区水利局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各街道、乡镇水利站,各级水利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由区自规、财政、交通、公安等部门及各涉及街道、乡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划界方案确定后,应征求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的意见。(4)可操作性原则:划定成果是管理水利工程的

23、基本依据,应便于操作。为便于主管单位今后对河道的有效管理,岸线起始点及转角均标出控制点及控制点坐标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2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仙居县乡镇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3 目标和任务要求3 目标和任务要求3.1 划界确权范围本文本划界的范围包括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主要包括双龙河、公路河和日溪等665条乡级及以下河道以及757条其他沟渠。665条乡级及以下河道长度共计839.24km,757条其他沟渠长度共计617.65km,总计划界长度1456.89km。3.

24、2 主要目标按照“依法依规、先易后难、尊重历史、分级负责、分批推进”的要求,有序推进划界工作开展。按照浙江省水利厅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完成本实施方案内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工作,并依法依规逐步确定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划定管理范围的,要设立界桩。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与权属清晰的,要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3.3 任务要求按照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划定河道管理范围范围线,明确管理界线、设立界桩,形成基础数据库,为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责任体系打好基础。4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准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25、 1 * MERGEFORMAT 4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淮4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淮4.1 划界确权依据4.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改);(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改);(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修正);(5)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2014年修改);(6)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发布)。4.1.2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1)浙江省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划界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2)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 171-96);(3)防洪标准(GB/T50201-2014);(4

2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5)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6)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201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10)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12)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9);(1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

27、2010);(1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4.1.3相关规划及成果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大纲(办建管(2015)59号); (3)黄岩经济开发区新前北城片河道规划(2013.08);(4)黄岩区平原河道规划(2018.09);(5)台州市黄岩区水域调查成果报告(2020)水利普查成果,已批准的水利工程设计成果,水利工程权属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等。4.1.4相关文件(1)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14285 号);(2)浙江省水利厅关

28、于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科20166号);(4)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476 号);(5)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6)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 26号);(7)关于水利工程用地确权有关问题的通知(1992国土籍字第 11号);(8)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9)浙江省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划界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10)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448 号);(11)浙江省土地管理局、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浙土发199832

29、号 浙水政1998253号;(12)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1990国土籍字第93号;(13)其它相关文件。4.2 划界确权标准4.2.1 划界标准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文件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浙水科20166号)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标准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行。条例未规定的水利工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决定具体划定标准。已划定管理范围的水利工程,其标准大于条例规定的,不再重新划定。无堤防的河道工程,划定标准按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执行,规划建设堤防的,按规划线划定河道管理线。管理

30、范围与公路等工程的管理范围交叉时,在与相关部门协商的基础上,按条例规定的标准划定。根据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浙江省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划界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划界标准如下: 1、有堤防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标准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两岸堤防和护堤地。有一级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线为堤身背水坡脚起二十米至三十米内的护堤地外边线,有二、三级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线为堤身背水坡脚起十米至二十米内的护堤地外边线,有四、五级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线为堤身背水坡脚起五米至十米内的护堤地外边线(险工地段可以适当放宽)。 2、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标准无堤防河

31、道的管理范围:平原地区无堤防乡级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二米的区域。其他地区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4.2.2 本次划界方案根据相关条例、划定文件及各河道相关的规划方案等,结合黄岩区河道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河道的管理范围划界方案如下:考虑到基于本轮水域调查成果的新一轮水域保护规划尚未开展,河道规模未确定,针对现状管理需要,本次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定以台州市黄岩区水域调查成果报告(2020)的现状平均河宽作为参考。(1)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

32、耕地)、行洪区以及两岸堤防和护堤地。(2)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乡镇级河道,迎水坡顶线(河岸线)外延5m作为河道管理范围;村级河道平均河宽在5m及以上的河道,原则上以迎水坡顶线(河岸线)外延5m作为河道管理范围;村级河道平均河宽在35m的河道,原则上以迎水坡顶线外延2m作为河道管理范围。村级河道平均河宽小于3m但作为水库、山塘的下泄通道或乡村主要行洪排涝通道(主要为山溪性河道),原则上以迎水坡顶线外延2m作为河道管理范围。其他沟渠作为当地行洪排涝通道,原则上以岸线外延2m作为其管理范围。(3)河道及其他沟渠只设置管理范围线,不设置保护范围线。(4)本次划界河道上的水闸均为小型水闸,其管理范围与

33、河道的管理范围统筹确定,已有单独划定方案的水闸,以独立方案为准。(5)本次区级以下河道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只划界、不确权,不作征地及移民拆迁补偿,原土地权属关系及性质不变;同时,为明确河道的管理要求,河道管理范围线的起始点及转角均设置范围线控制点界桩及相应坐标。(6)各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如下。4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准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4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淮 划界确权依据和标淮PAGE 122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PAGE 1234.2.3 确权标准本次区

34、级以下河道只划界不确权。5 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5 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PAGE 128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PAGE 1295 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5.1 划界工作5.1.1 工作流程(1)划界工作流程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黄岩区人民政府对方案审查,设计单位按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报告; 按照黄岩区人民政府批复的方案报告,通过招投标确定勘界定桩单位; 中标单位根据方案作业、划界定桩、形成统计表; 现场

35、勘界上桩,埋设标示牌; 内业整理,编制数据库入库格式; 编制划界报告,并提请报告验收;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抽检、验收;重点审核工程用地划界是否合理,划界工作是否界线分明、桩记醒目、手续完备、资料完整等。对于发现的问题,责成立即修正,核实无误后,方可通过验收,一时解决不了的,则暂不予以验收,限期解决问题后另行申请。黄岩区人民政府对划界成果发布公告。编制方案组织方案符合性审查 黄岩区人民政府批复择优选择勘界定桩单位根据方案作业、形成统计表 现场勘界上桩、埋设标示牌内业整理,编制数据库入库 组织抽检提请区人民政府申请验收 政府公示 图 5-1 划界工作流程图5.1.2 工作要求1、划界布桩

36、设置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界桩时,界桩设置在管理范围线边界位置,直线段按1处/km,非直线段适当加密,各拐点处一个。桩布设顺序按河道行洪、排涝方向自上而下,面向下游分左、右编号;在桥梁等重要涉水项目处、河道转角(角度小于120)处、水事纠纷和水事案件易发地段或行政界应增设桩。设置告示牌时,间距一般不大于 1km,对重要地段、人口密集或人流聚集地点应加密。2、界桩测量放样技术要求(1)根据测图资料掌握情况,选择先内业的工作方式。已有12000及以上大比例尺地形图,内业依据规划河道岸线等绘制管理范围线,预布拐点界桩,外业对界桩点位置进行放样测量,并校核成果。对于管理范围线平顺的河段,可仅对界线拐点处预

37、布界桩,其他界桩可外业时现场确定;对于实地变化或高程明显不符的界桩点应实地进行调整并展绘上图调整已划界线。对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河段,应在15000及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基础上,实测或修测河道基准线,再布置管理范围线。(2)界桩点应尽量设置在田块的交界处、田埂边、河塘边、道路边等不影响耕作和通行的位置。界线拐点处应设置界桩,圆弧段应加密以准确反映出界线走向为原则。(3)界桩理论位置在实地因故无法埋设,必须进行横向移位时,应测量出实际位置点坐标,并编制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测量移位界桩点之记注明移位信息。内业在界线图上应将此类移位界桩点作明确标示,并在界桩点成果表中标注。(4)界桩点放样前应对测站和

38、方向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检核,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进行放样。 (5)界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厘米。3、界桩制作、埋设标准界桩、告示牌制作标准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标识牌标准(试行)的相关标准制作。(1)管理线、保护线界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或大理石,混凝土安装时现浇(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0)。具体样式及尺寸见下图。 图5-2 界桩示意图界桩尺寸参考表表5-1类型尺寸(mm)界桩顶部四边棱台体边宽(A)150边高(B)100边厚100下部长方体边宽(C)200边高(D)400边厚100长方体基座边宽(E)400边高(F)100边厚200(2)告示牌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公告牌宽高比宜采

39、用3:2,。图5-3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公告牌版面4、界桩编号(1)界桩编号由河道(堤防工程)名称、黄岩区名称各字拼音第一个字母缩写和界桩号组成。界桩号用阿拉伯数字001、002、003流水编号,每条河道统一进行编排,其中河道区分左右岸。如上垟溪在黄岩区境内为“SY-HY左001”,其中“SY”为大坑拼音缩写,“HY”为黄岩区拼音缩写,“左”为河道左侧,“001”为界桩号简码。(2)两条河道界线交叉点及公共边界界桩编号以级别高低、平级河道以先勘定的河道界线为准。(3)若在已立界桩之间需要加埋界桩时,其界桩编号在上一个原有界桩号后加“-”再加数字序号,保证同一河道界桩编号不重号,例如“DK-XJ

40、左008-1”、“DK-XJ左008-2”,界桩简码则为8-1、8-2等。(4)河道界桩的起点一般设置为河道的起点、市县交界处;堤防界桩的起点一般设立在市县交界处、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等处。5、桩牌存档每座桩(牌)埋设完成后,以数码相机距界桩3至5米拍摄桩(牌)体正面照,与其坐标表对应,以便存档,并根据管理范围线绘制地形图及时绘制界桩位置略图,标明地理名称,形成界桩身份证。6、 划界成果(1)实地埋设的界桩、界牌、告示牌。(2)管理范围线桩(界)测量控制点成果表(3)管理范围线桩(界)测量已知点检核表(4)河道管理范围线及桩(牌)矢量布置图(5)管理线牌身份证需注明线牌编号、所在河道、具体地点、平

41、面坐标等参数;拍摄管理线牌近景、远景电子照片。(6)移位界桩点之记需注明点之记名称、编号、图幅号、所在地名、平面坐标等参数;移位说明;点位略图(表示出界桩点与河道及相邻点之间的关系,理论位置与实地埋设桩位的相对位置及准确距离)。(7)管理范围线桩(界)成果表需注明桩号、所在位置、平面坐标及高程等。(8)抽检成果资料,抽检成果质量评定表,整改情况汇总表等。(9)划界报告按照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报告编写提纲编制。5.1.3 工程量本次需划界河道共涉及乡级和村级河道665条,总长839.24km;其他沟渠757条,总长617.65km。本次只对乡级及村级河道埋设界桩和安装告示牌,埋设界桩1847个,

42、制作安装告示牌1847个。划界工程量汇总见表 5-2。划界工程量汇总表表5-2序号类别界桩(个)告示牌(个)1河道20321847合计203218475.2 实施安排按照黄岩区划界阶段目标要求,在2020年取得黄岩区人民政府批复,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划界工作。5 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5 主要任务及实施安排PAGE 144 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PAGE 1435.3.1 勘界定桩实施 (1)实施单位选择及资质要求 划界资质要求:拟定实施划界

43、立桩工作的单位应具备水利工程测量资质、不动产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乙级及以上测绘资质;界桩及告示牌按划界技术标准执行。 确权资质要求:由具备相应管理权限的国土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确定。 界桩界牌及告示牌由管理单位确定。 (2)坐标及高程系 坐标系工程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二期)。(3)测绘要求 测绘仪器 测图、界线测量、放样可采用 GPS、全站仪进行。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测量引用的起始平面控制点须为五等以上 GPS(GNSS)点或导线点,起始高程控制点须为四等以上水准点。所有引用的控制点需有可追溯的来源并符合相应技术规定。采用 GPS-RTK 测量控制点

44、时,应采用能控制整个测量范围且分布均匀的不少于 3个控制点进行参数转换,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小于2cm。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RTK 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 CH/T2009-2010 RTK 技术规范 的要求。界桩测量放样技术要求a.根据测图资料掌握情况,选择先内业的工作方式。已有 12000 及以上大比例尺地形图,内业依据堤脚线、堤肩线绘制管理范围线,预布拐点界桩,外业对界桩点位置进行放样测量,并校核成果。对于管理范围线平顺的河湖和水利工程,可仅对界线拐点处预

45、布界桩,其他界桩可外业时现场确定;对于实地变化或高程明显不符(高程相差大于 20cm)的界桩点应实地进行调整并展绘上图调整已划界线。b.界桩点应尽量设置在田块的交界处、田埂边、河塘边、道路边等不影响耕作和通行的位置。界线拐点处应设置界桩,圆弧段应加密以准确反映出界线走向为原则。c.界桩理论位置在实地因故无法埋设,必须进行横向移位时,应测量出实际位置点坐标,并编制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测量移位界桩点之记 注明移位信息。内业在界线图上应将此类移位界桩点作明确标示,并在界桩点成果表中标注。d.一般情况下要求采用 JSCORS、RTK 进行界桩点放样,也可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e.当采用全站仪在

46、基本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放样时,也可采用在图根导线点或增设支线点上放样。增设支线点不能超出 2 站;使用全站仪放样时边长不宜超过 300m。 f.界桩点放样前应对测站和方向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检核,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进行放样。g.界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cm;按洪水位确定的界桩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15cm。管理范围线图绘制堤防管理界线图上用红色实线绘制堤防管理范围线,线宽为 0.6mm。堤防管理范围界线桩点用红色圆圈表示,直径 1.5mm,桩点符号内线条作掏空处理,界桩编号在桩位旁标注,不要压盖河床,等线体字高 2.0mm,颜色为红色。堤防管理范围界线图上应适当标注特征拐点的坐

47、标;无拐点的顺直河段按1km间距标注。根据图面负载适当、注记清晰匀称的原则,标注相邻界桩点间距。堤防管理界线图的分幅、字体规格、图框注记整饰等应按地形图图式要求。堤防管理范围界线图表示方式见浙江省各类水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的法定标准和指导标准。数据信息化准备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成果数据入库代码应以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为依据制定,分类应与其一致、不冲突, 对应要素的分类方法、分类体系和编码不与其矛盾。数据按照 GIS 表达标准,分点、线、面三种符号。满足数据没有空白代码或代码错误的地物。要素应保证其完整性。连贯的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不得因注记、符号等而间断,如

48、河流不得因桥等地物而间断,等高线不能因高程点的注记而间断。保证数据没有悬挂点和伪节点、重点和重线、线条自相交或打折。拓扑关系应正确。面状地物应严格封闭,如:房屋、水系等;相连要素、相接,要素必须严格相连、相接。数据分层正确。地形要素需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增加界址点界址线等图层,层名和要素代码。属性填写应规范、正确。要素分类代码、河流保护名称为必填字段,所填属性 是否为空值,是否具有唯一性;所有属性项值的填写都不能包含空格。(4)权属、地类调查基本要求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水利工程确权的宗地原则上以封闭的权属范围划分,但当权属范围跨越乡级行政划界线时应被乡界分割成相应的多个宗地。水利工程管

49、理与保护范围内有农民集体土地的,原则应调查到村民小组,个别地方村民委员会内没有划分村民小组的,可调查到村。地类调查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具体区分河流水面与水工建筑物地类。使用与划线工作底图比例尺及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图叠加国土管理部门的相关权属数据、划定的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界线等信息制作权属调查工作底图用于确权工作。5.3.2 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条件施工区位于黄岩区,工程所在地道路密布,交通发达,另外还有纵横交错的乡间道路,施工期间设备和材料运输比较便利。 (2)主体工程施工土方工程施工本工程开挖土方主要为界桩(牌)、告示牌基础开挖,单体土方量不大,主要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土方开挖就近结

50、合回填堆放土方。界桩(牌)、告示牌基坑回填土方压实选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混凝土工程施工 本工程各界桩(牌)埋设单项工程混凝土浇筑量不大,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合,手推车运料。场内交通运输划界工程场内交通主要供界桩(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使用,可通过自卸汽车沿堤防布设集中卸货点,综合运距10km;从卸货点至放样界桩点通过人工搬运至指定地点,运距按 50m计算。5.3 验收黄岩区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开展验收考核工作。5.3.1 验收部门和验收组织由黄岩区人民政府组织,黄岩区水利局、自规分局、财政局、发改等部门参与验收。验收工作组不少于 5 人,其中技术专家不少于 3 人,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5.3.2 验

51、收内容(1)检查工作报告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全面详实,达到工作深度要求;附图、附表是否齐全,表达是否清楚。(2)检查桩(牌)现场设置是否合理,制作安装是否规范,是否达到抽检合格要求。(3)听取实施单位的情况汇报和建议意见。(4)作出验收决定,签署验收鉴定书。5.3.3 验收程序 (1)管理单位对划界成果进行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验收程序; (2)管理单位向黄岩区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划界报告; (3)验收单位发出验收通知,包括验收时间、地点、专家组成员等; (4)验收单位将划界报告分发给验收工作组成员审阅; (5)组织专家组和划界单位察看管理线桩(牌)、告示牌设置现场; (6)组织召开

52、验收会议。5.3.4 验收整改在验收会议召开后,划界实施单位应根据验收工作组提出的意见,修改划界报告及整改现场设置的桩牌。5.3.5 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复和公告验收整改完成后,由组织单位报请黄岩区人民政府批复并对划界成果进行社会公告。5.4 成果管理本次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成果首先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形成划界确权成果信息,明确黄岩区自规分局做好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数据信息与国土资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明晰水利工程占地权属,规范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界线内土地预审、使用;黄岩区自规分局做好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数据信息与黄岩区城乡总体规划相衔接,避免城乡开发建设对水利工程用地挤占,协助水利部门做好

53、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督工作;其他规划也要与此对接,落实为一张规划蓝图。同时,在地方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省、市水利、国土划界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接,建立省市县三级一体的互联互享的划界数据库和管理系统。6 经费测算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6 经费测算6 经费测算6.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12151 号)(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综

54、字1999117号);(4)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125号);(5) 依据国家测绘局测绘工程产品价格(国测财字20023 号);(6)依据浙江省各类水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的法定标准和指导标准的有关规定;(7)浙江省土地管理局、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浙土发199832号 浙水政1998253号;(8)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1990国土籍字第 93号);(9)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2018年版);(10)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2010年);(11)浙江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55、(2010年);(12)编制价格水平为2020年9月;(13)其他有关定额、文件。6.2 经费组成及计算标准划界确权经费由划界经费和确权经费两大部分组成。6.2.1 划界经费组成和计算标准(1)划界工作量 本次划界工作中涉及665条乡级及村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长度共计839.24km,757条其他沟渠管理范围划界长度共计617.65km。只对乡级及村级河道埋设界桩和安装告示牌,总计埋设界桩2032个、制作安装告示牌1847个。(2)费用计算标准 界桩预制及埋设,综合单价840元/个。告示牌预制及安装,综合单价570元/个。控制点测量:依据国家测绘局测绘工程产品价格(国测财字20023 号)计算。

56、(3)独立费用 = 1 * GB3 建设管理费:费用标准按编规规定计算。 = 2 * GB3 其他:除上述以外的费用标准均按编规规定计列。(4)预备费工程部分基本预备费按一五部分投资总和的10%计,未计价差预备费。6.2.2 确权经费组成和计算标准 本文本及图集暂不考虑确权经费。6.3 经费预算成果6.3.1 划界经费(1)经费测算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总经费496.90万元,详见表6-1表6-4。经费测算表6-1 单位:万元编 号序 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筑 工程费设备 购置费独立 费用合计工程部分1一建筑工程393.25 393.25 2二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3三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4

57、四施工临时工程19.66 19.66 5五独立费用38.82 38.82 6一五项合计451.72 7基本预备费10%45.17 8静态总投资(6+7)496.90 工程总投资合计496.90 建筑工程估算表表6-2单位:元编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合价一建筑工程28148631界桩制作个20324909956802界桩埋设个20323507112003告示牌制作个18473506464504告示牌安装个18472204063405其他项目按2%计算55193二其他工程11176001控制点测量项11117600合计3932463临时工程估算表表6-3 单位:元编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合价一临时

58、工程196623 1临时工程建安工程的5%196623 合计196623 独立费用表6-4单位:元编号费用名称计算式合价一建设管理费247756 1建设单位管理费建安工程的3.5%144518 2建设监理费10 3经济技术服务费一至四部分的2.5%103227 二生产准备费24775 1生产职工培训费建安工程的0.5%20645 2管理用具购置费建安工程的0.1%4129 三科研勘察设计费12 1工程勘察设计费12 四其他115614 1工程质量检测费(即抽检费)20645 2安全文明施工费建安工程的1.8%74324 3工程保险费一至四部分的0.5%20645 合计388156 STYLER

59、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8 保障措施 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7 责任分工7 责任分工7.1 组建领导小组为扎实推进黄岩区区级以下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工作,建议建立并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黄岩区水利局成立河道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区级以下河道的划定工作;黄岩区自规分局、财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作为参与单位,确保河道工程划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7.2 责任分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落实任务分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层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建立水行政

60、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制。(1)黄岩区水利局河道主管部门负责河道划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宣传工作,负责提供河道的基础资料,组织相关机构与人员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和公告牌、界桩设立等工作;(2)黄岩区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等的核查、解释和答复工作;(3)黄岩区农业、林业等部门负责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相关资产权属的解释和处理工作;(4)黄岩区财政部门负责安排河道划定工作的经费;(5)黄岩区司法、公安部门负责处理河道划定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和社会治安工作;(6)黄岩区河道所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负责管理范围内在划定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协调工作等。(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