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企业培训师考试重点_第1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考试重点_第2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考试重点_第3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考试重点_第4页
助理企业培训师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知识第一章 职业道德基本常识 道德与职业道德道德的基本含义: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和人们内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 1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2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 3赢得职业声誉。 职业态度职业态度人基本含义指从业人员对

2、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 1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 2可以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职业态度的形成与培养: 1加强自我修养意识,提高思想境界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3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职业道德守则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含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是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含义爱岗敬业、

3、恪尽职守热爱本职 兢兢业业勤奋敬业 任劳任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学习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法律章程勤于钻研、精益求精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积极进取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认识 勇于创新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提高素质、促进发展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素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守则对实际工作的作用: 可以提高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觉悟和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稳定的职业道德品质,自觉按照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办事 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师以法律和职业纪律对自身的约束力,工作中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可以增强培训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其对工作一丝不苟,尽职

4、尽责任 可以增强培训师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宪法法律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宪法的基本含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由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并颁布实施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原则和基本依据。法律的基本含义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颁布实施的强制约束性文件。宪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9月20日颁布。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实施。分别于1988年4月12日、1993年3月29日、1999年3月15日对宪法内容作了修正。劳动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

5、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施行。劳动法第一次将职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并首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劳动法第8章规定了职业培训发展的目标、职责、原则和制度、意义。目标(第66条规定)职责(第67条规定)原则(第68条规定)制度(第68、69条规定)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职业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要求,也是首次在法律中提出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意义职业教育法的基本概况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自1996年9月1日正式施行。基本作用适用范围意义职业教育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其他培训主

6、要职责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职业培训实体的职责保障条件经费来源师资建设实施服务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介绍民为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颁布,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总则第五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介绍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通过,于2008年1月1日施行。就业促进法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确立了一个方针、树立了一面旗帜、明确了六大责任、建立了五项制度、制定了十大政策,简称“116510”。确立了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树立了一面旗帜:高举公平就

7、业的旗帜,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反对就业歧视。明确了六大责任: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来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建立了五项制度建立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的政府责任制度建立对劳动者就业的公共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行为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建立加强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度建立加强失业治理的失业保险与预防制度制定了十大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有利于区域统筹的就业政策有利于群体统筹的就

8、业政策有利于灵活就业形式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政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政策就业促进法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国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总方针。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三个主体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对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并针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了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职业教育培训行政法规的基本含义职业培训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

9、律的有关原则,制定颁布的各种职业培训方面的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我国当前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1981于施行对在“文革”期间被耽误学业的职工进行补习文化基础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双补”教育。文件第六条规定,积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还规定:各企业事业单位,应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比例(不包括职工高等教育的教师)。文件第七条规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应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在企业成本中开支。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具有重要的法典意义,它为职工教育和培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

10、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主要内容1999年6月3日施行。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主要内容2002年9月施行。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共分七个部分: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的联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

11、入。加强领导,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主要内容2003年12月26日本着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称(四不唯)的基本原则,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人才评论的根本标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主要内容2005年10月28日施行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决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决定指出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决定明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对支付实习

12、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决定明确了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策略。决定指出,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业素质。还指出:要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执照员工工资总额的1.5%中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决定第七部分专门对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了规定和要求。第二十三条要求,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决定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决定要求逐步提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

13、策和激励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主要内容2006年4月施行。意职业教育培训有关规章制度解读规章制度的基本含义职业培训制度相关行政规章要点解读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有关行政规章要点解读1、职业培训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颁布的各种职业培训方面的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我国当前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经济学的基本常识1、市场:商品交换的场所2、市场的特点: 1具有商品的需求方即买方 2具有商品的供给方即卖方 3凡在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均具有其自身的价格的买卖的数量3、需求: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决定个人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个人嗜好、消费者

14、的未来预期4、供给: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影响供给形成的因素: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期5、市场经济的优点: 1突出了自由竞争 2资源配置通过市场的选择与评价,较好的与供需变化中的效用和效率相联系,可实现资源配置的较高效益和价值 3倡导自由平等,提倡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1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 2互利性的等价交换 3资源主体的自主性 4反垄断的自由竞争 5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规律 6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 7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 8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规律 9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 10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 11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影响: 1

15、政府对职业培训的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2由培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呆板向灵活多样化转化 3市场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被引入职业培训工作中 4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 5企业行业在职业培训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 3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 4劳动力市场9、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其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10、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减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11、失业: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失业分为磨擦性、结构性、周期性、季节性失业12、自然失业率:指经济正常情况下的失

16、业量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13、充分就业:不是指所有劳动力都就业,而是指在自然失业率范围之内的就业水平,其内涵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充分就业14、外部性: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其他或组织的利益造成的影响15、外部性表现形式:正外部性、负外部性16、知识经济:指区别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17、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1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的配置 2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西半球得到空前提高 3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第四章教育培训

17、基本常识1、教育: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改善人的态度和品质的活动即可称为教育2、教育的基本特点: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3、素质教育培训的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劳动者 2促进学生和劳动者全面发展 3贯穿于教育培训活动全过程,并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 4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与生产力相互作用 2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5、职业培训的特点: 1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即时性 2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 3同生产岗位结合的直接性 4隶属于劳动工作的专业性 5侧重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性6、职业培训体系的内容: 1职业需求预测 2职业分类和职业技

18、能标准制定 3职业技能培训 4职业技能鉴定 5职业资格证书 6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 7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 8劳动监察7、教育培训统计: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研究运用各种教育、心理、经济的测量和统计手段及工具,对人才素质、培训效益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判断,以探求教育培训的规律,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科学方法8、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本指标: 1人力资源预测方面的指标 2教育培训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工作状态和质量指标 3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指标 4人才素质综合测评指标 5教育培训绿效益指标9、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 1统计设计 2统计调查 3统计资料整理 4

19、统计分析10、培训统计的基础工作: 1收集整理原始记录 2建立统计台帐 3制作统计报表统计工作对教育11、培训工作的作用: 1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做好教育培训的规划工作 2支持开展教育培训评价 3支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和综合素质测评 4支持开展教育培训的科学研究12、经济:一指社会性生产方式,二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一指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3、培训:指根据现代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的专业的培养和训练14、培训投入:指向培训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形式15、培训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或学员所支付的全部

20、费用16、培训的经济效益:指培训的劳动耗费同所得的经济收益在数量上的比值或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1、人力资源: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的总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2、人力资源开发:使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工作3、人力资源的基本特性:活动性、可控性、时效性、能动性、变化性、再生性、持续性、独立性、内耗性4、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1开发职业技能 2开发职业品质 3开发职业潜能5、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工作程序: 1需求分析 2制定开发方案 3设计培训课程方案 4开发培训过程的组织、检查、监督和指导 5培训效果评估6、人

21、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程度的标志2给投资主体带来更高的收益率 3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 4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7、人力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跳出旧的人事管理的束缚 2必须重视开发的作用,发挥开发的功能 3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和层次,提高开发的整体效果8、人力资源结构的主要内容:年龄、职称、性别、文化、技能结构9、人力资源管理: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22、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2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3进行工作分析评价 4进行员工的招聘和选拔 5建立劳动关系,进行劳动合同管理 6进行薪酬管理 7进行员工的教育培训 8进行员工的业绩考评10、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发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开发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3管理实践为开发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机制第六章团队建设1、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目标2、团队:由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目标或任务共同体3、工作团队的类型: 1问题解决型 2自我管理型 3多

23、功能型4、群体: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正式群体分为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5、团队精神:指团队内全体成员形成共识的思想、意识和信念6、团队建设: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其成员进行的培养、训练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成员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7、团队建设的要求: 1清晰的团队目标 2共同的信念 3成员之间的信任 4良好的沟通 5必要的相关技能 6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7良好的团队环境8、团队形成的基本过程:开始、困惑、成型、行动、团队阶段9、团队建议对职业培训的意义: 1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 2满足

24、个人心理需求 3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 4提高决策速度 5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6提高工作绩效10、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的状态11、工作中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恐惧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私心理、偏见心理12、工作中正常人际关系的表现: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13、工作中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从工作需要出发、宽宏豁达、诚实守信、平等14、正常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建立: 1注重自身修养 2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3处理好竞争与友谊的关系15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1明确交往的基点 2树立友好相处的愿望 3严于律已,宽以待人4不断调试冲突 5以诚待

25、人尊重他人 6优化团队风气 7改善领导作用,制定科学政策 8调解帮助要及时有效第七章拓展训练1、拓展训练的课程包括: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挑战自我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2、拓展训练的特点:综合性、挑战极限、集体中的个性、高峰体验、自我教育3、拓展训练的目的: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4、拓展训练与企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企业管理都挖掘潜能,增强自信 2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克服隋性,磨练意志 3帮助企业部门间取长补短,加强合作5、拓展训练可以为企业实现的培训目标: 1使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其工作岗位 2提高和改善员工提升绩效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员工的价

26、值,为担负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做好准备 4提高和增进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八章创建学习型组织1、学习型组织:指通过在组织内部营造全体员工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和弱身学习的氛围,逐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组织观念的制度2、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1工作与学习不再分离 2强调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 3强调组织结构精简扁平化 4强调终身学习 5强调学习内容的创新怀和学习方法的多元性 6重在激发个人的潜能和创新意识3、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 1要进行全员学习培训 2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念 3制定团队学习制度,营造团队学习氛围,搭建团队学习平台 4要重视系统思考和心智模式,打破思考问题时的自我

27、中心主意 5企业领导者要更新观念 6必须要健全创建制度和运行机制 7学习型组织建设必须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8要做实创建内容4、培训师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 1是创建工作的设计者 2是创建工作的组织者 3是创建工作亲身实践者助理培训师部分第一章岗位职务描述1、岗位描述基础工作 :11个基本环节 1确定岗位职务分析的对象 2成立岗位职务分析描述工作组 3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外搜集有关资料、文件等 5制定岗位职务分析图表 6对岗位职务分析人员进行培训 7按工作规模、专业技术要求划分工作小组 8工作人员填写各种岗位描述表格 9对所填写的表格进行审核 10打印、上报、审定 11制成岗位职务分析档案2、岗

28、位信息搜集工作的 3个要点: 1全面 2准确 3整理清楚3、岗位职务描述信息搜集6个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面谈法 4工作实践与工作日写实法 5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6关键事件法4、观察法:是观察者通过感官或利用其它工具,仔细观察、记录工作者在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情况,从而获得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方法,提出具体的报告。观察法具体包括工作研究、动作-时间研究等技术观察法的主要作用:1观察记录核实工作负荷及条件 2观察记录分析某一岗位具体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找出不合理之处5、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且成本较低,占用时间相对较少,问卷调查法根据特定的工作、特定的目的来进行问卷设计,所以可

29、用于多种形式和各种用途数据 分析,对简 单体力劳动岗位和复杂脑力劳动岗位均可使用。6、面谈法的主要内容 1岗位工作目标 2岗位工作内容 3岗位性质和范围 4岗位责任7、功能性工作分析法:由美国劳工部制定,以职工所需发挥的功能与应尽的职责为核心,列出需加以收集与的信息类别,规定工作分析内容工作分析的数据分为两类: 1实际工作信息,如工作内容工作特点等 2工作者信息,描述工作者的特点。包括正确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培训 ,个人能力 ,个性特征 ,身体状况8、岗位职务描述的基本内容: 1岗位职务基本情况描述 2生产活动主要内容或范围描述 3岗位职务设备与技术技术优势支持方面的描述 4员工匹配描述9、岗位

30、职务描述的含义:按照职业,工种属性要求,并结合一定的相对独立活动组织所承担活动内容的要求,描述出某个特定岗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元素的图表10、岗位职务描述的作用: 1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2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 3双向选择的依据 4组织内部用人标准 5培训大纲的功能 6绩效评估尺度11、岗位描述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 2专家行为 3个性化 4科学操作 5动肪管理12、微动作:是指一些非常基本的工作动作,它对完成工作任务最基本的单元元素是指两个以上微动作集合体13、任务: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元素组成,构成员工工作绩效中的逻辑和必要步骤的一种清晰活动 14、职责:是指在履行一项工作任务时 具有的个性化的

31、具体职能和责任15、岗位:也称为职位 是构成一个员工全部工作任务和责任的集合 ,也可以定义为人们工作的范围16、工种:是活动对象或劳动对象分类称谓 ,也称工作种类17、职业:是指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为获取生活所得,运用个人能力进行活动范围18、职业的 5大要素: 1名称 2其工作或劳动对象内容方式和场所 3从事该职业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 4从事职业活动所获取的报酬 5在职业活动中形成部门之间或社会成员之间人际关系19、职业的 3大特性: 1社会性 2经济性 3技能性20、岗位职务描述工具表 3种基本类型 :21、岗位设定是岗位职务分析的第一步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22、岗位设置的 4方面因素:

32、1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 2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3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运行情况 4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并将管理成本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23、岗位职务分析:按照岗位应该具备的有关技能等内涵进行具体的分析24、影响岗位职务分析 4个因素: 1专家的素质 2专家队伍构成因素 3信息收集的准确度 4组织管理与过程控制第二章培训项目开发1企业发展的 6大要素: 1人员 2信息 3时间 4资金 5商品与服务 6场所与设施2、企业:指从事生产,服务性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获取经济效益的独立经济单位3、企业发展要素:指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也是企业用于创造财富,投入生产和管理

33、活动的主要资源4、人员要素: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其它各要素的支配者,包括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及生产操作者人员要素是首要的基础的决定性要素5、信息:能被人们认识和理解的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情报数据资料的总称6、信息来源:可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和企业外部信息7、企业经营信息按作用分为 决策 ,控制和作业三类(1)、决策信息是为企业领导服务 ,用于确定企业经营目标决策方案制定经营策略的信息(2)、控制信息包括2方面: 1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法规 ,政策等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信息 2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为实现管理的组织指挥和控制职能 ,对企业的经营过程所发出的指令性调控信息(3)、作业信息:是

34、来自企业内部具体作业部门 ,是基层管理人员所使用的关于具体业务经营过程的信息8、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按照企业管理目标要求,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沟通网络,保证企业管理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准确完整及时传递9、时间要素成为重要经营因素的原因: 1随着科技、竞争、需求的快速变化,速度经济日益取代规模经济; 2时间的缩短可以节约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3缩短产品研制 和进入市场的周期,获得领先的市场利润;因此时间表作为现代经济的的重要资源,既丰富着成本的内涵与外延,也变革着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同时拓展着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的弹性空间。10、资金要素:是指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所使用的资金,即企业才产物资

35、的货币表现。11、企业经营资金: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1)、自有资金:主要由企业的投资者和企业留存收益构成,可由企业长期支配使用。(2)、借入资金:是企业从金融机构、其他有借贷能力的机构借入的以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取得的资金,还有在经营业过程中形成的应付未付款项等。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一般较短,到期要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12、商品:是企业的经营对象。13、商品要素的基本要求是:适销对路、质量优良、售价合理、库存量科学合理、信誉可靠、服务完善。14、服务要素:主要包括主营服务项目和附带服务项目。15、企业经营场所与设施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16、企业员工素质:包括个体素质和群体素

36、质两个方面。个体素质包括为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身体状况。17、人员要素的特征:首位性、能动性、高增值性、创新性。18、培训工作对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 1道德、思想熏陶作用 2行为改善作用 3知识更新作用 4技能提升作用 5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9、个体素质分析的三个方面: 1分析员工的个性潜能及人格特质 2分析员工的学历水平及职业资格水平 3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20、群体素质分析的四个方面: 1分析员工队伍的专业及其技术技能结构 2分析员工队伍的层次结构特点 3分析员工的智能结构及心理素质 4分析员工胜任工作的情况21、信息文字材料的主要内容:1信息收集说明 2信

37、息分类 3对信息的初步判断22、文字材料基本内容: 1信息收集说明 2信息分类 3对信息的初步分析23、信息在培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1依据类信息 2条件类信息 3主体类信息24、文字材料的基本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建议可行、表述准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25、搜集整理信息材料就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实事求是 2必须科学加工 3在加工基础上开成一份经验材料 4必须进行评估26、经验材料的基本框架和要求是: 1标题 2概况 3材料内容要重点突出27、建立培训素材基础台帐的方法: 1拿来法 2改造法 3独创法28、培训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29、培训项目的

38、特征: 1培训对象特定性 2目标性 3一次性和单件性 4系统性和周期性 5广泛性 6时限性 7资金限制和效益性30、培训项目开发的直接信息: 1组织目标 2组织气候 3培训需求 4培训对象 5培训内容 6培训规模 7培训时间 8培训地点 9培训方式方法 10考评方式等信息31、培训项目开发的辅助信息: 1培训师资 2教材 3时机 4培训设施工具 5培训费用32、培训项目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的原则: 1准确性 2全面性 3时效性33、培训项目开发基础性台帐的内容: 1基本素材台帐 2员工基本素质台帐 3相关新信息台帐第三章培训课程开发1、课程:广义是指为实现教育培训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培训内容的总和。狭

39、义指针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一培训活动而设计的教学内容2、职业培训课程的特征: 1课程目标对社会劳动力需用求的直接性 2课程设计中的技能训练有一定的比例界定 3理论知识服从于技能要求,具有不系统性 4注重经济性和时效性 5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3、职业培训课程的五个要素: 1由对学员和环境的假定所组成的课程框架 2宗旨和目标 3内容及其选择范围和顺序 4执行和模式 5课程评价4、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五个区别: 1课程目标不同 2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 3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 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 5课程的评价不同5、培训课程与培训项目的关系一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培训

40、项目决定课程开发 2支配课程开发 3引领课程开发;6、二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具体表现为 1课程开发可以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 2可以增强培训项目的亮点 3可以匡正下意识项目的偏颇7、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是任务与载体的关系。8、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工作的内容: 1明确课程开发的依据 2制定工作计划 3搜集相关信息 4及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9、搜集信息的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10、信息分类的方法:按对象、按主题、按来源、按信息内容、按通用分类表分类等11、信息整理的方法:鉴别法、选择法、核实法、分析法、编写法12、培训课程开发

41、:是指依据一定的培训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确定与培训目标 相适应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培训课程文件的活动过程13、培训课程开发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是为实施某一具体的培训项目计划,而开发相应的培训教学内容。14、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工作:是培训课程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课程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15、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的几方面要求:与培训目标相一致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保持课程开发基础工作的系统性第四章培训教材开发1、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法: 1通过分析培训项目上、课程及其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并把握教材应具备的特点 2通过分析职业培训教材成功案例

42、,借鉴职业培训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 3积极参与职业教材的开发实践活动,广泛搜集积累素材2、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各学科内容的体现,也就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内容学习时所用的材料的总和,包括教科书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资料、实物、模型、多媒体音频材料等3、教材的类型: 1按教材使用的媒体传输途径分为视觉、听觉和视听; 2按教师授课选择的形式分讲授法、案例法、研讨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培训法和成套系统培训法。4、职业培训教材:是实现职业培训目标而编写的,供教师教学和学员学习使用的材料总和。5、职业培训教材的特点: 1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活动的特点 2充分体现职业培训教学活动的特点

43、 3充分体现直观性、灵活性的特点。6、职业培训教材与学科性教材的关系: 1都具有教材的一些基本特征 2基本表现形式存在着一致性 3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和差异性7、培训教材与培训课程的关系:培训教材是培训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培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培训教材是依据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开发的,是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化8、了解培训内容的主要方法: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顺序了解培训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了解课程需要的时间9、分析了解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基本特点个性特点10、培训教材开发的信息资料:的内容包括理论、技术、经验、情报、等内容的文字、图片、数字材料,

44、如图书、杂志、报纸、软件、文件、影片等11、培训教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的内容: 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2要做好培训市场调查12、培训市场调查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教育培训资源的分布情况,以便充分利用社会可供给的培训资源。 2了解培训需求的数量规模,以便于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确定所需投入的教育资源; 3了解行业领域专业发展,从而确定对学培训素质能力的定位标准。13、培训教材开发信息搜集基本原则: 1与培训目标相符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系统性的原则; 4经济实用原则14、培训班通知的要求: 1明确培训目的; 2明确培训对象; 3明确培训内容; 4明确培训时间、地点;5明确培训教师; 6明确培训费

45、用标准及收费方式; 7明确与培训相关的其他内容。第四章培训教学工作1、培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的类型: 1直接传授式; 2参与式也称互动式; 3体验式2、互动式培训的方法: 1案例研究; 2角色扮演; 3模拟训练; 4头脑风暴; 5参观访问; 6工作轮换; 7事务处理训练; 8会议3、体验式的形式: 1小组培训; 2室内培训; 3户外体验式培训; 4影视法4、举办小组培训的要点 :1每个小组培训人数为 4-6人,每个参加者要自始至终,不得中途退出 2每个小组最好由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 3培训人员只起帮助、指导作用,观察参加者的行为,掌握进度,而不能随意打断 4小组培训要集中解决某一

46、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参加者领悟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5、企业培训教学的特点: 1教学的实践性 2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性 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4教学和生产相结合6、企业培训可借鉴的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 2集体教学制 3班级教学制 4贝尔兰喀特制 5道尔顿制 6文纳特卡制 7特朗普制 8不分级制 9选科制 10复式教学制7、企业培训特有的教学模式: 1现场教学制 2灵活教学制 3企校合作制8、考察培训师的方法: 1间接考察法 2直接考察法(1)、间接考察法包括: 1考察企业培训师的个人阅历 2考察企业培训师对培训目标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3考察其以往教学效果(2)、直接考察法包括:面谈和现场模

47、拟教学。9、“一体化”企业培训师的基本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 2业务素质; 3职业能力素质;(1)、业务素质主要表现:在 1具备扎实的理论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 2具有丰富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 3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能运用仿真、模拟等教学手段开发 课程和技能训练 4 具有鲜明的教改意识,能担负相应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改革和相关教材的编写 5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职业能务素质具体包括: 1一般能力要求 2特殊能力要求 3企业培训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能力10、企业培训师选拔与使用的基本要求: 1明确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加强规划,有目的地选拔和使用师资 2来格把关,保证质量,确实选择那些能

48、为人师表、热爱企业培训事业、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的专业人员做企业培训师 3广泛深入地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社会各办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吸引有志于企业培训事业,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培训师 4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选拔和使用企业培训师 5要解决好企业培训师的福利待遇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在工资、奖金、福利方面享有更为优惠的条件,使他们安心工作。第五章培训评估工作1、培训评估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1过分依赖评估人员的良心和职业道德 2不能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 3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系统 4没有建立持续性的评估制度。2、培训评估的基础工作: 1制定培训评估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49、 2评估要在清楚了解评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信息资料收集 3信息加工与起草评估方案建议书3、评估:是指对某一事物的价值给予判断,用较为学术化的定义来说,评估则是依据相关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各种信息,来判断某一系统的价值。4、培训平估:是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从培训项目中收集信息和数据,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判断培训的价值和质量的过程。5、培训评估方案:是依据一定的评估目的,根据职业培活动和评估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评估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和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的基本文件。6、培训评估的主要原则: 1社会需求 2方向性 3客观性 4指导性 5系统性7、社会需求性原则的基本含义: 1职业培训

50、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要求培训评估一方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挥其为促进职业培训、提高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服务的重要作用 3要求培训评估要注意依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要注意发挥评估标准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定位、导向作用。8、方向性原则的基本含义: 1首先要求充分发挥培训评估的导向功能,引导培训评估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要求对培训的评估要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工作,不能盲目从事,更不能随心所欲 3要求培训评估能够随时跟踪培训市场及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评估标准,反馈信息。9、客观性原则的具体含义: 1要求培训评估必须尊重客观实际,科学、准确、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 2要求我们在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10、指导性原则的具体含义: 1要求培训评估与培训指导相结合,将指导评估对象改善培训工作作为培训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