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糖人”的千年创业史_第1页
“敲糖人”的千年创业史_第2页
“敲糖人”的千年创业史_第3页
“敲糖人”的千年创业史_第4页
“敲糖人”的千年创业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敲糖人”的千年创业史“敲糖帮”之所以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一代代坚持下来,并 在改革开放后再次爆发,与“敲糖人”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 创业精神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不久前结束的第 23 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一部鸡毛飞上天力压人民的名义等“网红剧”, 夺得最佳男、女主角两项大奖。事实上,这部年初登上荧屏 的作品,早先已引发了观众热议。从故事背景来讲,鸡毛飞上天是一部讲述近四十年义乌商人角色变化的年代剧。而正是在这部电视剧里,以小 商品贸易闻名全球的义乌商人,其最早的群体形态“敲糖 帮”的日常生活,也第一次登上了电视荧幕。“敲糖帮”的千年历史 义乌货郎的“鸡毛换糖”,摄于 20世纪 70 年代

2、。鸡毛飞上天对“敲糖帮”的描述仅仅涉及到改革开放前后的时期。事实上,“敲糖帮”的历史起码可以上溯到宋代, 距今已千年有余。到了明代,人多地少的义乌地区,货郎担迅速发展。明 代中后期,随着戚家军里“义乌兵”的崛起,其返乡者推动了 货郎担的兴起,操此业者也越来越多。有学者认为,义乌“敲糖帮”的兴起与“义乌兵”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义乌兵走 南闯北、见多识广、信息灵通,让他们发现家乡与其他地区 之间的差异,也获得了大量的商业信息,使他们有勇气走出 家乡去闯荡;另一方面,这样的经历给义乌人带来了尚勇崇武 的品格,也成为义乌商人群体最核心的精神。义乌市志编辑部主编吴潮海提到,“义乌兵知道很多地方的特产

3、、技术,他们知道除种田外,还有一些附加值较大的 行当,所以敢于出门”。从明代繁荣起来的义乌货郎担,也诞 生了新的贸易方式“鸡毛换糖”。“敲糖帮”作为一个群体 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到清代,随着更先进的制糖技术的引进,义乌等地的糖 坊迅速发展起来,“敲糖帮”逐渐成为义乌货郎担里的主要模 式。根据义乌县志的记载,到乾隆年间,义乌已有户籍 人口 51 万多人,有糖担“约万付”。当然,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历史中,“敲糖帮”注定只能处在社会边缘。尤其在交通设施简陋的时代,“敲糖帮”往往依靠双腿巡游在浙江、江西、福建等ft区,不仅常常翻ft越岭, 还要面对土匪等危险,而“糖换鸡毛”所赚取的利润也极其微薄。“

4、敲糖”是农民在生活实在无所可依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营生。从“鸡毛换糖”到小商品全产业链义乌“敲糖人”的生存环境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迎来改变。这也正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重点刻画的。在建国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敲糖人”群体曾一度出现 衰落。建国后不久,由于实施计划经济,国家对小商品实行 统购统销,个体经济也被禁止。只有少数拿到经营副业许可 证的农民,才被允许继续以“鸡毛换糖”为生计。而且,他们 的经营区域也被严格限定了。这些政策上的限制,使得“敲糖 帮”在建国后迅速衰落。但改革开放前夕,部分“敲糖人”为了寻求生计,不得不 “闯禁区”,再度挑起了“敲糖担”。在电视剧里,我们多次看到,陈金水、陈

5、江河等外出“敲糖”时,经常会躲避当地的“打 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检查,做生意时也总提心吊胆。这些场 景的描写可以说是对那段特殊时期历史的真实还原。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了 起来,重新上路的“敲糖人”已经开始从“鸡毛换糖”的简单模 式,向“糖换小百货”的多元模式转变。在电视剧中,陈江河 在尝试了“鸡毛换糖”之后,已经开始关注到其他小百货,骆 玉珠等人物也开始经营袜子、头花、拖把等其他小商品。义 乌地区的小商品贸易模式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初具雏形了。随着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国家对个体经济“禁令”的 解除,义乌地方政府也随即顺应时势,对当地小商品贸易给 予政策上的支持,一时间

6、当地民众被压抑已久的创业热情迅 速爆发,全国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也随即生成。以路边摊为主的“小商品市场”的最初形态很快发展起来。作为义乌本地 人的中国经济史学者王一胜,就对他少年时期学校门口两边 热闹的“马路市场”印象深刻。此后,这种“马路市场”逐渐发展成为有固定经营场所、 形态成熟的小商品市场,义乌的小商品贸易也成为一张闻名 全球的名片。不仅于此,小商品贸易的繁荣还带动了义乌及 其周边地区的小商品加工热潮。一个完整的小商品生产、贸 易产业链也在当地被建立起来。这正是鸡毛飞上天里后 半部分重点刻画的内容:早年的“敲糖人”在政策和时代的推 动下,迅速朝现代商人的角色转变。王一胜在义乌敲糖帮口述访谈

7、与历史调查里同样记录了这一重大变化。他写道,“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至1985年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和发展时期在 70 年代后期,义乌东北部已经出现了简单的小商品加工”。而到 1982 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后,小商品贸易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 “政府也鼓励经商者积累资本后投资办厂,以工业促进商业, 因此农村中兴起了办厂热,并涌现了一批小商品加工专业 村”。今天,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产品大半都来自本地的加工厂, 义乌的工业化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敲糖帮”的精气神在鸡毛飞上天里,有一场戏让人格外印象深刻。那 就是巧姑和陈大光的婚礼上,陈金水挑着一副老旧的担子出现,并在众人的目光下吆喝起了早年间“

8、鸡毛换糖”的号子。 当时,陈江河、骆玉珠、陈大光等人早已完成了从“敲糖人” 向“商人”的角色转变,而且都事业有成。不过,对于喜好投机取巧的陈大光等人,陈金水 一声声号子,无疑就像是猛然敲响的“盛世警钟”。想要理解这一幕背后的深意,就需要理解“敲糖帮”代代 传承的精神品质。“敲糖帮”之所以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一代代 坚持下来,并在改革开放后再次爆发,毫无疑问与“敲糖人” 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有着莫大的关系。更重要的 是,“敲糖人”不轻视“薄利”而深信积少成多的经营理念,也更深谙商业贸易的精髓。但在全球化的时代里,许多商人往往只看到短期利益, 而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期望能够“一夜暴富”,陈大光正是 这一类人的典型。他们看上去一时间风光无限,却常常不经 意间就消失在历史的车轮里。而如陈金水者,尽管有时候显得顽固不化,但他们却从 未忘本,始终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学习。在他们身上,我们才 能寻找到“敲糖帮”得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