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棕象甲在中国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第1页
红棕象甲在中国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第2页
红棕象甲在中国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第3页
红棕象甲在中国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第4页
红棕象甲在中国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红棕象甲在中国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植检一班梁正20146928摘要:红棕象甲是进境植物捡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扩散能力和危害性非常强大。为遏 制该虫继续蔓延、巩固农业、林业和园林建设成果,确保我国农业、林业与园林建设的生态 安全,对棕楣科植物害虫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危害性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介绍,推算红棕象甲适生区, 并建立红棕象甲传入风险分析模型,得出红棕象甲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9 ,符合高风险检疫性害虫条件,在我国很多地区易定殖,对我国的棕桐科植物威胁很大。关键词:红棕象甲;危害性;研究进展;风险分析;中国红棕象甲,又称锈色棕桐象、椰子甲虫 、亚洲棕桐象甲、印度红棕象甲等,属鞘翅目 (

2、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 ),棕桐象属(Rhynchophorus).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 棕桐科植物的害虫。 是一种外来高危性检疫害虫,在东南亚地区严重危害椰子、油棕等棕桐科植物。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 并产生特殊气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易折断。一、生物学特性红棕象甲在热带地区1年大约发生3代,世代重叠。该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 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成虫白天不活跃,通常隐藏在叶腋下,只有取食和交配时才飞出; 成虫一般羽化后即可 交尾,交尾可发生多次。 交尾后当天即产卵, 有的亦可延至1周以

3、后才产卵:雌虫通常在幼 年树上产卵,产卵前,雌成虫用喙在树冠基部幼嫩松软的组织上钻蛀一个小洞,产卵时将长且锐利的产卵器深深插入植物组织中.幼虫孵出后,即向四周钻洞取食柔软组织的汁液,并不断向深层部位取食, 在树体内形成纵横交错的隧道,剩下的纤维被咬断后遗留在虫道周围。成熟幼虫利用木质纤维结成椭圆形茧.成虫羽化后,在茧内停留,直至性成熟才破茧而出。红棕象甲对l0年生以下的幼年椰树危害最大,幼虫一旦钻入树体,通常在 68个月内就能造成椰树死亡。10月中下旬受害严重时发生突然坍塌,剖开被害树的树心,可见组 织坏死腐烂,并有特殊气味,叶基部有虫茧,其中可见老熟幼虫。成虫对频振式诱虫灯、黄 色光灯具有较

4、强的趋性; 卵散产,多产于寄主幼嫩叶鞘组织内。研究表明:幼虫有很明显的互残习性,被害组织内一处仅有 1头幼虫。红棕象甲为两性生殖, 雌虫在交尾次日即可产卵, 有时单雌也可产卵,但卵均不能孵化。二、形态特征1卵:乳白色,具光泽,长卵圆形,光滑无刻点,两端略窄。卵期34d。刚产的卵晶莹剔透,第2天没什么变化,第3天略膨大,两端略透明,后又逐渐缩小至原先水平,孵化 前卵前端有一暗红色斑。2幼虫:体表柔软,皱褶,无足,气门椭圆形,8对。头部发达,突出,具刚毛。腹部末端扁平略凹陷,周缘具刚毛。初龄幼虫体乳白色,比卵略细长。老龄幼虫体黄白至黄褐色,略透明,可见体内一条黑色线位于背中线位置。头部坚硬,蜕裂线

5、 Y”字形,两边分 别具黄色斜纹。体大于头部,纺锤形。3蛹、茧:蛹为离蛹,长 2038mm,宽916 mm长椭圆形,初为乳白色,后呈褐色。 前胸背板中具一乳白色纵线,周缘具小刻点,粗糙。喙长达足胫节触角长达前足腿节,翅长达后足胫节。触角及复眼突出,小盾片明显。蛹外被一束寄主植物纤维构成的长椭圆形茧。4成虫:A外形:红棕象甲身体红褐色, 光亮或暗。体壁坚硬。喙和头部的长度约为体长的 1/3。 口器咀嚼式,着生于喙前端。前胸前缘小向后逐渐扩大略呈椭圆形,前胸背板具两排黑斑, 前排27个,中间一个较大,两侧较小,后排3个均较大,或无斑点。鞘翅短,边缘和接缝黑色,有时鞘翅全部暗黑褐色。身体腹面黑红相间

6、,腹部末端外露;各足腿节末端和胫 节末端黑色,各足跑节黑褐色。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B前胸背板:前胸前缘小向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具两排黑斑,前排3个或5个,中间一个较大,两侧的较小,后排 3个,均较大,有极少数虫体没有两排黑斑。C鞘翅: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每一鞘翅上具有 6条纵沟,鞘翅边缘(尤其是侧缘和基缘)和接缝黑色,有时鞘翅全部暗黑褐色。 二|D喙:成虫头部的延伸部分为喙,喙圆柱形,喙近基部中央向端部具一条中纵脊;雄虫喙的表面较为粗糙,纵脊两侧各有一列瘤,喙的背面近端部起1/2长外复有一丛短的褐色毛:雌虫喙的表面光滑无毛,且较细并弯曲。E触角:锤状触角,生于喙近基两侧

7、。柄节棒状,直且较长:索节共 6节,长为柄节的 0. 7O. 8倍,第一节倒梨状,第二节倒卵状,第三、四、五节近等长,扁球状,第六节 甚宽短。棒节为斧状,基半部光滑,端半部密布绵毛。F足:前足基节间距狭,中足基节间距宽,后足基节间距甚宽:各足腿节短棒状,侧扁, 光滑,刻点细小腹面密布橙黄色鬃毛:各足胫节近直,侧扁,光滑,刻点细小,腹面内外 两侧均具一列橙黄色鬃毛,内侧一列尤长,胫节端钩发达,基部下缘两侧各具一簇长刚毛, 前足胫节端部外缘具 2枚齿,中、后足胫节端部外缘不具齿。三、红棕象甲的适生性分析利用CLIMEX模型气候相似分析方法得出决定锈色棕桐象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相似 性要求,结合G

8、IS插值运算和叠加功能,将气候适生区和寄主分布区进行插值和栅格运算,得出锈色棕桐象在中国的可能适生区。 二|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相结合,综合分析影响锈色棕桐象生长发 育的环境因素,结合寄主分布特征,直观定量地获得了锈色象甲在我国的潜在发生区。根据红棕象甲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及对其过冷却点测定试验得到:低风险区:浙江北部地区、西藏墨脱以外地区、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区;中风险区:长江 以南的福建北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等地区;高风险区:海 南、广东、台湾、香港、广西、福建南部、云南西双版纳等大部分地区。四、红棕象甲的风险分析

9、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 (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 (PRA)程序,建立红棕象 甲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红棕象甲在中国 的风险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有效防范该害虫的入侵、扩散和控制提供参考。对于红棕象甲导致的风险,可按顺序分解为:国内分布状况(Pi),潜在经济危害性(P2),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 3),定殖传播扩散的可能性 P 4)及危险性管理难度(P5)。1定性分析国内外分布状况(Pi)该虫原产印度,现分布印度、伊拉克、以色列、沙特 、阿联酋、阿曼、利比亚、叙利 亚、伊朗、埃及、西班牙、巴基斯坦、巴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10、缅甸、越南、 柬埔寨、斯里兰卡、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约旦、巴勒斯坦、科威特、文莱、卡塔尔、老挝、孟加拉、土耳其、希腊、澳大利亚、塞浦路斯、法国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云南、福建、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江西、 贵州、香港、台湾、西藏 (墨脱)等地区。潜在经济危害性(P 2)据Kirthising 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斯里兰卡由于红棕象甲危害,有30%40%的椰子幼树死亡。印度的马拉尔海岸,每年都有5%的10年树龄的幼椰树被红棕象甲危害致死。1998年开始在海南省文昌市发现该虫严重危害椰子,据 1999年10月2000年10 月对海南34个椰子种植

11、点调查发现,该虫严重发生时,椰树受害株率高达84%,平均受害株率为14. 16%。2005年,钟逸坤在广东惠东调查发现,该虫对加拿利海枣的平均受害率 为24. 9%,最高受害率达 52. 9%。该虫除了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经济作物外,对园林绿化植物大王棕、假槟榔、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等也产生严重危害,受害植株死亡率高达94. 5%。该虫在我国的危害面积正在迅速加大,不但严重影响我国椰子和槟榔产业的发展,还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国内贸易发展和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潜在经济危害性巨大。 1.3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 3)几乎所有棕桐科植物都有可能存在被

12、红棕象甲寄生的危险,但目前该虫更多为害椰树和海枣。成虫也能取食甘蔗并在其上完成世代发育。目前报道的红棕象甲主要寄主主要为棕桐科植物,包括椰树(Cocos nucifera )、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 )、加纳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台湾海枣 (Phoenix hamceana/ar formosana)、专艮海枣(Phoeni xsylvestris )、 西谷椰子(Melroxf lonsagu )、桃榔(Areng pinnata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糖棕 (Bosflabelli formis )、鱼尾葵 属

13、的大山鱼尾椰(Caryota maxima)和鱼尾 椰(Caryota cumingii )、槟榔(Areca catechu )、彳矍槟榔 (Archontophoehix alexandra )、酒瓶椰子 (Hyophorbe lagenlcaulise )、三角椰子(Neodypsis decaryi )、甘蔗(Saccharlsrn sinense ) 王棕(大王椰子)(Oreodoxa regia )、伞杆 顶棕桐(Coryphaum braculifer )、越南 蒲葵 (Livistona cochinchinensis )、 Buri palm (Coryota elata )

14、、 扇 叶糖棕 ( Borassus fa bellifer )等。棕桐科植物和甘蔗是热带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棕桐科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椰子、槟榔已成为海南省继天然橡胶之后 的第二、第三大热带作物产业;甘蔗是我国主要产糖和生物质能源作物。棕桐科苗木花卉产业近年来更是异军突起,正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一个极富特色的新型产业。我国现有椰子种植面积 4. 6万hm,年产椰子果2. 6亿个,初产品产值超过5亿元,深加工产值超过100亿元,为海南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槟榔现有种植面积5. 93万hm,初原料产值可达到30多亿元,深加工产值收入超过150亿

15、元,是海南第二大重要经济作物。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棕桐科植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重要的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与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棕象甲疫情的不断扩散,对这些植物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红棕象甲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很大。 1. 4传播扩散的可能性(P4)我国口岸检疫部门每年均有多次截获该虫的报道。该成虫有一定的飞行能力, 在取食和交配时能自由飞行,成虫单次飞行可达 500600m左右,短距离内可通过成虫飞行逐渐扩散。 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各寄主植物的调运或其他载体携带该虫的卵、幼虫和蛹进行传播。由于该虫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较长,为该虫长距离运输传播提供良好的时问潜伏基础。红棕象甲在

16、调运过程中成活率极高,大于80%。寄主的频繁调运、较长的生长潜伏历期和调运中较高的成活率是红棕象甲迅速传播和扩散危害的主要原因。由于棕桐科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频繁引进,加之一些地区内检措施不得力,红棕象甲不但可以从口岸种苗调运过程中进入新区,而且也可以通过棕桐科植物的国内调运传播到新区。因此,该虫人为传播扩散的可能性极大。5危险性管理难度(P5)红棕象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最佳发育温度为2428C,低于14c时卵的孵化率 明显降低。该虫危害隐蔽性较强,是通过幼虫侵入棕桐科植物根部、茎干部及树冠部危害, 造成生长点迅速坏死。 危害的早期不易被发现, 在后期发现时已到无法挽救的程度;成虫白天隐

17、藏,夜间活动,不易捕捉;幼虫钻蛀危害,并在寄主植物内化蛹。喷施化学农药很难杀 死该虫,目前主要是采取根埋、 茎杆注射高毒高残留内吸性较强的农药进行防治。但采用高毒高残留内吸性强的农药,易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和造成人畜中毒。红棕象甲还没有发现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物质或聚集信息素诱杀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最有效防治红棕象甲方法之一,但是,人工合成的聚集信息素成本较高,目前较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红棕象甲一旦钻入树体内危害,通常在68个月内造成树体死亡,并达到无法挽救程度。因此,红棕象甲危险性管理难度极大。2定量分析根据红棕象甲实际达标情况, 对照风险综合评估的评判标准,建立红棕象甲风险性分析评判指标量

18、化表,确定该虫的各项量化指标的赋分值。序号评判指标评判标准赋分值Pl国内分布 青况国内无分布 任1=3;国内分布面积占 020%, P 1=2;国内分布面积 占20%50%,P 1= 1 ;国内分布面积大于 50%;P 1=0oP=2P2.1潜在经济危害 性造成产量损失20%以上或严重降低产品质量,P 21=3;产量损失在 5%20%之间或有较大质量损失,P 21=2;产量损失在1%5%之间 或有较小质量损失,P21= 1 ;产量损失小于1%且对质量无影响 任21=0oP21=3P2潜在的危 害性P2.2是否为其它检 疫性有害生物的 传播媒介可传带3种以上的检疫性有害生物,P 22=3;可传带

19、2种检疫性有害 生物,P 22=2;可传带1种检疫性有害生物,P 22=1;1种检疫性有害 生物,P 22=1;不传带任何检疫性有害生物任22=0oP22=0巳.3国外重视程度有20个以上国家列为检疫对象 任23=3;有1019个国家列为检疫 对象,P 23=2;有19个国家列为检疫对象,P 23=1;无国家列为检疫 对象,P 23=0oP23=3P3.1受害寄主的种1受害的栽培寄主10种以上,P 31=3;受害的栽培寄主59种,P 31=2;受害的栽培寄主14不t P 31=1;无受害的栽培寄主 任31=0oP:51=3P3受害寄主 的经济重要 生P3.2受害寄主的面 积受害栽培寄主面积 3

20、50万h m 2以上,P 32=3;受害栽培寄主面积150350万h m 2, P 32=2;受害栽培寄主面积小于150万h m 2, P32=1;没有受害的栽培寄主 任32=0 oP:52=1P3.3受害寄主的特 殊经济价值受害寄主经济价值高或出口创汇高任33=3;受害寄主价值一般或出口创汇一般,P 33=2;受害寄主经济价值低或出口创汇低,P 33=1;受害寄主无价值或无出口创汇任33=0oP:53=2P4传入的可 招生P4.1在口岸截获 睢易在口岸经常被截获,P 41=3;在口岸偶尔被截获 任41=2;在口岸未被 截获或只截获过少数几次,P41=1oP411=2P4.2运输中有害 生物的

21、存活率运输中存活率在 40%以上,P 42=3;运输中存活率在10%40%之间 P 42=2;运输中存活率在010%之间,P42=1;运输中存活率为0,P 42=0oPz12=3P4.3国外分布广否在世界50%以上的国家有分布,P 43=3;在世界25%50%的国家有P 43=1分布,P 43=2;在世界025%的国家有分布,P 43=1世界上没有国 家有分布,P 43=0oP4.4国内的适生范围国内50%以上的地区能够适生,P 44=3;国内25%50%的地区能够 适生,P44=2;国内025%的地区能够适生,P44=1 ;国内没有能够 适生的地区,P 44=0oP44=2P4.5传播能力通

22、过气传的有害生物 中45=3;由活动力很强的介体传播 中45=2;通 过土传及传播力很弱的,P45=1oP 45=2P5危险性 管理难 度P5.1检验鉴定的难 度检疫鉴定方法可靠性很低,花费时间很长,P 51=3;检疫鉴定方法非 常可靠,且简便快速 任51=0;介于前两者之间 任51=2或1。P51=2P5.2除害处理的难 度除害率为0,P52=3;除害率在 50%以下,P 52=2;除害率在50% 100%之间,P 52= 1 ;除害率为 100%,P52=0。Ps2=2TP5.3根除难度田间防治效果差,成本高,难度大,P 53=3;田间防治效果显著,成本很 低,简便,P 53=0;介于前两

23、者之间的,P53=2或1。P53=3利用风险分析多指标综合评判分析方法和有害生物危险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确定红棕象甲的危险性综合评估模型为:R=5 P1 P2 P3 P4 P5其中,P为各项评判指标,R为危险性值。 Pi; P2 =0.6P 21+0.2P22+0.2P23;P3=Max(P3i, P32, P33); P4 = SP41M P42M p43M p44M P45 ;蜂1马+肉 +P53)/3参照红棕象甲的PRA评估量化分析指标评判结果计算获得红棕象甲的危险性值( R。 各项指标计算结果如下Pi=2 P 2=2.4 P 3=3 P 4=1.89 P 5=2.3R=2.29根据我国

24、有害生物风险定量分析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分,对各级指标进行计算,结果如上表。参照2OO2年李振宇等制定的外来生物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将风险程度R值分为4个等级:3. 0-2. 5为不可接受,2. 492. 0为高风险,1. 991. 5 为中风险,1 . 491. 0为低风险。红棕象甲危险性 R值为2.29 ,属于高风险外来有害生物,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昆虫的 管理、检测和控制工作,严防其传播和扩散为害。四、防治对策及措施1加强检疫在棕桐科植物调运尤其是海枣苗木引进前,应仔细清查茎干,尤其是植株的生长点是否被红棕象甲蛀食,防止购入有虫植株。实施产地检疫和现场检疫相结合的方式,一旦发

25、现有红棕象甲为害的植株,一律杜绝引进。2疫情普查进行棕桐科植物疫情普查,发现该虫入侵,立刻开展栽培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相 结合的综合治理,密切关注红棕象甲的发生动态,严防该虫疫情蔓延。3保护好植株树干由于成虫具有在植株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应尽量保护好植株树干不受损伤。发现树干受损伤时,可用沥青涂封植株树干上的伤口或用泥浆涂抹,以防成虫产卵。4清除被害株发现有红棕象甲严重被害的植株,应立即挖除焚烧,以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繁殖。 5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具有迁飞性、群居性、假死性及常在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等特性,人工捕捉成虫。也可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将其振落捕杀 6.药剂防治在410月虫害盛

26、发期,定期喷药,杀死虫卵。药物防治时,先用长铁钩将堵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便或树屑钩出,用氧化乐果等内吸性农药进行整株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每7d进行一次。然后在其叶鞘和心芽处放置5-8个用氧化乐果200倍液浸泡的海绵药袋,每15d重新浸泡后再放。对于在茎干中危害的成虫,用农药原液从虫孔注入,然后用泥密封。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吠喃丹,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吠喃丹以达到预防作用。在成虫集中出现期,可在叶腋间灌施辛硫磷及马拉硫磷等农药。当发现虫孔,可注射80%敌敌畏乳油5O倍药液或用300 500倍液喷洒树干,或用棉花蘸敌敌畏原药塞人虫孔,并用塑 料薄膜密封熏蒸=7d1连续数次即有效。=另外,

27、可以借助听诊器贴近受害树,如果能听见二“沙 沙”的蛀食声,就可以大致判断里面有红棕象甲为害,及时给予防治。 7利用雄性不育技术进行防治Rahalkar利用照射量为1. 5kR的X射线和Y射线对红棕象甲进行辐射试验,能导致红棕象甲90%的试验种群雄性不育,不育种群的平均寿命与健康种群相比没有明显缩短, 但其交配率下降了 50%,主要原因在于辐射使不育种群交配力下降和精子减少。防治效果 还需进一步评价。 8聚集信息素诱杀防治昆虫信息素是昆虫用来表示聚集、觅食、交配、警戒等各种信息的化合物,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红棕象甲聚集素是调控昆虫吸引行为的化合物,既敏感又专一,作用距离远,诱惑力强。Gun

28、awqrdena等在田间初步应用聚集信息素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聚集信息 素对红棕象甲雄虫的诱获率为每天每个诱捕器0.12头,雌虫0.11头,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聚集信息素的田间持效期为60d;红棕象甲对聚集信息素的反应期最长为18002000h,最短为600 800h;在比较试验区,椰树树皮的蒸储产物作诱剂的诱虫率为每天每个诱捕器0.06头,而聚集信息素的诱虫率为0. 25头,显著优于椰树树皮的蒸储产物。Garhy在埃及东北部进行了聚集信息素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暖季诱捕的虫口比冷季多。Rajapakse等认为:桶状诱捕器不仅便宜,而且诱虫效果明显优于漏斗状和烟囱状诱捕器;每周的观察表明,诱杀使

29、受害椰树数量迅速减少。Hallett等建议,使用的聚集信息素的剂量为每24h释放3mgo聚集信息素加甘蔗的诱虫效果优于加其它诱饵的效果,持效期夏天短,冬天长;置于树荫下持效期比放在阳光直射处长。 9生物防治Getulio (1949)在红棕象甲的蛹和成虫体上发现一种外寄生蛾类。其研究表明:这种蛾 在成虫上的寄生对成虫生长并无不利影响;但蛹被其寄生后则不能发育到成虫;该蛾不寄生幼虫。Peter发现了寄生于红棕象甲的3种蛾类,其中下盾蛾(Hypoaspis sp.)的数量最多。Kirthisinghe观察到红棕象甲幼虫被Megaselia scalaris Loew 寄生,并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以

30、评估其控制作用。Gopinadhan等在印度首次发现对红棕象甲有较大侵染潜力的病 毒一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rosis virus) ,这种病毒可以侵染包括成虫在内 的各个虫态。老熟幼虫感染后将发育成畸形的成虫,能迅速压低虫口。Banerjee等报道了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oaeruginoa是红棕象甲的一种兼性病原体,将该病原体注射到 幼虫及预蛹的血腔中,杀虫效果较好。注射低龄幼虫的半致死时间为6d ,而胃毒和触杀作用的半致死时间为 8do Dangar从红棕象甲的血淋巴中分离出一种酵母,并测定了这种酵母 的致病力。试验表明,这种酵母自由生活在红棕

31、象甲的血淋巴中,在血腔中接种量达到每虫8X10酵母时,能导致试虫死亡。Hanounik应用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防治红棕象甲幼虫,在室内死亡率为 95%-100%,田间死亡率达 50%。Abbas等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斯氏 线 虫(Steinernema riobravae )、 小 卷蛾斯 氏线虫(S.carpocapsae)和 异小 杆线虫 (Heterorhabditis sp .)等3种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这 3种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综上所述,红棕象甲的扩散能力和危害性如此之强。为遏制该虫继续蔓延、巩固农业、林业和园林建设成果,确保我国农业、林业与园林建设的生态安全,作为科研工作者应该 TOC o 1-5 h z 尽快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