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施工施工方案(二)_第1页
路基工程施工施工方案(二)_第2页
路基工程施工施工方案(二)_第3页
路基工程施工施工方案(二)_第4页
路基工程施工施工方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路基工程施工施工方案(二)2.3.1路基工程简介本合同段均为填方路基。(1)路基横断面布置1)主线横断面: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33.5m,设计速度采用100KM/h。路幅布置为行车道233.75m,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2.0m,右侧硬路肩23.0m(含右侧路缘带0.5m),土路肩20.75m。2)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基宽度9m,土路肩20.75m,右侧硬路肩3.0m(含右侧路缘带0.5m),行车道3.5m,左侧硬路肩1.0m。3)单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0.5m,土路肩20.75m,右侧硬路肩1.0m(含右侧路缘带0.5m),行车道23.5m,左侧硬路

2、肩1.0m。4)单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1.0m,土路肩20.75m,右侧硬路肩1.0m(含右侧路缘带0.5m),行车道23.75m,左侧硬路肩:1.0m。5)对向分隔式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6.5m,土路肩20.75m,右侧硬路肩23.0m(含右侧路缘带0.5m),中央分隔带1.0m,行车道23.5m,左侧路缘带20.5m。(2)道路标准路段截面图2.3.1-1 主线路基横断面图2.3.1-2 单向单车道匝道图2.3.1-3 单向双车道匝道图2.3.1-4 双向双车道匝道2.3.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施工测量开工之前进行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

3、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对所有的测量进行记录并整理所有资料。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记录本及成果资料由测量员及其主管技术人员共同签字,送交监理工程师,并留有测量记录及资料的副本。在施工测量完成前不得进行施工。如遇非适用材料,应予挖除。在挖除之前,对非适用材料的范围应先行测量,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在开挖完成后及回填之前重新进行测量。(2)施工放样在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应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顶、截水沟、边坡、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3)防水、排水在路基工程施工期间,始终要保持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设施(如排

4、水沟、排水井等),以防工程或附近农田受冲刷、淤积。临时排水设施必要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不得把排水流入农田、耕地,不得污染自然水源,也不应引起淤积的冲刷。路堤基底含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井点降水等)降低其含水量,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2.3.3路基表层处理路基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设计要求范围内的草皮和表土。将树根全部挖除。清除的种植土可临时置于路基两侧绿化带内,以后用于道路绿化植土。然后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压实度。2.3.4路基填筑2.3.4.1一般要求(1)路床填料:填方路基自路基顶面向下设计要求范围内的填料优先选用级

5、配良好的砾类石、砂类土等粗粒料作为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小于8.cm。(2)上下路床填料:在填筑前进行物理力学试验,满足路堤最小强度要求,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cm。(3)施工时填筑路基先开挖台阶再分层碾压,做到填挖交界处的拼接密实无拼痕,可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以消除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4)填土高度2m以内按1.2m/月的填筑速率,填土高度大于2m时按0.8m/月的填筑速率,同时结合沉降速率控制。(5)软基路段填筑(含抛高)结束后路基预压时间、桥头堆载预压时间、非软基路段路床填筑后路基静置时间均严格满足设计要求。(6)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图2.3.4-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2.3.4

6、.2试验路段(1)场地清理完毕,根据不同填料分别选择一段路基(长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段施工。根据填料的试验报告控制填料有关指标(如最佳含水量等)。现场试验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内容: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并做好记录。(2)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本合同路基填筑施工控制的依据,以指导全线路基填筑施工。试验结束后,试验段若达到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标准,可作为路基的部分,否则挖除后重新进行试验。2.3.4.3填方路基施工本合同段路堤采用一级放坡,放坡斜率为1:1.5。路基表层应碾压

7、密实,一般土质路段,基底的压实度(重型)应不小于90%(软基路段可放宽至85%)。2.3.5结构物台背路基施工除软基处理需要采用泡沫砼填筑的结构物台背外,其他桥台台背、箱通台背采用石灰土填筑,压实度要求整个填筑范围内均为96%。机械碾压时,单层压实厚度按照15cm控制。路基按照超宽填筑,超宽宽度30cm,每层进行卸料松铺时,靠近结构物边缘应进行人工补料,避免摊铺不到位现象。箱涵台背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填筑,水泥剂量为3%,压实度不小于96%,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回填采用分层、对称回填,采用小型机具压实。水泥稳定碎石填筑可以分层连续施工,每层卸料摊铺后应马上进行碾压工作,宁在当天

8、摊铺的第一层水稳碎石水泥终凝前完成碾压,达到终凝时间后应停止浇筑,每次连续施工的总厚度不超过1m,并进行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d。圆管涵台背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回填采用分层、对称回填,分层厚度不宜大于20cm,采用小型机具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2.3.6低填浅挖路基施工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路床深度80cm范围内的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密实,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换填层底部以上30cm铺设一层编制土工布,其采用聚丙烯、聚酯为原料,采用编织工艺织造,纵向断裂强度100kN/m,横向断裂强度70kN/m,断裂伸长率25%,梯形撕破强度1.4

9、kN,CBR顶破强度10.5kN,单位面积质量390g/,抗紫外线强度保持率70%,等效孔径O95为0.070.5mm。2.3.7特殊软基施工本项目存在的特殊路基主要有沿河(塘)路基和软土地基等。沿河(塘)路段底部有0.51.5m左右的淤泥,其腐殖质含量高,压缩性大,土质指标差。在路基填筑前应先围堰(必要时)、排水疏干,开挖塘、河岸坡台阶。对于延塘路段,需清楚塘底浮泥后在塘底铺设一层编织土工布,再根据软基处理情况铺设素土垫层,然后采用灰土填筑至设计标高。对于沿河路段,河底采用固化处理,设计水位以上1m高度之下采用清宕渣分层浇筑,然后采用灰土填筑至设计标高。水田路段,应疏干和晾晒后再进行填前压实

10、和路堤填筑。本合同段软基处理方法如下:1)常规路线 = 1 * GB3 联络线主线联络线主线软土总埋深约4.5m21.2m,主要位于洲泉服务区和新市枢纽范围。一般路段:新市枢纽和洲泉服务区范围填高均4.0m,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桥头路段:均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填高6m时换填部分泡沫砼。过渡段:管桩与水泥搅拌桩过渡采用渐变泡沫砼换填厚度过渡;管桩与堆载预压或泡沫砼换填过渡采用增设水泥搅拌桩过渡。 = 2 * GB3 洲泉互通洲泉互通软土总埋深5.7m20.6m。一般路段:填高2.0m采用等载预压;2.0m填高3.0m采用水泥搅拌桩;3.0m填高3.5m采用泡沫砼换填+水泥搅拌桩处理;填高3.5m

11、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桥头路段:填高均3.5m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过渡段:管桩与水泥搅拌桩过渡采用渐变泡沫砼换填厚度过渡;管桩与堆载预压过渡采用增设水泥搅拌桩过渡。 = 3 * GB3 新市枢纽新市枢纽软土总埋深4.0m17.0m。R匝道一般路段及桥头路段均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其余匝道一般路段及桥头路段均擦U用预应力管桩处理。2)拼宽路段洲泉互通范围内需对科洲线进行拼宽,拼宽路段为低填路段,软基处理采用堆载预压。2.3.8涵洞施工(1)挖基:基础开挖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并按1:1的坡比进行放坡,当挖至距基底30cm左右时采用人工挖基、找平,此时应严格控制基底标高,不得出现超挖情况;基底四周设置边

12、沟和集水坑,并配备污水泵一台,以抽掉坑内集水,防止地基渗水或降水软化基底;挖至设计基底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基底尺寸、设计标高以及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查、验收,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0.25Mpa。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封底处理。(2)基础及洞身砌筑: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并经测量工程师精确放样后,可以进行基础及墙身砌筑。砌筑用石料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料场堆料前必须先进行硬化处理,以防止石料、砂、水泥等直接与地面接触;并搭设临时库房贮放水泥。砌筑时应清理掉石料上附带的泥土,并洒水润湿以防止其吸走砂浆中的水份;单块石料应修凿成具有良好的表面,用于沉降缝和拐角点的定位石应修凿整齐;砂浆采用拌合机拌合

13、,拌合时间不少于2分钟,并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砌筑时安装样架挂线施工。采用座浆法在施工接茬面先满铺一层水泥砂浆后方开始砌筑石料,同时作好丁顺施工,上下层块材错缝,严禁出现水平和竖直通缝及瞎缝。沉降缝每4-6m设置一道。并作到内外上下垂直贯通,断缝上下一致。(3)盖板:盖板采用就地预制吊装施工。钢筋加工及绑扎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砼由集中搅拌站运至涵洞现场预制,盖板预制现场采用素砼底座,并压光处理;强度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脱模;安装时底座铺砂浆以加强结构物的整体受力。(4)涵台回填:台后填料采用透水性材料,内摩擦角35度,并且必

14、须在砌体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时两个台背对称填筑并夯实,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5)洞口八字墙: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排水通畅。(6)预制管节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工艺,委托专业工厂集中预制,现场安装。2.3.9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路基排水主要靠路基坡脚外的边沟,或利用排水涵管等设施,使路基水能顺畅地排入附近河道。在路基边沟与农业灌溉沟渠、交叉道路相交处,均采用立体交叉,即边沟设置涵洞或倒虹吸,通过以上人工构造物,使路基边沟水流不影响农田的灌溉系统及交叉道路正常使用。(1)填方边沟为减少对农田路段耕地的占用,同时考虑本项目片块石均为外购,填方边沟采用C25预制

15、边沟;悬臂式挡墙路段,边沟应紧贴墙趾。应用地受限时,在挡墙墙趾以上设置现浇L型边沟或者紧贴挡墙设置C20盖板边沟。为防止边沟预制块不均匀沉降,对填方边沟底部原状土进行夯实密实,压实度要求90%。(2)线外排水沟局部路段根据需要在线外设置排水沟,以便将边沟的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外排走,线外排水沟尺寸及材料同填方预制边沟。2.3.10软土地基处理动态设计及监测方案动态监测除本单位自行监测外,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单位进行监测。沉降与稳定动态观测是控制路堤稳定的有效方法,是验证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沉降量还是推算路面铺筑时间的基础资料,也是填料计量的重要依据。路基稳定和沉降观测观测项目仪器名

16、称监测目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用于稳定监控、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沉降量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用于工后沉降监控,预测恭候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施工时间侧向位移测斜管用于稳定监控、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1)沉降板 = 1 * GB3 在软基预压的一般路段,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桥头及过渡段设置三个观测断面;易失稳路段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基宽度不大于8.5m时仅设置路中沉降板,路基宽度为8.512m时设置路肩沉降板,路基宽度大于12m时设置路中和路肩沉降板。 = 2 * GB3 无处理和预压要求的正常路段,沉降纵向设置间距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长,但不得

17、超过200m。 = 3 * GB3 路基填筑观测频率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填筑间歇期间,重点路基(如临界高度以上高路堤)每3天观测一次;若填筑间隔时间较长,宜每7天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进入预压期后,第1个月每7天观测一次,第2个月每隔15天观测一次,第3个月及以后每30天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路面结构层观测频率:每层加载后应至少观测一次。若间隔时间较长,第1个月每隔15天观测一次,第2个月起每30天观测一次。(2)边桩水平位移观测频率与测定时间均与沉降监测同步。(3)测斜管测斜管埋设直径为70mm,采用在设计位置用钻机成孔。孔深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逐节放入测斜管,沉管时要注意测斜管

18、的导槽要垂直于路基中心线,节间连接牢固,以免测试过程中卡阻,确保测试精度。沉管后,边填砂边加水,以使砂密实,测斜管露出地面不小于10cm,施工时应注意加强保护。(4)观测成果分析所有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随时计算、校核、汇总,并整理分析,各种曲线必须当天绘制,以便从图上看出个测点曲线变化趋势,能全面了解、分析土体变化情况而作出判断。若发现问题及时复查或复测处理。(5)动态控制指标 = 1 * GB3 填筑期控制指标本项目工期较紧张,为尽可能缩短填筑期工期,保证预压期时间,对极限填土高度以内的路基可适当加快填筑速率。极限填土高度以内(本项目极限填高按3.2m控制),要求填筑速率小于1.5m2.0m/月;大于极限填土高度,按每7天填筑一层(25cm)。一般路段沉降速率应不小于15mm/24h;桥头路段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