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_第1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_第2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_第3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_第4页
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园心理危机及其干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被列为当今人类十大死因之一的自杀,大多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所以,专家们把“能正确处理心理危机”定为健康的新标志。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伤害及精神疾病等心理危机事件引起了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更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以便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种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自杀或更严重的伤害行为还会发生。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说明了这一点,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凶手(赵承熙)存在心理问

2、题,并进行了一些心理干预,但由于措施不到位,过程存在诸多疏忽,最终酿成了惨案。研究校园心理危机,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探索学校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有效预防的措施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校园恶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一、心理危机概述(一)心理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是指人心理上的一种严重困境,由于出现重大生活事件、精神压力或突然遭受严重灾难,使当事人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拨的状态之中,甚至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就是一种心理危机。在心理危机中,由于既往惯用的应对方法失效

3、,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常常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中的人或人群除了有典型的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障碍外通常在情绪上表现为暴躁冲突或抑郁强迫、狂躁多语或孤独少言、痛苦不安或激情难抑、绝望麻木或焦虑烦躁等严重的情绪行为失衡状态。这种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在学生的冲突性行为中还常表现为轻生自杀、肢体自残、暴力攻击、离家出走,以及吸毒、酗酒、性行为错乱等。如果这些冲突性行为只是在学校管理、社会安全或社会法律的层面上得到阻止和解决,而没能在心理层面上予以疏导和帮助,则可能转换成潜在的压力和焦虑,进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直接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心理危机发生而又不能得到

4、及时疏导,是导致各类突发性行为增多,校园内非正常死亡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心理危机的类型心理危机,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来分,可分为:发展性危机,情景性危机,存在性危机,环境性危机(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异常反应。例如,迁居、升学、孩子出世等,都可以导致发展性危机。 (2)情景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恐怖袭击、交通意外、被绑架、强奸、突遭大病及亲人的亡故等,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情境性危机的发生是偶然的、突发性的,令人震惊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它的结果往往都是灾难性的。 (3)存在性危

5、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4)环境性危机:环境性危机主要指由于受自然现象、生物因素、政治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灾难降临到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身上时,这些人因深陷其中,反过来又必将影响到他们生活环境中的所有人。如飓风、洪灾、地震、饥荒、难民危机、经济萧条等等。二、校园心理危机的表现与形成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危机。(一)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及表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出现并迅速成熟,性意识产生,身高体重猛烈增加,男女生的心理分化及相互吸引;情感强度高,两极性十分突出,

6、稳定性极差,形成有针对的闭锁性;成人感迅速增强,尊重需要强烈,独立性意识迅速增长;行为虽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自觉性,但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都还很脆弱。所有这些特征使得中学时代成为人生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过渡期、转折期、暴风骤雨期、犯罪高峰期、反抗期等。近年来关于中学生自杀、过激杀人及伤害事件的报道屡见报端,逃学和离家出走更是时有发生,中学阶段已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期。近年来,各种媒体频频报道青少年自杀等恶性事件,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调查资料显示,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喜怒无常、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

7、维缺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以应付挫折、青春封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学校与家庭教育带来了极大困难。 小视窗: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5中学生中有1人曾想自杀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据悉,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数量略高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

8、(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 “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整理。”该项目负责老师说,“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等都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 “北京市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显示:初二、初三年级的女生有过自杀想法的占22.9%,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星一博士说,“面临中考,父母

9、的高期望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恐惧,足以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无限增大。而女生就更严重,因为女孩子情感内敛,不像男生更容易宣泄。”早恋问题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主管于华告诉记者,到咨询中心来做咨询的,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这种家庭孩子的两倍。中学生中常见的发展性危机、情境性危机、存在性危机和环境性危机包括:其一,由于人格缺陷、自我认知偏激引发心理危机;其二,家庭重大变故或激化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三,由于教育缺失,行为冲动引发的心理危机;其四,由于性成熟过程与“生长

10、爆发”阶段的发育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五,由于学业压力、竞争受挫引发的心理压力;其六,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七,由于其他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低下引发的心理危机若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危机可能是学生其他心理问题中的一组症状或前驱表现。与之有关的问题有以下五类:危机的具体表现:抑郁以及自杀企图,多在1519岁期间出现。焦虑,特别是害怕学校和社会性情境(孤独、不愿交际)。出现行为问题和犯罪。进食障碍(贪食、厌食等障碍)。滥用药品(或毒品),其危险性在于他们由于对药品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而无意间成瘾。当然以上五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有时也够不上心理危机的标准。按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

11、约1/5的学生可能发生前述问题,尤其是一个缺乏良好教育条件的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能使那些情感脆弱、心理免疫力低的学生的困难更加突出和恶化,并且容易同时发生心理危机。(二)中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更广泛地注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杀的发生”。同样,防止中学生心理危机最重要的不是注意危机本身,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主要从心理基础和外部诱因两个方面对中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1、青春期内心矛盾冲突导致的挫折耐受力降低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学时代正是“自我同一性”

12、形成的时期,内心常常出现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所谓的“成长性危机”。此时的青少年在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狭隘的思想,再加上阅历尚浅,缺乏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在情感方面,中学生虽感情丰富但不稳定,自尊心极强,极易自卑,精神易受挫折而产生轻生的念头,遇到非常事件如考试失败、早恋、某些特定的精神刺激时易导致严重的自卑失落,难以自拔而出现心理危机。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在行为方面具有冲动性,容易不顾后果出现过激行为。以上因素决定了中学生对于挫折的耐受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心理危机。2、过重的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机能的病态改变目前在我国中学成为应试

13、教育的重灾区,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最重,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学校和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学校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特别是一些老师偏爱优秀生,对差生较少关注甚至不予理睬,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责、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而家庭中父母要求过严,成绩不好则受责骂等,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厌世等逆反心理,从而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等问题。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存在学习压力过重的问题,以至于长时间处于焦虑和紧张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和社会适应障碍。过高的压力使中学生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变得易激怒、好冲动,大大增加了心理危机的易感性。3、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重大

14、精神刺激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经常遭遇的负性社会事件主要有:人际冲突。中学生由于逆反心理较重,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如迅速觉醒的自我意识和父母对此的察觉及应对方式的滞后而造成的亲子冲突,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不认同而产生对抗,同辈群体交往中发生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冲突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恋爱失败。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急剧变化,但对有关性的知识了解不深或有朦胧感,性与心理的成熟并不同步,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关系,易致早恋,而早恋往往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升学无望,一旦失恋或感情受挫易产生心理危机;学业挫折。中学生一般都比较看重学习成绩,把它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有时会把一次考试的成败看得过重,或对

15、成绩的下降感到绝望。此外,罹患重大躯体疾病,遭遇重大生活变故也会成为中学生重大的心理应激源。由于中学生心理压力重,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本来就比较脆弱,对精神刺激因素缺乏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如遇到负性生活事件,即使是在成人看来并不严重的事情,他们也可能会觉得难以应对,进而产生心理危机。4、社会支持的缺失造成心理失衡状态的加剧当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自己往往无力摆脱痛苦情绪,这时就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产生心理危机之后,社会支持系统的及时介入和干预往往可以决定危机发展的方向。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往往会忽视事情的严重性,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不少

16、学校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的心理咨询机构,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危机支持系统。因此,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缺乏必要的干预,大大增加了心理问题向心理危机的演变几率,同时也使心理危机的预后往往不容乐观。三、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一)何谓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青少年所心理面临的危机,它既可以导致消极后果,也可以成为个人的成长机会。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护并提供及时干预,将心理危机转变成学生人生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协助其顺利渡过中学阶段,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是一种短期的帮助过程,指运用心理学、心理

17、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促使当事人适当地释放蓄积的情绪,改变对危机事件的认识态度,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帮助当事者获得对生活的自主控制,预防发生更严重、更持久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管理(schoolbased)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个人与学生群体,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

18、或亲属人群。参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以及高级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社会安全保障人员(公安、法律、火警等)和社区工作者等。(二)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分类及其功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内容和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功能可以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心理危机干预的形式等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和区分。1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从过程上来说包括:预防性干预、引导性干预、维护性干预和发展性干预(1)预防性干预。预防性干预是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建立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预防

19、性干预不仅包括对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也包括对心理基本健康的人群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干预是指在各种重大事件可能发生前的心理干预。预防性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校园学习、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特点,实施有助于学生、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和调节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个体或高危人群实施必要的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校园重大危机事件的干预过程实施有计划的准备性演习。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身心发展方面有非常显著的相同的特点,而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活动每个学年都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青少年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

20、学习阶段都会遇到那些共同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会对他们产生哪些影响等都是可以预测的,都是可以进行预防性干预的。如小学高年级阶段到初中阶段是学生们在生理上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学生们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女生开始来月经,男生开始出现遗精,他们开始进入一个心理上动荡不定、疾风暴雨的发展期。在这个阶段,按照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开展青春期冲动性犯罪预防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高一年级和大一年级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由于目前大多数高中和大学教育都实行的是寄宿制,很多高中都实行封闭制或半封闭制管理,学生由过去相对比较安定、熟悉的家庭生活进入集体宿舍制生

21、活,由过去生活上以父母管理为主变成在生活上要自己独立自主,所有这些生活上的变化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此外,来自各地的优秀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需要重新认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此高中一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对很多青少年来说都是一次心理上的危机。因此,围绕“高一现象”和“大一现象”开展积极的、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心理危机高危个体和人群开展有效的预防性心理干预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学校的各种考试前后,各种评比活动前后,各种搬迁和毕业活动的前后,以及重大节日前后都是容易引发心理危机的时期,都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性心理干预的重要时期。(2)引导性干预。引

22、导性干预是指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所实施的心理危机干预。引导性干预包括对危机事件当事人所实施的现场心理危机干预,也包括对不在危机事件发生现场的各种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引导性干预内容的重点在于引导。当危机事件当事人、与危机事件当事人有关的人员发生心理状态失衡的时候,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在于引导个体和人群认识自己的身心状态,引导他们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光明,引导他们不做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 、引导性干预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同时又极为困难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这项工作需要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的人员不仅具备较高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心理危机干预人员面

23、对危机环境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需要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在危机事件发生现场科学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也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及时有效的配合与协同。(3)维护性干预。维护性干预是指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对各类与危机事件相关的人员所实施的心理干预。维护性干预通常应该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至两周之内实施。随着危机事件的各种危机信号的解除,危机事件当事人逐步回到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帮助他们及时、健康地返回日常生活环境,排除心理危机事件留下的各种心理隐患,是维护性干预的主要任务。(4)发展性干预。发展性干预是指在危机事件当事人或人群心理康复回到正常生活环境后,以促进心理健康继续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干预

24、,发展性干预的重点是危机事件的主要当事人(如自杀未遂者、暴力事件受害人、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直接受害人等)。危机事件主要当事人在专业心理机构接受心理治疗,心理得到康复回到日常生活后,仍需要得到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心理干预。发展性干预和预防性干预形成一个循环体,在平常时期成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整个心理危机干预从过程上形成一个有效的、积极的循环。2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从形式上来说包括:现场干预、来访性干预、跟踪性干预(1)现场干预。校园心理危机现场干预是指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在危机事件现场与其他专业救援人员配合对危机事件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各方面配合的联合行

25、动,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处在危机事件现场的当事人或人群尽快调整好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身心伤害。(2)来访性干预。来访性干预是指对有可能爆发冲突和伤害行为的求助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在校园里,尤其是那些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或人群,他们常会为了心理的苦恼或冲突到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来求助,或者通过热线电话寻求心理援助。面对这样的心理求助,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或心理辅导人员的最重要任务是帮助他们解脱心理压力,减少发生自虐、自残、自杀危机的可能性。(3)跟踪性干预。跟踪性干预是指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对危机事件当事人或人群、相关人或人群的补救性心理危机干预,这些心理危机干预也包括

26、上面提到的引导性干预、维护性干预。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我们很多时候很难及时赶到危机事件发生现场,或者由于报警时间过迟,或者由于交通等其他原因。但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开展补救性的、跟踪性的心理危机干预依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干预对于减轻当事人的心理负担,对于维护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构建和谐校园,都是十分必要的。(三)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心理危机的干预对象主要是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他们一般表现为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等方面有较大改变,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正常的生活模式。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

27、郁、不与家人或朋友交往者; 2、过去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经常有自杀意念者; 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人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感到自己无能,看不到“出路”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四)校园危机干预的目标: 帮助来访者解决危机;恢复功能和平衡;重新掌握应变能力。化解学生心理危机,就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满足

28、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其社会角色;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社会压力;增强学生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处理学生的心理反应。1、满足学生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的、安全的、心理的、社会的、精神的五个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是相互联系的,健康的需求可分解成这五种需求。低层次需求的不满足会限制高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的不满足又可影响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心理危机处理的基本任务在于察知学生有关的需求内容和程度,以及需求不满足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协助学生获得这些需要或正确对待失望和困难。如果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有以下行为异常的表现,即:焦虑、疼痛、无能为力、丧失、绝望、敌意、愤怒、孤

29、独以及对环境适应不良等。因此,满足学生的需要便成为心理危机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帮助学生调整其社会角色教师诚恳真挚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学生都是莫大的安慰。同时,尽力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给予精心关照,以减少学生的心理紧张。防止角色行为异常的发生,学生如果产生恐惧、焦虑和绝望心理,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教师一旦发现,应该运用适当的心理危机处理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角色健康的转化。 3、调节学生的情绪发展学生的积极情绪,创造能表达情绪的环境。如听音乐;漫步静思;与挚友畅谈;给亲朋好友写信等。发展积极的自我感觉,从情境中去体验积极的感受。如幸福感、愉悦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渴望等。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30、。凡是能成功地解决新发现的问题,就会感到快乐。防止或应付消极情绪。我们要教学生学会面对危险情境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应对,合理解决。遇到无法应付的焦虑情境时,应暂时作战略性的撤离,等增强应对能力后再去应对。在作好充分准备后,要立即应对危险情境,不要让消极情绪长期存在下去。疏泄和平定情绪,找合适的场所和替身充分发泄出不满情绪,有助于平定情绪和解除敌意。 4、缓解学生的心理社会应激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塑造良好的个性,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对预计发生的事件,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防止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击败。提高自知能力,增强自信:只有自知,才能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达到预

31、定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获得社会支持,都有利于缓解心理应激,抵消生活事件的消极作用。5、增强学生的适应和应对能力适应是指机体在遇到环境变化时,应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以便个体在变化的环境中再生活下去。适应反应是以防卫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而防卫反应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的,目的在于回避精神上的不快和痛苦。典型的自我防卫反应有:否认、幻想、补偿、投射、合理化、压抑、反向作用、转弱、情绪分离、孤立、退化、升华、抵消等。“应对过程”一词是用来说明人类对环境改变的行为。而适应与应对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增加对机体危害的行为。我们应该对这些有害健康的适应、应对机制进行心理干预;二是降低对机体危害

32、的行为发生的机率,采取自我保护的行为来对付困境。如预先了解了所要发生的问题的性质而主动地寻求帮助等。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地使用其适应、应对行为,使之有利于向个体的积极方面转化。6、处理学生的心身反应 疼痛是常见的心身反应。处理疼痛除了使用止痛药和镇静药外,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心理暗示来止痛或采用与学生交谈、欣赏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疼痛常常使学生有所失,进而发展成为行为退缩。处理该问题的最核心之处莫过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孤寂是一种意识到的与某些重要的人或物分离的体验,它不同于孤独。处理的办法是扩大学生与客观世界的接触。由于疾病带来的功能或丧失而导致身体的变化。此时,心理应对的目标在于

33、协助学生接受身体的改变,鼓励学生参与治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争取社会支持和亲属的配合。(五)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策略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为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两个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普及性宣传来帮助教师和学生家长深化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危机预防意识,增强对心理危机的鉴别能力;要求他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改善教育和对待学生的方式,尽量降低学生的应激水平,及时甑别和保护易感个体。同时,要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和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课程,积极参与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4、,增强学生心理抗挫和保健能力;介绍心理危机干预和应对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对技巧、危机耐受力和危机免疫力等,预防危机的发生。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的信息网络和快速反应通道。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班主任要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绪状态以及所发生的重要生活事件;学生宿舍管理员负责将寝室有危机苗头和突发危机事件的学生及时上报学院;在学生班级、寝室一级安排学生骨干分子注意观察和发现身边出现的危机事态,并及时报告;建立心理热线电话或在校园网站设咨询专栏,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传达求助信息。通过经常性的排查收集信息,学校及时发现并掌

35、握危机信号,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当碰到处于心理危机困境中的同学时,学校工作人员应该: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 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 4.给予希望和促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 5.培养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6.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实际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网络的工程。系统是指它是从头到尾的一个系列,校长、主任、心理老师、班主任、学生骨干各司所职。网络是指彼此间都是互相关联

36、、互相影响的,为杜绝学生因心理问题非正常死亡和其他极端事故的发生,心理老师干的工作需要大家一同来努力,一同来维系。个别学生的非正常死亡,给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提出了现实要求。事实上,尽管有的高校已经建立起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但通常,勇于走进这些地方倾诉自己的内心秘密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其中,有社会观念的问题,如不少人认为,进咨询中心的人都是“神经病”;也有干预中心的工作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不过是个空架子等原因。无论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高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完善的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

37、育。同时,还有必要提醒学生家长,引导孩子排除来自社会的不良干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六)反应性危机干预六步法: 美国学者格林与詹姆斯(B.E.Gilliland,R.K.James,1993)提出,包括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做出计划、获得承诺。 1、定义问题: 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探索和定义问题。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行动: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可资利用的环境支持,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包括: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制订计划、获得承诺。2、保证求助者安全: 评估对求助者躯体

38、和心理安全的致死性、危险程度、失去能动性的情况或严重性。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及围绕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保证求助者知道代替冲动和自我毁灭行动的解决方法。 3、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这是可靠的支持者。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人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4、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帮助求助者探索他或他可以利用的解决方法。促使求助着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5、制订计划: 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付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6

39、、得到承诺: 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接受的。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七)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基本架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系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系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1、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要能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预警可能出现的冲突性、危害性的危机事件并能尽可能给予及时的疏

40、导,要能对学校管理范围内有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疏导。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直接领导者应该是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心理健康测量和心理健康档案国家教育部已有文件规定从2004年新学期开始,大学新生人校都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使用,可以比较有效地区分出容易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疏导措施。各地高级中学、职业高中在高一学生入学时也可以参照执行,对高一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目前,“高一现象”已引起许多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的教育管理者的

41、注意。2004年4月,浙江省某县在连续10天内有4个高一学生先后跳楼自杀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这一现象中既有事情发生的偶然性,也有事情发展的必然性。(2)学生团队中的“心理互助员”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心理互助员”队伍是提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效能的重要措施。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整个青春发育期,伙伴关系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同学、朋友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敞开心扉,讲内心的、真实的话。班集体、团支部以及学生社会团体中的“心理互助员”应当是在学生中有较强交往能力的学生,应当接受一定时间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他们的活动可以通过选修课、团队活动、兴趣小组、学

42、生社团的形式进行,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学生心理互助员平时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能主动运用学到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当发现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同学和朋友时,能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反映,从而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反应。(3)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学生会工作者学校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学生会工作者队伍是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班主任和学校团队工作者应该接受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队伍。这些直接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教师往往和学生接触密切,也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如果他们

43、中的大部分人能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从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那么我们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效能就能提高,很多心理危机问题就可以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学校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把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理论和技巧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广大班主任队伍、学校德育工作队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我们就能有效提高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反应灵敏度。(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骨干力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美国教育系统,他们被称为学校心理工作者school psychologist在英联邦教育系统,他们被称为教育心理工作者

44、educational psychologist)应该是大学心理系本科毕业、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持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者。他们对学生中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信息来源除了直接使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接受和筛选来自学生心理互助员、班主任和团队工作者送交的有关信息外,他们的预警信息来源还包括校园系统内的心理辅导(咨询)电话热线、心理辅导(咨询)室、心理辅导(咨询)信箱、校园内部网络中的心理健康论坛(BBS)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做好这些信息的辨认和筛选工作,及时向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小组和学校教育管理者汇报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倾向。

4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对有冲突性行为爆发倾向(如自杀、自残或暴力)人员做好来访性心理干预,尽可能将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爆发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限度。2、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系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是校园危机事件干预应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是:当在学校管理范围内发生重大危机事件(自然灾害、灾难性事故、传染性疾病、暴力冲突、自杀、自残、自虐等)时,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要能及时、有效地与负责危机事件干预的其他系统(教育管理、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进行积极地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件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对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人

46、群(同学、教师)和亲属人群(家长、亲戚)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领导指挥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领导指挥组是学校危机事件干预领导小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在危机事件现场领导和实施对当事人或人群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负责协调与其他应急干预系统(管理、公安、交通、卫生、消防等)之间的各种关系。领导指挥组的成员应由教育系统领导或学校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人就是校园危机事件应急管理队伍中的心理干预联络员。他们应该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领导指挥组的成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有高级职称的心理健康

47、教育教师、有高级职称的学校医务人员等。在县(市、区)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设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领导指挥小组。 (2)专家指导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中的专家指导组是在学校危机事件发生时由上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派往危机事件发生现场的、负责指导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工作组。它的主要责任是:为在危机事件现场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指挥领导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医务人员等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技术指导并进行监督;在必要时,直接进行现场引导性干预。对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并提出必要的矫正措施。收集和整理与危机事件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心理健康资料、与心理危机干预操作过程相关的资料,以留在危机事件结束后进行整理和研究。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维护性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方案或建议。为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