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教案1.1制度与西周封建3岳麓版必修_第1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1.1制度与西周封建3岳麓版必修_第2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1.1制度与西周封建3岳麓版必修_第3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1.1制度与西周封建3岳麓版必修_第4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1.1制度与西周封建3岳麓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课A、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制度与西周了解宗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考纲要求:(一)会考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二)高考考纲要求:A、必修部分一、古代(一)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分封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授课提纲、学习要点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夏朝公共权力的出现 (前 2070前 1600 年)启(始)(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1)王位世袭代了禅让制:、职官(2)君主逐渐形成,王权决定一切(3)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组织的纽带(二)

2、商朝:内外服制度及政治的神权色彩1、实行内外服制度(前 1600前 1046 年)主要(方国内具有较宽松的权)(成汤-的地区(),相对稳定的(1)内服:直接国)(2)外服:商代附属国辖区:有自己的首领、组织命令) 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服从 有很大的权(独立性、与) 与西周的诸不同:(内外服)1)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的其首领由册封,与基本上没血缘宗亲关系2)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3)关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控制的体, 支配与被支配,“一元(国王)多政(诸侯)”格局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

3、 附属国要定期向朝贡和奉命参加征伐活动:有很大的权、独立性2、浓厚的神权色彩:神权以强化王权(神权的主体)(1)主持占卜和祭祀,是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使者,其权力和地位是神授的(2)原因: 体现了当时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是有限的人们无法抗拒和解释疑难现象时,会求助于神灵 依靠祖先等神灵的信仰,商人凝聚了全族力量,征服了其他部落通过,自己的地位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前 1046前 771 年)强盛(镐京:陕-西安)(一)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建国(执政时期)是在保证室强大的前提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1、背景和目的:拱卫王室,加强王权和 巩固 确保,保证室的强大(控制地方的需要)的稳定,

4、并有效控制外服地区2、内容、关系:大规模实行,并加以完备,向天下共主的局面转变西周形成了“诸侯士”的等级序列(1):国家的最高者,天下共主,授土”、“授民”(2)诸效果加强,驻、分封对象:(镐京及附近区域)的臣属,同姓亲族(主体)异姓封国包括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和一些原来的附属国(古国)等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必须承认是被的,承担各种义务: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分封到地方的,或是的宗亲、姻亲与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既是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的渗透到诸,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的控制加强了诸的权有所削减,对的义务更加明确了;有的诸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复杂的更有的新兴

5、封国(3)分封内容:土地、大量的物资、和。1)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2)诸侯在其封地内拥有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3)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一诸一士”的等级序列(4)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镇守疆土、带兵随从、交纳和朝觐述职。(5)由内外服向天下共主的局面转变:西周时期, 分封制的宗法色彩浓于的诸侯,分封的诸数量很多,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同周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亲戚,以藩屏周”,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分封范围超出了,扩大了的有效管辖范围。 被分封的诸接受对的义务更明确:须定期朝觐,向贡献各种物产之命出兵王室或征伐等;入任职,辅佐诸侯在

6、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爵位已产生,以定等级:被分封的诸侯,在爵位上有公 侯 伯 子 男五种爵号。有监国制度:是为了防范诸侯叛乱,派人作为监官去监视他们制礼作乐,从制度上规范了宗和分封制的秩序。3、作用、影响:对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周通过分封国家权力结构实现了由内外服(1)积极: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到天下共主的过渡(利弊),稳定了社会秩序的范围不断扩大:加强了,巩固和扩大了疆域加强了对是缓和的控制和管辖,巩固了国家,了国家安全的办法力的集中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效果得到加强。诸侯使西周形成了“士”的等级序列。分封制所建立的诸有相对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权

7、1)诸在初封时期,与室的关系较密切:是一种松散的血缘关系的逐渐疏远,诸侯割据状态逐渐随初封诸侯的子孙与出现2)没改变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众国的局面3)却大大加强了对诸侯的统属关系,向国家迈进了一大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2)消极:到西周后期,逐步失去原有作用导致国家的,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随着时间推移,血缘上的联系逐渐淡化,诸侯对的服从度逐渐降低 而缺少足够的力量对此进行控制4、特点 (内容、作用)(1)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进而分封属下(2)邦国有同姓、异姓之分(3)与封国通过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5、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

8、异同点 (内容、作用)(1)相同点:都有王族活动区域内服或附属国或诸:对王族都有一定的义务,都保留有氏族部落的特征(2)不同点:与附属国首领未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诸侯主要是同姓亲族;西周对同姓诸侯的分封到达边鄙要地,扩大了的有效管辖范围;西周时期,被分封的诸对的义务更加明确;不止是分封于某地域而且还 分封制度下,形成了“迁徙某部落或在新占领地建立新的诸的等级观念比商代更严;一诸一士”的等级序列。 分封制是内外服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西权大大加强 地方诸侯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历史就由商代的“内外服”时期朝着更加文明的阶段迈进,进入了西周“天下共主”的时代(二)宗: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与国家制

9、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世袭的政治形式、重要的宗法组织制度1、实行原因、目的(1)主要原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2)直接原因:解决之间在权力、土地和继承上的。2、含义:宗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3、内容特点(1)和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最突出) 是土地、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本的宗子、大宗、宗主、传宗)历世为天下大宗,同姓亲族的最高家长,以国名等为姓氏 有主祭祖先的,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 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位继承土地、和权力1)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

10、宗,众庶子为士,即(2)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关系:是相对的,爵位等由嫡长子继承是最高家长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为天下共主,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历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其庶子被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为姓氏 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对诸侯为,在本内为大宗以官名、辈分、采邑名为姓氏,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 各级嫡长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领地内的人民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1)大宗:在宗有主祭祖先的度中,嫡长子是大宗,是土地、和权力的继承者,地位尊贵,可继承王位、祀始祖2)。:在宗度中,嫡长子是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

11、嫡长子以外的4、作用(1)有利于)为,降位继承的稳定和团结:凝聚宗族,防止纷争(权位和把“国”和“家”紧密结合在一起,强化了王权和以大宗为代表的贵地位族(2)成为我国数千年来的影响。者享受的凭借,社会产生了深远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的秩序制度,世卿世禄,巩固分封制5、关系:分封制与宗(1)分封制必须以宗法关系为基础,作为天下大宗,可利用宗天下是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2)宗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诸侯士”这样的宗法等级,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和重要(3)宗有利于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

12、生纷争等级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礼乐制度为规范,保证了部的稳定与团结在政治上的和地位,内(4)宗和分封制、世袭制一起,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礼乐制度:是西周各级工具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宗法分封制度的是制定的周朝各种礼乐制度和规定(必不可少)(1)依据礼乐制度,不同场合、不同也不一样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如祀天神,“乃奏,歌大吕,舞云门”。“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规格标准各不相同。天子用“八佾” (64 人,祭庙乐舞的编队八人一行,称“佾”)的标准;诸侯则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饩飧牵,三问

13、皆修。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篮十,豆四十,铡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对于侯、伯、子、男则另有一套规定。(四)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在分封制和宗会结构中的条件下,西周社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进行分封而形成的宗法等级秩序与宗法等级秩序结合在一起的行政等级秩序2、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1)一方面表现为 “天子一诸一士一庶人”的宗法等级大夫一士一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2)另一方面表现为“密结合一公、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商周)1、族权、集中2、以宗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为,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与

14、礼乐制度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课后习题解答【P5】与探究 【P5】:根据上述材料,试归纳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明这些特点的成因。一、并简答:基本特点。(1)在分封制和宗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2)一方面表现为“天子一诸一士一庶人”的宗法等级,另一方面表现为“一公、大夫一士一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形成原因。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制遗存的影响,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受到上古时期部落体之间在权力、和土地继承上的,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关联、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宗。【P

15、5 】二、自我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不同 7答: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册封,但与基本上没有血缘宗亲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而西周的诸侯则是被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的宗亲,或者通过姻亲与的的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既是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渗透到诸,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的义务更加明确了;的控制加强了,诸权有所削减,对有的诸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2说出分封制与宗复杂的更有的新兴封国。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答: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16、。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一诸一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稳定了社会秩序。宗位继承土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和权力;嫡长子以外的为,降位继承。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作用:巩固分封制度,稳固贵族的秩序,从而防止间对于权位和的争夺。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答:礼乐制度作为各级的工具。的准则,是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依据礼乐制度,不同场合、不同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歌大吕,舞云门”。“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规格标准各不相同。天子用“八佾”(祭庙乐舞的编队八人一行,称“佾”, “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八佾”即 64 人的舞阵)的标准;诸侯则用“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饩飧牵,三问皆修。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篮十,豆四十,铡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