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修改版)_第1页
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修改版)_第2页
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修改版)_第3页
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修改版)_第4页
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修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三单元导入:上海乌鲁木齐黑龙江海南岛 如果你有机会从海南岛(南方)到黑龙江(北方),或从上海(东部)到乌鲁木齐(西部)做一次长途旅游,便会强烈地感受到各地在气候、植被、土壤、地形、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2问题 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又有什么规律可循?该图说明不同地区由于热量、水分及水热组合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不同的气候适宜不同的植物生长。图示照片说明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深受环境的制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其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别。我们可以借助植物的类型、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

2、反推环境特征。 导入: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不同地域间的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及其组合不同,主要取决于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2.自然带的形成地理位置纬度海陆热量水分气候植被土壤自然带 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特征,所用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有章可循的,这个“章”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它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读图,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的主要自然带,体会其变化的规律性。活动图2-4-1 世界

3、主要气候类型活动2、对照两图,试着寻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部之间的联系。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我们通过下面两幅以亚欧大陆模式图的对比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部之间的联系)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相互关系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4、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活动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图示沿南北方向更替沿东西方向延伸规律成因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同时也受水份条件的影响。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例:0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在高纬、低纬地区表现得明显。分布ABC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图示沿东西方向更替沿南北方向延伸规律成因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引起的水份差异,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 例:森林草原荒漠沿海内陆在中纬地区表现得明显。分布 该图说明了: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高,热量依

5、次递减,自然带从热带雨林带逐渐过渡到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的减少,陆地自然带也相应地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荒漠带过渡;这种地域分异现象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根本原因自然带更替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方向 纬度变化的方向纬线方向 东西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海陆位置差异东西方向经度变化的方向 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图示沿垂直方向更替沿水平方向延伸规律成因主要是由于水热状况从山麓向山顶的变化(二)垂直地域分异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

6、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得明显。分布(二)垂直地域分异 阅读该图时注意对比分析南坡和北坡的自然带类型及其分布高度方面的差异。该图说明了: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这主要是由于珠穆朗玛峰位于亚热带,南坡基带海拔较低、相对高度比北坡大,纬度比北坡低、气温较高,同时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森林景观;而北坡属于阴坡,海拔较高,具有高寒气候特色,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成高山草甸草原。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规律 山脚处(山麓)的自然带叫做基带探索珠峰C线2 垂直自然带不同坡向同一自然带位置分布特征比较: 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迎风坡

7、海拔高,背风坡海拔低。 1 比较珠峰南坡和北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并解释原因?坡向位置关系:同时南坡处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海拔与纬度位置:因为南坡基带纬度低,海拔低,相对海拔高,温度变化幅度大,自然带较之北坡更为丰富。阴坡阳坡背风坡迎风坡 该图说明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该山所在地的水平带一致。从山麓向山顶的自然带的更替与山麓所在的自然带向高纬度方向的更替相似。我们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来推断其热量带和气候类型。 东西北南AABBCCDDEEFFGGHH山地基带2)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三)垂直分异规律1)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

8、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3)山体纬度越高同一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如下图)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迎 风坡更高,背风坡更低; 阴坡阳坡背风坡迎风坡6:山体纬度越高同一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雪 线1.雪线的概念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 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称为雪线。2.雪线的测定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3.判读雪线高度雪线的影响

9、因素: (1)纬 度 山体所在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2)坡 向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二者相比,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向阳坡迎风坡思考:1、为什么天山的雪线南坡比北坡高?2、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南坡要比北坡低得多?向阳坡迎风坡迎风坡向阳坡喜马拉雅山脉天山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SN、该山地可能位于 (温度带)。、该山地的阳坡为 (南、北)坡,它可能位于(南、北)半球。、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温带南温带海洋性气候北试一试:1800110060042N48N52N58N山地针叶林带山地针阔混交叶林带北纬42

10、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1、据图推测,该山麓处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季风气候A练一练1800110060042N48N52N58N山地针叶林带山地针阔混交叶林带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C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分布明显的地区特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高纬和低纬地区20E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地

11、区中纬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海拔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纬度低喜马拉雅山 小结: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这种地域分异叫做非地带性地域分异。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归纳如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练习:1.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 A. 横断山 B.天山 C.昆仑山 D.长白山2.自然带位置呈对称分布的是( ) A.亚欧大陆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3.自然带名称的命名依据是( ) A.地形类型名称 B.气候类型的名称 C.植物分布类型名称 D.土壤类型名称 ADC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5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