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索引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一、趋势:软硬件解耦加速,域控+软件+多功能融合 6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一)重新审视智能座舱的重要性 6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二)智能座舱的技术路径演变及原因探讨 8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三)智能座舱渗透率爆发拐点已至 11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二、格局:产业链解构与重塑,新老势力群雄逐鹿 13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一)软硬解耦趋势下,传统 TIER 1 的解构 13 HYPERLINK
2、l _TOC_250007 (二)硬件:域集中趋势下关注确定性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细分领域 15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三)软件:智能座舱领域新蓝海,消费电子玩家积极卡位 24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三、探讨:智能化趋势下主机厂角色的再定义 29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一)智能化趋势下,主机厂与供应商业务模式重塑 29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二)主机厂核心能力发生范式转移,新玩家纷纷入局 30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三)传统车企如何破壁? 33 HYPERL
3、INK l _TOC_250001 四、机遇:智能座舱产业链投资如何选择赛道? 35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五、风险提示 36图表索引图 1:智能座舱的需求端驱动力 7图 2:智能座舱的供给端驱动力 7图 3:传统座舱到电子座舱到智能座舱 8图 4:智能座舱的产品形态 9图 5: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变革 9图 6:座舱智能化技术路径演变 10图 7:95 后汽车消费购买偏好 11图 8:智能座舱产业链比传统供应格局更为复杂 13图 9:典型座舱的价值链分布变化:传统座舱 vs 智能座舱 14图 10:智能座舱相关产业链参与者梳理 15图 11:瑞萨 R-Car
4、应用解决方案 16图 12:传统汽车芯片、消费级芯片生产商及国内AI 芯片初创公司举例 17图 13:广汽、伟世通、腾讯、高通联合发布 18图 14:伟世通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集成 18图 15:HUD 结构原理(目前主流的 TFT-LCD 方案) 19图 16:AR-HUD 与传统 HUD 的区别 19图 17:HUD 的产品升级 20图 18:国内HUD 竞争格局(2020 年 1-12 月,不含进口) 20图 19:T-BOX 系统架构 21图 20:T-BOX 主要功能 21图 21:V2X 功能介绍 22图 22:V2X 的主要功能应用 22图 23:LTE-V 车联网解决
5、方案 23图 24:华为 C-V2X 产品布局 23图 25:智能座舱内主机厂和供应商的软件分工及未来变化推演 24图 26: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定制化的区别 26图 27: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归类 26图 28:传统车载操作系统 VS 车企 OS、车企开发自主车载系统的三种方式:定制、 ROM、超级APP 27图 29:国内车载语音市场份额(2020 年 1-6 月) 28图 30:国内导航地图市场份额(2019 年) 28图 31: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变化:传统座舱 vs 智能座舱 29图 32:互联网/科技巨头布局智能汽车时间轴 31图 33:华为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 32图 34:智能座
6、舱产业链的附加值“微笑曲线” 35表 1: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对比 6表 2:配置座舱域控制器方案量产车型部分举例 12表 3:智能座舱核心硬件细分领域格局分析 15表 4: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芯片主流供应商 17表 5:典型座舱域控制器厂商及其方案和客户 18表 6:DSRC 与LTE-V 通信技术对比 22表 7:主流底层车载操作系统盘点 25表 8:华为与各车企合作时间节点梳理 32表 9:苹果汽车业务布局梳理 33表 10:传统车企软件团队分类 33表 11:上汽集团智能网联相关团队 34一、趋势:软硬件解耦加速,域控+软件+多功能融合(一)重新审视智能座舱的重要性新一轮科技浪潮下,汽车智能
7、化方兴未艾。一般而言,汽车智能化通常围绕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展开智能座舱:其核心在于利用人机交互打造更好的驾驶体验,产品形态上涵盖中控娱乐系统、仪表盘、抬头显示系统(HUD)等,能够实现多模态交互、地图导航服务、丰富车机娱乐内容和生活服务信息等功能;智能驾驶:终极目标为“解放”驾驶员双手,按照等级可分为辅助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级自动驾驶及完全自动驾驶,从实现路径上看主要分为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表1: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对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侧重点侧重于驾驶员、乘客在车舱内的行车体验侧重于汽车的行驶性能提升基本功能导航、地图主动刹车、自动泊车、车身稳定、倒车辅助等娱乐影音、通讯(包括聊天互动)车道
8、保持、车道偏离预警等车内信息查询(油量、车速等)自适应巡航等车辆基本控制(雨刮、后箱等)驾驶员减负、疲劳驾驶预警等生活信息查询(天气、出行消费等)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和配件中控屏幕高清摄像头语音识别系统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车载娱乐系统激光雷达系统人脸识别高算力计算平台、AI 算法等无触碰输入技术等智能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发展趋势车内操控一体化趋势,在一个终端上能实现多个功能单车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与生活元素更为融合(出行预定、网上购物、娱乐等)车路协同在国内场景下也迎来快速发展数据来源:盖世汽车、搜狐汽车等,智能座舱或将成为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最先迎来快速发展的方向之一。1. 从需求端看,智能座舱从消费
9、者应用场景出发,是驾驶员及乘客最容易感知的智能化体验,近些年来逐渐成为营销卖点之一;同时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逐渐分流到车端认可度的增加,其对智能座舱的支付意愿也得到快速提升。2. 从供给端看,智能座舱由于技术实现上相对智能驾驶难度较低,且不同于智能驾驶有相对严格的法规约束和等级划分,因此对车企来说更容易实现。图1:智能座舱的需求端驱动力数据来源:罗兰贝格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图2:智能座舱的供给端驱动力 供给端:对车企而言,汽车智能化趋势带来价值链重构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价值链 汽车智能化 高价值体量提升智能座舱传统汽车价值链附加值新型商业模式低上游汽车产业链下游价值拓展
10、汽车金融经销商制造组装零部件 主机厂后市场服务设计研发数据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年第 17 期、(二)智能座舱的技术路径演变及原因探讨汽车座舱的演变:功能从分散到集中,控制从独立到整合。上世纪80年代时期,博世即联合英特尔开发CAN总线系统,用于车内ECU的数据通信;到90年代初,车载嵌入式电子产品种类逐渐丰富,车载操作系统得到应用;2001年宝马引入中央显示屏,标志着液晶屏正式进入汽车座舱;2018年伟世通在CES上发布智能座舱系统 SmartCore,代表主流域控制器方案开始向市场推广;2020年智能座舱方案陆续面市,包括主机厂、供应商及科技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智能座舱领域。图3:
11、传统座舱到电子座舱到智能座舱1924200120062014201520182020车载收音机车机最早指的是车载娱乐信息系统(IVI),IVI的前身追溯至车载收音机中央显示屏2001年宝马引入中央显示屏,液晶屏入住汽车座舱车载导航2006年美国开放 GPS民用化,基于触屏显示的导航功能成为推动座舱电子化的强劲动力HUD2014年HUD厂商 Navdy发布集导航显示、语音交互、手势操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后装HUD产品Carplay2015年安卓Auto和苹果Carplay分别发布座舱域控制器2018年伟世通发布智能座舱系统 SmartCore,基于域控制器整合中控和仪表等座舱零部件智能座舱系统方案威
12、马携手高通发布IdeaL4;阿里旗下斑马网络发布新 一代智能座舱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远程信息处理视频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多媒体导航收音机 智能座舱:集中、整合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发布,三大平台应用于汽车领域;等 传统座舱:分散、独立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盖世汽车、从产品形态看,智能座舱相比于传统座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硬件层面,中控和仪表可以实现一体式的多屏联动,屏幕尺寸更大、分辨率更高,也出现了不少新增硬件,如抬头显示仪(HUD)、流媒体后视镜、副/后排娱乐系统等;软件层面,手机端的应用生态也逐渐被移植到座舱内,包括导航、语音助手、人脸识别、音乐等,同时驾驶员监测系统(DMS
13、)、360环视等ADAS相关功能也被融合进来。图4:智能座舱的产品形态数据来源:百度、汽车之家等,从底层技术看,汽车座舱产品形态的变化是建立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变革基础上:一是软件层面逐渐走向软硬件解耦;二是硬件层面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从传统的分离式走向域内集中,再走向跨域的中央集中,同时更高带宽的以太网逐渐替代传统的CAN总线。整车EEA的变革复杂度极高,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组织架构层面都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相对而言,座舱域一直都是比较独立且安全等级较低(ASIL-A、B),即使在燃油车内,座舱域的电气化程度最高、整合也较容易,因此我们认为整车的EEA变革必将先从智能座舱开始,座
14、舱域集中是大势所趋。图5: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变革数据来源:博世、智车科技、具体而言,座舱智能化升级的技术路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离式在传统座舱中,座舱内的各个ECU是完全分离的、互不通信,且各个ECU的算力也较低,只能实现较为简单的逻辑功能。由于各个ECU都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且软硬耦合在一起,因此往往出厂后软件即固定,主机厂往往没有能力也没有权限进行后续的OTA升级,用户体验较差。分域式随着座舱内的智能化升级,不同安全等级的中控域(ASIL-A)与仪表域(ASIL- B)在功能上能够实现一定的交互。为了实现不同安全等级域之间的交互,一种软件开发成本较低的方案是将中控域和仪表域
15、内各自实现一定的集成,然后通过总线进行通信,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在硬件上是隔离的,分别由各自的ECU所控制。该方案称之为分域式,相比传统的分离式架构,其智能化体验已经有一定的提升。集中域式集中域式方案也称作“座舱域控制器”方案,即用一个系统级的主控芯片(SoC)来实现座舱内所有部件的控制,同时基于虚拟机技术通过软件的方式对两个不同安全等级的区域做分域,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隔离。该方案不仅在软件层面实现了软硬的分离,也在硬件层面真正实现了集中化,其优势体现在:(1)高运算能力与高通信带宽,因而也能提供更丰富的交互功能;(2)软硬解耦、域内集中,因而后续软件OTA升级也更容易,未来跨域的中央化调度成为
16、可能。图6:座舱智能化技术路径演变数据来源:布谷鸟科技,我们认为座舱域控制器方案或成为主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从座舱自身演变趋势来看,集中域式方案打通原来分布式架构的限制,有效降低了各个分散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资源,有利于整合系统资源,用户综合体验更佳,且硬件成本可能更低;从整车EE架构演变趋势来看,无论从芯片的算力瓶颈、功耗散热,还是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要实现较低安全等级的座舱域(ASIL-A、B)与更高等级的动力、底盘域等(ASIL-C、D)进行跨域融合的难度依然很大,短期内难以真正落地,座舱域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与其他域进行跨域融合。(三)智能座舱渗透率爆发拐点已至需求端已充分催化,年
17、轻世代成新车消费主力。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 12月31日,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4.56亿,其中85后、90后的人数占比44.81%。根据亿欧智库的统计,2020年汽车消费群体中85后、90后已经占据68%的比例,成为新车消费的绝对主力。85后、90后年轻人在购车需求中也更注重科技感的交互体验、酷炫又富有个性化的车机设计。图7:95后汽车消费购买偏好数据来源:德勤、汽车之家,目前已量产上市的主流车型中,全系标配采用座舱域控制器方案的车型包括:特斯拉全部车型,奔驰A-S级全部车型,红旗H9、ESH9,广汽Aion S、LX、V,小鹏P7,瑞虎8 Plus。顶配采用座舱域控制器方案的车
18、型包括:东风启辰T90。根据中汽协的产销数据(不包括进口),若仅考虑以上提及的几款标配座舱域控制器的主流车型,其在2020年的销量总计约85万台,2020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销量 2017.8万辆,预估目前国内市场座舱域控制器方案的渗透率约为4.2%。从主流车企的布局情况来看,近几年配置座舱域控制器的量产车型逐年快速增加,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上市的新车车型配置比例增长迅猛。根据部分车企近期公开披露的新车规划与改款情况,包括大众MEB全系车型、奥迪全系车型、奔驰全系车型、上汽智己、蔚来et7、长城摩卡等上市新车都将配备座舱域控制器的方案。表2:配置座舱域控制器方案量产车型部分举例上市时间车型价位配
19、置情况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2017特斯拉 model 315-30 万元标配自研2019广汽 Aion S15-30 万元标配伟世通、马瑞利广汽 Aion LX15-30 万元标配伟世通、马瑞利东风启辰 T9010-15 万元仅顶配航盛2020小鹏 P715-30 万元标配自研广汽 Aion V15-30 万元标配伟世通、马瑞利红旗 H930-50 万元标配佛吉亚北汽 ARCFOX T15-30 万元标配哈曼奔驰 S 级50 万以上标配哈曼红旗 ESH950 万以上标配佛吉亚奇瑞瑞虎 8plus10-15 万元标配德赛西威红旗 H930-50 万元标配佛吉亚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整车的智能化升级绕
20、不开EEA域集中,然而相比其他域融合需要涉及到动力、底盘等功能安全要求高的部件,座舱域一直相对独立且安全等级较低,因此相对容易实现。目前供应商提供的座舱域控制器的方案已经成熟,而且由于安全等级较低(ASIL-A、B),也不存在法规限制的问题。座舱域集中的改造在燃油车上也容易进行。比如大众已经在传统燃油车的MQB平台上率先完成车机部分的改造,于2018年推出了基于座舱域控制器的第三代MIB3车机系统,尽管MQB的骨干部分还是基于传统CAN总线,但是车机部分已经完成了以太网的改造。座舱域控制器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在前几年作为新产品刚推出时,座舱域控制器由于较高的软件开发成本,整体成本都还较高,但是
21、实际上其硬件成本相比分域式方案更低。当更多主机厂选择座舱域控制器方案,销量增加带来的规模效应将使得软件开发成本被逐渐摊销,座舱域控制器的成本有望在未来进一步下探。我们认为汽车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智能驾驶上,智能座舱也是决定产品力的关键因素,车企有望借助智能座舱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定位,从而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竞争力。二、格局:产业链解构与重塑,新老势力群雄逐鹿(一)软硬解耦趋势下,传统 tier 1 的解构传统座舱主要包括中控、仪表及各个传统ECU芯片等部件,供应格局更接近于垂直关系,tier 1整合各个ECU、屏幕、机械电子料等组件为OEM提供打包方案,相关软件通常嵌套在ECU上,算力比较低,出厂后
22、无法再进行更新。进入智能时代,座舱域内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软硬件解耦,供应格局逐渐从原来的垂直化转向扁平化,分化出专门的硬件tier 1与软件tier 1,甚至竞争实力较强的主机厂也有意图培养自身的软件实力。图8:智能座舱产业链比传统供应格局更为复杂数据来源:罗兰贝格,硬件层面传统的中控、仪表ECU被座舱域控制器所替代,即多个传统低算力ECU芯片被一个具有高算力的SoC芯片所替代,供应格局上传统汽车芯片厂家如瑞萨、NXP等面临消费电子芯片领域巨头的挑战,典型代表如高通、三星、联发科等;尺寸更大、数量更多、显示效果更好的屏幕(如oled屏幕、曲面屏等)逐渐替代普通的小尺寸液晶显示屏,同时价值量也得
23、到明显提升,国内供应商在屏幕上竞争力较强;更多新增硬件产品接入车内,如抬头显示仪(HUD)、通信模块(TBOX、V2X)、流媒体后视镜等,也将给国内细分领域供应商带来潜在增量机会。软件层面由于涉及到不同安全等级的域融合,座舱域控制器的软件操作系统需要虚拟机(hypervisor)承托,目前的主流选择是QNX和Greenhills;操作系统(OS)涉及生态的选择、车规级的开发等,一般情况下中控OS以 Android和Linux为主,仪表OS通常选择安全性更高的QNX和Linux RT,竞争格局上,许多平台型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争夺市场蛋糕;智能座舱的开发中需要涉及大量软件层面的开发工作,也即中间件的
24、开发,包括操作系统定制化(即UI界面、框架的开发,类似智能手机中的MIUI、 EMUI等)以及一些开发所需的工具包,传统tier 1如伟世通、大陆及软件公司如中科创达等为主要参与者;各种应用程序如导航、智能语音助手、音乐、视频等,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新玩家们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他们大多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平台优势。 以典型座舱为例:传统座舱与智能座舱价值链分布变化图9:典型座舱的价值链分布变化:传统座舱 vs 智能座舱9000单车价值量提升SOCMCU中控仪表座舱域控制器屏幕屏幕增量硬件增量软件18%通信模块网关流媒体后视镜氛围灯15%46%HUD15%6%29%OS&Hyperv
25、isor中间件(操作系统定制化)SDK41%30%800070006000单车价5000值量(4000元)3000200010000传统座舱智能座舱数据来源:专家交流,注:价值量信息仅为典型产品,并不代表所有情况,此外软件收费存在开发费、license fee 等多种模式图10:智能座舱相关产业链参与者梳理数据来源:(二)硬件:域集中趋势下关注确定性强、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细分领域硬件层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1. 主控SoC芯片替代多个传统MCU功能芯片的趋势已经明晰,消费电子芯片厂商优势明显;2. 座舱域控制器作为智能座舱的必备部件,其增长确定性高,尽管存在一定技术壁垒,国内供应商已初
26、露头角;3. HUD 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选配部件,具有更大视场角与更远成像距离的AR-细分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壁垒集中度ASP变化趋势国内供应商竞争力增长确定性SoC 芯片消费电子芯片企业竞争优势明显,高通占据超过 50%的份额高高提升一般高座舱域控制器目前以几家国际汽车电子巨头 Tier-1 为主,国内供应商刚起步较高较高下降较强高屏幕国内供应商竞争力较强较高较高提升强高HUDW-HUD 目前参与者较多,汽车电子 Tier-1、国内初创公司等都有参与;AR-HUD 则由于技术路线未定,成熟度较低,目前竞争格局还不明朗较高一般提升强较高通信模块汽车电子 Tier-1、通信企业等都参与其中一般一般提
27、升强较高流媒体后视镜参与者众多,格局非常分散一般分散下降强较高HUD有望成为未来趋势,带来渗透率及ASP双重提升。表3:智能座舱核心硬件细分领域格局分析数据来源:SoC芯片在传统的分离式架构中,每个ECU所进行的运算也往往都是简单的逻辑指令,不需要太复杂的运算能力,因此传统的汽车芯片更确切的说是实现某个功能的功能芯片(MCU)。进入智能座舱时代,运算处理复杂度呈指数级增加因此,传统的功能芯片将不再适用,必须选择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AI 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GPU)、深度学习加速单元(NPU)等多个模块的系统级SoC芯片。随着各个主机厂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硬件预埋的方式进行智能化军备竞赛
28、,采用单个更高算力SoC芯片或多个SoC芯片也是主流趋势之一。图11:瑞萨R-Car应用解决方案数据来源:高工智能研究院、从竞争格局来看,2015年前仪表及中控MCU以瑞萨、NXP、TI等传统汽车芯片厂为主导,前三家市场份额将近六成。2015年以来,消费级芯片巨头开始纷纷入局,传统汽车芯片厂面临挑战,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功能芯片与SoC芯片在设计与工艺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功能芯片见长的传统汽车芯片厂无论在算力还是更新速度上都难以追赶消费类芯片厂。高通作为消费电子芯片的龙头,目前也是智能座舱的SoC芯片的全球龙头,旗下820A、8155芯片已经成为当前智能座舱的主流芯片方案。国内芯片厂比如以地平线
29、、芯驰科技、华为等为代表也瞄准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地平线基于征程2打造包括 DMS、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功能在内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长安UNI-T、理想ONE。芯驰科技2020年5月发布X9、V9、G9三款车载芯片产品,分别应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中央网关,最快2021年就将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华为同样于2020年正式发布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三大平台:Harmony车机OS软件平台、Harmony车域生态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平台, 主要以通过“麒麟模组+鸿蒙OS+HiCar”的模式切入。图12:传统汽车芯片、消费级芯片生产商及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举例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表
30、4: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芯片主流供应商型号制造工艺内核CPU 算力DMIPSGPU 算力GFLOPS车规级合作 Tier 1(潜在)搭载车型瑞萨R-CAR H316nm840k600MHZAEC-Q100 ASCIL-B伟世通、博世、大陆、电装、弗吉亚大众等NXPi.mx8QM28nm626k850MHZAEC-Q100 ASCIL-B航盛、博世、博泰、华阳广汽等德州仪器Jacinto716nm622k750MHZAEC-Q100 ASCIL-B大陆、佛吉亚、现代摩比斯福特等高通820A14nm445.2k624MHZAEC-Q100博世、大陆、电装、德赛西威、华阳、航盛、LG等奥迪、本田等SA8
31、155P7nm885k700MHZAEC-Q100联发科MT271228nm622k900MHZAEC-Q100-丰田,现代英特尔A396014nm442k650MHZAEC-Q100哈曼、安波福、电装、博世、松下、三菱电机红旗、特斯拉三星Exynos Auto889014nm8-哈曼奥迪等华为麒麟 710A12nm44 x 2.2GHz4 x 1.7GHz100MHz -238MHz车规级-比亚迪地平线征程 228nm-AI 芯片 4TOPSAEC-Q100 Grade 2-长安、理想芯驰科技X916nm单核-AEC-Q100-芯擎科技SE10007nm-AEC-Q100-吉利数据来源:汽车
32、电子与软件、高工智能汽车等,我们认为,智能座舱时代主控SoC芯片替代多个传统MCU功能芯片的趋势已经明晰,消费电子芯片厂商优势明显,部分初创公司未来亦可期。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倾向于硬件预埋、主机厂间的算力竞赛越来越白热化,高算力SoC芯片厂商的议价权也将进一步提升。座舱域控制器与传统的中控、仪表ECU相比,座舱域控制器的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更高的硬件、软件开发难度,以及后续的软硬件测试能力。具体而言:一方面是硬件开发的复杂度变高,座舱域控制器对硬件性能、I/O接口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由于座舱域控制器的软件操作系统需要hypervisor承托,其软件开发的复杂度相应也就更高,同时由于涉及
33、到不同安全等级域融合,对系统的功能安全与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图13:广汽、伟世通、腾讯、高通联合发布SmartCoreGAC图14:伟世通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集成数据来源:新华网,数据来源:公司官网,目前全球座舱域控制器集成供应商仍然以传统Tier-1为主,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包括伟世通、哈曼、LG、安波福、博世、大陆等。能力较强的传统Tier-1或通过内生积极上拓自己座舱域控制器的能力,或通过并购外延积极切入座舱域控制器赛道,例如全球汽车座椅龙头公司佛吉亚在2018年并购日本歌乐电子。与国际供应商相比,国内座舱域控制器的主要参与者大多为具备资金、研发实力的头部企业,如德赛西威、均胜电
34、子、航盛电子等。德赛西威作为国内中控领域的龙头供应商,近几年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积极卡位座舱域控制器。尽管国内参与者大多入局相对较晚,考虑到国内车企对智能座舱的布局节奏提速,以及国内供应商在成本、服务端优势明显,我们认为国内座舱域控制器的龙头企业在自主、合资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域控制器厂商计算平台产品名称客户伟世通高通SmartCore奔驰,吉利,东风,广汽 Aion LX大陆高通/瑞萨集成式车声电子平台 IIP表5:典型座舱域控制器厂商及其方案和客户博世高通AI car computer通用Aptiv英特尔ICC长城、奥迪、沃尔沃、法拉利电装高通Harmony Core丰田弗吉亚歌乐
35、瑞萨 R-CAR H3座舱智能化平台 CIP宝马、大众松下高通 6155/8155SPYDR 3.0华为麒麟车规级芯片CDC 智能座舱平台新宝骏 RC-6德赛西威瑞萨 R-CAR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瑞虎 8 Plus航盛电子NXP i.MX8QuadMax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东风启辰布谷鸟NXP i.MX8QMAuto Canbin四家主机厂东软睿驰英特尔C4-Alfus一汽红旗诺博汽车高通 6155/8155IN NEXT长城(2021)数据来源:佐思汽研、HUD(Head Up Display)HUD可以把仪表信息(如车速、转速、续航、胎压等)以及中控信息(如导航、多媒体等)通过风挡玻璃投影在前方
36、一定距离上,形成一个虚拟的显示屏,大大减少驾驶员的低头次数,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其原理为将像源显示的图像信息通过透镜或反射镜系统进行放大,再通过风挡玻璃反射至驾驶员的眼部活动区域,即眼动范围或眼盒(Eyebox),在风挡玻璃前方一定距离上形成虚像,从而将仪表、中控信息更直观地展示在人眼的正前方。图15:HUD结构原理(目前主流的TFT-LCD方案)图16:AR-HUD与传统HUD的区别数据来源:Texas Instruments,数据来源:Texas Instruments,根据HUD的成像方式和显示内容,目前车载HUD主要分为以下三类:C-HUD(Combiner HUD):目前常见的后装
37、HUD产品形态是C-HUD,即通过一个半反半透的曲面反射镜将像源的显示图像放大,在前方投影出一个虚像。C-HUD布置灵活,但其缺陷主要是视场角、虚像尺寸和投影距离都较小,而且重影现象比较明显,整体体验较差,并且技术上不容易解决,或将被逐渐淘汰。W-HUD(Windsheild HUD):可以直接将图像投影至车辆前挡风玻璃,可以支持更大的成像区域和较远的投影距离。但W-HUD产品光学结构复杂,同时对于挡风玻璃的材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成本相对较高,主要应用 于中高端车型,目前正在向中低端车型普及。AR-HUD(Augmented Reality HUD):采用了增强投影面技术,其视场角(FOV)
38、大于10、成像距离(VID)大于7米,所能呈现的信息更丰富,未来HUD的产品趋势是向更大视场角、更远成像距离的AR-HUD渐进式迭代升级。图17:HUD的产品升级数据来源:Texas Instruments,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的前装产品主要以W-HUD为主,根据高工智能研究院对 2020年新车上险量的统计, HUD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排名依次为精机、电装、大陆、怡利等,其中参与者仍以传统的汽车电子国际巨头为主。尽管AR-HUD在技术层面仍需解决如眩晕、环境融合等难题,但从产品趋势上而言确定性较高,目前华为、舜宇光学等在积极布局,泽景、未来黑科技、炽云科技等初创公司也在尝试。图18:国内HUD竞争
39、格局(2020年1-12月,不含进口)2.97%3.62%2.39% 1.56%9.10%33.31%20.08%26.97%精机 大陆 电装 怡利 泽景 伟世通华阳 其他数据来源:高工智能研究院、通信模块:T-Box & V2XT-Box(Telematics-Box)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汽车上网,打通手机端、车端和云端之间的信息交互,既可以执行车主发送到云端服务器的车辆控制指令、实现远程车辆控制等功能,也可以主动采集必要的车况信息,通过云端服务器将信息主动推送给车主,因此T-Box是实现OTA升级的重要通道。现有T-Box产品的特点:定制化程度较高;与具体车型的适配周期较长;现有4G T-BO
40、X产品技术门槛较低,且其中核心的芯片、电子元器等原材料仍依赖进口。同时又呈现出以下的变化:下一代5G T-BOX的技术门槛大大提升;与网关、座舱域控制器的集成化趋势明显,也就有更高的软硬集成要求。从竞争格局来看,主流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都积极布局T-Box业务,包括国际汽车电子巨头大陆、博世、法雷奥、LG、哈曼等,及国内的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等;同时一些通讯厂商也参与进来,包括慧翰股份、高新兴、联友科技等。图19:T-BOX系统架构图20:T-BOX主要功能数据来源:汽车信息安全,数据来源:斑马智行,V2X(Vehicle-to-Everything)将是未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通信模块,目前
41、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V2X由车内终端和路侧终端两部分组成,包括V2V(Vehicle-to-Vehicle)、V2(I 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P(Vehicle-to-Pedestrian)、V2N(Vehicle-to-Network)等各种通信应用场景。V2X技术独立于车端感知体系,单独给车辆提供确定的道路信息,能够弥补车端感知传感器的局限性,大大拓展车辆在盲点交叉口、恶劣天气环境等特殊条件下的感知能力,也有助于相关系统的冗余设计。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估计, V2X系统可以消除或减轻80%的非受损事故的严重程度;欧洲eCoMove项目研究成果也表
42、明,基于V2X的驾驶支持功能可以减少4%-25%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图21:V2X功能介绍图22:V2X的主要功能应用 数据来源:华为 5G+C-V2X 车联网解决方案,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全球V2X的技术分为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和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辆对外通信(Cellular-V2X, 简称C-V2X)两类,前者以美国、日本为主,中国和欧盟则更青睐后者。表6:DSRC与LTE-V通信技术对比发展路径技术特点关键指标优点缺点DSRC以 IEEE 802.11p 为基础的标准。DSRC 物理层是Wi-Fi 的扩展
43、,其MAC 层与Wi-Fi 相同支持车速 200km/h,反应时间 100ms,数据传输速度平均 12Mbps(最大27Mbps),传输范围 1km技术较为成熟;欧美日均有相应框架用户较多时可靠性下降;需要路边设施投入;未来技术演进不清晰LTE-V4G 针对车辆应用定义了两种通信方式:集中式(LTE-V-Cell)和分布式(LTE-V-Direct)。集中式也成为蜂窝式,需要基站作为控制中心;分布式也成为直通式,无需基站作为支撑支持车速 500km/h,LTE-V-Cell 传输带宽最高可扩展至 100MHz,峰值速率上行 500Mbps,下行 1Gbps,时延50ms,支持车速 500km/
44、h,覆盖范围类似 LTE共用现有 4G 网络;同步性好;传输距离远;可自然过渡到 5G标准未定,市场验证不足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图23:LTE-V车联网解决方案数据来源:车云网,大唐电信集团,目前C-V2X的产品正朝着从4G LTE到LTE-V、再到5G-V2X的发展路径升级。国内通讯巨头华为所主导的5G技术对V2X的落地起到关键作用,华为也是全球唯一的端到端C-V2X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从车端到路侧端,从芯片到模组到服务器的全栈解决方案。图24:华为C-V2X产品布局数据来源:华为官网,(三)软件:智能座舱领域新蓝海,消费电子玩家积极卡位汽车智能化趋势下,软件能力的重要性大大提升。进入
45、“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分工逐渐变模糊,相关细分赛道中互联网/科技公司、软件公司等新玩家们纷纷入局。无论在产品形态还是技术上,智能座舱与消费电子都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智能座舱相关软件的细分赛道,来自消费电子行业的企业往往可以无缝切入智能座舱产业链,并且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我们首先对智能座舱内的所有软件工作进行梳理,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类:板级支持包(BSP);2. 操作系统(OS)、虚拟机(Hypervisor);3. 操作系统定制化(中间件);4. 各种应用程序SDK。从目前的分工来看:应用层开发工作一般是由主机厂来承担;各个应用程序SDK则主要由互联网/科技公司提供;
46、由于多数主机厂现阶段软件能力有限,因此传统 Tier-1或者软件公司会帮助主机厂进行操作系统定制化的开发;与操作系统移植相关的BSP开发则是主要由传统Tier-1承担;系统上电时硬件初始化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则往往由芯片公司所指定的软件外包公司所负责。随着主机厂自身软件能力不断提升,未来软件“蛋糕”的分配或将出现变化。图25:智能座舱内主机厂和供应商的软件分工及未来变化推演数据来源:注:此种软件架构仅以 TYPE1 类型的虚拟机作为举例,即直接在硬件基础上运行,另外还有 TYPE2 类型的虚拟机,是在完整的 OS上进行上进行BSP:传统Tier-1的基本盘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作
47、为主要的板级供应商和基础软件提供商,其主要工作是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整合,让主机厂所选的各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在自己设计的硬件平台上运行起来,不仅需要在硬件层面对相应的SoC芯片的外围电路进行设计,还要将相应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Android)移植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并且在中间层把一部分与具体硬件设备相关的代码作为抽象接口保留出来,从而方便上层调用。这部分软件代码的集合即称为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 BSP)。BSP主要包括三部分:1. 系统上电时硬件初始化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操作系统访问硬件时的相关驱动程序;3. 与硬件访问直接相关的软件模块,方便
48、操作系统直接调用。一般而言,上述1中的Bootloader部分大多由芯片厂商指定的软件外包供应商来完成,如中科创达是高通的深度合作伙伴,围绕上述2和3相关的软件开发是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的主要工作内容。这部分软件工作相对底层,主要涉及到对下层不同型号的芯片以及上层不同的虚拟机、操作系统生态之间相互的兼容与适配。根据不同的主机厂对芯片、虚拟机、操作系统生态的选择,需要进行相对定制化的开发。BSP部分完成开发,与底层硬件封装在一起后,也就相对稳固,后续基本就不需要再改动、升级。这部分工作相对底层,并且封装后与定制化的需求基本隔离,因此主机厂一般不会考虑触碰这部分蛋糕,选择专业化的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是
49、最好的选择;同时,由于涉及到车规级的开发,并且相对底层,互联网、科技巨头也一般不会考虑外延到这一领域。2. 底层OS和Hypervisor: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寡头生态之争关于操作系统,由于“民间”和“学术界”的概念有所混淆与误解,这里必须澄清其准确定义。我们提到的操作系统特指专业定义下的广义操作系统,比如娱乐域内的OS主要包括开源的Android、AliOS、鸿蒙OS,以及选择走封闭式自研道路的特斯拉Version,前者类似手机端的Android这类开源系统,后者则类似iOS这类封闭式系统。这类OS除了内核外,一般还包括管理器、应用程序框架、运行时环境等。虚拟机(Hypervisor)则是一种
50、运行在基础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软件层,可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共享硬件。表7:主流底层车载操作系统盘点操作系统简介优势劣势QNX属于黑莓公司,是全球第一款通过ISO26262 ASIL Level D 认证的车载操作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极高,符合车轨要求,可用于仪表盘需授权费用,目前高端车型上应用较多Linux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 CPU 的操作系统免费、灵活、安全性高应用生态不完整,技术支持差Android谷歌开发的基于 Linux 架构的系统,属于“类 Linux 系统”开源,易于 OEM 自研,移动终端生态完整安全性、稳定性较差,无法适
51、配仪表盘等安全要求高的部件WinCE微软发布的 32 位的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多任务抢占、硬实时等特点在当时实时性出色,Windows 应用开发便利现在开发者和应用已经非常少,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微软计划终止技术服务数据来源:亿欧智库,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中控OS:主流是Android和Linux,此外AliOS在国内市场的部分车型中也占有一定份额,华为积极布局鸿蒙OS。由于Android在移动端已经提前抢占了先机,具有生态优势,因此在目前中控OS方面,Android成为大部分主机厂的主流选择。特斯拉则选择基于Linux进行自研开发,然而由于Linux的应用生态不完善,不少应用程序都没有
52、专门为Linux开发相应的版本,也确实成为影响特斯拉中控体验的重要因素;仪表OS:由于仪表盘的安全等级较高,有一定的实时性要求,因此主流的选择是安全性较高的QNX和Linux RT。其中,QNX是黑莓公司开发的全球第一款通过ASIL-D级车规认证的车载操作系统,其优点是安全性与稳定性极高,缺点是需要授权费;Hypervisor:目前的主流选择是QNX和Greenhills。开发底层的OS和虚拟机工程浩大又极其复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我们复盘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的发展演变历史,由于最终都要落脚到 生态的选择,因此往往终局都是寡头格局,很多巨头曾经花费巨额投入也最终被淘 汰
53、。所以,对于大部分主机厂而言,既没能力、也没有必要介入这样一场成本巨大、风险极高的游戏,选择开发成熟的生态将是大部分车企的最佳选择。操作系统开源Android、AliOS、鸿蒙OS类似Android车企自研特斯拉Version类似iOS操作系统定制化车企自研吉利GKUI(亿咖通)、长城Funlife(仙豆智能)、蔚来NIO OS、小鹏 Xmart OS、理想Li OS类似MIUI、EMUI图26: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定制化的区别图27: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归类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汽车电子与软件,操作系统定制化:主机厂大概率会夺回的蛋糕与传统座舱不同,智能座舱的开发中需要涉及大量软件层面的开发工作,也
54、即中间件的开发,包括操作系统定制化(即UI界面、框架的开发,类似智能手机中的 MIUI、EMUI等)以及一些开发所需的工具包。传统主机厂往往软件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帮助。操作系统定制化也即类似Android手机开发中的ROM定制,主要包含UI界面与框架的更改。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的参与者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座舱域控制器的传统Tier- 1,如国际巨头伟世通、大陆、博世、LG、哈曼,以及国内供应商德赛西威等,它们可以提供从底层BSP开发到中间层定制开发等全系的解决方案;另一类参与者则是软件公司,如东软睿驰、中科创达、诚迈科技等,这些公司大多也曾服务于消费电子行业,由于智能座舱与消费电子在
55、软件开发技术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他们也很自然地可以将软件开发业务从智能手机逐渐迁移到汽车。我们判断未来随着主机厂软件能力逐渐提升,大概率会夺回这部分蛋糕,原因是:1. 对主机厂而言,如果后续进行OTA升级对功能不断优化,继续依赖供应商成本高、效率低;2. 这也是整个车机系统所有数据的入口,是车企的核心利益,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各大主机厂采用自研或者旗下软件子公司开发的方式争相推出了自己的系统,比如亿咖通为吉利开发的GKUI、仙豆智能为长城开发Funlife、蔚来NIO OS、小鹏 Xmart OS、理想Li OS等。当然我们也必须厘清主机厂对操作系统进行定制化开发与自研操作系统是两个完全不同
56、的概念,操作系统定制化开发往往不涉及底层,只涉及UI界面与框架的更改,类似于智能手机的MIUI系统、EMUI系统,因此开发成本与难度也存在本质区别。图28:传统车载操作系统 VS 车企OS、车企开发自主车载系统的三种方式:定制、ROM、超级APP数据来源:亿欧咨询、各种应用程序SDK主机厂或将争夺核心应用算法层的定制化开发在上层的各类应用程序SDK部分,目前的参与方以各大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主。在车载语音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有科大讯飞、Cerence、百度、思必驰、腾讯;在导航地图市场,高德、四维图新、百度三家占据主要的份额。我们判断,对于语音、导航等一些与用户体验相关性强,或者涉及关键的用户数据
57、的核心应用,未来有能力的主机厂将会选择在算法层面进行自研或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化开发,从而形成自己差异化的产品力。比如,2020年新上市的小鹏P7,就以其出色的全场景语音功能获得了诸多好评,而这背后就主要依靠其自研的语义识别算法,使得整体识别率、流畅度的表现都出类拔萃。图29:国内车载语音市场份额(2020年1-6月)图30:国内导航地图市场份额(2019年)3% 5%3%4%43%42%科大讯飞 cerence百度思必驰腾讯其他高德4% 2%2%9%24%59%四维图新百度易图通腾讯 其他数据来源:高工智能研究院,数据来源:高工智能研究院,总体上,我们认为:BSP开发仍然是传统Tier-1的
58、基本盘,OS和Hypervisor也因为生态选择的粘性地位相对稳固,随着主机厂软件能力的提升,操作系统定制化开发的蛋糕主机厂大概率会夺回,同时也或将深度介入核心应用算法层的开发。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密切关注主机厂软件能力的动态变化,并且必须重视相关参与方未来可能面临的价值量变化的风险。三、探讨:智能化趋势下主机厂角色的再定义(一)智能化趋势下,主机厂与供应商业务模式重塑主机厂与供应商所建立的业务模式,主要围绕背后软硬件的架构关系建立。在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变过程中,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中化正在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因此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与分工也逐渐发生改变。图31:主机
59、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变化:传统座舱 vs 智能座舱数据来源:传统汽车时代,主机厂主导垂直链体系,分工明确传统汽车时代,硬件为主、软件其次,硬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分离化、模块化,因此形成了传统分离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各个功能模块都相对独立。相应地,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也都围绕这种分离式的体系所建立,主机厂只需要把握如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其他的功能模块交给供应商来完成,最后再由主机厂进行一定的组装即可,形成一种垂直链式的供应链体系,从主机厂到Tier-1到Tier-2,层级分明,分工明确。这种体系最大的优点是高效,尤其在过去硬件主导的时代,硬件的研发、制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主机厂没有必要耗
60、费精力全部自己开发,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其他交由供应商进行开发,将是兼顾效率与成本的最佳途径。从分工来看,在硬件主导的时代,由于各个硬件往往按照功能划分进行模块化组装,各自的边界非常清楚,因此主机厂和产业链上各个供应商之间的分工也非常明晰。同时,由于行业在过去较长时间都主要依赖硬件的进步而发展,然而硬件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慢变”状态,因此上下游之间也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智能化时代,主机厂变成组局者,分工逐渐模糊随着行业迅速驶入智能化变革的快车道,软件的重要性快速提升。对传统的相对弱势主机厂而言,之前围绕硬件而建立的组织架构、人才结构等都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这样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销售代理合同模板
- 联盟合作合同精要版解析
- 机械制造技术培训服务合同
- 外墙保温装饰劳务合同
- 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合同
- 卫生纸购销合约模板
- 房屋买卖合同的房产交易还款计划
- 公司借款合同范本填写模板
- 绿化项目合同协议
- 商务秘书宣传推广合同
-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 模型压缩与轻量化
- 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试验
- 教育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 幼儿园中班社会科学:《拜访行道树》 课件
- 超声波检验报告
- 《Linux操作系统》基于OBE-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妇产科妊娠期糖尿病一病一品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风的作用)课件
- 医院物业管理服务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