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理化性质 性状 荧光 溶解性 酸碱性 显色反应(Physical and chemistry properties)性状 苷元多为(晶性固体) 苷为(无定形粉末) 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 助色团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灰黄黄色 查耳酮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及醇、异黄酮不显色或微黄色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 (2-phenylchromone)结构与颜色关系结构与荧光关系 C3-OH在紫外光下有强烈荧光 (亮黄色或亮绿色) C3-OH成苷后荧光减弱与你能举出实例证明吗?结构与溶解性关系黄酮苷元易溶MeOH、EtOH、EtOAC
2、等有机溶剂 易溶于稀碱液 难溶或不溶于H2O黄酮苷易溶于水、MeOH、EtOH(通常60%70%) 等溶剂 (苷元引入OH数量或糖的数量多,决定了在水 中溶解度大小)一般溶解规律结构与水溶性关系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均属平面型分子 难溶于水二氢黄酮及醇属非平面分子 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3-glc苷与7-glc苷水溶性结构与酸性酸性 结构基础 -分子中多Ar-OH,故显酸性 (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等溶剂中) 酸性规律由于Ar-OH数目、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OH 5-OH(溶NaHCO3)(溶Na2CO3)(溶不同浓度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
3、工作) -吡喃酮环上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电子对显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H2SO4、HCl)等生成盐碱性结构与碱性思考题 二氢黄酮较黄酮水溶性 大,是由于黄酮为( )分子;二氢黄酮是( )分子5.黄酮的结构分类依据是( )A.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B. 三碳链氧化程度 C. 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 D.3位是否有羧基取代 E. B环连接的位置5.黄酮的结构分类依据是( )A.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B. 三碳链氧化程度 C. 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 D.3位是否有羧基取代 E. B环连接的位置 黄酮的结构分类依据是( ) A.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B. 三碳链氧化程度 C. 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 D.3位
4、是否有羧基取代 E. B环连接的位置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其颜色、旋光及溶解性的关系。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一)性状(二)荧光(三)溶解性(四)酸碱性(五)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2)四氢硼钠反应(NaBH4)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1)铝盐 (4)镁盐 (2)铅盐 (5)氯化锶 (3)锆盐 (6)三氯化铁反应 硼酸显色反应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1 -还原反应盐酸镁粉反应(HCl-Mg) 还原反应2 四氢硼钠反应(NaBH4) 显色反应 1.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2)四氢硼钠反应(NaBH4) 2.金属盐类试剂
5、的络合反应 (1)铝盐 (4)镁盐 (2)铅盐 (5)氯化锶 (3)锆盐 (6)三氯化铁反应 3.硼酸显色反应 4.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常可与金属类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1)铝盐 (2)铅盐 (3)锆盐 (4)镁盐 (5)氯化锶 (6)三氯化铁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多具有下列结构: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1)铝盐 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 显色反应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2)铅盐(3)锆盐 (ZrOCl2) 显色反应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4)镁盐 显色反应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5)氯化锶(SrCl2) 显色反应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6)三氯化铁反应 显色反应 还原反应 (1)盐酸-镁
6、粉反应(HCl-Mg) (2)四氢硼钠反应(NaBH4)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1)铝盐 (4)镁盐 (2)铅盐 (5)氯化锶 (3)锆盐 (6)三氯化铁反应 硼酸显色反应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硼酸显色反应 (五)显色反应 1.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2)四氢硼钠反应(NaBH4) 2.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1)铝盐 (4)镁盐 (2)铅盐 (5)氯化锶 (3)锆盐 (6)三氯化铁反应 3.硼酸显色反应 4.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本 章 内 容一、定义二、分类三、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四、提取与分离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六、生物
7、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根据化合物的性质,采取哪些提取方法呢? 化合物的极性? 方法溶剂萃取 溶剂乙醇或甲醇;热水;碱性水或碱性稀醇 化合物的酸性? 方法碱提酸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系统溶剂萃取法 碱提酸沉法 热水提取法 醇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系统溶剂萃取法 系统溶剂萃取法注意系统溶剂极性顺序 提取-碱提取酸沉淀法注意:加入的酸、碱度应尽可能低例如:芦丁的提取热水提取法由于黄酮苷易溶于水的性质,故采用热水提取水溶性杂质多,纯化困难甲醇或乙醇提取方法:可采用浸渍 /回流/渗滤,但不能用煎煮法醇浓度范围:60%70%,低浓度适合提取苷类 85%95% 高浓度适合提取游离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
8、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性质,采取哪些分离方法呢? 化合物的极性大小? 方法溶剂、吸附、分配色谱 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方法pH梯度萃取 化合物的分子大小? 方法葡聚糖凝胶 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 (如:邻二酚羟基) 方法金属盐络合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柱色谱法 (硅胶、氧化铝、大孔吸附树脂、 聚酰胺、葡聚糖凝胶) 2.pH梯度萃取法 柱色谱法-硅胶柱色谱(1)硅胶柱色谱 出柱先后顺序: 若母核结构相同,而-OH取代数目不同, 则-OH 数量多的后出柱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的-OH,其极性变小先出柱 如:邻二-OH 间二-OH (Rf值) 一般出柱顺序:苷元 单糖苷 双糖苷 多糖苷 柱色谱法-氧化铝柱色
9、谱 氧化铝柱色谱 通常情况下,要求在分子的结构中 无酸性基团,或Ar-OH被甲基化情况下采用 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聚酰胺(Polyamide)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物质。商品名绵纶、尼龙。 原理:氢键吸附学说 聚酰胺分子内有很多酰胺键,可与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等形成氢键,因而对这些物质产生了吸附作用。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聚酰胺吸附物质的原理如下图: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吸附强弱取决于 化合物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能力。 聚酰胺对化合物的吸附力在水中有下列规律: 形成氢键的基团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
10、色谱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大;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以上介绍了聚酰胺对化合物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即: 形成氢键的基团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Ar-OH、-COOH、醌基、硝基等)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邻二-OH、3-OH 4-酮基、5-OH 4-酮基等) 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大;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聚酰胺柱色谱在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 有下述规律: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的出柱先后顺序: 异黄酮 二氢黄酮
11、醇 黄酮 黄酮醇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苷元相同,出柱先后顺序(双重色谱): 叁糖苷 双糖苷 单糖苷 苷元 查尔酮往往比相应的黄酮类化合物难于洗脱 。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在聚酰胺柱上,常用的洗脱溶剂如下: 水 甲醇 丙酮 氢氧化钠/H2O 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 尿素/H2O (洗脱能力:弱 强)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聚酰胺色谱的应用: 黄酮类、酚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糖类等 (二)分离 1.柱色谱法(5)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el) 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有两种型号: Sephadex-
12、G型Sephadex 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 (二)分离 1.柱色谱法(5)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作用机理: 分离游离黄酮时吸附作用 (取决于游离Ar-OH的数目, Ar-OH少则先出柱) 分离黄酮苷是分子筛起主导作用 (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二)分离 1.柱色谱法(5)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常用洗脱溶剂: 碱性水溶液(0.1mol/L NH4OH) (含盐水溶液0.5mol/L NaCl等) 醇及含水醇 其它溶剂 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总结 1.柱色谱法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葡聚糖凝胶) 大孔吸附树脂 2.pH梯度萃取法 3. HPLC法 4.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3、(SFC) (二)分离 2.pH梯度萃取法 适用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该流程表示是什么方法?请进行名词解释HPLC法吸附剂:C18 和 C8柱洗脱剂:常用洗脱剂为含一定比例的甲酸或乙酸 的甲醇-水或乙腈-水溶剂系统。反相色谱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总结(一)提取 1.溶剂萃取法 2.碱提酸沉法 3.热水提取法 4.醇提取法 5.SFE(二)分离 1.柱色谱法 2.pH梯度萃取法 3.HPLC 4.SFC本 章 内 容一、定义二、分类三、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四、提取与分离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六、生物活性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 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有: (一)紫
14、外光谱(UV) (二)核磁共振1H-NMR (三)核磁共振13C-NMR (四)质谱(MS)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UV)谱中主要由两个吸收带组成。 苯甲酰基系统 桂皮酰基系统 ( benzoyl) (cinnamoyl) Band II Band I 220280 nm 300400 nm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交叉共轭体系苯甲酰基系统 桂皮酰基系统 ( benzoyl) (cinnamoyl) Band II Band I 220280 nm 300400 nm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
15、外光谱(UV)黄酮类化合物在MeOH溶液中的紫外(UV)光谱特征 黄酮及黄酮醇类 查尔酮及橙酮类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黄酮及黄酮醇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黄酮类在MeOH中B环氧代对Band I的影响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黄酮类在MeOH中A环氧代对Band II的影响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利用在MeOH中的UV区别黄酮和黄酮醇类Band I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黄酮类化合物在MeOH溶液中的紫外(UV)光谱特征 黄酮及黄酮醇
16、类 查尔酮及橙酮类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查耳酮及橙酮类 波谱特征: 带 I 强主峰 带 II 弱次强峰2,3,4-三羟基查耳酮3,4-二羟基橙酮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查耳酮类 Band II220 270 nm Band I 340 390 nm 有时分裂为 Ia(340390) Ib(300320) 环上引入氧取代基(同黄酮及黄酮醇类) 使带 I 红移( 2-OH影响最大) 2-OH甲基化或苷化使带I紫移1520nm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橙酮类 常出现34个吸收峰 主峰(Ban
17、d I) 370 430 nm天然来源的橙酮 388 413 nm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黄酮类化合物在MeOH溶液中的紫外(UV)光谱特征 黄酮及黄酮醇类 查尔酮及橙酮类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7-羟基异黄酮4,7-二羟基二氢黄酮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共同特点: 带 I 弱B环不能与吡喃酮环上羰基共轭 带 II 强主峰根据主峰位置区别: 异黄酮245270 nm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270295 nm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
18、紫外光谱(UV)黄酮类化合物在MeOH溶液中的紫外(UV)光谱特征 黄酮及黄酮醇类 查尔酮及橙酮类 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下面以黄酮及黄酮醇为例进行说明 NaOMe NaOAc NaOAc/H3BO3 AlCl3、AlCl3/HCl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NaOMe NaOMe是个强碱,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黄酮及黄酮醇上所有的Ar-OH解离。 因此,将使Band I及II向红位移。1. Band I + 4060 nm 强度不降有4-OH + 5060 nm 强度下降无
19、4-OH 有 3-OH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NaOMe 2. 立即测试光谱 = 5分钟后测试光谱 (即:Band I 和 Band II 吸收谱不随时间延长而衰退) 说明无 3,4-二-OH结构(free) (即无对碱敏感的取代图式)3. 立即测试光谱 5分钟后测试光谱 说明可能存在 3,4-二-OH结构(free)注:对碱敏感的取代图式 3,4- 3,3,4- 5,6,7- 5,7,8- 3,4,5- 等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NaOMe NaOAc NaOAc/H3BO3 AlCl3、AlCl3/HCl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
20、光谱(UV) NaOAc NaOAc的碱性 NaOMe,故只能使黄酮及黄酮醇上酸性较强的酚-OH解离,如7-,3-及4-OH。 NaOAc(未熔融) Band I在长波一侧有肩峰示有4-OH 但无 3-及/或7-OH Band II + 5 20 nm 示有 7-OH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NaOAcNaOAc(熔融) Band I + 40 65 nm有 4-OH (强度不降) 谱图随时间处长而衰退有碱敏感系统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NaOMe NaOAc NaOAc/H3BO3 AlCl3、AlCl3/HCl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
21、紫外光谱(UV) NaOAc/H3BO3 (H3BO3可与邻二酚-OH螯合) Band I + 12 30 nmB环有邻二酚-OH Band II + 5 10 nmA环有邻二酚-OH (不包括5,6-位)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NaOMe NaOAc NaOAc/H3BO3 AlCl3、AlCl3/HCl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AlCl3、AlCl3/HCl AlCl3可与下列结构系统螯合,并引起相应的吸收带向红位移。 其中,邻二酚-OH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加少量酸水即可分解。反应过程如下: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Al
22、Cl3、AlCl3/HCl 黄酮类化合物与AlCl3形成的络合物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AlCl3、AlCl3/HCl AlCl3/HCl = AlCl3谱图 结构中无邻二酚-OHAlCl3/HCl AlCl3谱图 可能有邻二酚-OH Band I 紫移 30 40 nm B环有邻二酚-OH 紫移 50 65 nm A、B环均有邻二酚-OH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AlCl3、AlCl3/HCl AlCl3/HCl = MeOH谱图 无 3-及/或 5-OHAlCl3/HCl MeOH谱图 可能有3-及/或5-OH Band I 红移 35 55
23、nm 只有 5-OH 红移 60 nm 只有 3-OH 红移 50 60 nm 可能同时有3-及5-OH 红移 17 20 nm 除5-OH外尚有6-含氧取代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NaOMe NaOAc NaOAc/H3BO3 AlCl3、AlCl3/HCl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一)紫外光谱(UV) MeOH了解结构类型、-OH取代数目等; MeOH / NaOMe了解是否有Ar-OH; MeOH / NaOAc了解酸性强的Ar-OH, 即7、4-OH; NaOAc/H3BO3 了解邻二Ar-OH; AlCl3、AlCl3/HCl 邻二Ar-OH或C3、C5
24、-OH一般测定程序: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 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有: (一)紫外光谱(UV) (二)核磁共振1H-NMR (三)核磁共振13C-NMR (四)质谱(MS)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溶剂 氘代氯仿、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 氘代吡啶等。 也可作成三甲基硅醚衍生物,溶于四氯化碳中进行测定。1H-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1. A环质子 2. B环质子 3. C环质子 4. 糖端基碳上的质子 5.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6. 甲氧基上的质子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
25、(二) 1H-NMR1. A环质子 (1) 5,7-二羟基黄酮类黄酮、黄酮醇、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1. A环质子 (1) 5,7-二羟基黄酮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H-5 ppm 8.0 d, J= 9.0 Hz (C4羰基负屏蔽效应,使其在较低场; 与H-6邻偶二重峰)H-6 ppm 6.77.1 dd, JH-5=9.0 Hz JH-8=2.5 Hz (与H-5邻偶;与H-8间偶)H-8 ppm 同H-6 d, J=2.5 Hz1. A环质子 (2) 7-羟基黄酮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1
26、. A环质子 (2) 7-羟基黄酮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1. A环质子 2. B环质子 3. C环质子 4. 糖端基碳上的质子 5.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6. 甲氧基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2. B环质子 (1) 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2. B环质子 (2) 3,4-二氧取代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依据H-2及H-6的化学位移,可以区别黄酮及黄酮醇的3,4-位上是 3-OH, 4-OMe 3-OMe, 4-OH。2. B环质子 (2) 3,4-二氧取
27、代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2. B环质子 (2) 3,4-二氧取代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2. B环质子 (3) 3,4-二氧取代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B环有3,4,5-三-OH时H-2及H-6 (2H,S,6.50 7.50)3-OH或5-OH甲基化或苷化 H-2及H-6 (2H,d,J 2.0 Hz)2. B环质子 (4) 3,4,5-三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1. A环质子 2. B环质子 3. C环质子 4.
28、糖端基碳上的质子 5.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6. 甲氧基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孤立芳氢的单峰信号易与之相混注意3. C环质子 (1) 黄酮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3. C环质子 (2) 异黄酮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3. C环质子 (3) 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3. C环质子 (4) 查耳酮及橙酮类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1. A环质子 2. B环质子 3. C环质子 4. 糖端基碳上的质子 5.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6. 甲氧基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
29、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黄酮苷类化合物上糖的质子信号(端基质子) 黄酮醇-3-O-葡萄糖苷 5.70 6.00 黄酮醇-3-O-鼠李糖苷 5.00 5.10 黄酮类 -7-O-葡萄糖苷 4.80 5.20 黄酮类-4-O-葡萄糖苷 黄酮类 -5-O-葡萄糖苷 黄酮类-6 及 8-C-糖苷4. 糖端基碳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1. A环质子 2. B环质子 3. C环质子 4. 糖端基碳上的质子 5.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6. 甲氧基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有时将黄酮类化合物制备成乙酰化物后进行结构测定脂肪族: 乙酰氧基上的质
30、子信号 1.65 2.10 根据质子数目判断苷中结合糖的数目芳香族: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信号 2.30 2.50 根据质子数目判断 苷元上Ar-OH数目5.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1. A环质子 2. B环质子 3. C环质子 4. 糖端基碳上的质子 5. 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6. 甲氧基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二) 1H-NMR 甲氧基质子信号一般在:ppm 3.50 4.10 可通过NOE核磁共振技术及二维技术确定基位置6. 甲氧基上的质子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 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有: (一)紫外光谱(UV) (二)核
31、磁共振1H-NMR (三)核磁共振13C-NMR (四)质谱(MS)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1. 骨架类型的判断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3. 氧糖苷中的连接位置4. 双糖苷及低聚糖苷中苷键及 糖的连接顺序13C-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 1. 骨架类型的判断 根据中央三个碳信号的位置、裂分等,推断其骨架类型。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1. 骨架类型的判断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3. 氧糖苷中的连接位置4. 双糖苷及低聚糖苷中苷键及 糖的连接顺序13C-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32、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黄酮(flavone) 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 根据芳香碳的信号特征来确定取代图式。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即: 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 A环上引入取代基影响A环位移效应。 B环上引入取代基位移效应影响到B环。 C-5引入-OH影响A环、C4、C2、C3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 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 如: B环上引入取代基时的位移效应影响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 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 5,7-二羟基黄酮中C-6、C-8信号特征: 通常5,7-二-OH化合物的C-6、
33、C-8 90.0 100.0 在二氢黄酮中 C6 - C8 = 0.9 ppm 黄酮及黄酮醇中 C6 - C8 = 4.8 ppm如何判断C-6、C-8有无烷基或芳香基取代? 判断C-6、C-8有无烷基或芳香基取代,可通过观察化学位移值是否发生位移而确定。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1. 骨架类型的判断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3. 氧糖苷中的连接位置4. 双糖苷及低聚糖苷中苷键及 糖的连接顺序13C-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 3. 氧糖苷中的连接位置 (1)糖的苷化位移及端基碳的信号 酚性苷中,糖上端基碳的苷化位移约为: + 4.0 + 6.0 (2)苷元的苷化位移 通常,苷元糖苷化后直接相连碳原子向高场位移,其邻位及对位碳原子则向低场位移,且对位碳原子的位移幅度大。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 3. 氧糖苷中的连接位置 如:黄酮类化合物的苷化位移情况 五、黄酮类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13C-NMR1. 骨架类型的判断2. 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3. 氧糖苷中的连接位置4. 双糖苷及低聚糖苷中苷键及 糖的连接顺序13C-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