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共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2、能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3、能结合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展示图片资料、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并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就。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1983年安康洪灾的照片(以乡土地理,介绍安康的真实情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问】

2、图片中展示的是1983年安康洪灾的情景,你能总结这些这次灾害造成了哪些方面的灾难吗?(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总结自然灾害的含义)【学生回答】房屋倒塌、植被破坏【板书】第四节 自然灾害 【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54,就安康洪灾的图片引导学生自然灾害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学生回答】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归纳】教师归纳自然灾害的判断标准: 是否为自然因素; 是否对人类造成某种损害。【练习】学生结合课本P55,判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并解释原因。(充分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学生回答】 A

3、、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冰雹是异常天气,而且造成了财产的损失 B、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化工厂废水污染农田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C、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游客吸烟造成的森林火灾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D、属于自然灾害。因为该事件是由天气变化引起的,属于自然灾害。【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然灾害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学生回答】地震、台风、洪涝等【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各种自然灾害,这说明,在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板书】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地质灾害:地

4、震、滑坡、泥石流等【提问】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哪些?地质灾害又包括哪些?【归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练习】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3第一题(对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理解)【多媒体】展示各种气象灾害的图片,学生通过观赏并回答是哪些气象灾害?通过观察课本P56“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分析该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分布的范围并完成相应的习题训练。 1、展示干旱的图片,提问学生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分布: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原因: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5、2、结合乡土地理,展示旬阳县城发生洪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课本气象灾害分布图,找到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分布: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原因: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3、展示两张受台风影响的景物图和人物图,让学生观察课本P56“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说说台风会带来哪些影响?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对我国中部和西北部影响较小?【学生回答】台风会带来大风、降水等天气。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分布:对于我国来说,台风大多来自于太平洋,使得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便是东南沿海一带

6、。【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台风的入径和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季风(冬季风或夏季风)的路径很像?【学生回答】夏季风【教师讲解】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对我国中部和西北部影响较小。台风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大风会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引发洪涝,但也可环境旱情,如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4、展示两张受寒潮影响的景物图和人物图,让学生观察寒潮会带来哪些影响?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学生回答】寒潮来的时候会降温、伴有雨雪、大风、影响交通、人会感冒源地: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方向:自西北向东南方移动,所到之后气温降低,并伴有雨雪、大风天气。

7、【提问】展示我国寒潮分布图,问学生为什么我国南方影响较小?【学生回答】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并且受重重山脉的阻挡,所以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小。【教师讲解】结合课本P56“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讲解寒潮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北方一带。【承接】通过观察各种气象灾害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害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害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袭击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思考我国台风、干旱、洪涝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完成下列活动【活动】对照课本P56“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8、的分布”图,完成下表: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区干 旱洪 涝台 风寒 潮【练习】学生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习题【承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除了气象灾害,我国也是遭受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2008年汶川发生8.0级地震、2009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2010年甘肃舟曲遭受泥石流重创、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等,今年暑假我们安康山区也多次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们称为地质灾害,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地质灾害发生时往往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及影响。【展示图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图片【教师归纳】地震常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讯中断、人员伤亡等;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

9、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土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读图】P57图2.49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提问】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些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学生回答】地震主要在四川、台湾等。【引导归纳】我国的地震主要是在台湾福建沿海一带和西南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地震的频率和级数都较大,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多地震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读图】P57图2.49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提问】观察图,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几级

10、阶梯?以哪一个地区最为集中?【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承接】回顾第二级阶梯内部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以高原、盆地为主【提问】在我国第二阶梯为什么常发生滑坡、泥石流?【展示图片】中国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教师引导】我国的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较大,降水多暴雨,加上地表植被较少,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动】对照课本P57“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完成下表: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区地 震滑 坡泥石流【活动练习】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习题【过渡】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板书】二、防灾减灾【

11、展示图片】遥感技术预报天气等;防护林防御体系;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调动救灾人员等【活动】了解课本P60避灾方法【教师小结】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并且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学会简单的避灾方法。【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三、防灾减灾 1、监测和预报 2、防御 3、救灾【作业反馈】从填充图册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区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并能基本上理解各种灾害的分布和形成的原因,但是在处理填充图册第2题(2)的时候,有些学生对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理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