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社区智能系统工程设计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1623468 目录 PAGEREF _Toc111623468 h II HYPERLINK l _Toc111623469 前言 PAGEREF _Toc111623469 h VI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0 编译说明 PAGEREF _Toc111623470 h VI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1 第1章 总则的 PAGEREF _Toc111623471 h 1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2 1.1 项目概况 PAGER
2、EF _Toc111623472 h 1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3 1.2 项目总体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111623473 h 1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4 1.3 设计依据 PAGEREF _Toc111623474 h 5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5 1.4 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111623475 h 7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6 1.5 整体设计理念 PAGEREF _Toc111623476 h 9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7 1.6
3、 工程范围 PAGEREF _Toc111623477 h 9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8 第2章 保安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478 h 10 HYPERLINK l _Toc111623479 2.1 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111623479 h 10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0 2.2 用户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1623480 h 10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1 2.3 安全系统设计说明 PAGEREF _Toc111623481 h 11 HYPERLINK l _T
4、oc111623482 2.4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482 h 12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3 2.4.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483 h 12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4 2.4.2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484 h 13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5 2.4.3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485 h 14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6 2.5 电子巡更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4
5、86 h 19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7 2.5.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487 h 19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8 2.5.2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488 h 19 HYPERLINK l _Toc111623489 2.5.3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489 h 20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0 2.6 安全控制中心 PAGEREF _Toc111623490 h 25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1 2.6.1 控制中心
6、主控室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111623491 h 25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2 2.6.2 功能区划分 PAGEREF _Toc111623492 h 26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3 2.6.3 布线 PAGEREF _Toc111623493 h 26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4 2.6.4 电源要求 PAGEREF _Toc111623494 h 27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5 第3章 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和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495 h 28
7、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6 3.1.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496 h 28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7 3.1.2 用户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1623497 h 28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8 3.1.3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498 h 29 HYPERLINK l _Toc111623499 3.1.4 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499 h 30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0 3.1.5 家庭安全系统设计 PA
8、GEREF _Toc111623500 h 3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1 3.2 家庭综合接线盒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01 h 3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2 3.2.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02 h 3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3 3.2.2 系统设计说明 PAGEREF _Toc111623503 h 3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4 3.2.3 家用综合接线盒介绍 PAGEREF _Toc111623504 h 35 HYPERLINK
9、 l _Toc111623505 3.3 可视对讲系统的设计方案详见附件二 PAGEREF _Toc111623505 h 3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6 第4章 停车场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06 h 3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7 4.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07 h 3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8 4.2 用户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1623508 h 3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09 4.3 系统功能 PAGEREF _
10、Toc111623509 h 3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0 4.3.1 自动发卡、预发卡和卡片回收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10 h 3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1 4.3.2 防一卡多车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11 h 3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2 4.3.3 特殊车辆处理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12 h 3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3 4.3.4 离线操作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13 h 38 HYPERL
11、INK l _Toc111623514 4.3.5 语音及显示提示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14 h 3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5 4.3.6 一卡管理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15 h 3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6 4.3.7 防砸车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16 h 3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7 4.4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17 h 3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8 4.4.1 系统工作流程 PAGER
12、EF _Toc111623518 h 41 HYPERLINK l _Toc111623519 4.4.2 入驻流程说明 PAGEREF _Toc111623519 h 4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0 4.4.3 外观工艺说明 PAGEREF _Toc111623520 h 4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1 4.4.4 临时用户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21 h 4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2 4.4.5 影像对比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22 h 44 HYPER
13、LINK l _Toc111623523 4.4.6 控制中心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23 h 44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4 第5章 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24 h 45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5 5.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25 h 45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6 5.2 用户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1623526 h 45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7 5.3 系统功能 PAGEREF
14、 _Toc111623527 h 4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8 5.4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28 h 4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29 5.4.1 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111623529 h 4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0 5.4.2 放大器确定 PAGEREF _Toc111623530 h 4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1 5.4.3 节目源设置 PAGEREF _Toc111623531 h 4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
15、2 第6章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32 h 4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3 6.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33 h 4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4 6.2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34 h 50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5 6.3 用户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1623535 h 51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6 6.4 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36 h 51 HYPERL
16、INK l _Toc111623537 6.4.1 系统组件 PAGEREF _Toc111623537 h 5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8 6.4.2 工作原则 PAGEREF _Toc111623538 h 5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39 6.4.3 基本操作 PAGEREF _Toc111623539 h 54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0 6.4.4 基本方式 PAGEREF _Toc111623540 h 54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1 6.4.5 控制系统技术 PAGEREF _To
17、c111623541 h 55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2 第7章 物业管理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42 h 5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3 7.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43 h 5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4 7.2 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44 h 5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5 7.3 设计思维 PAGEREF _Toc111623545 h 60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6 7.4 系统设计
18、 PAGEREF _Toc111623546 h 6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7 7.4.1 系统的具体构建模式 PAGEREF _Toc111623547 h 6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8 7.4.2 系统客户端软件管理 PAGEREF _Toc111623548 h 6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49 7.5 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49 h 6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0 7.5.1 系统整体功能模块框图 PAGEREF _Toc111623550 h
19、 6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1 7.5.2 企业管理子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51 h 6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2 7.5.3 业务处理子系统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52 h 8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3 7.5.4 系统平台特性 PAGEREF _Toc111623553 h 9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4 7.6 思源物业管理系统8.0版技术实现 PAGEREF _Toc111623554 h 103 HYPERLINK l _Toc1
20、11623555 7.6.1 系统开发平台 PAGEREF _Toc111623555 h 10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6 7.6.2 系统开发模式 PAGEREF _Toc111623556 h 104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7 第8章 智能集成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57 h 10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8 8.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58 h 10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59 8.2 多合一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11162
21、3559 h 111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0 8.3 用户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1623560 h 11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1 8.4 设计理念 PAGEREF _Toc111623561 h 11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2 8.5 系统结构 PAGEREF _Toc111623562 h 115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3 8.6 主要功能 PAGEREF _Toc111623563 h 11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4 8.6.1 集成平
22、台集成多个子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64 h 11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5 8.6.2 实现系统联动和报警处理 PAGEREF _Toc111623565 h 120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6 8.6.3 对外接口服务 PAGEREF _Toc111623566 h 121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7 8.7 主要技术和功能指标 PAGEREF _Toc111623567 h 121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8 8.7.1 平台基本功能指标 PAGEREF _Toc111
23、623568 h 12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69 8.7.2 集成平台的组件 PAGEREF _Toc111623569 h 125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0 8.7.3 集成平台子系统的组成 PAGEREF _Toc111623570 h 13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1 8.7.4 集成平台扩展能力 PAGEREF _Toc111623571 h 13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2 第9章 综合线槽系统(由土木工程师提供和安装) PAGEREF _Toc111623572 h 136 H
24、YPERLINK l _Toc111623573 9.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73 h 13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4 9.2 系统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111623574 h 13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5 9.3 系统设计说明 PAGEREF _Toc111623575 h 13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6 9.3.1 考虑到 PAGEREF _Toc111623576 h 13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7 9.3.2 系统各部分的设计 PAG
25、EREF _Toc111623577 h 138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8 9.3.3 系统接地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78 h 140 HYPERLINK l _Toc111623579 9.3.4 与其他职业的联系 PAGEREF _Toc111623579 h 140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0 第10章 机房工程(推荐) PAGEREF _Toc111623580 h 141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1 10.1 系统总览 PAGEREF _Toc111623581 h 141 HYPERLI
26、NK l _Toc111623582 10.2 机房设计目的 PAGEREF _Toc111623582 h 141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3 10.3 设计思维 PAGEREF _Toc111623583 h 14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4 10.4 总体布局规划 PAGEREF _Toc111623584 h 14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5 10.5 装修工程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85 h 14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6 10.5.1 天花工程 PAGEREF
27、 _Toc111623586 h 14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7 10.5.2 地面工程 PAGEREF _Toc111623587 h 147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8 10.5.3 墙体工程 PAGEREF _Toc111623588 h 14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89 10.5.4 照明工程设计(由强电专业完成) PAGEREF _Toc111623589 h 149 HYPERLINK l _Toc111623590 10.6 机房配电部分设计(强电专业完成) PAGEREF _Toc111623590
28、h 150 HYPERLINK l _Toc111623591 10.7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91 h 15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92 10.8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111623592 h 152 HYPERLINK l _Toc111623593 10.8.1 建立联合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93 h 153 HYPERLINK l _Toc111623594 10.8.2 电力系统防雷 PAGEREF _Toc111623594 h 156 HYPERLINK
29、l _Toc111623595 10.8.3 屏蔽系统 PAGEREF _Toc111623595 h 156 HYPERLINK l _Toc111623596 10.8.4 系统设计特点 PAGEREF _Toc111623596 h 157前言首先感谢您对武汉金科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科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司有机会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中。作为智能系统集成商,武汉科本始终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希望,建立起完善的智能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并将其作为我公司在智能系统设计中的方向和目标。根据武汉科本多年智能项目工程经验,结合项目特点,通过对贵公司项目定位、小区楼层规划、建筑结构、物业服务及
30、管理需求、系统运维管理等的了解,并优化考虑项目各子系统之间的内部关系,使项目建成后获得长期效益。武汉科本以真诚、热情、审慎的态度,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上始终坚持“配置合理,质量第一”。 ,始终坚持“快速响应,优质服务”的原则。为贵公司提供系统配置合理、可靠性高、成本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集成系统建设方案。该智能一体化设计方案是我司多位系统工程师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提出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与贵公司研究和讨论的设计方案。再次感谢您让我司有机会为您提供智能系统规划、设计和服务。武汉金科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2011 年 7 月编译说明“以楼宇为平台,集楼宇设备、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于一体,集结
31、构、系统、服务、管理于一体,并实现三者的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楼宇环境”。这是2000年10月1日已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第一条对智能建筑的定义。2.0.1在这里,“结构、系统、服务、管理”是实现智能建筑的要素,“安全、高效、舒适、便捷”是智能建筑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理念的设计非常重要。围绕“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大要素,一一分析社区智能建筑系统的功能需求,总结智能建筑的概念。设计。本文档为勐龙滨河名地小区智能弱电系统设计方案,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章总则介绍了智能弱电系统工程的概况。第2章至后续章节智能弱电子系统设计住宅智能弱电系统工程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
32、。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1、各系统概述;2、各系统功能说明;3、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结构和配置);4. 为每个系统选择设备。结束语总则的项目概况勐龙滨河名地社区位于美丽的鄂尔多斯。整个社区由综合楼、商场、小高层和别墅组成,其中1-8号为小高层,其余为别墅。项目总体设计目标随着社区智能管理系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与信息相关的各种通信设备的普及应用、家用电器等设备通过集成技术连接到一个智能系统平台,对集中或远程位置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实现物与人之间的资源共享。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社会交流,提高物业管理的
33、效率和质量,营造信息多元化、安全舒适、健康便捷、高效节能、环保和娱乐。按照总体思路,结合当今科技发展,本次将勐龙滨河公馆打造为5A级智慧社区。什么是智能家居,英文为Smart Home,是集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为一体,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环保的解决方案。生活环境。很容易与智慧社区、社区智能等概念混淆,但也很容易区分。总之,智慧社区包括智能家居、社区智能和社区智能三个方面。其中,智能家居是室内部分,包括安防。系统、对讲系统、自动抄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家庭影院系统、照明及家电控制系统、家庭信息平台、信息家电。智能家居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
34、技术、安防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音视频技术对家居设备进行集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绿色、健康、安全、舒适、休闲、方便、快捷、畅通,保持信息交流的优质物业与外界。管理和社区服务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一个高档而美好的生活社区应具备以下特点:安全、宁静、清洁、舒适、便利、回归自然环境和优良的人文环境。 “全能”社区是住宅建设中提高生活质量的技术手段。严格来说,智能家居控制和可视对讲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但在技术日益成熟和市场需求激增的今天,它们已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智能系统。可视对讲与智能家居相结合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
35、让原本很贵、不被广大消费者用户接受的智能家居,迅速被大家所接受。因此,我们以国内最大的对讲机厂商安居宝对讲来讨论智能家居的概念。安居宝数字社区智能管理系统基于宽带网络(TCP/IP)通信,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它技术先进、集成度高、功能强大。它由从小到大,从内到外的层层组成。一套完整的家庭生活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智能数字化家庭生活工作服务体系。要求在设计上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并本着“先进实用”和“整体设计、布局、实施”的原则和标准,使各系统服务于居民和物业管理部门。小区环境好,满足建设要求和整体运营要求。必需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系统设计不是一味追求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也
36、不是简单的系统叠加,而是要求整个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以保证项目成为技术先进、成熟的,可靠实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智能建筑。网络配置、设备选型、通信接口、物理路由都经过精心设计。本项目智能弱电系统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应符合国家智能建筑设计A级标准。其主要建设目标: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楼宇设备(或系统)、功能和信息共享提供智能化管理环境,提高楼宇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社区未来发展所需的智能建筑功能提供升级和扩展空间。弱电等专业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总之,其设计和施工应达到以下特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设计适度超前,实施方案慎选原则总体规划设计要适度超前
37、,根据行业现有发展和社会环境慎重选择技术和设备。智能系统功能与管理业务相结合的原则“智能、网管、物管完美融合”的新型智能施工解决方案,实现了各个子系统的成功集成。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性价比设备性能资源原则稳定性和可靠性原则智能系统必须稳定可靠,防止技术陷阱。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和技术,不能大量采用正在开发的产品。关注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制造商的技术支持和维护能力等,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达到最大平均无故障时间。可操作性原则该系统具有“傻瓜式”的特点,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维护和更换。先进成熟的原则系统设计应采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并注意结构、设备和工具的相对成熟度;不仅
38、能体现目前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可以保证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被淘汰。开放和标准化原则设备应具有外部网络接口,在智能系统的设计中应考虑开放性,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集成的系统环境。同时,接口的标准化对系统的互联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注重制度的开放性和标准化。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不同系统产品之间的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使其实现互操作。系统之间应该有标准的硬件和软件接口来实现系统。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轻松集成到物业管理平台中。可扩展性原则该项目考虑了未来的升级和功能添加。经济原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实用的设备,达到降低项目整体成本的目的,使智能系统达到高性价比。专业规范系统设计应遵循国家标准和
39、相关行业规范。设计依据本技术方案主要基于以下数据、规范和标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建筑物及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198-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02198-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B6510-8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YJ45-8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划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
40、房设计规范GB12663-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要求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6-87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环评/TIA568-A商业建筑通信电缆规范环评/TIA 569商业建筑电信接入和空间标准JGT/T16-92商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115-87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A/T75-94安全工程程序和要求GA38-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BJ232-92中国电力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IEEE802.3以太网 10BASE-T 标准I
41、EEE802.3U以太网 100BASE-T 标准YD/T926.1-97楼宇通信综合布线系统CCITT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基本数据速率接口标准YD/T2008-93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规范GY/T121-95有线电视行业标准GBJ16-37消防建筑设计规范GY7401-87彩电画质监督员评价方法GYJ44-91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建设标准GBJ57-8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232-82电气安装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ISO/IEC11801客户楼宇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国际标准EN50173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欧洲标准EIA/T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现场测试传
42、输性能规定EN55022/B 类(电磁兼容性)标准ISO/IEC11801国际综合布线类别六通道标准YD/T870-906用户终端设备过压过流耐受能力要求及试验方法GB7450-87电子设备的防雷指南GB4943-95包括电子设备在内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T/T74-94安全系统的通用图形符号GT/T75-94安全工程程序和要求GT/76-94安防电视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A/77-94入侵报警工程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电气装置的设计和验收规范YD/T870-906用户终端设备耐过压、过流电阻要求及试验方法GT/T70-94安保工程费用概算编制办法GB50096-1999
43、住宅设计规范GA/T72-94建筑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条件GA/T269-2001彩色可视对讲系统等相关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设计原则紧密结合梦龙名地小区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设计依据和标准,坚持整个楼宇智能系统和设备的先进性、成熟性、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和可管理性,充分体现当代高科技的特点。具体设计原则如下:先进:系统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本项目体现了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所以我们在系统配置时选择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先进网络技术来构建系统。成熟:本着实用的原则,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开放性: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的障碍。开放性
44、是系统集成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集成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所谓“开放”,本质上是要求不同系统和产品之间的接口和协议标准化,以保证它们之间的“互通性”。按需集成:根据项目特点和管理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实现集成。标准化:采用标准化设计和标准化产品。系统设计符合上述相关设计规范,设备为标准化设备,便于备件存储和交换。可扩展性: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在系统设计上留有合理的冗余。系统具有足够的扩展能力,为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需求留有足够的空间。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运行的可靠性。通过信息集成的综合管理,使楼宇的生活和办公环境更加安全。整体设计理念
45、作为智能系统工程集成商,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系统工程解决方案。无论是方案的设计还是实际施工,都应统筹考虑,避免相关子系统之间的脱节或冲突。案子。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有效利用系统设备投资。工程范围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系统组成如下:1. 完善的安全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巡逻管理系统2. 住宅智能系统可视对讲及家庭安防系统家庭综合布线3.停车场管理系统4. 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5.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6、物业管理系统7.智能集成系统8.综合管道和桥梁(推荐)9、机房工程(建议包括机房装修、UPS系统、防雷、接地、空调)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它们中的
46、每a、保安系统系统概述安全防护系统是保障整个建筑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子系统,也是整个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OAS、CNS等)无缝连接。安全是现代建筑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对整个社区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考虑到人力物力,设备资源不可能无休止地增加。防空与技防有机结合,分职能、分区域开展监测,充分利用资源,加强人员管理。日益完善的现代科技公共安全管理设施是项目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使用和管理建筑物的人们提供舒适、便利和安全的可靠基础。项目的安保体系从多方面入手,保障楼宇的安全和优质管理。本项目安防系统建设分为两个子
47、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用户需求分析根据甲方提供的图纸和实际情况,本项目对安防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小区的监控重点应该是建筑物和楼层的出入口管理;地下停车场的出入口虽然由停车场管理系统管理,但同时要融入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大楼内的电梯和楼梯需要钥匙管理;每张图像24小时实时监控录像,视频可按需保存,方便参考;考虑到电梯厅、楼梯口和小出入口的监控范围较小,应采用更隐蔽的彩色摄像机,如吸顶式半球形彩色摄像机;对于面积大、人口稠密、机动性高的区域,应使用具有快速搜索和缩放功能的球型摄像机;电梯轿厢内部面积很小,应使用隐蔽性好的飞碟电梯专用摄像头。后端采用数字硬盘录像系统;数字视频集中存储,保证
48、了视频数据良好的播放效果,避免了丢帧现象,可以方便的接入网络传输;安防人员可以通过监视器(监视器)自由查看监控现场的任意监控画面,并可将视频监控画面记录到监控主机的硬盘中,并根据摄像机编号、时间和日期回放监控画面.安全系统设计说明为提高小区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在满足建筑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提供全新、现代化、稳定、高效的智能化综合安防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信息平台,采用当今最先进的安全技术,实现楼宇内部的高度资源共享,为行政管理服务。在分析安全系统和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本着先进、科学、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了这个安全系统。系统完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借鉴和借鉴安防行业的成
49、功经验,充分发挥其在安防工程建设中的技术优势,确保系统能够全面满足广大安防行业的安全需求。社区。其性能优良,易于扩展,具有很高的性价比。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总览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可靠、强大的安全防御系统。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密度CCD器件的摄像技术日趋成熟和商品化,从根本上提高和保证了图像质量。在电视监控系统中,可以将监控场所的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使监控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子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消防子系统、紧急广播子系统等其他子系统联动运行,使应用效果更加强大。 CCTV监控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记录监控现
50、场的全部或部分图像和声音,为以后处理某些事件提供了便利条件和重要依据。基于当前闭路电视监控的技术发展方向,设计人员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使系统能够有效的发挥安全防范的作用。系统的电源可以与其他子系统很好的结合,提升系统的附加使用价值,使系统达到最佳的性价比。小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实施对楼宇重要部位的全局监控和管理,对楼宇的重要部位、重要事件和违法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可直接掌握现场细节和录像时间,及时发现和避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自动开启录像机进行录像,为楼宇安全管理提供事实依据。系统功能本项目的闭路电视监控
51、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建筑物重要部位的全局监控和管理,防止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楼宇安防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楼宇的重要部位、重要事件和违法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可直接掌握现场细节并记录时间,及时发现和避免可能的突发事件,为楼宇安全管理提供事实依据。考虑到当今科技的发展,整个社区的管理都是一脉相承的。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节约的综合平台。本项目设计的闭路电视系统具有以下功能:通过屏幕分割技术,将多个摄像头的图像近乎实时地记录在一个监视器和终端上,并根据需要全屏或多屏显示;系统可24小时连续自动运行;系统可以管理固定和智能球机,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远程摄像机;通过硬盘录像机可
52、以随意控制云台和镜头,控制监控画面显示在监控画面上,可以单屏显示,也可以多屏显示;系统录像功能齐全,可录制10天以上的视频;一旦发生火灾、土匪等突发情况,CCTV监控监控系统将根据程序设计进入相应的联运控制状态,及时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所有操作程序具有存储功能,所有编程设置在市电中断或关闭时均可保存。该系统可与其他系统联网,与其他系统实现联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未来使用的变化,通过增加或改变部分组件来达到增加或修改系统功能的目的,单个组件的事故不会影响系统其他部分的使用。系统设计本项目CCTV系统详细设计如下:在园区绿地、重要围墙和出入口安装网络型一体化球形云台和网络固定摄像机;在停车场部
53、署室内彩色到黑白摄像机;在电梯中部署电梯专用摄像头;在公寓入口处部署彩色半球摄像机;根据以上分布节点,一共部署了144个摄像头。系统通过前端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直接接入互联网。通过网络,可以在终端上显示各监测点的实时图像,并可从任意终端调用。可全天录像,可直接监控楼宇施工。相关部分也可以作为现场视频,供以后验证。本项目CCTV监控系统中控室位于地下一层消防控制室,负责监控管理主要公共区域、出入口、主要通道、重要场所、电梯轿厢等。建筑物。CCTV监控系统由前端摄像机、传输和控制线路组成,控制中心由存储服务器、操作终端、监控视频墙组成。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等级至少为4级或以上。工作原则本项目CCTV
54、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线路、控制、显示、录像四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图如下:控制设备传输设备显示与记录设备摄像设备在这个解决方案中,控制设备和记录设备都使用数字视频矩阵。系统前端设备通过网络将监控部分的视频信号传输到主控室,并将视频直接记录在数字视频矩阵上。通过管理终端,监视器可以同时记录显示与屏幕图像对应的摄像机编号或字符标题。如果保安监控到可疑部位或者想看某个摄像头的图像,可以使用操作台上的操作键盘,将摄像头的图像切换到全屏显示模式。带有云台/镜头的相机也可以通过鼠标控制。整个系统具有时间/事件记录功能,可用于对包括记录在内的部分功能进行参数预设,使这些功能可以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点启动,操作
55、者可以根据时间/事件搜索记录的数据。事件。也可以通过视频解码器在电视墙上观看。前端在CCTV监控系统中,前端设备是指安装在现场的摄像设备及相关配件,包括各种摄像头、定焦或变焦镜头、防护罩、支架、电动云台等。它的任务是转换现场的图像信号。成电信号。前端部分是CCTV监控系统的前端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被布置在被监控现场的某个位置,使其视角可以覆盖整个被监控部分。摄像机将监控的内容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在系统组成方面,摄像头部分是系统的原始信号源,因此摄像头部分的质量及其产生的图像信号质量会影响整个系统。对于系统的质量,摄像机组件的仔细选择和配置至关重要。公安部相关行业标准
56、和规范对摄像头部分有以下要求:1)在摄像机标准照度下,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图像质量应满足下表规定的指标。项目指数值视频信号输出幅度1Vp-p3Db黑白电视水平分辨率350电视线彩电水平清晰度300电视线灰度8级信噪比40Db2)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图像质量应满足下表规定的指标。项目指数值视频信号输出幅度1Vp-p6Db黑白电视水平分辨率300电视线彩电水平清晰度50电视线灰度7级信噪比36Db3) 在摄像机正常工作条件下,电视监控的图像质量应不低于下表中的4级要求。图像级别图像损伤的主观评价5不注意4可以理解,但可以接受3明明很难接受2严重的,不可接受的1很严重,看不下去了传
57、动部分本次传输部分主要依靠小区内部光缆组成的局域网。通过对局域网内分布式数据采集的集中管理,可以有效节省建设成本。控制部分根据项目需要,本项目选用数字存储呼叫管理技术,采用MPEG-4压缩方式,配置大容量硬盘,可实现30天不间断视频存储。通过终端可以进行图像切换和云台控制。控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和“大脑”,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由数字硬盘录像管理服务器组成。控制部分包含以下功能:视频信号的放大和分配图像信号校正和补偿图像信号的分割显示图像信号的切换图像信号的记录该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软件进行操作。控制摄像机及其辅助部件,如镜头、护罩、支架等。从功能和需要控制的摄像机
58、数量来看,控制中心往往是由积木组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在控制中心,安保人员可以在监视器上全天24小时监控每个前端摄像机,查看所有监控点的图像,并通过控制器上的云台远程控制所有摄像机,并且可以使用多个屏幕观看在监测期间。对于重要的摄像点,可以进行全天录像,也可以设置报警录像以节省空间。同时,可根据现场情况自由设置录制区域和录制时间。可以搜索实际发生的回放。电子巡更系统系统总览保安巡逻系统的发展有相当长的历史,从早期使用签名簿记录到使用机械巡逻铃在纸上制作巡逻记录,直到1970年代才开始使用电子仪器。由于传统签名簿的签到形式容易出现伪造或重签的问题,以及检查签到操作中的人力浪费,电子巡更系统的
59、应用越来越多注意力。巡逻系统逐步应用于智能楼宇、商场、医院、酒店、住宅小区及边防的安全巡逻,工厂、交通、电力、燃气、邮政、动植物的日常巡查、巡查、维修保养, ETc、 。系统功能本项目设计的巡更子系统主要功能如下:实施巡检工作自动化管理,防止巡检管理失误,保障巡检人员安全;巡逻子系统可以编制多条巡逻路线。这些路线可以根据设定的时间表自动或手动启动。激活的巡逻路线可以手动暂停或中止巡逻期间发生违反秩序、提早签到或延迟签到的情况。上述功能保证了本项目巡检管理工作的质量,当巡检人员发生事故时,控制中心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事故处理。系统设计设计说明本项目电子巡更系统结构图如下:电子巡更系统要求合理设
60、置小区内巡查点、地下停车场重要位置、大楼各层安全通道、电梯厅、机房及重要区域,设置巡查人员巡查路线通过软件。本项目采用离线巡检系统。保安巡逻采用手持巡逻装置进行巡逻,巡逻信息按钮(射频巡逻感应卡)隐藏在每个巡逻点。保安巡逻巡逻时,在巡逻点前晃动巡逻装置(无需接触),即可实现巡逻签到功能。巡更点可以按区域记录不同的信息,并存储在巡更设备中。该电池无需布线,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保密性好、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形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巡更采用离线巡更系统,与报警管理系统共用一个管理主机。巡逻要求:巡逻需要超强铝合金外壳,坚固防摔。可承受2米100次水泥地面自由落体冲击,也可正常使用。全防水设计。采用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2025年解析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思维导图制作试题及答案
- 银行合规管理框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师考试前的准备工作试题及答案
- 小语种考试答题步骤解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师职称考试选拔机制的完善与试题及答案
- 深入探讨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考生支持措施试题及答案
- 第九课做个计划高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资本市场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网络编辑师证书考试的复习技巧与试题及答案
-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化课件-2
- 2025-2030中国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陕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央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交通性脑积水的健康宣教
-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
- 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课件
- DG-TG08-12-2024 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