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一、反应热、焓变(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定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说明: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2、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用品:简易量热计(温度计、玻璃搅拌棒、内筒、外壳、隔热层)、量筒(50mL)两个 、50mL 0.50mol/L盐酸、50mL 0.55mol/LNaOH溶液(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测量一定量的酸、碱稀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依据Q=cmt计算放出的热量,再依据,计算反应热。(3)实验步骤:(4)数据处理:Q=
2、cmt c:比热容,近似认为4.18J/(g); m: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总质量(密度近似为1g/cm3) t:前后两次的温度差t=t2-t1 Q=4.18J/(g)(50mL1g/mL+50mL1g/mL)(t2-t1)=0.418(t2-t1) kJ HCl+NaOH=NaCl+H2O 1 10.05L0.50mol/L=0.025mol 0.025mol(5)注意事项: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温度后温度计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减少热量损失:在量热的过程中,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要一次性、迅速地将NaOH溶液倒进装有盐酸的容器里(注意不要洒
3、到外面),并立即用杯盖盖好,及时观察温度上升情况操作规范、读数准确a、所配溶液的浓度要准确,所用NaOH溶液最好是新配制的,久置的NaOH溶液往往由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导致浓度不准,影响实验结果。b、要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后,才能使用,且中和后的温度一定要记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c、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且不能靠在容器的底部或壁上。测混合液最高温度时,要随时读取温度值,以提高所测温度的精确度d、量取液体体积时读数要准确e、要用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使酸碱充分反应(6)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温度计读数有误(
4、如未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就记为终止温度)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从而引起实验误差隔热层隔热效果不好,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太大,从而引起误差测过盐酸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因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溶液浓度不准确没有进行重复实验3、中和热:(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2)表示方法:H+(aq)+OH-(aq)=H2O(l) H=-57.3kJ/mol(3)说明:条件:稀溶液,因浓酸或浓碱在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使最终的中和热数值变大 反应物:必须是强酸与强碱,因弱酸、弱碱电离吸热,使最终的中和热数值变
5、小 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必须是1molH2O(l); 不能有沉淀生成,因生成沉淀放热,使最终的中和热数值变大 表述:用文字表述中和热时,不带“-”号;用H表示时,带上“-”。 例如: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或H=-57.3kJ/mol 对于任意一个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它的H准确值一定等于-57.3kJ/mol(二)反应热与焓变1、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体系的内能发生了变化2、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3、焓变:(1)焓的由来:为了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科学上引入了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符号为H)(2)焓
6、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就等于反应的焓变(3)焓变的符号和单位:H,kJ/mol或kJmol-1(4)焓变与焓的关系:H=H生成物H反应物 4、焓变产生的原因:(1)微观: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 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5、焓变(或反应热)与吸、放热反应的关系(1)关系:放热反应:H为“-”,即H0(吸热体系能量升高)比较大小:比较H大小时,要带上“+”、“-”号,即所有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所有吸热反应的焓变注:常见的吸放热反应:放热
7、反应: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少数分解反应(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CO22CO、C+H2O(g)CO+H2、NaHCO3+HCl=H2O+CO2+NaCl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3)计算方法:宏观: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微观: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释放的能量 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注:在描述H时,符号、数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是个整体 键能:拆开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键能与能量的关系:物质的键能越大,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
8、越稳定常见物质化学键的键数1mol物质CO2(C=O)CH4(C-H)P4(P-P)SiO2(Si-O)石墨(C-C)金刚石(C-C)Si(Si-Si)键数24641.522二、热化学方程式(一)定义:表示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二)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书写:步骤:写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标标出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g)、固体(s)、液体(l)、溶液(aq);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应注明名称,例如:金刚石表示为“C(金刚石,s)”。 注注明H的正负号,数值和单位(H与最后一种生成物之间留一空格)注意事项: = 1 * GB2 * M
9、ERGEFORMAT 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 2 * GB2 * MERGEFORMAT 各物质前的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所以可以写整数也可以写分数 = 3 * GB2 * MERGEFORMAT H的数值随整个方程式发生变化,方程式加倍或减少,H也随之加倍或减少; 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调换,H的正负号也随之调换 = 4 * GB2 * MERGEFORMAT 不写反应条件;由于已经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不写、 = 5 * GB2 * MERGEFORMAT 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即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 = 6 * GB2 * M
10、ERGEFORMAT 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但因中学化学所用的H的数值一般都是在101kpa和25时测定的, 因此可以不注明(四)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要注意“四看”1、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2、看H的正负号是否正确3、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4、看反应热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相对应三、燃烧热(一)定义: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二)单位:kJ/mol或kJmol-1(三)测定:燃烧热通常利用量热计由实验测得(四)意义: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所放出393.5kJ的热量(五)说明:1、反应条件:101kPa 2、可燃物的用量:1mol纯物质,即在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前面的系数必须为1 3、反应程度:完全燃烧,形成指定产物:CC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萧山区高清监控管理办法
- 藏品征集品入库管理办法
- 融媒体办公用房管理办法
- 衡水市社区公章管理办法
- 医疗保障政策培训课件
- 装卸氧气乙炔瓶管理办法
- 西安市排污管道管理办法
- 规范公积金大厅管理办法
- 证监会强化监事管理办法
- 调机技术员考核管理办法
- 2022年干部基础理论知识应知必会试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100题
-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
-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 计算机硬件购销合同
- 2019年GJB9001C-2017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一览表备用
- 防错清单及验证计划
- 全文解读2022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ppt
- 企业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检查整改回复表(含附表)GDAQ10305
- 氩气安全周知卡
- 《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量》DB330621T059-2022
- 太钢不锈钢产品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