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1.gif)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2.gif)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3.gif)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4.gif)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0a1fb1fd321d84a5201a6c09d8b1168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册教学课件课件 (教学课件+习作课件+口语交际+语文园地课件) 新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 听过歌谣,我们已经了解了老北京的儿童是如何过春节的。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北京儿童歌谣1 北京的春节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笔名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2、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简介醋饺拌擦眨宵旦燃戚贩摊轿骆驼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会写浒jioczhcbnxioqrnjiotnfnludntuhc 易写错醋一种调味品,起源于中国。古时用酒作为发酵剂酿制食醋,所以从“酉”。左边里面有一短横q 亲戚戚这里是“上+小”词语解释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文中是说元旦与除夕的光景不一样。这两个好朋友的性格截然不同。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本文指元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
3、彩,非常热闹。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本文指元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天桥: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内。是清末民间艺人集中演出地区。如今的天桥地区已经没有了老北京的气息。“逛天桥”指观看天桥上的各种活动,如杂耍、绝技等,跟现在的逛街差不多。 元宵:元宵节应时食品。用糯米面做成,球形,有馅,煮着吃。 元宵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食品。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整体感知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课文,完成这张表格。元宵节春节结束
4、日期 活动腊月初九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初一腊八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放鞭炮、吃糖大扫除、预备年货贴对联、年画,放鞭炮,守岁拜年、待客、逛庙会张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忙乱热闹喜庆团圆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一、将词语补充完整。色( )双( ) ( )七八( )( )象( )新 灯火( )( ) 日夜( )( ) 张( )结( )味美零碎万更通宵不绝灯彩课堂演练字词听写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各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
5、通通彩绘全部 红楼梦 或 水浒传 故事二、读一读,加上合适的标点。,。同学们,这首歌曲你们熟悉吗?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北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 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互动课堂(课后第一题)腊八 除夕 正月 初一 元宵详写: 略写: 过小年 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说说春节开始时(腊八)有哪些习俗?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打比方 粥材料丰富熬腊八粥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泡腊八蒜 大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是怎么准备过春节的
6、呢?读第3自然段,在课文中勾画出来。(课后第二题)第一件大事买杂拌儿第二件大事买爆竹第三件事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蜜饯等。蜜饯:也称果脯。以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后而加工制成的食品。空竹:一种靠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 再来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7、。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课后第三题) 认真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春节开始时,人们有怎样的表现?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默读第5-6自然段,说说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和之后有什么风俗习惯? 放鞭炮 吃糖 扫房 预备食材 研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热闹”的?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
8、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重视吃团圆饭家家到处都红红的各色的灯火通宵不许间断日夜不绝赶回家都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做年菜守岁 默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正月初一与除夕有哪些不同?除夕正月初一真热闹:贴对联、年画,赶做年菜,灯火通宵,鞭炮不绝。真静:铺户上板,全城休息。截然不同 默读第9-10自然段,总结一下正月初一人们都有哪些活动?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初一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在家中接待客人。逛庙会、骑毛驴、买玩具。 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课后第二题) 我每年除
9、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说一说:你是怎么拜年的呢?拜年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默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看看元宵节是什么景象,人们是怎么度过的?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灯的数量多灯的种类多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处处张灯结彩,人们随意观灯小孩子买各种花炮燃放,家中也有灯可供玩耍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啊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你眼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
10、少女小练笔读一读,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照北京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时间过得快花灯逐渐减少,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恋恋不舍首尾呼应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清闲自在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课后第三题)了解春节 读课后“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课后第四题)老舍:舒乙:斯妤:不同点语言
11、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 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相同题材的文章,因为地域不同,作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的体验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不同体验写出不同特色的文章。各地人民欢度春节各地人民欢度春节各地人民欢度春节各地人民欢度春节各地人民欢度春节开始腊月的初旬彩排第一个高潮腊月二十三北京的春节除夕第二个高潮初一第三个高潮元宵节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结构梳理结束正月十九 文章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_ 开始,直到 结束
12、,这一段时间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字里行间反映出老北京人 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_的喜爱和认同。欢欢喜喜过春节 传统文化主题概括腊月上旬 正月十九拓展延伸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过年的味道周友斌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断从各家各
13、户传出来大年初一凌晨醒来,赶早祭祀人家的鞭炮声已经零星地响起。睁开眼,感觉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屋子,新的年画,新的窗花还有抬头就能看到的“抬头见喜”“身卧福地”的春联。因为新春的到来,一切日常所见的平常东西都好像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都在眼中变得美好。晚上睡觉时脱下来的旧衣服,早被母亲收拾到一个找不到的地方去了,枕边整齐地放着每个人的新衣服,可以闻到新棉布淡淡的香味,这一切都是母亲等我们睡着之后一一放好的。课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毛驴 ( )腊八蒜 ( )年画 ( )爆竹 ( )灯笼熬穿逛骑泡贴燃挂 二、回忆课文内容,选一选。
14、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AD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学习了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你喝过那甜甜的腊八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腊八粥的美味吧!2 腊八粥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散文集湘行散记。“乡土文学之父”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
15、,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又称“佛成道节”。腊粥腻栗咽我会写lzhunlynch匙un灌jio搅chu稠d嘟熬褐缸脏筷ohnznkui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粥zhu这里没有点、提。易写错米粥 熬粥 腻n斜钩上面没有撇。灌un草字头要写小,放在右半部分。红枣有几颗识字游戏搅和解释糊涂浓稠猜想可靠粉碎外套腊肉甜腻熬粥深褐词语解释嘟囔: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文中是说锅中的叹气像是在自言自语。他嘴里还不住地嘟囔,像有点不满似的。孥孥:孥,儿女。文中是妈妈
16、对八儿的爱称,表现了妈妈对八儿的宠爱。n粥 快速浏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腊八粥吗?甜甜腻腻香甜浓稠美味整体感知 文中是怎样描写腊八粥的呢?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互动课堂(课后第三题)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甜甜的腻腻的立时都喜欢侧面描写排比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糊糊涂涂叹气似
17、的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吃粥时的动作侧面描写咽三口以上的唾沫材料丰富香味诱人拟人 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浑身肿胀已是面面的了大了三四倍起锅巴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脱了他的红外套拟人浓稠软糯煮得肿胀粉碎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反义词浓稠稀薄 读了这些描写腊八粥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这甜甜的腊八粥,馋得我直流口水,真想赶快吃上一碗。
18、 这么香甜美味的腊八粥真诱惑人啊!八儿一定很想吃吧!他是怎么等粥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一、比一比,组词语。腊( ) 栗( ) 稠( )蜡( ) 粟( ) 绸( ) 腊月栗子稠密蜡烛粟米丝绸课堂演练字词听写 本文的作者 ,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散文集 等。二、填空。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腊八粥多么香甜美味呀!住方家大院的八儿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继续学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互动课堂 课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 和 的事情。等粥喝粥 找出等粥、喝粥对应的段落,试着说说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等粥:2-19自然段喝粥:20、2
19、1自然段详写略写 默读第2-19自然段,说一说围绕“等粥”课文写了八儿的哪几件事?1.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3.对粥的猜想4.看到粥的惊异2.计划分粥 默读2-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八儿等粥的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品析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1.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盼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的心情吗?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高兴得手舞足蹈。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合不拢嘴。心理描写 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会“喜得快要发疯了”? 即将和爸爸去我梦寐以求的游乐园的时候。 爸爸说要带我去海边的时候。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
20、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进进出出都已预备整齐好久了动作描写说明八儿期待已久“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语言描写妈 妈说一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表示话没说完体现了八儿的焦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喝粥?”你看出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了吗?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眼睛可急红了要哭的样子 此时此刻八儿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迫不及待那我饿了!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分角色来读28自然段,注意读出八儿的馋样儿。(课后第一题) 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八儿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馋涎欲滴垂涎三尺
21、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2.计划分粥想粥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开始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后来 讨价还价得寸进尺苦苦等待 分角色读911自然段,读出八儿苦苦等待的馋样儿和妈妈对八儿的宠爱。(课后第一题)八儿是个(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期待喝粥,但无可奈何幼小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没法反抗。反问看羊还不够资
22、格的八儿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比灶矮了许多个子矮只能看到烟气 看不到灶里,八儿只能猜想了,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默读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画下来。 3.对粥的猜想猜粥糖:放多了,会起锅巴美妙想象栗子:稀烂到认不清楚饭豆:煮得浑身肿胀花生仁儿: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找一找圈出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八儿为什么会感到惊异? 4.看到粥的惊异看粥粥的颜色是深褐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花生
23、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没想到!栗子已变得粉碎饭豆煮得肿胀脏粥的颜色是深褐染缸里的脏水惊异非常怎么,黑的!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写喝腊八粥的呢?默读第20、21自然段。 喝粥动作描写靠着 斜立着比喻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侧面描写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同妈也奈何它不来了心满意足一饱口福写作顺序看粥盼粥猜粥喝粥想粥等粥课文详细描述了 的过程,略写了 的过程。等粥喝粥 课文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八儿等粥时的期待、焦急,表现了八儿的活泼可爱,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思考:这样写有什
24、么好处?(课后第二题) 思考:本文表现了一家人怎样的情感呢?淳朴和睦其乐融融 腊八粥是一种传统节日美食,你还知道哪些与节日有关的美食呢?沈从文腊八粥后续元宵节汤圆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吧。小练笔(课后题) 提示:除了直接描述食物的味道,还可以通过这种食物受各种人的欢迎体现它的美味。写一写这种食物的制作材料可以更细致地体现其特点。结构梳理焦急腊八粥盼粥家庭温馨和睦八儿活泼可爱 看粥喝粥迫不及待美妙想象惊异非常心满意足猜粥 想粥苦苦等待 文章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_、对粥的_以及看到粥的_,写出了一家人_的氛围、其乐融
25、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惊异主题概括猜想温馨嘴馋拓展延伸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冰心腊八粥节选腊八粥趣味小故事(点击图片观看)课堂演练一、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没法反抗。二、根据课文内容
26、,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句中的“老孩子”指长相显得比较老成的孩子。( ) 2.八儿的妈妈要到太阳落下时才准他吃腊八粥,说明他的妈妈不十分爱他。(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写的详细,“喝粥”写得简略。( ) 4. 这篇课文是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为线索来行文的。( ) 三、关于腊八粥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上网查一查,和同学们分享。 3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寒食,题目点明了节日的名称。 寒 食 韩翃:唐代诗人,
27、“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每年冬至以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12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我会写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n侯hu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侯hu候hu易写错丨王侯公侯时候等候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词语解释春城:指春天的京城。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
28、臣。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点明暮春季节皇宫里的风光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对比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神笔。 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
29、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皇帝赐予的荣耀 本来寒食节禁火,可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诗人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诗意: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课后选做题)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诵读寒食这首诗?( )A.喜悦 B.赞美 C.不满 D.讽刺 E.同情 CD(课后第一题)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体会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课后第一题)
30、结构梳理景:花飞 柳斜 情: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寒食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讽刺 主题概括 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 和对权贵们的 。寒食节不满讽刺课堂演练一、默写诗歌。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二、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C 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他们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的故事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
31、之首,后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会写s素zhn章yn盈m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素s这里有一点字谜:青一块, 紫一块。易写错迢迢:遥远。河汉女:诗中指织女星。河汉,指银河。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机杼:织机的梭子。词语解释盈盈:形容清澈。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然后与同座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m m 读第一行诗句,想
32、想写了什么?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译文: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 )牵牛星( )河汉女迢迢皎皎 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织女的心情是怎样的?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摆弄伸出,抽出白皙的动作外貌我的牛郎啊( )( )素手( )( )机杼纤纤扎扎擢弄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泪水像雨水一样滴下来落下神态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
33、等方面的细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 。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译文: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没心思织布,呜呜牛郎你在哪啊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相距并不遥远 译文: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反问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神态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首诗
34、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通过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 抒发了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课后第二题) 找出诗中的叠词读一读。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小组交流: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朗朗上口。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是极难得的佳句。 体会织女的愁闷、悲伤,抓住叠词读出诗歌的韵律,并试着背诵。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课后第
35、一题)结构梳理迢迢牵牛星遥远 明亮相思之苦分别苦织女思摆弄 不成章零如雨 不得语主题概括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 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 ,的悲哀。离别相思不得团聚课堂演练一、填空。 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叠词。( )牵牛星,( )河汉女。( )擢素手,( )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一水间,( )不得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每到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唐朝诗人王建用他的神来之笔描写了思乡怀人的情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十
36、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栖鸦我会写qy左右结构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栖q右部是“东西”的“西”易写错栖息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冷露:秋天的露水。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词语解释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
37、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q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作者看到的听到的作者感受到的“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让夜显得更加宁静。“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中庭( )白( )栖( )( )无声湿( )地冷露树桂花鸦试着填一填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 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夜月明人尽望,
38、不知秋思落谁家?问句表达作者的相思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表达了作者 之情。月亮思念故乡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在谁家。不知秋思到谁家。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 (课后第一题)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
39、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写了 的传统习俗。(课后选做题)中秋节赏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结构梳理 十五夜望月景:地白 鹊鸦 树 冷露 桂花情:人尽望 落谁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主题概括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和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月色望月怀人乞巧唐
40、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拓展延伸 诗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课堂演练一、诗意再现,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二、你知道还有哪些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和同学分享。京剧铡美案河北梆子大登殿黄梅戏女驸马 我们欣赏了经典国剧、地方戏曲的剧照,深为他们的精美画面所折服,你知道在我国的西藏有什么地
41、方剧种吗? 那就是“藏戏”。它起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藏戏,体会藏戏的特点吧。4 藏 戏马晨明 曾任金融时报人民日报记者。山东菏泽人。早年援藏。主要作品是西藏采访笔记。 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藏剧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都含有佛教内容。藏戏黄河一路咆哮着奔向大海。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课文中形容江水奔流轰鸣。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词语解释他的一席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哄堂大笑:一屋子人全笑起来。本课指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发誓架桥招来人们嘲笑。大家都不喜欢和两面三刀的人交往。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课文中指巫女的性格。 快速浏
42、览课文,思考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分清内容的主次。整体感知(47自然段)讲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17自然段)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次 要主 要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说说作者是怎么介绍藏戏的?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概括藏戏的特点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总结全文互动课堂 读课文前三自然段,说说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文中讲了它的哪几个特点?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排比反问演出时间长戴着面具没有舞台藏戏三大特点句式转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
43、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你来评一评:文中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开头连用三个排比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流露出民族自豪感。( )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默读8-17自然段,找出与前三自然段中藏戏三大特点相对应的段落。814自然段15、16自然段17自然段 仔细读读8-17自然段,具体了解藏戏的三大特点。戴着面具演出人物面具代表唐东杰布国
44、王王妃巫女妖魔村民老人白色 象征夸张形象突出性格突出红色威严绿色柔顺半黑半白两面三刀青面獠牙压抑和恐怖白布黄布朴实敦厚唐东杰布国王王妃村民老人妖魔巫女 回想一下你了解的京剧脸谱知识,比较一下:藏戏的面具和京剧的脸谱有什么相似之处? 不管是京剧还是藏戏各类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辨其性格,辨其善恶。 想一想:藏戏的面具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因为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
45、,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简单热爱艺术演出没有舞台艺人们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任其拖延 随意发挥 再三重复观众吃喝玩耍中看戏 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自主读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年轻的僧人以弱抗强的传奇凶险的自然VS一无所有先 _ ,组成西藏第一个戏班子,用_ _ 形式,表演 、 ,劝人 、 、共同修桥。歌舞说唱组织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宗教故事历史传说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创
46、造奇迹的传奇58座铁索桥齐心合力人定胜天艺术的传奇 唐东杰布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是一个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人。 藏戏的产生,是跟唐东杰布分不开的,请你结合文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欣赏歌曲:梦寻唐东杰布 我国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你知道哪些?黄梅戏、越剧、豫剧、川剧等。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概括介绍藏戏的特点藏戏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具体介绍藏戏特点结构
47、梳理概括全文独特艺术魅力 本课主要讲了藏戏的 和 ,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 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形成特色主题概括 民族特色拓展延伸黄梅戏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带代表严凤英,代表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 河南主要剧种。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 其他的地方戏曲越剧 浙江地方戏曲剧种。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有西厢记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等。川剧 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较优秀的剧目有琵琶记柳荫记文成公主水漫金山滚灯变脸
48、等。 一、根据藏戏里人物的身份选择填空。 A.两面三刀的性格 B.压抑和恐怖 C.柔顺 D.威严 E.纯洁 F.吉祥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代表( )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代表( )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 )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 )。EDFB课堂演练 二、你喜欢戏曲吗?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我最喜欢的是京剧。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说一说:这是哪个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春节拜年端午赛龙舟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中秋吃月饼、赏月、赏桂花过年贴福字重阳登高、插茱萸端午节包粽
49、子家乡的 风俗审题指导习作内容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一、介绍一种风俗说明文记叙文一、介绍一种风俗重点介绍风俗的某一方面,写出风俗的特点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贴春联闹花灯赛龙舟扭秧歌拜年 吃粽子包饺子 赏月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闹花灯人们的表现闹花灯的传说花灯的种类花灯的样子拜年拜年时说哪些话拜年时长辈的表现拜年时的动作、神态拜年时的心情包饺子怎么做馅儿怎么包饺子怎么擀皮包饺子的习俗怎么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 你想重点介绍哪个方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回顾课文开始腊月的初旬彩排高潮腊月二十三北京的春节除夕初一元宵节重点结束正月十九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北
50、京的春节是怎样具体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的。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处处张灯结彩几百盏灯,各形各色灯一悬起,人人可参观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彩绘 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仿照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具体写一写闹花灯这一风俗。 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 那桃灯, 。还有那 红艳艳的“五角
51、星”、会动的“小鸡” 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粉红的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 老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还重点写了除夕的情景,它是怎样写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红红的对联和各色的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
52、团圆饭、守岁 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景象。 通过重点描写人们的活动,你来具体写一写人们是如何守岁的吧。 除夕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每个人都要守岁。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守在电视机前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喝茶聊天。坐不住的人会选择打牌、放鞭炮。小孩子们会在这个时候玩游戏,或者为长辈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 关于家乡的风俗,你了解到它的哪些资料?关于元宵节闹花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震怒,便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53、,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从此每年的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意见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
54、投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拜年的习俗,传说与一种叫“年”的怪兽有关。 传说怪兽“年”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过年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怎样把这些故事写进我们的习作里呢? 我特别奇怪,为
55、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据说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回顾课文 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习作开头,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描写时,我要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让我的作文更生动! 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清楚、有条理。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你能简单说一说你经历的风俗活动吗?正月十五晚上,我和伙伴们到街上看花灯,灯的种类好多啊,有兔子的,有白菜的,还有“春”字形的让人眼花缭乱!端午节的时候,我观看了赛龙舟比赛。江边锣鼓声、呐喊声,好不热闹。龙舟队
56、员们身形矫健,节奏整齐,奋力向前划。龙舟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让谁。 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的风俗中,就是一次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闹花灯我的动作神态语言闹花灯的传说花灯的种类、样子我的心情我参与闹花灯的经过 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我们要重点描写 , 和 。现场的情况活动自己的感受 只听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啦!“咚锵、咚锵”随着急促的鼓点,队员们一齐有节奏地划动着摇板,他们那么的矫健,那么的整齐。随着队员身体一俯一仰,摇板入水,击起了片片水花,龙舟就飞一样向前冲去 包饺子喽!我左手拿皮,右手拿筷子,夹了一些馅,放在皮中间,把饺子中间捏紧,又从右边的皮开始向上捏,又把左边的皮牢牢捏住,我又加
57、固了好几次,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饺子出现了。“哈哈!大胖子来啦!”我虽得意,又有几分惭愧,因为我成功地包出了饺子,但饺子形状不好看,像懒洋洋的小猪躺在那儿,怎么也站不起来。写作提纲 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习作提纲要求1.要写的风俗活动是什么?2.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活动现场?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描写?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介绍一种风俗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闹花灯的传说元宵闹花灯赏花灯猜灯谜
58、灯多:兔灯、桃灯人多:人山人海兴致盎然重点比赛前赛龙舟比赛时比赛后激烈的场面队员们的表现比赛盛况陆续离开依依不舍重点观众多许多龙舟停泊蒸年粑家乡的年粑做年粑尝年粑各种形状一片欢腾洗粳米做准备大火烧旺一炷香工夫诱人香味烫坏舌头重点 元宵闹花灯 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
59、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开门见山,写出元宵节闹花灯这一风俗。 加入神话传说,说明闹花灯这一风俗的由来,充满趣味。 例文赏析 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动的“小鸡” 灯多,看花灯的人也多。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围绕“花灯真多啊”这句话,重点描写了兔灯和桃灯,生动具体。 人们边赏花灯边
60、猜灯谜,兴致盎然。你看,这盏灯上写着“一双长耳朵,眼睛红又红,不吃肉和鱼,吃菜和萝卜”打一动物。谜底是“兔子”!你猜对了吗?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写人们不愿离去,侧面表达了对这一风俗的喜爱之情。运用比喻手法,将地上的灯比作天上的繁星,意境优美。 点评:这篇习作介绍了“元宵节闹花灯”这一风俗,运用生动的语言,渲染出一片热闹的场景,把闹花灯灯多、人多得热闹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结尾处“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十分富有诗意。 我的家乡西面就是美丽宽阔的武山湖,住在水乡的人们每年端午节少不了要举行龙舟比赛。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