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_第1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_第2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_第3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_第4页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教学课件本课件来源于网络只供免费交流使用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1节 走进神奇第2节 探索之路第3节 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走进神奇探索之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知1讲1知识点走进神奇(1)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 阅读“在自然中”部分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对于课文中图1-1至图1-4的内容,你了解多少?谈 谈你的看法。 答案:它们与热、电、光、声、力等现象有关。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自然现象之外,你还知道哪 些神奇的自然现象? 答案:如:火上爆发、龙卷风、天体运行等。知1讲知1讲思考:下列神奇现象与什么有关。a.哈雷彗星的出

2、现:与星球运动周期有关。b.电闪雷鸣:与_现象和_现象有关。c.夕阳西下常有红色霞光:与_现象有关。d.岩浆喷吐:与_现象有关。e.雪崩、龙卷风:与_现象有关。电声光热力知1讲(2)生活中的神奇现象 阅读“在生活中”部分内容回答下面的 问题:对于课 文中图1-4至图1-7的内容,你了解多少?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它们与气压、光的折射、电路电能、能 量的转化等有关。知1讲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生活现象之外,你还知道哪 些神奇的生活现象? 答案:万吨巨轮能漂浮在水面上; 小鸟在高压电线上不会被电死; 上下拉动,拉链便可开启或闭合; 为什么冰棒和开水都会冒白气?等知1讲知1讲(3)活动:做一做 看结果

3、与猜想是否相同:如图(a),取一个乒乓球和 一个玻璃漏斗,把乒乓球放 在漏斗下面,然后从玻璃漏斗的管中向下用力吹气, 乒乓球会掉下去吗? 如图(b),把硬纸片或塑料片放在杯子上,上面放一 个鸡蛋,突然将纸片弹出,鸡蛋会与纸片一起飞出吗? 答案: 不会掉下去。 不会。知1讲集约题 下列各物理现象中,属于自然中的物理现象的是_;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_。A电闪雷鸣B夏天用棉被盖冰棒,冰棒熔化得慢C夕阳西下常伴有红色的霞光D人们常说的下雪不冷化雪冷E龙卷风直冲云霄F自行车轮胎制有花纹【例1】 A、C、D、EB、F 知1讲解答本题要注意自然现象与生活现象的区别,即 自然现象不是人为因素所形成的,而生

4、活现象包 含人为的因素。A、C、D、E中所述现象不是人为的,故属于自 然现象;B、F中所述现象是人们根据需要而设计制作的, 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析】总 结知1讲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辨别(1)自然现象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 利用的痕迹。(2)生活现象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有明显的人工制 造或利用的痕迹。(3)区别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方法是看现象是否有 人为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有电闪雷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闪电在前,雷声在后 B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C闪电在后,雷声在前 D以上说法都不对1知1练B知1练 王虹家里有一个透明的圆形鱼缸里养了几条金鱼,有一天

5、,细心的王虹在给金鱼喂食的时候发现,从鱼缸侧面看到的金鱼与实际的金鱼大小似乎不一样。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王虹小心地用网兜把金鱼捞起,仔细看了一下金鱼的大小,然后再把金鱼放回鱼缸去观察金鱼的大小,结果王虹发现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请问,王虹从圆形鱼缸侧面看到的金鱼比实际的金鱼的大小要_(填“大”或“小”)。2大知1练 下列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山洪暴发,冲垮河堤,摧毁粮田B在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饭容易熟C夏天室内开空调可以降低室温D用平面镜反射阳光可以照亮井底3A知2导2知识点探索之路1.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课本图1-8、图1-9,展示了古人原始思索中的 科学成分,根据这两幅图说一说:

6、古人思索 了哪些物理现象? 答案:图1-8 声现象;图1-9 热现象。(2)课本图1-10、图1-11,反映了古人怎样的宇宙 观? 答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知2讲(3)你知道英格兰石头阵的奥秘吗? 答案:有研究认为,其功能之一是帮助古人观察 天象。2.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 的贡献。请你结合课本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完成 下列问题: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创立了 _,有力的否定了_的“地心说” 。日心说托勒密知2讲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_观 察天空,由此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 哥白尼 的_。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

7、基础上, 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 运转与_等有着某些相似,并最终建立了 著名的_。望远镜日心说苹果下落运动定律知2讲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_, 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动摇了人们 所熟悉的_与_等概念;玻尔等 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发现 _与 _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相对论时间空间微观世界宏观世界知2讲【例2】 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一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科学实验是验证假设的有效方法。他通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找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他还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所得数据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的是()A牛顿 B伽利略C焦

8、耳 D普朗克B知2讲【解析】熟练掌握各物理学家的成就及贡献,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总 结知2讲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关于天体运动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知2练1 2如图所示,雕刻玉版是中国古人_宇宙观的早期展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这主要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相对论”诞生一百周年而设立的,该理论的提出者是()A爱因斯坦 B牛顿C安培 D居里夫人天圆地方A3知识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阅读课本P8-P9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案: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 运动规律

9、的自然科学。(2)物理学的知识有哪些应用? 答案: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 和能源等领域。知3讲知3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此提出了怀疑。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它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决心设计斜塔实验,让两个轻重不同的球同时从塔顶落下,让人们亲眼看看。2.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知3讲 实验完成后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亚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地快,这是公认的道理,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

10、承认的。”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知3讲 校长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这时一个老教授说:“当然比重球要慢。它是重球加轻球,轻球提拉它,所以下落速度应是两球的平均值,介乎重球和轻球之间。”伽利略说:“可是世上只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啊,按照他的理论,怎么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实验证明是亚里士多德错了!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知3讲 然后伽利略对“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根羽毛

11、和一个铁球,从相同的高度落下,羽毛的下落速度,明显比铁球慢得多”这两个现象做了分析比较:那是由于羽毛的重量太轻,因此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铁球的重力比空气阻力大得多,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铁球下落的速度相同。(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提出了怀疑”, 这是科学探究过程的_。“伽利略认为不 管是轻的还是重的,它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提出问题知3讲 地。”这是猜想,接着又设计斜塔实验并完成了实 验 , 这是_、 _。(2)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学者之间的交流,其中伽利 略说的内容既是反驳错误观点又是对自己实验的 _,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3)最后一自然段

12、是伽利略结合生活实际对实验进行 的_。落的速度相同。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知3讲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在探究活动中都有其具体的作用。但每次科学探究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其中一个或几个,不一定全部包括。知3讲通过阅读,你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 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答案: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真理。要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要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3.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13、知3讲认识科学家中国双弹之父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李政道杨振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培养目标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知识技能)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过程方法)科学精神-永远高扬(情感态度价值观)归 纳知3讲知3讲【例3】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评估B猜想C实验 D分析B 知3讲【解析】仔细体会题中的表述,如说法、观点、做法等,进而作出正确判断,到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总 结知3讲“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

14、是由铁制成的”是根据一元硬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作出的主观判断,故属于猜想;“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而“有位同学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是对实验计划的执行,属于进行实验。知3练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_、_、_、_和_等领域。1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能源知3练 (中考岳阳)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几个环节。小明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为圆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 D分析与论证

15、2A知3练 居里夫人(M.S.Curie,18671934),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她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共同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多年才提炼出来的。这体现了科学家们_、_、_的精神。3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走进神奇自然中的神奇现象生活中的神奇现象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物理学的进步之阶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硕果累累的物理学知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索的要素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 科学。2. 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科学家在给后人留下知识 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16、这些方法为我们研究 物理规律提供了方便。我们学习物理时,应该像科学家那 样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下列自然现象中,人类可以利用的是()A巍巍雪山,高耸入云,响动会引起雪崩B流淌的江河,既能运输航船,又能灌溉良田C江河水奔腾、咆哮,冲垮江堤,摧毁房屋D龙卷风1 B把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碗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在水中的部分被水“折”断了。筷子是向_(填“上”或“下”)弯折的。下述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连线正确的是()A哥白尼万有引力B伽利略量子力学C牛顿运动定律D爱因斯坦欧姆定律2

17、3上C 我们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一般应遵循的过程是:_,进行_,然后_,再进行_与_证据,然后进行_,对得出的结论进行_或提出新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应提倡同学之间的_。4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实验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下列不属于科学精神的是()A敢于坚持真理B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C不迷信权威D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5D第1节 动与静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飞奔的猎豹行驶的汽车知1讲1知识点机械运动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乙 飞奔的猎豹甲 哈雷彗星大约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近造访一次丙 缓慢爬

18、行的蜗牛知1讲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定义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 可把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转动也属于机械运动,如同步卫星绕地球 转动,电扇的转动。即不同物体之间或同 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相对方位发生了改 变,也属于机械运动。知1讲常见例子共同特点机械运动天体的运动、地壳的漂移、动物奔跑、水流动、蜗牛爬行、列车飞驰等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其他形式的运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物体的位置可能没有发生改变认识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1)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2)物体之间方位的变化。知1讲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地球绕着

19、太阳转B乌云遮住了太阳C五四运动D蚂蚁在地上爬行【例1】 C知1讲运动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含义不同。物理学中运动的含义通常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地球绕着太阳转、乌云遮住了太阳和蚂蚁在地上爬行,物体位置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属于机械运动。五四运动是群众性活动,不是机械运动。【解析】总 结知1讲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关键是要把握住物体是否有“位置的改变”。知1练 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上的树木静止不动B珠穆朗玛峰静止不动C地球静止不动D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1D知1练 如图所示,甲为奔腾的骏马,乙为天空中坠落的流星,丙为正在徐徐升空的氢气球

20、。总结这三个实例,它们共同的规律是:位置随时间_(填“发生”或“没有”)改变,都在做_运动。2发生机械知2导2知识点参照物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知2讲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定义知2讲选取参照物的五个原则原则说明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因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即永远是静止的不唯一性参照物的

21、选择不唯一,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机械运动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可不指明参照物;如果选取了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则一定要指明所选定的参照物知2讲 【例2】 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如图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C. 以“神舟”九号为参照

22、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 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B知2讲【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应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 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 员与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选项A 错误,选项B正确;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 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选项C错误;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 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选项D错误。总 结知2讲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采用如下四步来分析:一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二选选择一个参照物三分析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距离或方位的变化四判断

23、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运动的知2练1 (中考贵港)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A知2练2 (中考黔东南)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用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如斗牛、斗鸡、斗鸟、赛马、唱山歌等活动,其中斗牛较为流行,男女老少都喜欢,如图是较为罕见的村花雷山苗寨女斗牛士李灵婷牵牛走进比赛现场的情景,以地面为参照物,牛是_(填“运动”或“静止”)的。运动知3导3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3讲判断一个物体是

24、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知3讲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相对于所选取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含三层含义。(拓展)2. 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都相同。这时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知3讲A【例3】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嫦娥一号”卫星已成功发射。在火箭推动卫星上

25、升阶段,卫星是被固定在火箭上的,如图所示。在这一阶段,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 以卫星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知3讲【解析】火箭和卫星一起上升的过程中,卫星和火箭的运动速 度和运动方向都相同,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物体作为 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者都是运动的。总 结知3讲 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记住如下规律: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及相对方位都不变,则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的。 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宇宙飞船只有和空间站相对静止,才能顺利对接。拖拉机

26、和收割机一起在田野里收割小麦,为了保证作业顺利进行,关于拖拉机和收割机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大于收割机的速度B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等于收割机的速度C两者同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小于收割机的速度D两者相向行驶,拖拉机的速度等于收割机的速度知3练1 B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的,“歼10”战斗机是_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10”战斗机是_的。知3练2 运动运动静止运动机械运动静止选作为标准的物体被研究物体参照物相对性1. 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相对位置

27、的变化,位置的变化 可能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一 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位发生了变化,如一个 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2.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就是运 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未发生变化,则物体 就是静止的。3. 分析多个物体相对运动的问题时,关键是找出其中一 个物体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的运动 情况,然后由此依次分析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小明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小狗花花正蹲在树下;不一会儿小明再向窗外望去, 发现花花已躺在院墙边(图)。小明笑了笑说“花花又动过了!”小明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静止)的花花,可却说花花又动过了。

28、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小明是以_为参照物发现小狗花花运动了。1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 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图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境。从物理学的角度 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 的;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 的。2运动静止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中,以路旁的楼房为参照物,他是 的;以车身为参照物,他是 的。3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 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A相对于_是运动的,相对于_是静止的。4 运动静止地面战机B 5(中考泸州)如图所示是龙舟大赛的比赛场景。划

29、水时运动员相对于龙舟是_(填“运动”或“静止”)的。静止 6(中考邵阳)新邵县寸石镇的何芹姣同学,四年如一日,坚持背着患病女孩何颖慧同学上学,被誉为“最美少年”。在何芹姣同学背着何颖慧同学上学的途中,若以何芹姣同学为参照物,何颖慧同学是_(填“静止”或“运动”)的。静止第2节 长度与时间 的测量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长度及其测量时间及其测量错误和误差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圆哪个面积大?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知是不可靠的。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知1讲1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

30、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 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m)、纳米(符号为 nm)。知1讲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 km1 000 m103 m;1 dm0.1 m101 m;1 cm0.01 m102 m;1 mm0.001 m103 m;1 m0.000 001 m106 m;1 nm0.000 000 001 m109 m.知1讲拓展与综合(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 的单位。如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

31、位等。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6 nm961030.096 mB96 cm9610 mm960 mmC96 cm96100 m0.96 mD96 nm96108 m9.6107 m知1讲【例1】B 知1讲【解析】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关键是把“原单位”用“目标单位”进行等量代换,以选项A为例(如图):显然选项A换算中第二步漏掉“目标单位”m;对于选项C换算中的最终单位是 ,而不是m,96 cm96 m0.96 m;对于选项D未能把“原单位”nm和“目标单位”m进行等量代换,正确的换算过程是96 nm96109 m9.6108 m。总 结知1讲 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数

32、字不变单位变”的规律。换算过程中要有单 位,且单位不能重复。知1讲1.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知1讲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知1讲2.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知1讲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2)会放: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1讲(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0 cm 1 2 3 4 5 6 7 8 9

33、10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知1讲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cm。【例2】【解析】B视线正对刻度线,所以B正确;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作2.45 cm;用cm作单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是估 读的,允许不同人有不同的估读,故2.44 cm或2.46 cm 都算正确。B2.45(或2.44或2.46) 总 结知1讲精确测量时,如果用刻度尺分度值的单位作为测量结果的单位,数字部分是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当估计数字为0时,也不要漏掉。以本题为例说明,物体的长度表示为24.5 mm,其中24称为准确值,0.

34、5称为估计值,因此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如图)。知1讲方法问题实例注意事项累积法学生用刻度尺测纸张的厚度、测细铜导线的直径等张数与页数的区别,单位制及单位转化化曲为直法地图上两地间公路、铁路的长度采用无弹性的软线滚圆法家庭到学校距离的估测、操场的周长、机动车的运行里程计量等测出圆的直径,求出圆的周长,周长乘以旋转的圈数即为总长。圆的运行轨迹与被测长度重合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知1讲方法问题实例注意事项替代法(平移法)硬币的直径、钢管的内外直径、球体的直径等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直尺的计量起点在整数位;平行、垂直的要求保证转换法极薄规则正方体、长方体等的

35、厚度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测出长、宽后,运用体积公式求解比例法知道木棍长度、木棍影厂、楼影长度,求楼房的高度等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运用到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续表知1练 (中考恩施)据观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A60 mm B8 dm C8 m D60 m1(中考 常德)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cm。2C2.45知2导2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知2讲(1)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h60 min 1 min

36、60 s 1 h3 600 s知2讲(2)计时工具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知2讲机械停表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石英钟电子手表电子停表知2讲活动 学会使用机械秒表秒针分针走一周为60 s走一周为60 min知2讲小盘的分度值:大盘的分度值:秒表读数:1 h = 60 min = 3 600 s30 s0.1 s1 min 41.0 s观察如图所示停表。停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分度值是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分度值是_。知2讲30s【例3】 0.1s30min0.5min 知2讲【解析】停表长针(秒针)转一整圈

37、为30s,大表盘中每一小格表示0.1s,即分度值是0.1s;停表短针(分针)转动一整圈为30min,小表盘中每一小格表示0.5min,即分度值是0.5min。总 结知2讲秒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的机械停表读数的步骤:读出停表分钟数;判断分针是否已过半刻度;读出秒数。知2练1 2下列工具不能用来计时的是()(中考江西)如图所示,该手表显示的时刻为上午_,它的分度值为_。C10:07:381 s知3导3知识点错误和误差测量时最后一位是估计的,由于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确,会出现什么情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知3讲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1

38、.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2. 仪器本身不准确3. 环境温度、湿度变化定义知3讲1.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 量的减小。 2. 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 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 3.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 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 以避免的。 注意知3讲【例4】 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的产生于测量工具有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A知

39、3讲【解析】误差的产生原因有三个方面:仪器、测量者和测量 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也有三个:采用精密的仪器、利用 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测量时,在第一个估计数字的基础上再进行估计, 没有任何意义,不能减小误差。另外,采取任何做 法,误差将伴随测量的存在而存在,而无法消除。总 结知3讲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做法不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A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 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D

40、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知3练1 D测量s长度减小误差时间m国际单位刻度尺停表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国际单位1. 刻度尺的使用:(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刻度尺;(2)认: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3)放:刻度尺沿着被测物放置,与被测物紧贴,与被测长 度平行,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4)看:视线与刻度尺的刻度面垂直;(5)读: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记:测量值精确值估计值。 2. 减小误差的方法:(1)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请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_;(2)一支铅笔的 长度是1.8_

41、;(3)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4_;(4)某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200_。1cmdmmmmm 请换算下列单位:1.2h= min= s;12cm= m= mm= nm。2请用刻度尺测量你走两步的距离约为多少,请你以此为长度标准,估计一下你们教室或篮球场的长和宽。3724 3200.121201.2108 小明按照图2-22所示方法测量一金属条的长度,该金属条的长度为 。45设计一种方法,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2.70 cm 如图所示的是小明佩戴的电子表,其显示的时刻是_。610:09:36 7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厚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不正确的

42、操作的错误原因是_。乙利用厚刻度尺测量时,没有让刻度线紧贴被测的长度第3节 快与慢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知1导1知识点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归 纳知1导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 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 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知1讲比较物体运动快

43、慢的方法 :1. 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2. 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知1讲思考:如果时间、路程都不相同,又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2s内运动了100 m3 s内运动了900 m知1讲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定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意义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s =vt变形知1讲单位: 基本单位 m/s 或 m s-1 读作 米每秒常用单位 km/h 或 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 汽车速度表知1讲 【例1】 山东烟台,图文信息题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乙是_。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

44、程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知1讲甲图中,运动员是同时起跑的,均没有到终点,运 动了相同时间,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故是利 用了“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乙图中,运动员均通过了相同的距离,但是所用时 间不同,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故是利用了“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的。【解析】总 结知1讲 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简单方法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或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或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而如果运动时间和路程均不相同,则可计算出各自的速度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知1讲一辆公共汽车以45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由第一站牌到

45、第二站牌时用了4min,问两站相距多少m?已知:v =45 km/h=12.5 m/s t=4 min=240 s求:ss=vt=12.5 m/s240 s=3 000 m答:两站相距3 000 m。在已知中统一单位写出原始公式带单位计算【例2】 解:由 可得:总 结知1讲1. 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且要上下对齐。2. 用公式解题,在解中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公式如 需变形,还应写出变形公式,代入数据和单位。知1练 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

46、快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 B C D1A知1练 2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则()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D知2导2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列车沿直线运动过山车沿曲线运动知2讲0010s20s30s40s300m600m900m1200m0010s20s30s40s200m1200m450m750m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

47、么不同?知2讲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 线运动。2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 和变速直线运动。知2讲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知2讲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计算式知2讲【交流与讨论】(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 t有什么关系?(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某一段的速度能不能代表全 程的运动情况?(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与时间t有

48、什么关系?知2讲答案:(1)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2)能够代表,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和 任何一段路程的速度都是相等的。(3)由公式s=vt可知,速度不变,时间增大几倍,路程也增 大几倍(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知2讲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情况比较。知2讲【例3】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路程和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错解:A或B错解分析:只从数学角度理解公式v s/t是造成错解的主要原因。本题要抓住“匀速”的含义,匀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不能根据v s/t直接理解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49、,与时间成反比。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增大到原来的多少倍,通过的路程也随着增大到原来的多少倍,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比值不变,即速度不变。正确答案:D【解析】知2讲知2练 (中考泰州)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正在进站的火车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1C知2练 (中考北京)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_(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220.01变

50、速直线大小或方向改变速度变速运动路程大小和方向不变时间匀速直线运动1. 运用公式vs/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1)公式中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 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要进行换算。2.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一辆在高速公路上以108 km/h行驶的汽车,它的速度为 m/s。1一辆行驶速度为72 km/h的汽车与一列行驶速度为28 m/s的火车,谁更快?230火车更快用激光测距仪(图2-29)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发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

51、球的距离。3图2-29 激光测距仪 已知:v3108 m/s,t2.56s/21.28 s,求:s。解:svt3108 m/s1.28 s3.84108 m。 我国已成为“高铁王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快、系统最复杂的高速铁路体系。高铁最高运行速度可达420 km/h,表示的含义是_。4高铁每小时通过的距离是420 km 5(中考娄底)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战略重型运输机“运20”,它能跻身全球十大运力最强运输机之列,它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该机的最大速度约为700 km/h,从我国广州到澳大利亚珀斯的距 离大约为6 160 km,该机

52、从广 州飞到珀斯至少需要的时间是_h。8.8 6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则:(1)汽车的速度为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 路程为多少?(3)汽车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解】(1)汽车的速度v80 km/h。(2)汽车通过的路程 s13 601 km13 561 km40 km。(3)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s/v40 km/(80 km/h)0.5 h。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4节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平均速度的测量探究速度的变化课后作

53、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知讲1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从公式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2知识点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实验知讲知讲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 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讨论: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2)上

54、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方法:t1 = tB(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1)秒表的使用方法方法:t2 = tC tB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 计时吗?计时复位讨论: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s1、s2、tB 、tC、 t1 、t2 、v1、v2知讲(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 s2,并标记A、B、C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 间tB,则t1 = tB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 间tC , 则t2 = tC tB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实验步骤:知讲知讲设计实验

55、数据表格:t1= tBt2= tCtB s1= t1 v1s2= t2 v2路程 /m运动时间 /s速度 /ms-1上半段s1=t1=v1=下半段s2=t2=v2=知讲1. 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 滑下,不能太快。2. 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进行实验知讲注意事项1. 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2. 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 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 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3. 斜面要长一些而且要保持较小的坡度,可使小车在下坡 时运动得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以便于较准确地测量小 车运动的时间。实验

56、探究题小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停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例1】 知讲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填 “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cm;tBC_s; vAB_m/s;vBC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 是在做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_(填“大”

57、或“小”)。小40.010.20.5大变速直线大知讲【解析】(1)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 不易计时;(3)sAB100.0 cm60.0 cm40.0 cm,sBC60.0 cm 10.0 cm50.0 cm,tAB2 s,tBC1 s,AB段的平均速 度vABsAB/tAB40.0cm/2s20 cm/s0.2 m/s,BC段的 平均速度vBC sBC / tBC 50.0cm/1s50 cm/s0.5 m/s;(4)vBCvAB,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5)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 过相同的距离

58、所用的时间,会使速度值偏大。知讲【方法规律】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学会用图析法读出路程和时间,用公式法按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s/t算出平均速度。易错点:对于长度测量通常要求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测量距离时往往不注意这个要求。知讲实验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_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块、金属片、_、_需要测量的量运动小车通过的 ;通过某段路程所用的_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实验注意事项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坡度要 。2.实验前要学会熟练地使用停表,以减小实验过程中时间测量的误差小大于路程时间v=s/t刻度尺停表知讲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

59、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A6.25 m/s B12.5 m/sC25 m/s D25 km/h1 知练C 知练小明想探究自己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变化情况,他肯定不需要收集的证据是()A上学途中的各段路程的长短B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C小明通过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D小明的体重2D器材测量平均速度刻度尺原理停表1. 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将物体运动时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成若干段,分 别测出每一段的路程和

60、所用时间,测得各段的速度 加以比较,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以及如何变化。2. 实验原理:根据vs/t计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3. 实验器材:刻度尺、计时器。 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t2,醒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3,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v_。1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盘面指示为千米数)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_km,平均速度为_km/h。2 12040一辆卡车在平直马路上行驶,启动后,第1 s内经过的路程是2 m,第2 s内经过的路程是4 m,第3 s内经过的路程是6 m,第4 s内经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