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试卷 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嘶哑(y) 蹂躏(l) 锦幛(zhng)B.水藻(zo) 蓬蒿(go) 蝼蚁(lu)C.干瘪(bi) 淤滩(tn) 胚芽(p)D.簇新(c) 虔信(qin) 瞰望(k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促狭 碗筷 姊妹 千恩万谢B.聒噪 作揖 心窍 顶足之势C.犹然 乡绅 皂靴 顿开矛塞D.商酌 体统 勾当 如雷惯耳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我”是指诗人舒婷,文中的“你”是指“祖国”。B.梅岭三章表达了作者陈毅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的革

2、命精神。C.萧红墓畔口占这首诗,是现代著名作家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即兴作诗。D.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母亲等。4.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份虚幻的朦胧 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B.C.D.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

3、,应当重视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少年儿童从小学会做人。中学结合本地人文特色,倾力创造“敬文化”校园,培养学生“敬已、敬人、敬物、敬业”的“四敬”品质,是实实在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举。A.将“历史悠久”或“源远流长”任意删掉一个。B.将“发展和传承”改为“传承和发展”。C.把“倾力创造”改为“倾力打造”。D.把“践行”改为“实践”。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文里_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_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览到汉语的_,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A.隐藏 理想 侵入 美味佳肴B.封存 心绪 踏

4、入 琼浆玉液C.蕴藏 思想 潜入 奇珍异宝D.蕴藏 思想 潜入 源头活水7.给划线的字注音从,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簇新 _ 捷报 _蠢笨 _ su洞_ji报 _jin灭_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喷_而出血雨_风伤_累累取义成_9.把三个备选词语填入下列语段(只填序号),使语段表意恰当。 主题 手法 意境 情感 现代诗虽然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但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鉴赏时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去感受诗歌的优美_,理解诗歌的深刻_,品悟诗歌的真挚_,分析诗歌的精彩_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读懂了一首现代诗。10.文学常识填空。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_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5、海燕原名海燕之歌,是他的短篇小说“幻想曲”_的结尾部分。11.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词语填入下面的空缺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_,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_;是失修的_;是淤滩上的_/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12.近日,重庆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重庆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的背影

6、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3)在名家诵读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二、诗歌鉴赏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注】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 三、阅读理解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

7、臣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竞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镬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日:“专治五子,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日记数千言_ 赵先生耻居其下_诸生侍侧凛凛_ 且遗一朴_(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8、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为讲说甚详恳 武陵人捕鱼为业C.以身先之 全石以为底D.书其面日 其真无马邪(3)翻译句子。 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沉的一抔土石 英 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

9、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梁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顫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

10、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意?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

11、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杯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

12、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B.第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13、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梁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 , 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 , 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赏析画线句子:赏析划线词语:(4)第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2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雷雨声美鲍勃莫尔德 对于密西西比州的布兰登这地方来说,五月份就热成这样是不正常的。A.南边的地平

14、线上,雷雨云很快聚成崇山峻岭似的云团,空气中一丝风也没有,潮气很重,手掌心似乎可以搓出水来,一杯咖啡的功夫,天色已经暗下来,闪电狂舞着划过地平线,雷声隆隆,遥远而低沉,不久大雨扑面而来,把我们从屋外赶进室内,恰逢电话铃响了。B.妻子帕特拿起话筒,在这阴郁的天气里,她的脸上露出绝无仅有的欣喜。 打来电话的是我们的儿子戴维,军用直升机飞行员。三个月前他自立谋生了,被派往朝鲜,执行任务一年,驻扎在非军事区附近。 戴维故意说得很高兴,反而使我们更清楚地感觉到了他的真实心境。二次大战期间,我作为一名士兵,把漫长的时间打发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孤岛上,实在知道严重的思乡病有什么样的症状。 渐渐,交谈像良药一样提

15、高了我们的情绪,接着,电话机旁的窗外响起了一声霹雳。 “什么声音?”戴维问,“炸弹吗?” “没什么,打雷。”帕特说,“这里都下了一个星期的雨了。” 沉默。 “戴维,”我问,“你走了吗?” “我在想妈妈说的话没什么,打雷,你们知道我现在最想念的是什么吗?是故乡的雷声。我们这里刮风下雨下雪,可从来不打雷。” “爸,记得我小时候吗?”他接着说。“我们俩是怎样躺在地板上聆听雷鸣的?为了让我不害怕,你是怎样谈笑风生的?” “记得。”我说,努力克制自己,不让喉咙发哽。 “现在能和你一起听一听雷声就好了。”他轻轻地说。 刚刚打完电话,我就拿上我的磁带录音机、高尔夫大伞和一把木椅。“我去给儿子录下一些雷声。”

16、我对帕特说。 “鲍勃,邻居们会说你疯了。” “戴维不会。”我说,走了出去。 电光闪闪划过天空,如同焰火大表演,我坐在暴雨中的大伞下,录下了半小时的密西西比最好的雷声,孤独的士兵永远也听不厌。第二天,我把磁带邮寄给戴维,简书:“特别礼物。” 三个星期后戴维又打电话来,这一次他已经心平气和。“爸,”他说,“你肯定想象不到我昨天晚上都干了些什么。我邀请朋友到我房间举行一次雷声晚会,听录音的时候,大家的反应都一样。开始是寂静,随后是一阵悲哀叹息,以为是令人厌烦的战争之声。可当大家知道这是故乡的声音时,心情立即好转,我们如释重负,晚会变得非常愉快,真不知该怎么说,这磁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还说,“现

17、在我安心了。谢谢你,爸!这礼物不落俗套,乡音解乡愁啊。” 帕特和我也获得一种特别的回报,戴维在朝鲜的余下来的八个月里,我们发现自己竟在渴望着暴雨。再也不把它们当作倒霉的天气而感到压抑愁闷了,我们开始对暴风雨另眼看待。每一阵隆隆的雷声,都缩短了我们与远离家门的儿子之间的距离。 哪怕雷声响在明尼苏达,如今戴维当战斗机教练员的地方,它仍然是天赐神授。雷声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心心相连的一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30字) (2)联系文章谈谈你对儿子“故意说得很高兴”中“故意”的理解,分析父亲却感觉到了儿子的真实心境的原因。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一

18、人物形象。 (4)从修辞或描写角度品析画线的A句。 试分析画线的B句在文中的作用。(5)“雷雨声”是人们熟悉的声音,但在本文中它有哪些深层含义?作者通过雷雨声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四、写作题17.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催促下,我离开了。要求:自拟题目。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19、、校名、地名。(二)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的家乡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以“最美是家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部分一、积累与运用1. D 2. B 3. D 4. B 5. D 6. D 7. c;ji;chn;隧;捷;歼 8. 薄;腥;痕;仁 9. ; 10. 童年;春天的旋律 11.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12. (1)示例:名家示范入耳|经典作品润心;学名家诵读|赏经典魅力;跟随名家读经典|启迪智慧悟人生。(2)示例: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

20、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为我们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带领我们重温经典!(3)示例:课文诵读大比拼;诵读技巧分享会诵读好处大家谈;古典诗词朗诵会 二、诗歌鉴赏13. (1)“大地红”是指革命取得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2)表现出陈毅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3)与第三首表达的信念一致;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三、阅读理解14. (1)每天;以为耻;陪伴侍候;留下(2)C(3)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太守也没有办法。 当时有一个聪明的孩子,每天能背诵几千字的书,赵先生觉得如果赶不上他是一种耻辱。(4)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 15. (1)D(2)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意思对即可)(3)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