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1.gif)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2.gif)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3.gif)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4.gif)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664e7bf67250362ead5fc6953519e90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选择题】(文学常识、整体理解)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绝句 C.古体诗 D.曲子词2.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写景诗B.怀古诗C.哲理诗 D.闲适诗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1分)A.三个 B.四个C.五个 D.六个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慷慨激昂B.沉郁顿挫C.恬淡自然 D.刚劲凝练5.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
2、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6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 “空”可以解释为“自”。C“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
3、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经常依赖诸葛亮的计策来谋取天下感到很内疚。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它柏树伟岸、质朴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形象。B颔联“自”和“空”两字是全诗的诗眼,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淡
4、然宁静。C颈联将读者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历史背景下,刻画一位济世扶危贤相形象,寄托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憧憬。D尾联咏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使他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暗含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思想、情感赏析题】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表现手法题】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简要赏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的好处。 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人物、景物形象题】请结合作品对诸葛亮的形象加以赏析。 请结合作品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加以赏析。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柏树”有何妙处? 【语言炼字题】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5、,试分析。 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结构技巧题】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 参考答案:1a 2b 3c 4b 5d 6d 7c 8b【思想、情感赏析题】9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1)表达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赞颂。(2)表达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遂的叹惋之情。(3)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表现手法题】10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1)借景抒情,描写绿草映阶,自成春色,黄鹂隔叶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2)感叹碧草碧绿、黄鹂啼鸣无人赏玩,以乐景衬哀情。(3)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深
6、沉悲痛之感。11简要赏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的好处。(1)这两句运用议论,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2)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12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1)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2)颔联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碧草、黄鹂无人赏玩,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悲痛之感。(3)这两句运用议论,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生平业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4)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渴望当世能有忠臣贤相来
7、匡扶社稷,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人物、景物形象题】13.请结合作品对诸葛亮的形象加以赏析。(1)富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忠贞不渝、坚毅不拔。三顾茅庐时,定下天下大计,表现他卓越见识与才能,辅佐两代君王,忠心不渝,鞠躬尽瘁。(2)时远不济,壮志难酬。病死军中,理想没能实现,留下遗恨。14.请结合作品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加以赏析。(1)有忠君爱国的情怀,有匡时济世的抱负。颈联赞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尽心辅佐两代君王,表明自己想为国出力的心意。(2)忧国忧民,而壮志难酬。尾联叹惋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表明自己面对国事无法施展才能的惋惜,叛乱未能平定,没有像诸葛亮这样的贤相的痛心。15.前两句写景寄情
8、,选取意象“柏树”有何妙处?(1)写出柏树的茂盛繁密,表现柏树的伟岸、葱郁、苍劲的形象特征,衬托诸葛亮的高大形象,(2)衬托武侯祠的历史悠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语言炼字题】16.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1)“自”和“空”最好,“自”独自的意义,“空”白白意思。(2)这两个字巧妙地了祠堂景象,碧草映阶,独自成为春色,表明祠堂游人稀少,黄鹂隔叶,空自啼鸣,无人欣赏。(3)一“自”一“空”表明后人已把武侯遗忘。(4)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悲痛之感。17.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1)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
9、、深沉的叹惋和感伤之深。18.“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2)“寻”表明作者初到成都,环境生疏,寻找蜀相祠堂,表达作者对它渴望已久,很想瞻仰。(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4)渴望当世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结构技巧题】19.从结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的妙处。(1)颈联以由景及人,由写景转入议论。(2)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3)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4)为尾联抒发对诸葛亮病死军中、
10、功业未成的不幸的慨叹作了铺垫。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晋人殷浩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第一类:选择题0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的孤独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第四联,诗
11、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0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呼应了题目。其中的“舞”字,形象地刻画了雪花随风飞扬的美丽画面。首联第一句“多”字,可见心情的沉重。下句一“独”字,可见环境的险恶。第四联使用晋人殷浩典故,表现了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第三联中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除传达愁情外,还暗示了诗人“愁坐”时间之长。0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错误
12、的一项是()诗中用“多”字写出“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字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颔联正面呼应题目“对雪”,暗示了诗人独坐斗室,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积雪风回。借这样的景写出了混乱而又充满危机的社会现状。“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属借喻手法,指的是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本诗是在安禄山占领长安时写的,诗中的老翁贫寒交困,孤苦怜仃,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而又无从着力的感情。04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
13、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第二类:简答题一形象题05诗中的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06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语言题07“炉存火似红”一句中的“似”用得很巧妙,请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08说说你对标题对雪中“对”的理解。 技巧题09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0颔联在整首诗中
14、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11本诗的颈联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2结合全诗,分析颔联的作用。 情感题13本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4诗中两次写到“愁”,请结合诗句分析“愁”的具体内容。 15这首诗是如何把个人之愁与国事之忧结合起来的?请分析说明。 16本诗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编号:01)答案:C。解析:C项中“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理解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后主人公想象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模型归纳: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理解诗歌含义,既要对诗歌整体把握,如
15、题目、注释等都需关照,也要前后联系,更要抓住关键词语。此诗“炉存火似红”,从诗歌整体看,特别是联系注释提供的背景,可知是战乱之时,再联系上句“瓢弃樽无绿”的窘迫之状,特别是其中的“似”是“好似”“好像”之意,故可知此项表述误将想象当成了现实。(编号:02)答案:A。解析:该项“雪花随风飞扬的美丽画面”理解错误,应是寓情于景,刻画了雪花飞扬的烦乱场景,暗示了内心的烦乱焦急。模型归纳:此题考查手法及形象。选项中提到某种手法,需要特别注意。其一,注意“有没有”;其二,注意“对不对”。另,诗歌中的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但需结合诗歌整体,特别是背景等因素,正确判断“情语”。切忌断章取义、盲人摸象。(
16、编号:03)答案:C。解析:C项“借喻手法”判断错误。“瓢弃樽无绿”一句中,“绿”不是借喻,是借代。需注意借喻是相似不相关,而借代是相关不相似。模型归纳:此题侧重考查诗歌手法。借喻与借代是辨析的难点。对容易混淆的手法要深入理解、合理辨别,如比喻与拟人、排比与对偶、借代与借喻等。(编号:04)答案:B。解析:B 项内心的愤怒表述不当,应该是内心忧虑、无奈。此项属于表达程度过重。模型归纳:对诗歌中情感的判断,需要注意:一“有没有”,防止选项对某种的情感的判断无中生有;二“对不对”,防止选项中把某种情感表述成另一种情感;三“偏不偏”,防止选项把某种情感表述得过重,硬性拔高。(编号:05)参考答案:孤
17、苦伶仃,贫寒交困。战乱中,老翁孤独寂寞,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以致于幻想炉火熊熊。牵挂亲人,关注国事。“战哭多新鬼”见出诗人关注国事,最后一联写出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愁苦无奈,百无聊赖。诗人愁苦无奈,只好效仿晋人殷浩用手在空中划字,可见其愁苦无奈、百无聊赖。模型归纳:需遵循简答题六字答题规范:分条,概括,例证。分条,目的是言之有序;概括,目的是言之有理;例证,目的是言之有据。重要提示:语文试题中的几乎所有简答题,命题人都希望看到这样的答案: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分析问题。(编号:06)参考答案: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
18、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模型归纳:题干中的“用意”一词,与“作用”“好处”“妙处”近似,可一并视之。“用意”一定体现在与系统其他要素的联系中,也就“用意”就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找对找全这种“影响”,就是答题的方向。“影响”涉及手法、内容、结构、情感。上面答案即使从四个方向作答究其一点,多点联动。以上答案,即第二联对情感的影响、对思路的影响、对主题的影响。(编号:07)参考答案:“似”是“好似”“好像”之意。在荒凉的环境中,眼前出现了熊熊之火,通过一个“似”字,写出了作者的幻觉,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温暖、百姓和乐的强烈渴望,点明了作者
19、生活的艰难。模型归纳:凡语言题,均需先点出含义,再做赏析。赏析,自然不能仅从一个角度赏析,应该呈现多角度、全方位的赏析。这“多角度”“全方位”就涉及内容、情感、手法、主题等诗歌要素。也即,对内容、情感、手法、主题等诗歌要素的影响,就是对词语的“多角度”“全方位”赏析。赏析句子亦同。(编号:08)参考答案:“对”的意思是“对着”,“向着”,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对”字与诗的三、四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相应和,表达出忧心国事、亲人,烦乱无奈的情绪。模型归纳:思维模型同上。对“对”的理解,显然是指这个字对哪些要素有
20、哪些影响。找对找全这些“影响”,就是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题、形象等角度分析。上面的答案即是“对”一词对内容的影响、对思路的影响、对情感的影响。(编号:09)参考答案: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模型归纳:此类题,第一要正确判断手法,第二要完整准确分析。所谓分析,简而言之,即分而析之。分,意指分门别类、分出层次、分出角度;析,意指离析出特性及内在联系。请看答案中,先点出手法
21、,再点出内容,最后点出情感。由“手法”到“内容”再到“感情”,且都表述了三者的内在联系,确实“分而析之”。(编号:10)参考答案: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形,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情感,同时照应了诗歌题目。模型归纳:作用,一定在与其他要素的联系中体现。故而抓住并分析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就可知答题方向及答案内容。某一联的作用,必定体现在该联与内容、形象、结构、情感的联系中。敲黑板:找到联系,即是答案的方向;阐发联系,即是答案的源头。(编号:11)参考答案:借代的修辞手法,将“樽无绿”中的“绿”代表酒,突出了酒的特征,表现了战乱之时生活的艰辛;以虚写
22、实(或者想象,以幻作真)的方法,“炉存火似红”,好像炉中还有火,还非常温暖。炉火只是想象,只是幻觉,写出了诗人当时战乱之下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凄苦。模型归纳:此类简答题,作答时需分条、概括、例证。每一条答案中,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又需要究其一点,多点联动。(编号:12)参考答案:烘托氛围,融情于景。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的急雪,营造压抑的氛围,暗示时局混乱,表达了自己的满怀愁绪。照应题目:正面写雪,并突出“对”字。刻画出忧心国事、担忧亲人却又愁苦无奈的诗人形象。模型归纳:作用,一定体现在该要素对其他诗歌要素的影响中究其一点,多点联动。颈联的作用,体现在对内容、结构、情感、形象的影响中。这
23、四点就是答案的四个关键点。相关练习:(2020上海市秋考)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北宋)孔武仲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12.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1分)A.夜泊 B.野寺 C.山行 D.江上13.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12
24、.(1分)D 13.(2分)C 14.(5分)答案示例:首联以“万里长江”映衬“一叶舟”传递出羁旅的寂寞萧索,而秋天触动诗人,让他心绪难平;二、三两联描绘秋光烂漫,一片生机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消释了作者的寂寞萧索;尾联写廖廓江天激发慷慨昂扬的少年壮志,以不愿垂钓沧江、归隐江湖表达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志向。(评分说明:分析3分,情感2分)(2019年上海市秋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和徐都曹南朝齐谢眺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注】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皇州:帝都,指建康。结轸:停车。俶载:指农事伊始。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年级班主任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二篇)
- 2025年个人租房的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企业公转私借款合同模板(2篇)
- 民航旅客运输安全协议
- 文化产业土地交易居间协议
- 汽车维修佣金居间合同样本
- 洗浴中心装修安全合同
- 教育机构贷款居间协议
- 汽车维修厂租赁居间协议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策略在市场中的适应性与优化
- 《网店运营与管理》第3版 课件全套 白东蕊 第1-11章 网上开店概述- 移动网店运营
- 2024年全国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历年考试题(附答案)
- 化学元素周期表注音版
- 药物过敏性休克
- T-GDASE 0042-2024 固定式液压升降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维综合实》课件-2M 同轴电缆制作
- 消防维保服务方案及实施细则
- 保卫管理员培训课件
- 售前工程师工作总结
- 《智能物联网导论》AIoT导论-第3章课件
- 香港朗文4B单词及句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