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下指法绝不是一个小问题_第1页
脉诊的下指法绝不是一个小问题_第2页
脉诊的下指法绝不是一个小问题_第3页
脉诊的下指法绝不是一个小问题_第4页
脉诊的下指法绝不是一个小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脉诊的下指法 绝不是一个小问题东汉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从平脉辨证方法架构三阴三阳辨证 体系,确立“病一脉-证-治”的诊疗规范,以论治“伤寒”为例, 演义经方运用原则,是中医临床学科的奠基之作,内涵足以为万世立 法。魏晋太医令王叔和编次整理了张仲景的著作,并搜采历代名医经 验撰编脉经,目的不仅在于规范脉法,推广平脉辨证,还在于为 读者学习伤寒杂病论提供方法。本书作者徐汝奇从王叔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以经解经,互 为印证,注解伤寒杂病论相关脉法经文,解决仲景脉法中晦涩难 懂的问题,把阴阳脉法的奥妙揭秘为太过或不及的独脉,用之临床确 凿有据,其中厥脉、阴阳脉、不规则脉等脉法的整理发千年来之未发

2、。 故本书属自脉经之后首次较为完整演绎仲景著作本义,从平脉辨 证解读经方运用的著作,可以作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辅助 读本。张仲景介绍他的平脉辨证可以“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但这一切都 必须建立在“三部不同、病各异端”的寸、关、尺三部六位的精确定 位之上,所以脉诊指法运用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可古往今来 ,脉诊 研究著作甚至,但脉诊如何下指,往往很少人提及。迄今所见,最早的脉学专著为魏晋太医令王叔和撰著的脉经。王 叔和在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告诉:“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 前名曰关,阳出阴关,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 阳。阳

3、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上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 至足。”其脉赋又云:“左辨心肝之理,右察脾肺之情。此为寸 关所主,肾则两尺分并。”此节记载将寸口脉法的寸、关、尺三部及 其左右六位主射的相应体位初步予以了界定,但如何下指却没有告知另一部被认为最实用且流行最广的脉学类书是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所著 濒湖脉诀,李时珍介绍指法时说:“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 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寸口无脉,求之臂外, 是谓反关,本不足怪。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救,左大顺男

4、,右大顺女。男女脉同,惟尺则异, 阳弱阴盛,反此病至。脉有七诊,日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 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寸候胸上,关候隔下, 尺候于脐,下至跟踝。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这段口诀把持脉的要 领及脉法的三部六位九候分辨得比较清楚,相对于王叔和脉经的 简洁,已有非常的进步,遗憾的是,李时珍脉诊的下指法仍遗漏了一 个重要的关键细节。也许,这个细节在当时的年代司空见惯,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只是 到了现代,受了西医的影响才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际上,李时珍只需要在他的持脉要领“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 高骨,是谓关上”之后加上这么一句话就行:“左手候

5、右,右手候左, 食指居寸,无名在尺。”正确的脉诊下指法即是:看准了掌后高骨,医者以自己左手对应患者 的右手,右手对应患者的左手,中指先下,定位在关,然后食指、无 名指齐下,食指的部位为寸,无名指的部位是尺。左右三指各就各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合计三 部六位,以举、按、寻三法共计九候,仔细体会指下脉动的感觉,如 此则寸关尺三部一一品察,浮中沉九候纤毫必分了。仲师凡治必脉证并举,方证对应,脉法中应用较广的除了寸口脉法, 另有趺阳脉法、少阴脉法等。趺阳脉法的下指法及其应用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表述十分清晰: “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 以上,蠕蠕然者,

6、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 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仲师应用趺阳脉法主要与胃肠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及预后,与寸口、 少阴等脉法合用互参,在金匮要略中屡见,是辨疑识难的好方法。民间传说脉法有不传之秘,推测所谓的秘法多与医者的悟性有关,其 实也与脉诊下指不当相关。所以,如果疗效之秘在于剂量,那脉法之 秘则在于指法。指法不准,下指即错,何来正确的脉象?脉象不确,何以推测病机? 更何谈病位、病势的细分?脉诊下指法自古相承、代代相传却无人点 破,其原因或缘于中医成才的模式重在师徒授受,师傅就这么教,徒 弟就这么学,根本就是寻常。近代、乃至现代中医的教育都是一个模式的“批量生产

7、”,西式教育 体制的格式化加上西医知识的普及,中医学者数典忘祖,甚至以为听 诊器、体温表可以替代三个指头,自以为是成了西医的附庸,以西医 理论解释中医术语,指鹿为马的东西在现代中医比比皆是。如张仲景把“阴阳俱紧者”定为“伤寒”,把“阴阳俱浮者”定为“风温”,可研究者混淆“脉紧”与“脉阴阳俱紧”的关系,不知其 代表了普通感冒与传染病的道理,大言不惭说张仲景的“伤寒”有广 义、狭义之分;而宣传心脏搏动的脉率就是脉象、辨证等于辨病的现 象更是普遍。每见媒体宣传中医,画面中都少不了主人翁在脉诊,可那些卖弄脉诊 的中医主人偏偏是“以左候左、以右候右,无名指居寸、食指居尺”, 堂堂正正在那里代表中医。这些

8、人装模作样,己之昏昏还使人之昏昏,以权威身份代表科学否定 脉诊价值有之,讥讽别人的脉诊制造神秘有之,甚至异想天开用猪的 血管跳动来作脉诊教学的模型也有之,种种行为都在祸害中医,败坏 中医的根基。如此下去,中医岂有不灭亡的道理?不可否认,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医学学科的发展,但科学是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中医学科原理形成于远古的哲学史观,有些内容尽管现代 科学尚无法证实,可并非就是不科学。经方科学注重实效,诊疗模式在数千年前就基本成形,并在历史长河 中,经历了莫可计数的医家实践总结,成为复兴中医的中流砥柱。相 信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经方医学必将主导现代中医的未来。其平脉辨证方法不仅在于“变化相乘、阴阳相干”的精确辨证,还体 现在“料度腑脏、独见若神”,可从独脉中可以发现微观病位。推行脉诊,与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