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基于AR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探索_第1页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基于AR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探索_第2页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基于AR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探索_第3页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基于AR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探索_第4页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基于AR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3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学校名称(盖章):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课例名称:基于AR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探索中国的地形地势复习课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按照书本脉络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进入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环境:笔者学校配套有智慧课堂设备,每个学生拥有一部平板,平板上安装了 “妙懂初 中地理“APP,教师平板安装”移动专业课室“APP以及购买了该软件教师端所需的全部教 具。同时课室具备同屏功能,教师端、学生端、课室大屏幕可以实现动态共享。教学设计理念:本节内容选自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地形地势, 内容分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

2、区面积广”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本节 课为复习课,除上述两点教学内容外,还需要联系书本其他章节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地形对 气候、河流、农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思维导图,同时在真实案例中应用该思维解决问 题。本次设计借鉴PBL教学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习得知识,形成同问解决图式,同时进 行知识结构化。教学策略:课前翻转学习:利用APP中的微课,复习中国地形和地势基本特征,同时在 APP中做题检测,发现知识漏洞;课上打开AR扫描,强化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利 用APP内置的图层进行叠加,举例说明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的影响,形成思维导 图;以广东省为例,结合材料,在APP中调动图层

3、,叠加分析广东省地形对其气候、河 流、农业的影响。实施效果:本节课作为学校校园开放日公开课,得到众多同行肯定。学生学有所得,以“地形” 为点,归纳“地形对自然环境影响”面,结构化知识。本课例获得东莞市双融双创信息化教学课 程案例一等奖,广东省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三等奖,入选东莞市一师一优课。推广应用情况:本节课作为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案例课,同时也是初中地理复习模式探 究案例课。多番摸索,笔者探索出复习课模板:游戏化信息化快速巩固所学一一思维导图进行梳 理一一案例分析一一知识迁移。本模板极具借鉴意义,同行可借鉴教学设计思路,整合教学内容, 在不同层次水平学校推广。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思路

4、:以本节课为例,题目为中国的地形地势,但是与地形地势相关知识,学生从 初一开始便开始学习,为了学习中国的地形地势,学生需要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以及理解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笔者把人教版四本地理教材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教 材编写者角度思考不同区域中的地形和人类活动相关素材该如何选取。同时在读取论文过程中, 了解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路线的影响和笔者所需选择的 案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便选取了当中案例进行改编。分析结果:地形地势核心教学内容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依据从直观到抽象,从感 性到理性的原则。教材最先呈现我国各类地形的景观图,逐步过渡

5、到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 图,最后延伸到专业性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从中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地形 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为了增强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材把其中重要内容设 计为活动。“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活动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概括我国地形 的主要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活动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实例分析, 认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教学对象分析认知能力:可以结合多幅地图进行综合分析,识记能力强,迁移能力强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学完四本人教版初中地理书,了解中国地理自然环境基本概况。学习态度:积极主动

6、学习动机:强烈,因为使用AR技术分析乡土地理,技术炫酷,学习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风格:喜欢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素养高。学习条件:每个学生拥有一部平板,平板上安装了 “妙懂初中地理“APP,教师平板安装”移动 专业课室“APP以及购买了该软件教师端所需的全部教具。同时课室具备同屏功能,教师端、学 生端、课室大屏幕可以实现动态共享。教学对象分析方法和工具:用“智学网”分析学情,读取知识雷达图查看薄弱知识点。用“三三 云”平台实时投屏学生屏幕,了解学生思考过程。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与地形地势相关知识,学生从初一开始便开始学习,相关课标如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 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

7、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 形类型。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 系。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 系。过程与方法:利用APP内置的微课,回顾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借助APP内置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举例说明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的影响,形成思维 导图;运用地形图,归纳广东省地形地势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增强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对广东省地形地势的分析,增强对家乡的理解,充分认识到广东省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树立生活是“

8、大课堂”的思想。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难点: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借助AR)认识我国主要的山脉和主要地形区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平板在ppt 上拖动)主要教学策略图层叠加法游戏教学法PBL学习法技术工具、平台、资源AR “三三云”平台希沃白板课件 学生借助ppt分析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前翻转学习:利用APP中的微课,复习中国地形和地势基本特征,同时在APP中 做题检测,发现知识漏洞;同时分析智学网知识点雷达图,了解学情。课上打开AR 扫描,呈现立体中国地形,强化中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利用APP内置的图层进行 叠加,举例说明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的影

9、响,形成思维导图;以广东省为 例,结合材料,在APP中调动图层,叠加分析广东省地形对其气候、河流、农业的影 响。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技术、资源(含平台与工 具)设计意图课前翻转一中国地形 和地势基本特征布置任务:听取 微课内容后在 书本23页中 国地形图中相 应位置描出三 级阶梯分界线 和填写中国主 要地形区特征 表。第一步:打开“妙懂初中 地理” APP,进入“3D 考点妙记”找到中国的 地形地势”微课,根据个 人所需,反复播放微课。 第二步:学生听取微课 内容后在书本23页中国地形图”中进行 圈画,重温知识。“妙懂初中 地理” APP中3D考点妙 记”板块。基本内容在课 前

10、解决,为上 课解决真实问 题储备基础知 识,实现高效 复习。易错点和难 点攻克 具体地形区 特征布置任务:打开 妙懂初中地 理” APP中的“ AR难点妙 懂”,扫描“中 国地形图知识 板,填写表格。第一步:打开APP中的扫 描个人身份证。第二步:对AR扫描出来 的三维图像进行翻转、缩 放、圈画,360观察中国 的地形和地势,逐一点击 每一个地形区,观察屏幕 上方的景观图片,概况地 形区特征。“妙懂初中 地理” APP中AR难点妙 懂”板块。AR把2D转化 成3D,有利于 学生对中国地 形地势形成感 性认知,为解 决问题搭建支 架。知识点梳理 地形、气 候、河流、农 业之间的关 系布置任务:结

11、合 所学知识,借助 APP内置的图 片,举例说出地 形与农业的关 系、河流,气候 之间的关系。第一步:分析中国的地形 地势与气候的关系。点击 APP,进入“MAP数字妙 图”,调取中国地形图” 作为底图,再调取中国 气温分布图”叠在表层, 调整图层的透明度,使得 两幅图的地理要素都清 晰可见。第二步:分析中国的地形 地势与河流的关系。调取 中国地形图”作为底 图,再调取“长江流域图” 叠在表层,说出长江流经 的地形区、长江的流速流 向、流域开发与地形地势 的关系。“妙懂初中 地理” APP中MAP数字 妙图”板块。解决真实问题 前,需要有充 足的地图资 料,APP的图 层叠加功能可 以快速调用

12、图 层进行叠加, 调整图层透明 进行关键地理 事物分析。第三步:分析中国的地形 地势与农业的关系。先调 取“中国地形图”作为底 图,再调取中国农业分 布图”叠在表层,调整图 层的透明度,使得两幅图 的地理要素都清晰可见。 选取某一区域为例,例如 “东北平原”,学生先读 取地形特点,再分析此地 的农业类型,最终得出地 形与农业的关系。案例分析一 广东省地 形、气候、河 流、农业之间 的关系布置任务:读 “广东省地形 图以及材料, 分析广东省地 形与农业的关 系、河流,气候 之间的关系,填 写下表。观察“广东省地形图”, 分析广东省地形地势与 农业的关系;分析广东省 地形地势与河流的关系; 分析广

13、东省地形地势与 气候的关系“妙懂初中 地理” APP中“MAP数字 妙图”板块。上一环节习得 了解决此类问 题的基本方 法,本环节将 案例背景改成 广东,希望学 生可以将习得 的分析方法应 用到乡土地 理。习题检测发布习题在平板上进行检测“三三云”平台检测知识迁移 能力教学评价1.选择“多技术融合环境”的教师:(1)见表格表1多技术融合环境课堂有效性观察量表一级指标。级指标。评分等级。优。良+、中,差Q得分学生行为。(100 分)。学习准备:预备钟响起后能迅速恢复安静状态,准 备好相关的文本資料和学习用具(含PAD)。5#2.p学习参与: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学习过 程积极主动,勤思考,

14、善提问,讀嚇成条理地发表 见解。15.13.10p8学习方式:学习活动丰富,有独立思考,有合作交 流,有动手(语言)实践,有理性思辨。15.13.l(b8.p活动参与:在学习任务引领下,学习活动充分,学 习方式多样,在做中学,全程积极参与。15.13,10p8q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有良好的倾听、表达、 求助、助人的学习习惯,积极展示学习成果。15。13.10p8q目标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度高,掌握学习方 法,提升学习能力。,15#13.10。8.p学习效果:学习愉悦感较强,学习兴趣浓厚。10.4p学习反思:梳理已学知识,总结学习策略,能反思 和诊断学习问题。,10.8时6时4整体评价

15、及建议。*+评价人签名:最终得分。Q(2)实时、全面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所使用的技术工具:“三三云”平台,智学网軍子网首页 znlxuexom教学监管泱酸报告精准教学考试阅卷练习中心価组卷 . _ .55邸丽云学生别学蛟析细学情 WW5A稀中国主要地形区近牌miSifiE|知识点掌握情况1478.2%70.5%74.5%24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考察题数31财率年级得分率区域得分率高考购图一:智学网学情分析数据图图二就三三云”平台选择题数据情况饼状图C3)本课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数据一級指标二级指标。评分等级。优,良Q中Q差。得分。学生行为3(100 分)Q学习准备:预备钟响起后能迅速恢复安静

16、状态,准 备好相关的文本资料和学习用具(含PAD)。24p2卜学习参与: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学习过 程积极主动,勤思考,善提问,慰演条理地发表 见解。+J+J2评价人签名:郭振维最终得分z92+图三3本课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数据教学反思笔者将从优势和不足两大方面进行反思:优势:1、 教学设计理念先进:PBL起源于医学,距今发展已超60年,国内外对PBL的研究有三股热 潮,而地理学与PBL的结合则是近10几年兴起,通过问题解决习得知识,比教师填鸭式教学更 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1世纪学生能力培养一书写道:“对于21世纪学生而言,问题解决 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深感认同,将会努力实现PBL

17、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后续可以测量 学生实施PBL教学后,深度学习发生的变化,使用量化工具进行前后测。2、教学效果良好:复习课要实现“温故而知新”,不能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需要实 现知识的进阶应用。本节课要求学生以“地形”为中心,构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网,同时 借助构建好的关系网去分析真实案例。在本节课中,充分利用“妙懂初中地理” APP的每个 功能:“3D考点妙记”回顾重点知识、Q&A小题妙做”发现易错点知识、“AR难点妙 懂”攻克难点知识、“MAP数字妙图”构建知识网络,选取案例分析,环环相扣。既实现知 识复习精准化,也实现软件利用最大化。3、技术工具应用娴熟:AR技术对于地理学科而

18、言,如虎添翼。对于地理学科而言, 时间和空间是每一个地理事物存在的根本,也是每一个地理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但是由于现代学制和教学模式的限定,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某一固定场所(如班级课 室,如地理实验室)学习地理知识。此做法的弊端是地理事物的区域性较难凸现, 容易形成模式化板块化学习,而AR的增强现实感有效解决该难点。4、 教学创新:复习课要实现:“我知道了” 一一 “我学会了” 一一 “我应用了”三次进阶,而 知识叠加呈现的复习课一般停留在第一阶段,本节课借助游戏化学习快速解决了 “我知道了”部 分知识,在“我学会了”,“我应用了”部分,借助APP图层叠加,综合分析,实现进阶。不足:1、课堂导入应该借助情境:复习课是否一定需要情景引入,从初版教学设计到最终版课例, 笔者所在教研组教师始终建议创设情景,但笔者考虑到学生学情和课堂用时,坚持个人想法 采用开门见山式学习。改进措施:同行教师则针对课堂导入提出了较多良好思路,如:真实 生活中乘坐飞机俯瞰祖国大地,直观了解三级阶梯的差异。学生上台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