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应试精华_第1页
财政审计应试精华_第2页
财政审计应试精华_第3页
财政审计应试精华_第4页
财政审计应试精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专业财政审计(精华版)(第4版)课程代码:06073考试时刻:2013年4月考试题型:单选(15*1=15);填空(10*1=10);推断改错(5*2=10);简答(5*5=25);案例(4*10=40)考点精析:共42页第一章 政府审计理论架构内容提要:1、政府审计的目标和职能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的目标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政府审计以经济监督为要紧职能,评价和鉴证为辅助职能。3、政府审计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差不多经济秩序,防范社会政治、经济风险;对政府经济治理行为的规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科学进展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效

2、果,促进经济可持续进展;保持国家干部队伍的廉洁和政府经济信息的公开透明;兼顾社会公平道义责任等作用。第一节政府审计的起因1、审计有三种类型,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这三类审计中,国家审计发端最早,演进历史也最为悠久,在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国家审计制度,审计体制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和独立型等模式之分,然而统治者利用审计干预经济、介入政治(政权)建设、维持公众利益的目标取向和差不多做法却是相同或相通的。3、第一,政府审计是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与国家政权伴生同时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部件,其功能要紧是从经

3、济方面爱护或维系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持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安全。第二,政府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而得以长足进展,市场为政府审计提供了宽敞的舞台,特不是近、现代政府审计,与市场经济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4、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审计的社会分工和所扮演的角色是:将监督的触角伸向宏观经济各个角落,监控市场经济运行过程,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竞争,强化市场经济秩序,保证资源配置效率不受损害,以保障一定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进展目标的实现。理论推演与实践运行的结果证明,审计作为政府规制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还能够在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促进市场竞争、幸免政府失灵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总之,

4、政府审计是国家差不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之一,是国家治理的工具,是国家政权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与国家职能相适应的,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政府审计在各个国家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进展是不同的。第二节政府审计历史进展回忆(专门少涉及)一、我国政府审计简要回忆(一)我国古代政府审计(二)中华民国审计(三)革命依照地审计(四)新中国政府审计的建立和进展(1949年至今)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一直未设置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而是给予会计人员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职权,由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进行不定期的会计检查,对财政、税务和银行进行业

5、务监督。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或简称宪法)正式确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我国最高审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1983年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和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等,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和规范审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规依据,保障了起步时期审计工作的开展。1988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审计制度体系。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或简称审计法)正式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是中国审计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审计工作走上了法制运行的轨道,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框架初步

6、形成。1997年国务院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断进展变化,审计法在运行了十年后部分内容差不多不再适应现实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修订,2006年2月修订后的审计法颁布,我国政府审计进入了继往开来、创新前进的新的历史进展时期。在各级政府部门之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只有中国称政府审计,其他国家或地区称财政审计。今年出的审计准则,条例会有小题考。二、国外政府审计进展的简要回忆(一)国外古代政府审计(二)国外近代政府审计3.美国近现代政府审计的进展。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之初,就依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在财政部设置了6名审计官,分不负责财政

7、部、陆军部、海军部、内政部、邮政部、国务部和其他各部的审计工作。由于这种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案,并依据该法案在国会设置了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1945年,依据政府公司管制法案的规定,审计总署应对与国防有关的国营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1974年,依据国会预算与留存操纵法案,审计总署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拨款的效果进行审计。2004年美国审计总署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突出了对政府的

8、责任审计,反映了其以后的进展方向。4日本近现代政府审计的进展。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财政部内建立了监督司,负责批准和监督各政府机关的开支。此后,随着各部在财政开支方面权力的膨胀,财政部内设的检查机构已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督和操纵作用,迫切需要一个独立的检查机构,以监督包括财政部在内的所有各部的财政开支。1880年,日本成立会计检查院。1889年,日本明治宪法实施,规定一切权力属于天皇。因此,同年制定的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员直属天皇,独立于内阁。会计检查员要紧对国家财政决算进行审计,年度审计报告呈送天皇,也通过内阁呈送议会。1947年,日本实施了新的宪法,同时实施的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是

9、一个独立的不属于国会、内阁或者司法机关的机构。第三节政府审计的法律依据(要紧考小题)一、政府审计的法律渊源二、立法型国家审计的法律依据立法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实行立法型国家审计的国家,大都受英美法系的阻碍,因此,阻碍立法型国家审计地位的法律规定,既有成文法,也有判例法。美国的国家审计属于立法型,其法律地位是审计总署隶属国会,独立于行政和司法,向国会报告工作三、司法型国家审计的法律依据司法型审计体制的代表国是法国和意大利。实行司法型国家审计的国家,大都以成文法确定国家审计的法律地位。1985年2月11日,法国公布了审计法院法,再一次明确了审计法院的司法地位:独立于政府和议会

10、,向议会提交审计报告。四、行政型国家审计的法律依据行政型审计体制的代表国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可见,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是: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下,隶属于政府行政系列,是政府行政的一个职能部门;实行双重领导的治理体制,既隶属于政府又监督政府。五、独立性国家审计的法律依据独立型审计体制的代表国是德国和日本。从法律规定看,德国联邦审计院是一个最高联邦机构,

11、是一个宪法机构,是独立的同时只向法律负责的审计机关,既不属于行政,也不属于立法,只是为这两种权力机构服务。法律规定联邦审计院的成员具有法官的独立性,但不是法官,只是享有法官所享有的法律保障。日本会计检查院法第1条规定:“会计检查院对内阁具有独立地位。”这种地位是专门专门的,会计检查院不仅独立于国会和司法之外,而且其独立性还表现在它属于行政系列,但对内阁具有独立地位,它不是内阁的所属机构,是一个独立的监督机关,审计报告不通过行政首脑而直送国会。第四节政府审计的目标,职能和作用(专门少涉及)一、政府审计目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条规定,政府审计的目标有三个: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一)真实

12、性所谓真实性,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真实性审计目标要紧是确定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差不多发生,有无差错、虚假、舞弊行为等;各种经济信息是否客观、真实、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实际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经营治理成果,政府各项经济责任是否如实履行,向社会和公众所公布的信息是否真实无误,所作承诺有无如约兑现等。(二)合法性 所谓合法性,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合法性审计 目标要紧确定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发生是否违反法律规定,财政、财务收支程序是否合法,各项会计处理是否遵循了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特不是对政府是否

13、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其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客观、公正等进行审计监督。(三)效益性所谓效益性,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效益性审计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概言之,经济性的直接含义是成本减至最低;效率性的直接含义是达到最佳的投入和产出比例;效果性的直接含义是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比例关系。二、政府审计职能政府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等多种职能。三、政府审计的作用(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差不多经济秩序,防范社会经济风险(二)规制政府经济治理行为(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1审计的本质是独立的经济监督,审计职能的发挥能够在维

14、护社会公平、民主法治建设、遏制惩治腐败等方面发生效力,而这正是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2审计机关在一些具体业务领域、具体业务工作中,贯彻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落实其特定时期、特定目标的工作部署,直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3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核心确实是协调和促进经济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维护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差不多平衡与稳定。4政府审计不仅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监督和保障人民的财产能够管好、用好、有效益、不流失,而且在建设诚信和高效政府、树立公众对政府信心、释放社会压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功效。(四)贯

15、彻科学进展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效果,促进经济可持续进展(五)保持国家干部队伍的廉洁和政府经济信息的公开透明第二章政府审计组织理论内容提要1、政府审计组织要紧是指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条的规定,我国共设有中央、省、市、区(县)四级审计机关。中央审计机关同意国务院总理领导,对国务院负责。地点各级审计机关采纳双重领导体制。审计署设有在京派出局和驻地点特派办两类派出机构,设有9个业务司和其他日常治理部门。2、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国家审计制度。依照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审计权的归属性,世界政府审计体制要紧有立法型审计体制、司法型审计体制、行政型审计体制和

16、独立型审计体制4种。我国属于行政型审计体制。3、我国行政型审计体制在建国初期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发挥了专门好的监督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进展和变化,现行审计体制显现出了一些弊端。关于我国审计体制是否需要改革以及如何改革,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第一节我国政府审计组织概述 审计体制,特指国家审计体制,不包括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体制和结构,它指国家审计的法律规定和组织结构系统,要紧包括国家审计的法律地位、授权关系、领导关系、隶属关系、业务关系、报告关系、经费关系和管辖范围与职责权限的划分等要件。审计体制决定了审计规制的性质、作用形式、特点和效用,是阻

17、碍和制约政府审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审计组织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而设置的机构、配备的人员和授以职责权限的有机整体。政府审计的主体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是指政府审计权力的承载者和政府审计监督活动的实施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依照这一制度设计,我国政府审计组织体系架构的差不多面貌是: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地点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

18、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地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审计机关依照工作需要,经本次人民政府批准,能够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依照审计机关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依照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l条的规定,于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的。审计署是国务院28个组成部门之一。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是国务院组成人员。审计署内设机构包括9个业务司:审计署内

19、设机构除了业务司以外,还有负责审计署机关日常事务治理的其他部门,包括办公厅、外事司、人事教育司、法制司、监察局、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等。审计署依照审计法及其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审计管辖范围的工作需要,设立了在京派出局和驻地点特派办两种类型的派出机构。在京派出局和特派办都属于中央审计机关。审计署在中央各大部委的派出机构共设有25个(在京派出局):审计派驻地点共有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第二节各国政府审计体制综述(专门少涉及)美国审计总署每年组织大量的审计工作,但90以上的工作内容是绩效审计。财务审计大部分都交给了政府部门的内审机构或聘用私人会计公司去做。司法型审计体制的典型法国审计法院法国

20、是议会共和制国家,现行宪法确立了兼具议会制和总统制的某些特征,被称为“半总统制”的政治体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拿破仑于1807年9月16日通过法律形式,创建了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审计法院,采纳法国最高法院的体制,地位上仅次于最高法院,权力相同,具有终审权。现行法国审计法院沿袭了这种体制,独立于政府和议会,是司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审计法院的最终司法判决具有终审效力。独立型审计体制的样板德国审计院 德国审计已有280多年的历史。早在1714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时期就建立了“总会计署”。1871年普鲁士最高会计署承担了当时新成立德意志帝国的审计工作,负责审计帝国的收支,并作为“德意

21、志帝国审计院”一直连续到1945年。1948年成立了联合经济区审计院,1950年成立了联邦审计院。德国宪法明确了联邦审计院为独立审计监督机构及其核心职责范围。联邦审计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为终身制公务员,任职期限为12年,不得再次当选,人选由议会议员过半数秘密投票选举产生并由联邦总统任命。联邦审计院法明确规定了联邦审计院作为独立审计监督机关的国家法律地位,独立于立法、司法和政府之外。联邦审计的完全独立性是德国审计的特色之一。六、行政型审计体制的标本瑞典国家审计局(从2000年改为立法型)第三节我国政府审计体制历史沿革与改革趋向一、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历史沿革 1982年12月,新的宪法修改草案

22、公布,其中规定在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1983年9月13日,审计署正式成立,隶属国务院治理,同时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下设立审计机关,如此,就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审计的行政型审计体制。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差不多架构是:依照宪法规定,我国县和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可划分为最高(中央或国家级)审计机关和地点审计机关,前者指国家审计署及地点和部门的派出机构,后者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直辖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受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具有双重法律地位。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部门,同意国务院的领导,执行国

23、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组织和领导全国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审计署依照自身职责范围和法定管辖事项,以独立行政主体的身份从事审计工作,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监督、评价和报告。我国地点审计厅、局实行双重领导制,即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地点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其行政治理以地点政府领导为主;实行“上审下”和“同级审”并存;实行“两个报告”制度,即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作审计结果报告,受本级政府托付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地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同

24、意;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等。二、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改革趋向第四节 政府审计机关与年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的关联一、政府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第一,政府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可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由于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操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政府审计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前需要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所遵循的审计规范、工作成果的可信程度,以决定是否利用和如何利用。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审

25、计关于单位内部操纵制度的评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的结果;三是利用内部审计发觉问题的线索,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第二,政府审计依法能够对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要紧内容有:制订内部审计事业进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落实;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制定公布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关心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指导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

26、作等。二、政府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第30条“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中予以明确。第三章政府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内容提要1982年的宪法确立了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5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7年10月国务院颁布审计法实施条例。2006年2月28日通过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修正后的审计法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随后审计署1号令、2号令、3号令、5

27、号令陆续公布,现在国家审计准则由1个差不多准则、15个具体审计准则构成。第一节我国政府审计法律与规范沿革一、1982年。修订宪法。确立国家审计监督制度二、1983年至1994年国家审计法规的进展三、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审计工作的进展,已有的审计法规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强化审计监督,依法开展审计工作的需要,制定审计法的必要性已十分突显。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打算纲要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审计法。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第八次、第九次会议审议、修改后,于8月31日

28、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同时停止执行。 在草拟制定审计法的过程中,作为审计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起草工作开始着手。审计法颁布后,加快了起草步伐。1997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法实施条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审计法颁布后,为了贯彻落实审计法关于审计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规定,国务院1995年还颁布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方法。与此同时,一些地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也依照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地点性审计法规,推动审计法及事实上施条例的贯彻执行,促进地点经济的进展。四、2006年6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

29、审计法从1994年颁布至2005年11年的时刻,是建立健全新中国的审计监督制度,保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进展的时期,或者讲是新中国审计事业进展的黄金时期。实践证明。1994年审计法促进了审计工作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在立法上既保持相对稳定,又有重大突破。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经济空前进展的同时,审计环境同样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许多新任务、新要求。1994年的审计法的某些规定差不多无法适应如此的新形势,因此需要进行修订与完善,其必要性能够概括

30、为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差不多方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将依法治国的差不多方略载人宪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要求。职权法定、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差不多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审计法要依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界定审计监督范围,进一步规范审计监督程序,大力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保证被审计单位获得公平有效的救济途径,明确审计人员自身的法律责任。 二是适应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进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资金治理方式和国有资产的存在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纯粹

31、国有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越来越少,混合所有制企业、金融机构和多元化投资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客观上需要依照宪法的有关规定精神,重新对审计监督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展,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希望在政府预算审查和预算监督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 三是适应审计工作自身进展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的专门监督。各级党委、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不断要求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社会各界对审计监督的期望也越

32、来越高。然而,一方面,随着审计面临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责时,需要调整增加相应的电子财会信息检查权、公款私存查询权、提请协助权和必要的强制措施,从法律层次上为审计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为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这些年审计署对审计文书形式和审计质量操纵程序进行了探究和改革,其中一些实践证明是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及时总结并固定下来。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五、国家审计准则的进展审计署2号令、3号令、5号令陆续公布,现在国家

33、审计准则包括1个差不多准则、15个具体审计准则。 依照我国审计事业进展需要,借鉴国际审计经验,以宪法和审计法为依据,审计署于1992年便开始着手研究、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差不多准则,通过不断论证、修改,1996年12月6日颁布了这一差不多准则。同时按照国际审计领域通行的审计准则体例结构和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结合我国国家审计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审计准则体系的初步设想,拟制定一系列与审计差不多准则相配套的具体审计准则,但考虑到审计法颁布实施的时刻不长,全面制定具体准则体系的条件尚不成熟,1996年只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方案编制准则、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审计机关审

34、计事项评价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6个具体审计准则。 为了完善审计准则体系,2001年通过大量的论证、修改和审定,审计署出台了审计署第1号令,涉及“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差不多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复议的规定”。审计署于1996年12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差不多准则同时废止。随后审计署2号令、3号令、5号令陆续公布,现在国家审计准则包括1个差不多准则、15个具体审计准则。第二节我国政府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一、我国政府审计法律体系政府审计法律体系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35、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审计法和法律中有关政府审计的规定构成的法律总和,是层次最高、法律效力等级最高的审计规范。(一)宪法是国家的全然大法,它要紧确定国家全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差不多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等。一切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依据宪法制定。2004年宪法中有两条专门规定国家审计制度:“第91条 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09条县级以上的地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36、地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此外,还有关于审计机关行政首长的地位和任免的相关规定:“第62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依照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第63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二)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第6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照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37、的人选。”“第8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公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公布动员令。”“第86条 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国务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二)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审计法,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依照2006年

38、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了1995年实施的审计法,于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修正后的审计法共7章54条。对我国审计监督的差不多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国家审计的差不多制度作了全面规定。此次修改之处达34项之多,要紧在四个方面作了修订:一是为了健全审计监督所作的修订。要紧包括:明确了审计机关作出审计评价和审计决定的法律依据;提出了审计工作报告重点报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要求;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能够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要求政府将审计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

39、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报告;规定审计机关能够设立派出审计机构;明确地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二是为完善审计监督职责所作的修订。要紧包括:明确了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调整了事业组织、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范围;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明确了审计机关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三是为加强审计监督手段所作的修订。要紧包括:增加了审计机关对电子财会数据及其系统的检查权、对公款私存的查询权、对有关财会资料及违反规定取得资产的封存权和提请有关机关协助权;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增加了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处理措

40、施。四是为规范审计行为所作的修订。要紧包括:将“审计报告”确立为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法律文书;增加了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所做审计决定的监督程序;明确了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具体处理措施;确定了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的救济途径。审计法是专门规定国家审计制度的法律,是我国国家审计的差不多法律。(三)有关政府审计的其他法律要紧有两类:一是有关财经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或简称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治理法 (以下或简称税收征收治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或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或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41、以下或者简称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或简称会计法)等就审计机关对这些领域的审计监督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这些财经法律也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处罚的依据。1995年1月1日实施的预算法第9章第72条规定:“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2001年5月1日实施的税收征收治理法第3章第53条规定:“对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法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并将结果及时回复有关机关。”2001年1月1日实施的海关法第7章第76条规定:“

42、审计机关依法对海关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对海关办理的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事项,有权进行专项审计调查。”2004年2月1日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6章第40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事务,应当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意国务院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依法分不进行的审计和监督。”2004年2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法第6章第63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依法同意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2000年7月1日实施的会计法第4章第33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前款所列监督检查部门对

43、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差不多作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履行本部门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幸免重复查账。”第34条规定:“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在监督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二是对国家行政活动进行监督治理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我国审计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其审计监督活动也是国家的行政行为,也应遵守这些法律的规定。二、我国政府审计法规体系政府审计法规体系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

44、关行政法规和地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点性法规中有关政府审计的规定构成的体系。政府审计法规体系是我国层次较高,法律效力等级仅次于审计法律的审计规范。有时,也把审计法律体系和审计法规体系统称为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一)审计行政法规审计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照宪法、审计法及有关法律制定的,在全国范围使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有关政府审计的规范性文件。1审计法实施条例(1997年10月21日颁布)。审计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专门规定政府审计的行政法规,是政府审计最差不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依照审计法的规定,在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将审计法的一些规定加以具体化,并提出了具体贯彻落实的措施。审计法实施条

45、例也按照审计法的体例,对审计监督的差不多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作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2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方法 (1995年7月19日颁布实施)。这是国务院为了适应审计法关于审计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需要,专门规范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工作的行政法规。它要紧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中央级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内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和审计工作报告制度,以及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等作了规定。3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制发的规定政府审计的其他规范性文件。除上述规范政府审计的行政法规外,国务院或以国务院办公厅

46、名义规定了一些关于政府审计的行政措施,如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审计署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等,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这些行政措施也是规范审计机关组织和开展审计监督活动的重要法规依据。4国务院制定的其他与政府审计有关的行政法规、行政措施等。除直接规定政府审计的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外,国务院制定的其他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和公布的决定中,许多也同样适用于政府审计,如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行罚款处罚和收缴分离的方法等。许多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和决定还规定审计机关

47、应对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抗灾救灾治理工作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差不多上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政府审计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地点性审计法规地点性审计法规是地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地区范围内适用的有关政府审计的规范性文件。依照宪法和地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有权制定地点性审计法规的地点权力机关有以下四类:一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二是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其所制定的地点性审计法规应报省

48、、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三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其所制定的地点性审计法规也应报经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四是其他个不地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特不授权,能够在授权范围内制定地点性审计法规。地点性审计法规的表现形式要紧有两种:一是地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专门规定政府审计的地点性法规,如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年制定的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条例等。二是地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与政府审计有关的其他地点性法规。第三节我国政府审计准则体

49、系我国政府审计准则是指由审计署制定颁布的,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审计业务工作的行为规范。它要紧是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作出的规定,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反映审计结果、审定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和进行审计业务治理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业务质量的差不多尺度,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最具体、最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则。审计准则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体系概念,各个层次的审计准则便构成了审计准则体系。审计准则体系要紧由以下3个层次的审计准则构成: 第一个层次是政府审计差不多准则。政府审计差不多准则是在审计法、审

50、计法实施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统率各项具体审计准则的综合性审计规章。它既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差不多规则,又是外部人员衡量和评价审计质量的差不多标准。政府审计准则共5章47条,分为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和审计报告处理准则。 第二个层次是具体审计准则。具体审计准则是依据差不多审计准则的内容和我国审计业务工作的差不多环节、差不多方面的要求制定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处理、处罚决定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政府审计具体准则共15个(审计署先后以2、3、5号令形式公布),具体审计准则要紧是由通用具体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构成,通用具体审计准

51、则要紧是按照审计业务工作运行的各个环克制定的,是各专业审计都应遵守的具体审计准则。专业审计准则是专门规范各项专业审计工作,适用于相关专业审计的业务规则,例如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等。 第三个层次是专业审计操作指南。专业审计操作指南是依据差不多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适用于政府审计业务某些方面,用以指导和规范具体审计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对专门行业的专门审计领域提出的合理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工作要求,具有专门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以及一定的约束力,然而没有法律强制性,只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的参照依据。如企业财务审计指南等。国家审计准则、具体审计准则是审计署依照审计

52、法的规定制定的部门规章,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开展工作时必须遵照执行。而专业审计操作指南不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参照执行。第四节 国外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简介一、国际政府审计准则体系 为协调各国审计准则,指导各国审计准则的制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于1992年颁布了国际政府审计准则。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是由联合国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53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开了第一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大会,只有34个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参加会议。会议决定每三年进行一次国际大会,常设秘书处在哈瓦那,由古巴审计署主持工作。1

53、960年,古巴审计署解体,常设秘书处迁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由奥地利审计院接替古巴审计署负责秘书处的工作。1968年,在日本东京进行的第六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政府审计组织章程,正式宣告了国际政府审计组织成立。现在,该组织共有186个成员,成立了7个地区性组织。1978年成立了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构建的审计准则框架,包括利马宣言、道德法则、审计准则和指南资料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利马宣言,它要紧为公共部门审计提供综合的认识基础;第二层次是道德法则,要紧涉及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价值观念和原则的讲明;第三层次是审计准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原则;第四层次是指导资料

54、,指导最高审计机关在各项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审计准则。199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首都利马进行的第九届国际大会通过的闻名的利马宣言,首次提出政府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第四章财政审计概述(重点)内容提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提出,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预算制度改革、部门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导致财政审计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治理体制,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按照中央与地点政府的事权划分,依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点税和中央与地点

55、共享税,由此将税务部门划分为国税和地税。我国预算治理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中央到地点,共设立五级预算。中央预算和地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前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划分为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债务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后的政府收支科目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财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财政审计属于宏观经济范围的审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国家审计监督在宏观治理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财政审计必定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国家财政

56、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的审计监督。除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方法之外,预算法及事实上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差不多上财政审计的审计依据。财政审计的管辖范围实质上确实是通过法律形式将各级审计机关的分工范围固定下来,明确各级审计机关的责任和权力。在此基础上,本章还介绍了财政审计的审计目标、内容和审计方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范围和内容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概念和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及财政治理体制一、公共财政概述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下的体

57、现。公共财政具有三个差不多特征:一是财政资金和财政活动的公共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调节收人分配差距,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二是立足于非盈利性,即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政府部门,是一个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动力的单位和实体,它提供物质、文化产品,但不直接介入市场,政府部门没有本身的市场利益;三是政府收支行为法制化和民主化,即有关法制的健全和全部政府收支形成完整统一的预算,同意人民的监督,反映人民的意愿。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按照经济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预算收入与预算外资金两部分。预算收入要紧包括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包括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治理收入和公产收入等

58、。财政收入按收人形式划分,可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要紧包括债务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罚没收入、规费收入、基金收入等。我国目前税收收入占预算内财政收人的90以上,非税收收入在地点预算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非税收入大致可分为3类:预算内非税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教育费附加和其他收入等;预算外非税收入地点财政部门的各项附加收入、集中事业收入、专项收入、事业行政单位的专项基金、经营性服务纯收人、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资金、中小学勤工俭学收入;制度外收费制度外基金、制度外收费、制度外集资摊派收人、制度外罚没收入、“小金库”。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公共机构为实现其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

59、需要而耗费的开支。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是财政部门治理财政支出最重要的一种分类方法。我国现行国家预算支出由“类”、“款”、“项”、“目”4个层次构成四、财政治理体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税制财政治理体制。在分税制财政治理体制下,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按照中央与地点政府的事权划分。中央财政要紧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进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治理的事业进展支出。地点财政要紧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进展所需支出。依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点税和中央与地点共享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

60、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例如消费税、关税;同经济进展直接相关的要紧税种划为中央与地点共享税,这类税收所占比重最大,例如增值税;适合地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点税,例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都市维护建设税等。国家与地点分设两套税务机构,中央税和中央与地点共享税由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点税由地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第二节预算与决算一、政府预算政府预确实是一国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打算。我国预算治理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中央到地点,共设立5级预算。国家预算由中央政府预算和地点预算组成。预算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央和地点的预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必须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点各级人民代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