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_第1页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_第2页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_第3页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_第4页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 10二、名词解释:. 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 音乐交融的产物。.xx: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 “典雅纯正” 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 合运用不同的乐舞。.xx:(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学 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 “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 、 “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2、 ”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 歌等。.相和歌 :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 “一人唱、三人和 ”的 “但歌 ”,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xx: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3、。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 “和 ”、 “静 ”、 “清 ”、 “远” 、 “古 ”、 “澹 ”等二十四况。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新歌剧 :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贾湖骨笛 :1986至 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这批骨笛形

4、式固定,制作规范。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 8000 年之久。贾湖骨笛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它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歌舞大曲 :唐代大型歌舞曲,由器乐、声乐、舞蹈综合而成。典型的歌舞大曲结构一般有散序、中序、破三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器乐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为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与前段形成对比。. 国乐改进社:新型音乐社团。1927 年 8 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为刘天华、张友鹤、吴伯超等。该社以改进

5、国乐、普及音乐为目标。.xx:(18921982)语言学家、音乐家。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创作有 歌曲约 40 多首、大型合唱曲 1 首及钢琴小品若干首,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XX音乐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也是20 世纪 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培养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革命音乐队伍,团结了大量进步的音乐家,创作了众多优秀的革命歌曲,并在群众歌曲的创作以及演唱形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对当时的现实斗争和其后的新音乐文化运动产生

6、了深远影响。.鼓吹 :是以打击乐和吹管乐为主并兼有歌唱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鼓吹大概在秦末汉初传入内地,被我国北方牧民所用。汉武帝时,鼓吹已由民间发展到宫廷,被广泛应用于仪仗、宴飨、军队等场合之中。依照用途和乐器配置的不同,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铙歌等数种。.清商乐:东晋以后,相和歌由北方流传至南方,吸收了当地的民间歌曲,形成了清商乐。北魏时清商乐又自南方传至北方,成为在全国范围流传的民间音乐。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吴歌、西曲。吴歌是东晋以来流行在江南一带的民歌,西曲是齐、梁时期产生于 “荆、郢、樊、邓”一带的湖北民间歌曲,比吴歌略晚。由于地区不同,西曲和吴歌在语言、音乐形式等方面

7、都存有差异。.乐记: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存有争议,有两种观点:一说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一说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毛生等人。乐记原有二十三篇、二十四篇两种传本,仅有十一篇的文字留存至今,其余的十余篇仅存篇目。保留的十一篇为乐本篇、乐象篇、乐言篇、乐化篇、乐施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情篇、宾牟贾篇、师乙篇、魏文侯篇等,分别论及音乐的本原、音乐的特征、音乐和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功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方面,其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xx 勾栏:宋代市民音乐的主要活动场所。瓦子也称瓦舍、瓦肆,是商品贸易集中地,瓦子中用栏杆和幕布围起来的固定演出场地叫勾栏或乐棚,用于各种民间

8、艺术的演出。. xx: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春游:三部合唱,李叔同创作。歌词雅致秀丽,旋律优美动听,描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在万花飞舞中游春的生动画面。. xx:传说中舜时的乐舞,又有韶前、箫韶、九辩、九招、九歌、九韶等名。据史籍记载,韶乐规

9、模宏大,代表了原始乐舞的最高水平,它的演出可达到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效果。韶乐一直被视为古代音乐的最高典范,在中国音乐史上影响极其深远,受到无数文人名士的赞叹。季札称其 “德至矣哉” ,孔子赞其“尽善尽美 ” 。.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音乐专业高等院校,1927 年 11 月 27 日成立于上海。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9 年 9 月, “国立音乐院 ”更名为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简称 “上海国立音专 ” ,由萧友梅任校长。音乐院的建院宗旨是“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 ” ,其学制和课程主要仿照欧洲音乐学院的建制,培养出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家。.新秧歌运动:是延安

10、文艺座谈会以后,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的最初成绩。文艺工作者改变了轻视民间文艺秧歌的态度,与群众一起,指导改造了旧秧歌,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新内容,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xx:一种包含有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音乐,由北宋活动于汴梁勾栏的山西艺人孔三传创造。其演出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多用来演唱长篇故事,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琵琶等。三、简述题 :. 简述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曲调来源和历史意义答: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宣传富国强兵、歌颂祖国等爱国主义思想。这些作品在学堂乐歌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主要作品有何日醒、中国男儿、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

11、、扬子江等。其中中国男儿、何日醒最为突出。其二,表现妇女解放内容。如女子体操、天足歌、勉女权、缠足苦等。其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宣扬共和、推翻帝制。如欧美二杰、演说、革命军、庆祝共和、光复纪念。其四,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如地球、辟占验、跳舞文明婚、格致、运动会等其五,儿童歌曲。此类作品也在学堂乐歌中占有较大比例。如春游、竹马、送别、铁匠、赛船、龟兔、勉学、春游、送别、忆儿时等。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部分忠君尊孔及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内容的作品。如尊孔、演孔歌、忠君、五伦等。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基本上是根据现成的曲调填词,较少独立创作。曲调大部分选自欧美和日本的学校歌曲或流行曲调,

12、很少采用我国的民间曲调。整体看来,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有以下几种:其一,选用欧美歌曲曲调。如流传广泛的送别就是根据美国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跳舞会是据英国国歌的曲调填词;勉学是据美国歌曲罗莎 李的曲调填词。其二,选用日本歌曲与流行曲调。如中国男儿即根据日本歌曲寄宿舍里的旧吊桶填词;何日醒也是根据日本曲调木南公填词;革命军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填词。其三,选用我国民间曲调。有勉女权、采茶歌、缠足苦等作品。其四,创作曲调。有美哉中华、黄河、春游、军人的枪弹、采莲曲等数首。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方音乐文化全面传入中国,包括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演奏形式;各种歌曲及演唱形式;五线谱、简谱

13、等记谱法;西方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等。并出现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一批音乐家,出版了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李叔同的国学唱歌集、曾志忞的教育唱歌集等一批最初乐歌集。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人才,对我国新音乐的启蒙与新型音乐教育体系的确立有重要的意义.简述唐代多部乐的内容答:多部乐体制由隋创立,初为七部,后增至九部。唐代多部乐基本承袭了隋代的体制,有九部乐、十部乐。诸乐部由风格迥异的各民族音乐组成,乐部名 称以国名、地区名冠之,所用乐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多在唐代宫廷为 庆祝各种传统节日或欢迎外交使臣等活动举行的一些重大宴会时演出。十部乐 的具体内容如下:燕乐,协律

14、郎张文收所作。它是唐十部乐中唯一的创作音乐,其内容是歌颂天下太平并为帝王歌功颂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所以被列于诸乐之首。清 商伎,又称清乐,是汉族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及南北朝的吴歌、西曲 等。唐时有白雪、公莫舞、明君、乌夜啼、团扇等四十 余曲,音乐风格哀婉雅致。国伎,又称西凉乐,是汉族音乐和龟兹音乐结合而成。自汉代以来,龟兹乐就源源不断传入中原,后在凉州被汉族音乐所吸收,其音乐有永世乐、 于阗佛曲数首,风格独特,不但流行于甘肃一带,也很受中原人们的欢 迎。龟兹乐,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在今新疆库车一带。汉代吕光和龟兹交战, 曾带回数种乐曲和乐器,龟兹乐从此传入中原。唐代龟兹乐水平很高,风行一

15、 时,有善善摩尼、婆伽儿等曲流传,被列位胡乐之首。疏勒乐,古疏勒国位于今新疆喀什、疏勒一带,是维吾尔族人的居住区。疏勒乐在北魏时已经传入中原,至隋炀帝时被列位九部乐中,流传有亢利死 让等曲。康国乐,古康国位于今乌孜别克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一带,北周时康国 乐由阿史那带入中原,隋炀帝将其收入九部乐中,有戢殿农和正诸曲。在 唐代流传甚广的胡旋舞就来自康国。安国乐,古安国的音乐,位于中亚乌孜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约在北魏 太武帝通西域时传入中原,流行有附萨单时、歌芝栖等曲。天竺伎,古印度的音乐,约在四世纪中叶传入中原,有沙石疆、天曲等曲流行。高丽伎,古朝鲜的音乐,南北朝时已传入我国,为公元 436

16、年北魏征服北燕时所获。高昌乐,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高昌乐大概在公元五世纪时传入中原,其音乐和龟兹乐相似,有中西交融的特色。.简述 xx 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答: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1986 至 1987 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根据碳同位素 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 8000 年之久。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

17、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四、论述题 :1. 论述曾侯乙墓出土编钟

18、的科学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答: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期的大批乐器,包括了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笙、笛(或篪)、排箫、建鼓、小鼓等,有些乐器尚属首次出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考古发现。这次考古活动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它的出土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被誉为世界古代文明史奇迹之一。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四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最庞大的编钟。它分三层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上层纽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甬钟各有三组,共四十五件。全套编钟重量约 2500 公斤以上,其中最小的钟通高20.4 厘米,重2.4 公斤;最大的钟

19、通高153.4 厘米,重203.4 公斤。钟架位于墓室的西面和南面,中下层的立柱为六个英武的青铜佩剑武士。除纽钟和甬钟外,还有一件铜罅,是楚惠王送给墓主的礼物。铜罅的铭文显示该罅制作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 433年。曾侯乙编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制作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好均为现代音乐考古之最,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经专家测试,曾侯乙编钟的音域跨越了五个八度,其中中心音区的三个八度可以构成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并可以转调,这意味着它可演奏任何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乐曲,也意味着春秋时中国不仅有五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每个甬钟可发出呈三度关系的两个音,即隧部音和鼓部音,充

20、分说明了古代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高超,也显示春秋战国时我国音乐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曾侯乙编钟在音乐理论方面的价值在于它的铭文,整套编钟共有约 2800 字的铭文,标明了各钟发音属于何律的阶名及其与楚、晋、齐、周、申等周围各国或地区的对应关系,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律学和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铭文简直可称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乐律书,它的出现弥补了古代文献关于乐律方面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先秦无 “变宫 ” 的说法,为我们认识春秋战国乐律学的发展状况及其演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曾侯乙墓乐器的制作是当时音乐艺术和青铜铸造工艺完美的结合,它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位于世界的最前列,具有辉煌的成就,显示了我国古代灿烂的音乐文化。.谈谈你学习xx音乐史课的体会。.试述乐府的产生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中的影响。答:乐府是秦代创立的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