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定义和方法_第1页
跨学科研究定义和方法_第2页
跨学科研究定义和方法_第3页
跨学科研究定义和方法_第4页
跨学科研究定义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学科研究定义和方法 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穿着不同的学科。 一、定义1、“学科” 概念源自西方的知识系统。是指按门类划分的系统知识,或说知识门类。亚里士多德分类: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诗学等。中国古代学术分类:周易道和器刘歆七略六大类(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现代意义上的学科,通常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2、 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是多门学科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是当今各门学科中通用的研究方法,并不是文学研究的专属。自然科学中的数

2、、理、化、生、医等学科的研究,往往必须“跨学科”,以至产生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新的交叉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中,也有“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历史哲学”、“宗教心理学”这样的跨学科的交叉学科。 “跨学科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普遍方法,而非比较文学研究专用的方法。“文学是人学”,一切由人所创造的学问,都与文学有密切的关联,因而,研究文学势必要“跨越”学科。对文学研究来说,最容易“跨”的,是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哲学、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等。 “红学”的跨学科研究红楼梦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跨学科”的。王国维的研究角度是叔本华的悲剧哲学;俞平伯等“索隐派”用的是历史考

3、据学的角度与方法;毛泽东等人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从宗教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与佛教、道教的关系;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之“梦”及人物的变态心理;从性学角度研究男女两性关系;从医学角度研究林黛玉等人的病情和药方;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与宫廷政治;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其经济问题;从语言学角度使用计算机统计其用字用词规律。3 、比较文学之跨学科研究亦称为跨类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科际整合等,是经由美国学派倡导并逐渐得以推行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是在平行研究的基础上,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由文学内部延伸至文学的外部,探求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在跨越学科界限的基础上沟通文学与其他学科,并进

4、而凸显文学审美的特性与价值意义。简言之,跨学科研究专门探索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研究文学本身。它包括三大研究范畴,即文学与自然科学、文学与人文学科、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 。 跨学科研究极大地突破了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的局限,超越了文学学科的界限,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无疑具有理论创新意义。但是,如果单纯追求比较文学研究的无限跨越,也很容易陷入“无边的比较文学”之误区,反而损害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二、学理依据1、文类混生共存。2、 二是作者身份混杂。3、学科交叉融合。三、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文艺不分家,没有纯粹的文学从产生来看,诗书画、诗乐舞同源

5、;从发展来看,文学艺术互相借鉴、渗透;从主体来看,诗人艺术家往往身份合一;戏剧、影视都是高度综合的文学艺术。1、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远古时代的原始艺术具有一种同源混生形态:古代诗歌乐舞混生的普遍状态;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创作者的多重身份瓦格纳:音乐家、文学家、理论家苏轼:工诗词、擅绘画、长书法、精音律 罗曼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3、与其它艺术的相互借鉴:文学与音乐、绘画在题材、主题方面的相互借鉴:西方歌剧 、纯音乐作品 、我国的春江花月夜

6、、十面埋伏等 ;文学也往往借取音乐的意境与形式 。绘画和造型艺术也常常从文学中借取主题和题材 ;我国古代的题画诗是绘画与诗歌相互融合的典型 。 4、与其它艺术的差异及互补:文学与造型艺术:文学是一种时间艺术,而造型艺术为一种空间艺术。第一、文学在时间上为先后承续的事件、动作和情感,造型艺术描绘空间中的物体和形象;造型艺术的题材局限于可见的、有限的自然物像,文学的题材更能够涉及经验、情感、心灵等不可见之物。第二、就使用媒介而言,造型艺术采用色彩、物质材料描绘点、线、面、立体,易于表现空间景象,而文学采用文字,具有符号性,易于表现时间流动中的意象;第三、从感官的心理功能来说,造型艺术诉诸视觉,文学

7、主要诉诸听觉和思考,依赖记忆和想象。 文学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但在使用媒介、摹写对象、反映现实等方面都各具特点,如文学以语言为媒介,长于描写现实、表达思想、概念等,而音乐以声音作媒介,更长于表达抽象的情感、情绪等。在表现观念、情感方面,音乐往往缺乏文字那样的明晰性,而又更为微妙、细腻。 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的互相关系,就是把它们放在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上加以比较,从而探讨有可能形成文学与其他艺术紧密结合的共同的社会、文化基础。四、文学与人文学科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都是通过语言来面对、把握、呈现世界,所不同的只是把握和呈现的方式,如思想的、宗教的、心理的、审美的等等。 文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8、,这就使它与其它社会科学有了沟通。 (一) 文学和心理学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论述(1)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想国诗人凭灵感创作诗学文学作品与观众的心理关系,净化(2)18、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无意识中的创造能力,开始探索创作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人的内在世界的关照和审视。(3)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泛性论的心里分析学说和对梦的解析的问世,以及荣格关于种族记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的建立,把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变得格外密切。(4)20世纪西方文学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革,传统的以表现客观外在世界为主的文学被表现主观内在世界的文学逐渐取代。导致了“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等手法

9、的诞生。(5)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正在形成一门名为“文艺心理学”的新学科。2、比较学者对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作家的个性和心理的研究: 兰波、王小波、天才还是疯子?(2)对创作过程的研究:痛感、灵感、通灵(3)对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俄狄浦斯情结(4)对读者心理的研究。“天才”天才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结构?西方,天才被看做“狂人”,被视为“神灵凭附”;诗人都是一些“心神飞荡”的人;诗人无意识之言看似缺乏理性,实质超越理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是对某种缺陷的“补偿”,只有身体上有残缺的人,才能具有超过常人的禀赋,才能激发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潜能。白日梦弗

10、洛伊德认为:艺术家都是某种形式的“精神病患者”他们耽于幻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总是感到自己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于是通过白日梦的方式放纵自己意志,宣泄自己的欲望。通感(联觉)通感也是艺术家特有的能力诗人能够“看见”声音;“听见”颜色;“摸着”气味;“闻见”冰冷艾略特认为,诗人不仅具有较强的视觉和听觉想象力,而且在精神上同自己的童年和民族的童年保持着联系,他能够帮助人们达到存在于文明人之中的前逻辑心态。无疑这也是一种心理功能。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灵感犹如电光火石,突然闪现,稍纵即逝,具有突然性和“非我性”;但其作用却又超乎寻常,恍若天启,有如神助。忽必烈汗是柯勒律治1797夏天梦中偶得之作。“179

11、8年夏季,健康状况不佳,在一农舍静养。一日略感不适,服用了镇痛剂后,披阅珀切斯游记一书,读到忽必烈汗下令在此兴建皇宫和豪华御苑,于是十里膏腴之地都被圈入围墙这两句时,药性发作。熟睡约三小时,梦中异象纷呈,文思泉涌,作诗不下二三百行,醒来后,记忆甚为清晰,急取纸笔一一写下。不巧,这时有人因事来访,使他写作中断,约一小时后再来续写时,记忆俱已模糊,遂被迫搁笔。”读者心理的研究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心理研究。一则作者如何迎合读者的心理,以便紧紧吸引读者注意力。如文学技巧、戏剧手段等(犹如曲艺中的包袱、新闻节目中的兴奋点)一则是读者产生怎样的反应文学批评中对“情结”概念的引入所谓“情结”是一种潜意识的复合体

12、,是人类世世代代普遍心理经验长期积累后的一种沉淀物。这种“情结”被现实的各种原则压制之后,艺术成为摆脱超我和现实原则束缚的幻想现实,是发泄压抑的惟一通道。如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都有一种“恋母情结”。引进“原型”的理论从人类祖先那里积淀下来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荣格称之为“原型”。文学研究就是从作品中发掘“原型”,而读者被打动也是因为自己的无意识与作品隐含的“原型”相契合了。(二)文学和宗教 1、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文学和宗教都产生于上古时代,在文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某些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宗教更有着直接的联系。古代东方的诗歌,古希腊的戏剧,最初根源都与宗教仪式有关。宗教还是

13、文学交流的先导和相当活跃的媒介。东方之佛教、西方之基督教。有些重要的宗教经典,本身也是文学作品:圣经旧约、古兰经。宗教对文学在主题、题材、形式、思想深度、文论等方面有直接影响。 2、宗教与文学作品的题材(1)圣经:“该隐”的故事成为拜伦诗剧该隐的题材来源;“列王纪”中的“神仙”成为斯宾塞长诗仙后的题材来源;植物的故事在邓恩诗中转化为“蔬菜”和“孩子”的意象;圣经中的“三重天”的构想,在但丁神曲中转化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世界。圣经中的“创世纪”、“路加福音”、“士师记”与弥尔顿的三部曲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存在一种对应关系;清教徒作家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其实就是对“圣经”故事的

14、一种图解;歌德巨著浮士德中“魔鬼”故事、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也都取材于圣经。2、佛经:就中国古代文学而言,我们可以从佛经与山海经、佛经与魏晋志怪小说、佛经与封神演义、佛经与西游记的关系,得到说明。后者的题材,基本上都来自于前者。可以说,佛经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已经成为宋元以后的中国古典小说的题材来源。3、宗教与文学作品的主题(1)基督教:基督教所主张的“博爱”、“道德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往往成为托尔斯泰作品的一个核心主题。在中国,陈独秀于1920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称赞“平等博爱”、“牺牲奋进”、“反思忏悔”的精神;影响到了鲁迅药(“受难”)、曹禺剧本雷雨(“原罪

15、”)、郁达夫小说(“忏悔”)和冰心诗歌(“爱的哲学”)等。(2)道教:“道教”所主张的“求仙”、“成仙”、“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隐逸出世”等思想,往往成为李白、陶渊明诗歌的主题;道教往往成为魏晋时代大量的“游仙诗”、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干宝的搜神记等,以及唐宋传奇、金元散曲、明清神魔小说神仙主题的来源。道教所主张的精神与思想,还成为中国文人遭受挫折和失败时的重要精神支柱。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之一。(3)佛教:佛教所主张的“因果报应”、“四大皆空”、“世事无常”、“人生虚幻”、“清静禅悟”、“地狱”与“人间”等,直接影响到了王维、白居易、柳宗元、曹操、杜甫的诗歌主题,以

16、至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作品的主题,也不能脱离佛教来理解。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观念,几乎成为中国宋元白话小说的总主题。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学,丰富和发展了后者的思想内容。 佛教的“四大皆空”、“人生虚幻”、“世事无常”往往深入到古代文人的思想深处,让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一种深远的无常感。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中从来,不可断绝。” 杜甫的秋兴八首、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也有这种世事苍凉之感。再

17、如红楼梦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中国的山水诗融入了佛教的清静,谢灵运、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的诗,往往都有禅心;而苏轼的诗中,则有深厚的禅悟。元好问的诗句“诗为禅客添锦花,禅是诗家切玉刀”,则道出了诗与禅的关系。4、宗教与文学的形式佛教的传播形式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形式,产生过重要影响。首先,随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声明论”,直接影响到了汉语“四声八病”说的提出,并催生了一种新文体:“骈文”的产生;其次,“声明论”也对中国古典律诗“平仄相协”的理论,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声明论”的传入,中国古典律诗也许不是

18、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一种形态。 再次,由于佛经的传播而产生的“变文”,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并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中之诗词的融入。在志怪小说中时常出现的“梦幻式”、“离魂式”和“死而复生式”的三种叙事模式,也是来自于佛教的“前世”、“今生”、“来世”的“三重天”的启示。5、宗教与文学的境界(1)佛教中的“境界”对中国文学境界有重要影响:“境界”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色”、“香”、“味”、“声”、“触”、“法”六境;二是指学徒修行所达到的程度,如“顿悟”、“无念”。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论”有直接的影响。王维、柳宗元的诗中,往往都有一种禅境。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

19、苍翠,秋水日潺媛。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佛教中的“前世”、“今生”与“来世”之生死轮回观念,往往体现在魏晋志怪小说、宋元话本小说与戏曲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结构的基本格局。(2)道教的境界对中国文学作品境界也有重要影响:道教所主张的“坐忘”,是一种“心法相应、物我两忘”的程度,对于李白诗中的仙境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基督教境界对西方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基督教所主张的“永生”,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境界。以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和劳伦斯小说为代表的西方小说,往

20、往体现了“原罪”、“忏悔”、“救赎”的主题,并且成为西方文学的一种基本模式,或者说一种基本格局。文学作品之广度和深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受这种宗教境界所制约的。文学绝对不只是一种形式或艺术层面的东西,主要是一种精神形态,而宗教精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因素。 6、宗教与文学批评(1)圣经:最初的时候,阐释学主要用于对圣经的阐释,一般分作四个层面:一是直接释义,二是寓言层面,三是道德层面,四是神秘意义。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汀在其基督教教义中,有一首诗对此作了概括:“字面意义多明了,寓言意义细分晓;道德意义辨善恶,神秘意义藏奥妙。” 19世纪,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普通阐释学,定义为“理解文

21、本的艺术”。到了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则建立了一种文学阐释学;20世纪,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则将阐释学方法论意义的研究发展成为了本体论性质的研究,建立起了一种现代阐释学。海德格尔的“先在说”和伽达默尔的“任何历史都是阐释者的历史”说,成为现代阐释学的主要观念。正如伽达默尔所说:“圣经阐释学是现代阐释学的前史。”(2)佛教:佛教讲究“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言语道断”、“顿悟成佛”,这种言说方式在刘勰文心雕龙那里,发展成为“道”、“心性”、“物感”、“文质”等文学本体观,并且还成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史上常用的一种批评方法,即“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 到了隋唐时期,则发展成为一种“以禅喻诗”的

22、传统,如皎然有诗式、司空图有二十四诗品,都倡导“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到了宋代,严羽提倡“妙悟说”;到了清代,王士祯提出“神韵说”、袁枚提出“性灵说”,都强调诗歌批评要建立一种含蓄有味的标准;到了清末,则发展成为王国维的“境”与“境界”说。 7、文学和宗教的差异性(1)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之交界处的“文学”和充满矛盾的彼岸世界的“宗教”。在文学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一部作品中,往往存在着此岸与彼岸的交织,其实真正杰出的文学作品,正是此岸与彼岸的统一,如红楼梦、神曲。 而宗教所表现的,在主体上是彼岸世界,所谓的“地狱”、“炼狱”和“天堂”,是我们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在

23、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当然,宗教也有“今生”的部分,也是关注“今生”的主张,但主要是以关注“来世”为主体。 如果没有来世,则不能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2)“感性世界”的文学和“灵异世界”的宗教文学产生的基础是作家对于自然与社会的感性认知,不是说没有理性认识,也不否认理性思考对于长篇叙事文学作品的意义;但是文学的起源肯定是一种感知的东西;文学所要表达的往往都是一种感觉的形态,所表达的往往是一种感性的世界,其所运用的手法,往往是一种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展示,而不是一种理论的说明。 宗教所表现的世界,则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直观世界,所以有的宗教是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宗教的世界往

24、往具有灵异性,即其中所展示的东西往往是以文学的方式想象出来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不存在的。比如基督教有关“地狱”的描写、佛教有关“来世”的描写、道教中有关“神仙”境界的描写等。(3)文学的吸引性和宗教的强制性。文学作品审美效果的发挥,主要是靠自己的艺术魅力,没有任何强制性;中外文学史上那么多的经典作品,你读不读、如何读、读到什么样的程度,那是你自己的事,任何人、任何力量也不会干涉你;但是,宗教的传播主要却是靠一种强制的力量。宗教的教义要求每一个信教的人遵守,他们是有严密的组织、有自己一整套的规则。这种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精神的控制。(4)文学的相融性和宗教的相融性与排他性的统一文学的相

25、融性,主要是指文体与文体之间是相融的,文体与文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宗教往往具有排他性,教派与教派之间往往会产生尖锐的矛盾,甚至会发生战争。当然,宗教与宗教之间也不全是排斥性的,如佛教传进中国以后,就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了一种新的宗教“禅宗”;在中国宗教史上,“儒”、“道”、“释”三者具有一种合流的趋势。因此,宗教具有一种相融性和排他性的统一之品质。 8、文学的宗教的对抗形态在中世纪,“文学”沦为了“宗教神学”的奴婢,当然文学不一定是自觉的、自愿的,那很可能是一种被控制而产生的一种畸形形态。在那时,文学被直接用来表现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学。从

26、文艺复兴开始,文学开始以人文主义思想反叛与批判宗教;即使是到了1719世纪,也有许多反宗教的作品产生。 基督教与文学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 (三)文学与哲学文学和哲学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共同性。它们的基础和来源都是社会物质生活,从事这些活动的都是现实社会的人。文学与哲学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是一致的,文学中的教化与智性化倾向往往跟哲学有关;而哲学中的艺术化倾向也只能在文学中去寻找。没有哲学底蕴的文学是肤浅的,而文学研究没有哲学的参与也往往只能停留在浅层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和哲学互相联系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哲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的结合。哲学家利用文学形式来表达他的哲学理论,文学家在自己

27、的创作中表现了某种哲学思想。哲学对于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别作家身上,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譬如对于一个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和一个时期的文学风尚(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发生巨大的作用。1、西方文学与哲学: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尔、布瓦洛;至此,西方都以文学向哲学比附和靠拢的主张来争取文学的地位 ;维柯 “诗性智慧” 康德主体的自由和创造力席勒 尼采、狄尔泰、海德格尔等人代表的浪漫哲学、生命哲学和存在哲学更关注生命本身的意义,文学不是靠接近理性而获得价值,而是哲学以非理性并遵从生命的感性为荣耀。 2、中国文学与哲学:先贤将诗、乐列入“六经”,与书、易、礼、春秋

28、并列为儒家经典;因而,就不可能像柏拉图那样崇尚理性,贬低感性与情感,将诗人逐出理想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诗、乐的根本性功能,“发乎情、止乎礼义”重视情与礼的关系,无需像西方人本哲学那样用审美与艺术去反叛理性。 “理”与“礼”西方的Philosophy源于希腊文,意为“爱智慧”,而哲学家为“爱智之士” ,智慧即知识、真理。 中国哲学中的“理”并非形而上的“理念”或真理,而是伦理秩序的“礼”,其用途在于规范和节制人的情欲;“道”,也不同于西方的理念,反而要求“绝圣去智”,公然反对一切知识与智慧,让人大归于混沌。 中国文学既不像西方古代文学那样致力于模仿自然,反映真理,也不像西方

29、现代文学那样深入地认识生命主体,甚至开掘人的潜意识;而将重点放在人伦之常、天伦之乐、吊古伤怀、亲友赠答、感时忧国等伦理情感的抒发上;或者寄情山林水泽之间,飘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五、文学与自然科学文学和科学的具有内在差异,属于不同话语体系。科学旨在发现或建立永恒的、普遍的自然法则,文学旨在认识个别的、独特的、与时代和历史相关的人类精神及其创造。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在观念上,二者经历了混生到分离的历史发展。在形式上,科学是一种实验科学,更注重成果,而文学却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更注重过程。在方法论上,科学主要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而文学则主要诉诸想像和虚构。从本质上看,无论文学还是科学,都是一种

30、创造性活动,都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20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变化让我们开始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待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相互依存、相互发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化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理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自文艺复兴以来,政治界有革命,宗教界有革命,伦理道德亦有革命,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进化。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借取观念2、科学思维(科学实验方法)与文学创作(创作观念、叙事成分、文学形式或语言):法国自然主义文学;五四新文学中的实验

31、色彩的文学作品;20世纪的众多先锋派实验作品。一个男电报员给一个女电报员的爱之信息英麦克斯韦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电磁学之父。 “我灵魂的嫩须与你的缠在一起 虽然两者相距不知多少里, 而你的盘卷在线路中的灵魂 围绕着我的心,与心上的磁针。 ”如丹尼尔所创的电池那样的稳定, 如格罗夫的那样的强烈,如史密的那样的激情 我的心倾吐出的爱,如潮水的翻腾 而所有的电线都在你那里合拢。 “噢!告诉我,当信息从我的心里 沿着电线向你那里奔流, 在你里面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你只要揿一下,我的烦恼立时化为乌有。” 电流经过重重电阻,磁场不断地向外开展 而你又揿回来,给我下面这个答案, “我是你的电容,你用电

32、把它注灌, 我是你的电压,把你这电池充满。”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Alexander Pope 自然,与自然定律 在深夜里隐藏, 上帝说,让牛顿来! 于是,一切化为光。 蒲柏 18世纪英国诗人;启蒙主义者科学和诗联姻 以色列阿达阿哈罗丽 海森博格先生,有名的大媒人,(德国物理学家,创量子力学,获一九三二年诺贝尔奖) 想将科学和诗悲悯地联姻 ,因为科学对诗一见钟情。 但是当他坚持下去时 那女士缩手回去而且要他死了这条心。 “我们的情感冲动是并行不悖的,”他争辩而且祈求: “虽然我们的方法和工具不同 我们都要去探求事情的真理 都想查出表层下的现象 我们有这么多共同之处,更有一点 我们都用语言沟通。” 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