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长垣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1页
新乡长垣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2页
新乡长垣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3页
新乡长垣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4页
新乡长垣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新乡长垣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中的所有乔木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C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D一块棉田中的幼蚜、有翅和无翅成熟蚜等全部棉蚜 答案:D解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A、B、C均未体现“同种生物”。 2在“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因变量是( )。 A.催化剂的种类B.催化剂的用量C.温度D.反应时间 答案:D解析:在探究实验中,存在三种变量: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指实验中由操作者控制的因素或条件。因

2、变量指实验中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或结果。无关变量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变量。在“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要用到无机催化剂和有机催化剂。催化剂的种类为实验中操作者要控制的因素,为自变量,A项不符合题意。催化剂种类的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即反应时间,故反应时间为因变量,D项符合题意。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变量,如催化剂的用量、温度等为实验中的无关变量,8、C两项不符合题意。 3用射线或药物处理种子获得农作物新品种,其原理是( )。A.改变种子的遗传物质B.改变种子的营养成分C.直接改变农作物的某些性状D.淘汰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答案:A解析:知识点: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可以改

3、变遗传物质,这样性状才能改变。 4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解析:知识点:叶绿素的相关知识。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植物吸收绿光最少,将绿光反射回来的原因,D项错误。故选D项。与题干相符,当选。A项: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叶绿素吸收的光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来看,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大于叶绿素b,正确。与题

4、干不符,排除。 5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或结构的叙述正确是( )。 A.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能携带、储存遗传信息,因而成为少数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B.磷脂、胆固醇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脂质成分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都有膜结构D.叶绿体和线粒体是不运动的,所需或产生的物质均通过细胞质基质运输 答案:B解析: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磷脂、胆固醇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脂质成分;核糖体无膜结构;细胞中的细胞骨架微丝的收缩会带动胞质环流使细胞内物质运动,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骨架的牵动下运动,故选B。 6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

5、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下列问题属于应用水平的是( )。 A.什么是环境容纳量B.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怎样进行控制D.一个物种被引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吗 答案:C解析:应用水平是指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C项属于应用水平。A项为概念的记忆与表达,属于识记水平。B、D两项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明晰知识的含义。生物学中相似或者相近的概念、定律、实验现象等都属于理解水平。 7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通过测

6、试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经验总结法 答案:B解析: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根据题意,该教师采用的是调查法。因此选B。 8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 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答案:C解析: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9在进行“DNA分子的结构”教学时,为加深学生对DNA分子

7、结构的认识,教师准备了硬纸、剪刀、黑色签字笔及细铁丝等材料,让学生分组制作DNA分子简易模型。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 )。 A.概念图教学策略B.合作学习教学策略C.探究学习教学策略D.STS教学策略 答案:B解析:题干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DNA分子简易模型的制作,意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思考,使成员间相互帮助并通过组内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用的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光B.水C.温度D.病虫害 答案:C解析:淮南和淮北两地在气候上的主要差异是温

8、度,所以是温度这一因素造成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区发育的结果不同。 11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分析典型案例,结合自己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分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邀请一位听课教师参与讨论,这种做法( )。A.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B.使用了更多的课程资源C.会导致对学习指导的混乱D.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权利 答案:B解析:知识点:生物学课程资源。题中教师的做法使用了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等多种课程资源。 12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内容时,为确保教学进度,教师只选择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9、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答案:A解析:生物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公平性原则等。公平性原则要求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均等的学习机会。题中教师为确保教学进度,只选择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给其他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13下列关于生物学教科书及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一种教学资源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可以同时在课堂上使用 教科书上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教师要教师要忠于教科书,在教学中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增加和删减 ABCD

10、答案:A解析:生物学教科书是一种学校资源;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正确排除C、D选项。教科书上的内容不是都要在课堂上完成,生物教科书上有很多探究问题、模型制作、资料搜集等模块,需要学生课下完成,错误,故选A。 14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制醋发酵技术B.培育抗冻西红柿转基因技术C.培养无菌毒植株组织培养技术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酶工程 答案:D解析:制醋的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可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属于发酵技术,A项正确。将抗性基因导入到西红柿细胞内,可培育

11、出抗冻西红柿属于转基因技术,B项正确。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无病毒部位的植物细胞,可获得脱毒苗,C项正确,将人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应用到的原理是转基因技术,D项错误。 15某位教师利用调查法研究当地生物学教师对科学史教育价值的看法,下列选项一定不合理的是( )。 A.调查问卷中的问题都是封闭式的B.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C.根据教龄,对当地生物学教师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D.先向当地生物教师讲解科学史的教育价值,然后进行调查 答案:D解析:调查法要遵循客观性原则,不能带主观倾向,题中“先向当地生物学教师讲解科学史的教育价值,然后进行调查”很明

12、显带有主观倾向。 16下表中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配对错误的是( )。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内质网的功能是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A正确;中心体参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从而牵引染色体运动,B正确;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与病菌,C项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仁是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而不是在有丝分裂中调节核膜的消失与重新形成,D错误。 17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杂草、田鼠和鼬构成了生物群落B用样方法可

13、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C草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 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境中的全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各种方式彼此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整体。杂草、田鼠和鼬,无微生物成分,故不能组成完整的生物群落,A错误;田鼠是四处活动的动物,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草一鼠一鼬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故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关系,D错误。 1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

14、养基进行消毒B平板划线法适用于微生物的纯化,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记数C接种前需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无菌水来培养检测D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且含刚果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B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A项错误;平板划线法适用于微生物的纯化,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记数,B项正确;检查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应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问,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C项错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且含刚果红的培养基可选择纤维素分解菌,但不能鉴定它,D项错误:故选B。 19在学习有关酶的知识时,教师课前让学生使用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蛋白酶、脂

15、肪酶)分别洗衣服,然后对比洗衣效果,这体现的课程理念是()。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全体学生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基本理念。 20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界定,下列行为动词用于表述技能目标的是()。 A运用B说出C排列D简述 答案:A解析:运用属于技能目标动词,独立操作水平。说出、排列、简述是知识目标动词。 21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答案:C解析:观察质壁分离最好是用成熟的植物细胞,具备有色液泡

16、,如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而观察RNA和脂肪就应该选择含有脂肪的并且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细胞;另外,液泡应为无色的,如花生的子叶。故本题选C。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C解析: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得多,这与南方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故选C。 23在植物细胞周期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和细胞板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叶

17、绿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和线粒体D.内质网和核糖体 答案:B解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子染色体由纺锤体拉向两极,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该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因为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B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能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故A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故C错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与染色体运动和细胞板形成无关,故D错误。 24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18、( )A.有无酒精生成2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合成与释放不正确的( )。A.能够循环使用的是CB.如果D酶由于某种原因失效,那么下个神经元依然可以正常兴奋C.除了乙酰胆碱外,去甲状腺激素和一氧化碳也能做神经递质D.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的时候,突触小泡里面的乙酰胆碱经过胞吐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物质C能够循环使用,A正确。如果D酶由于某种原因失效,那么下个神经元依然会持续兴奋,B错误。除了乙酰胆碱外,去甲状腺激素和一氧化碳也能做神经递质,C正确。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的时候,突触小泡里面的乙酰胆碱经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26下图为青蛙个体发育过程中体长随时间

19、变化的情况,a点表示受精卵形成,g点时可见该青蛙产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蛙完整的个体发育是图中ag段B.若环境中缺碘,图中dg段将不会出现C.在ad段,青蛙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D.在de段,蝌蚪尾部细胞会发生程序性死亡 答案:C解析:知识点:青蛙个体发育的相关知识。处于ad段的是蝌蚪,不是青蛙,用鳃呼吸。C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A项:动物完整的个体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发育到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即ag段。A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会导致蝌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能完成变

20、态发育。B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de段,蝌蚪的尾巴逐渐消失,这是细胞凋亡的结果,即细胞的程序性死亡。D项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27图2为某二倍体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B.乙细胞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C.丙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丁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C解析:甲细胞均等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这是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A项正确。乙细胞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这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项正确。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这时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存在同源染

21、色体,D项正确。 28将成熟胡杨细胞放在三种不同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三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不有添加,“一”表示无添加 A.为实验组B.茉莉酸为无关变量C.NaCl为因变量D.茉莉酸可抑制质壁分离 答案:D解析: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NaCl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为对照组由表数据可知茉莉酸有抑制质壁分离的作用。 29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量和性染色体为()。 A22,XB22,YC23,XD23,Y 答案:A解析:正常人都有22对常染色体,男性还有一对由X、Y(性染色体)组成的染色体;女性还有一对由两条X(也是性染色体)染色体组成的染

22、色体。女性卵细胞是配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组成为22+X。故选A。 二、问答题30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部分内容如下。要求:(1)设计基于学生活动的“反射”概念的教学过程。(20 分)(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本节内容的概念图。(10 分) 解析:(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缩手反射的游戏活动。随机找一名学生上讲台,双手背后站立。教师站在此学生后面,拿牙签示意给其他学生看,注意不让讲台上的那位学生看到。教师用牙签去轻扎这位学生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当老师用牙签扎他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学生发表看法

23、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缩手反射。教师讲解: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连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由此引出新课。(二)新课展开,互动教学1提出概念,认识反射教师提问:刚才的台上同学的反应是缩手反射,究竟什么叫作反射呢?播放视频: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立刻排尿,人感受到寒冷时会打哆嗦的场景。提问: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学生以小组形式

24、开始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就叫作反射。2师生互动,辨析概念教师讲解:缩手反射就是由于牙签扎手这个外界刺激,在人的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发生了把手缩回的这样一个有规律的反应。哪位同学能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呢?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对老马识途、惊弓之鸟、杯弓蛇影等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中枢神经系统在接收到刺激信号的条件下做出的反应,如“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3巩固概念,探究提升教师再次采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现象的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反射的定义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可以称为反射,并简单说出原因。A摆在窗台上的花草

25、向外生长。(不是反射,花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作反射)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不是反射,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属于应激性)C人一碰含羞草,它的叶子马上卷起。(不是反射,含羞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作反射)D手偶然碰到火会迅速缩回。(是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火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缩手)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的活动,加深对反射的概念的理解。(三)小结作业教师提问反射的概念,重点强调中枢神经系统、动物体或人体、规律性应答等关键词。课后思考:大家知道了反射的概念,

26、那么反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上分享。(2)概念图设计如下:31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

27、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与讨论: 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

28、学过程(20分)。 解析:(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 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

29、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1号。)【博物馆展区1号欧文顿实验】展板1内容: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问题2: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根据现象的推理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的 首先由负责的小组,向大家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内容,接着再按照问题1、2的顺序想通问题,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在一旁指导。再到博物馆展区

30、2号时,教师:既然我们是根据现象作出假设,接下来就是对假设进行验证。【博物馆展区2号红细胞膜的提取实验】展板2内容: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问题1: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问题2:请家回忆一下以前提出动物细胞膜的实验。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细胞来进行分析膜的成分 方法与前面的一样。学生参观完展区2后教师:现在我们知道红细胞膜的组成,但其这些物质到底是怎么在膜上排列还是不清楚我的科学探究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让我们到下一个展区参观。【博物馆展区3号高特和伦德实验】展板3内容: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

31、家高特和伦德做了丙酮提取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提取出的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问题1: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提示:生物膜中的脂质,后来确定为磷脂(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指出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现在请大家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方法与前面一样)参观完展区3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是通过“提出假设”后进行实验验证的。但提出假设不是随便猜想的,而是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的,同时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答案合理即可) 三、简答题32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3分)(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