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理过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1.gif)
![创造心理过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2.gif)
![创造心理过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3.gif)
![创造心理过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4.gif)
![创造心理过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f98656092a23458d1c492297dfb82ae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创造的心理过程第一节 创造的认识过程第二节 创造的情感过程第三节 创造的意志过程附: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第一节 创造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知觉及其特点创造过程中知觉活动的特点知觉的形成过程受理论思维的影响创造性内隐理论影响知觉的选择性创造性知觉形成具有逻辑上的跳跃性和发散性2创造过程中知觉活动的特点在创造过程中,知觉的理解性和选择性表现得尤为特别。这种特别表现为知觉与理论(包括假说)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明显,理论(包括假设)在创造过程中的认知引导作用特别突出。以至于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理论决定了知觉,知觉反过来进一步证实(或证伪)了理论。3创造性知觉形成过程受理
2、论思维的影响在创造性活动中,知觉的形成受理论的影响特别明显。理论(包括假设、观念等)会影响知觉的内容和形成过程。青霉素发现者弗莱明与众不同的知觉约里奥与查德威克对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知觉42. 内隐理论影响知觉的选择性汤姆逊父子的诺贝尔获奖成果。J.J.汤姆逊:电子是一种粒子J.P.汤姆逊:电子是一种几率波“苯胺紫”一般人知觉为失败实验的产物伯琴知觉为大有前途的人工合成染料53. 创造性知觉具有逻辑上的跳跃性和发散性发电机组高速转动的转轴平衡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20世纪70年代初,国内所有用以解决机组振动的平衡方法均以刚性转子假设为基础,不考虑转子的变形。可是于文虎发现凡是振动超标机组的转子都出
3、现了弯曲,这用传统的刚性理论解释不通。 有一天在白杨河电厂开会,会场的“座位”是一块用砖头垫起来的长条木板。当一个人在中间坐时,这个凳子弯了下去,但当两头都坐人的时候,这个木板又变直了。他看到这种情形,心中豁然开朗,几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子找到了思路。 “单个挠性转子平衡理论与方法”初步产生了,这是对传统刚性理论的一次革命那是1974年,于文虎才32岁。从长木板变形形成的知觉到发电机转子平衡问题的解决,于文虎的创造性知觉表现出了一种跳跃性与发散性。6第二节 创造的情感过程情感:需要满足情况的主观体验心境对于创造活动的影响热情与创造创造性焦虑创造过程的情绪变化创造过程中的道德感创造过程中的
4、理智感创造过程中的美感71. 心境对于创造活动的影响平和、恬静的心境是创造的必要心理条件。能否用实验证实?心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关于“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使人心无旁鹜,集中注意力于创造。逆境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哀兵必胜。但人在逆境中仍须保持平和的心境。“愤怒出诗人”(普希金语),但不出科学家。自来水笔的发明是由愤怒引起的,但愤怒也只是激发了一种发明的动机,随后的发明过程仍是心平气和的。82. 热情与创造对创造的热情是活动得以维持的强大动力。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兴趣乐趣志趣,与“趣”相伴而生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93. 创造性焦虑创造性焦虑:在创造过程中,由“对成功的企盼”和“对
5、失败的担心”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紧张状态。创造性焦虑属于一种情境焦虑,因情境而发生,具有暂时性,区别于作为一种人格特质的特质焦虑。一般的焦虑只是由于预料、担心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的出现而引发的,本质上是出于对失败(或不良后果)的担心。创造性焦虑除了对失败的担心之外,还掺杂了对成功的急切向往。适度的焦虑对创造具有动机作用,可激发斗志、唤起警觉、提高活动效率。问题:什么才算是“适度”?如何定义和测量?104. 创造过程的情绪变化(过程模型)成功?创造过程的心境积极的情绪体验适度的创造性焦虑否是115. 创造过程中的道德感道德感亦称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行
6、为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创造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评价内容包括创造行为、创造过程、创造结果、创造结果的应用等各个方面与环节。当评价结果符合人们预期的道德准则时,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赞赏、欣慰、荣誉等,反之则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体验,如羞愧、内疚、反感、厌恶、憎恨、气愤等等。道德感对创造活动的影响影响或决定创造行为的方向影响或决定创造活动的方式、速度及结果影响创造结果的后续应用12道德感影响或决定创造行为的方向 道德感直接影响人的态度,并通过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方向,即参与或不参与相关的活动,产生或不产生相关的行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为了防止纳粹德
7、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而向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积极建议发展核武器。奥本海默、费米等科学家并积极投入到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当中来。在做这些事时,科学家们有一种拯救人类免于战火之灾、置法西斯于绝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3 影响或决定创造活动的方式、速度及结果 当行为方向不能由主体自行选择或决定时,道德感的作用便表现为影响主体行为的方式,如积极或消极,主动或被动。从而影响创造过程的速度与结果。最早发现核裂变现象的德国科学家始终没有研制出原子弹。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希特勒的愚昧无知,不相信、不理解也不支持原子弹的研究。二是地下抵抗组织和盟军的特种部队及时炸毁了挪威秘密工厂生产的重水,使得德国的核计划
8、因为缺乏相关材料而搁浅。三是德国一些富有正义感的科学家们对纳粹的核研究采取了一种消极拖延的态度。14影响创造结果的后续应用 社会伦理问题对克隆技术的发展影响。许多国家都明确反对克隆人的研究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限制。当转基因农产品的影响作用不明时,人们对其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156. 创造过程中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创造活动中与认知过程相伴而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理智感的表现形式如:好奇心、探索欲、确信感、自信感等等。理智感对主体的创造活动具有动机作用:激励与维持。爱因斯坦论理智感16爱因斯坦论理智感“在我们所有的努力中,在每一次新旧观念之间的戏剧性斗争中,我们坚定了永恒的求知欲望,和对于我们的世界和
9、谐性的始终不渝的信念,而当求知上所遭遇的困难愈多,这种欲望与信念也愈增强。” (4,217)177. 创造过程中的美感“美感”及科学美的形式范畴美感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的作用(1) 培养审美能力,提高主体的创造力(2) 以美启真,由求美而达真(3) 以美示真,以求美而促真(4) 以美传真,由接受美而接受真18美感及科学美的形式范畴美感是审美主体以一定的标准对审美对象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创造过程中,伴随主体创造活动而生的美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以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例,和谐、对称、简洁、统一都是最基本的美学范畴或审美标准。19(1) 培养审美能力,提高主体的创造力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对
10、艺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也许不是偶然的。对艺术的爱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对科学家来说,这种爱好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即在艺术欣赏中形成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的科学创造过程,影响到他的创造力。著名科学家论美与创造:玻尔兹曼、麦克斯韦、汤川秀澍20著名科学家论美与创造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曾经这样谈到诗人席勒对他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可能也会有一个胡须和鼻子与我全然一般的人,但这个人不是今天的我。”(2,92)麦克斯韦要求青年自然科学家们研究美学,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然科学问题。”因预言介子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澍明
11、确认为:“审美感似乎在抽象的符号中间给予物理学家以指导。”(3,446)21科学家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爱好普朗克能弹一手好钢琴,他中学毕业时的理想曾经是当一个钢琴家,但遭到了钢琴老师的拒绝。幸亏这次拒绝,这个世界少了一个平庸的钢琴家,多了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颇具专业水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匹兹堡的男高音唱得很不错玻尔研究所那批创立量子力学的年轻科学家们在讨论抽象、枯燥的物理问题遇到阻碍、难以进展时,常会以分派角色、排演莎士比亚戏剧的方式来放松一下心情。22(2) 以美启真,由求美而达真对美的追求可以成为创造的一种动机或动力。在科学史上,有些科学家把对美的追求作为自己从事科学活动
12、的内驱力。对美的追求在他们那里甚至已经由一般的兴趣和情感升华为一种信念。爱因斯坦对宇宙和谐统一图景的情感彭加勒的“唯美主义”动机论保罗狄拉克的美学信念与正电子预言23爱因斯坦对宇宙和谐统一图景的情感爱因斯坦毕生对宇宙的和谐统一抱有强烈的情感,他晚年矢志研究(万有引力、电磁、强、弱)四种相互作用,力图创立统一场论。“如果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性,那就不会有任何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机。”(4,217)24彭加勒的“唯美主义”动机论“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处;他研究它,是因为他喜欢它,他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了解。”(5,357)
13、对他这种唯美语义的动机论,笔者不能完全苟同。但由于崇尚美、追求美到做出科学理论上的贡献,确实也是某些科学家所实际走过的道路。25保罗 狄拉克的信念与正电子预言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狄拉克的信念是:“使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6,5)狄拉克早年在考虑电子和电磁场的相对论性量子理论时,起初只注意了描述电子的三个量子数,但按电子的相对论理论却需要四个平方项之和的方根,为了摆脱这种不和谐的困境,狄拉克从纯数学的角度考虑用一个四行四列矩阵代替了原来的二行二列矩阵,但新矩阵给出了电子的四个态,而当时实验观察到的电子只有两个自旋态,多余的是两个负能态。他坚信数学(对称)美所具有的真实性,大胆
14、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后来他的预言果然为实验所证实,他也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6(3) 以美示真,以求美而促真在许多情况下,创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理论的发展也总是由不完善到完善。为了使理论阐述更为和谐完善而却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导致科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在科学史上亦不乏先例。普朗克:瑞利-金斯公式 & 维恩公式黑体辐射公式量子论思想狄拉克:矩阵力学波动力学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普利高津(又译普里戈金):生物进化,宇宙的进化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的退化耗散结构理论27(4) 以美传真,由接受美而接受真审美求的是美,科学创造求的是真。“美”不是“真”的标准,但却是影响人们接受真的标准之一。一种创新
15、的科学理论或发明、发现,无论怎样不合乎传统观念和习惯,或迟或早总会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早接受和晚接受,对人类科学和社会发展来说,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海森堡矩阵力学与薛定谔波动力学的不同时运胡克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者之争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感的创造结果(尤其是对抽象的科学理论来说),更容易使人接受和信服。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总是要尽力赋予自己的理论以美的内容和形式。美的内容和形式无论是在创造成果的社会承认方面,还是在创造过程的促进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力量。728第三节 创造的意志过程创造往往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需要顽强的意志去坚持、去面对挫折。生长素:百万只羊的代价换来的诺贝尔奖 606:治疗昏睡病的药物班克斯:爱国者导弹的发明者,从二战结束后的最初设想到1991年海湾战争的成功应用。居里夫人与镭的故事29 附:本章主要参考文献美埃米里奥赛格雷著,从X射线到夸克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戈林,著名物理学家传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响乐队编制》课件
- Python复习试题含答案
- 健康管理师复习测试附答案(二)
- 《电流产生的原因》课件
- 《湖北省QC成果》课件
- 《上课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件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件
- 《逆向思维训练》课件
-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 山西经贸财会系学生会2016级
- 2025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研学旅行概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_(全部标有注释)字母排序
- 气管套管滑脱急救知识分享
- 特种设备自检自查表
- 省政府审批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市级审查报告文本格式
- 往复式压缩机安装方案
-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