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进气成分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和模拟研究论文摘要:通过改变进气成分(向进气管喷入CO 、N 和EGR)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比照,从试验和模拟两方面研究了进气成分对柴油机低温燃烧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说明,进气中CO 比例较大时,碳烟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CO 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而CO 和N 的稀释效应对降低NOx排放的效果相当,即氧浓度降低是NO 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数值模拟结果说明,进气中参加N 时,氧浓度在13%时缸内-T分布仍不能完全避开碳烟或NO 生成区;而进气中参加CO ,氧浓度降至15%时就同时避开了NO 和碳烟生成区域。且CO 比例较大时,滞燃期延长使缸内温度分布更加
2、均匀。同时,进气成分对燃烧路径有较大的影响。论文关键词:进气成分,惰性气体,模拟,低温燃烧,废气再循环引言柴油机低温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通过降低燃烧温度,可以同时实现极低的NO和碳烟排放。随着人们对柴油机燃烧根底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对柴油机低温燃烧特性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其特征可以概括为:EGR与喷油策略控制的大比例预混合的低温燃烧过程。但是,人们对低温燃烧的机理的认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传统柴油机进气是新鲜空气,即主要由N和O组成。在柴油机低温燃烧中,废气再循环(EGR)是重要的控制手段,通过EGR提高进气的热容比从而延长滞燃期,使燃油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另一方面,EGR降低氧
3、浓度,降低燃烧温度,从而降低有害排放。EGR的废气中主要包括剩余的空气主要是N和O、完全燃烧产物CO和HO以及少量的其它中间产物,其中主要是完全燃烧产物,EGR率的改变实际上是改变了N、O和CO的比例。CO的参加会造成以下三种效应:进气氧浓度降低稀释效应、进气比热容改变热效应和CO参与燃烧化学效应,N比拟稳定,比热容接近新鲜空气,主要产生稀释效应。本文通过试验和模拟计算,研究了进气成分N和CO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从而揭示EGR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机理。1试验装置及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一台六缸增压、水冷柴油机上进行。对对第六缸进行了改造,独立出其进、排气系统和喷油油系统,其余五缸保持不变
4、。发动机参数如表1。表1发动机参数Table1Theparameteroftheengine 缸径 105mm 冲程 125mm 连杆长度 210mm 压缩比 17.5:1 排量 1081.8cm 进气门关闭时刻 -137 deg ATDC 喷孔数 7 喷孔直径 0.17 mm 喷束夹角 155 deg 喷射系统 Common Rail 轨压 1600bar 图1是试验装置示意图,在进气管中安装了氧浓度传感器,向进气管中喷入CO或N时,通过改变惰性气体罐的阀门开度,可以改变CO或N的流量,而在EGR中,通过调节背压阀开度,实现循环废气量的改变,从而到达需求的氧浓度。喷油由一套电控系统控制,可灵
5、活调节喷油量、喷油时刻、轨压等参数。缸内压力采集采用了自行开发的缸压采集及放热率实时处理系统完成,气体测量采用了HoribaMEXA-7100DEGR排气分析仪,烟度测量采用了AVL415烟度计。1-压气机;2-三通阀;3-流量计;4-稳压罐;5-废气中冷器;6-烟度计;7-排气分析仪;8-压力传感器;9-喷油器;10-测功机;11-光电编码器;12-电荷放大器;13-背压阀;14-惰性气体罐;15-调压阀;16-氧传感器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Fig.1Experimentalsystem本试验发动机转速固定在1400r/min,循环喷油量为25mg和50mg,进气压力恒定0.1MPa。主要选取了
6、七个氧浓度,即21%、19%、17%、15%、14%和13%。图2(a)和(b)分别是向进气管喷入CO和N时,在不同氧浓度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2(a)说明,进气中CO比例增加时,进气比热容相对空气大幅升高;而图2(b)a)喷入CO时进气比热容b)喷入N时进气比热容图2进气成分比照热容的影响比照Fig.2Thespecificheatcapacityoftheintake说明,进气中N比例增加时,进气比热容相对空气却略有降低。为了进一步揭示进气成分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和排放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修改的KIVA-3V程序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模型主要采用KH-RT喷雾模型、shell点火模型、
7、Zeldovich的NO生成模型,soot的计算为Hiroyasu生成模型加NSC氧化模型。考虑到发动机采用的是8孔喷油器,为了节省计算时间,计算域仅选燃烧室和气缸组成的1/8圆周。与实验研究中一致,研究工况的喷油压力和进气压力同样分别为160MPa和0.1MPa,喷油时刻为-16ATDC,循环喷油量为50mg。3燃烧特性分析图3(a)、(b)、(c)分别是循环喷油量为25mg和50mg、氧浓度为16%时,不同进气成分对缸内压力、缸内平均温度和瞬时放热率的影响。图中说明,在相同氧浓度条件下,惰性气体为CO时滞燃期最长,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平均温度最低,EGR那么介于N和CO之间。在实际EGR废气
8、成分中,CO比例相对较小,绝大局部是N,因此EGR和进气管内喷入N的特性比拟接近。从放热率上可看出,两者放热率非常接近,只是喷入N的放热率峰值稍微高些,这主要是N比热容较小,缸内峰值压力较高的原因。喷入CO的放热率和前两者差异较大,在25mg/cyc时,放热峰值较低,燃烧持续期较长;而在50mg/cyc时,放热峰值那么较高。这是因为在较小负荷时,喷入CO后滞燃期较长,但主燃烧发生在膨胀冲程,燃烧速率较慢;而在较大负荷时,滞燃期仍较长,但燃烧发生在上止点附近,燃油和进气混合较充分,因而燃烧速率较快。图4(a)-(c)分别是循环喷油量50mg、喷油时刻分别为上止点前16度、6度和1度时,N、CO和
9、EGR在不同氧浓度下的滞燃期比照。a)缸内压力比照b)缸内平均温度比照c)瞬时放热率比照图3不同喷油量时缸压、缸内平均温度和瞬时放热率比照Fig.3Thecomparisonofpressure,in-cylindertemperatureandheatrelease的就是向进气管喷入CO气体。喷油时刻为上止点前16度时,进气管中喷入N的滞燃期和EGR的滞燃期几乎没有差异。而随着喷油时刻推迟,a)喷油时刻:-16deg.ATDCb)喷油时刻:-6deg.ATDCc)喷油时刻:-6deg.ATDC图4进气成分对滞燃期的影响Fig.4Theeffectofintakeonignitiondelay
10、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氧浓度较低时。图中也说明,随喷油时刻的推迟,在相同的氧浓度下,三种不同进气成分所对应的滞燃期差异就越大。即进气比热容对滞燃期的影响和喷油时刻有关,喷油越晚,比热容对滞燃期的影响就越大。4排放特性分析图5(a)是喷油量50mg/cyc、喷油压力160MPa、进气压力为0.1MPa时不同进气成分时的碳烟排放比照,图5(b)是不同氧浓度下喷入CO后缸内平均温度。图中说明,喷入N和EGR时,随氧浓度降低,烟度排放一直增大,但喷入CO时,烟度排放一直很低。这是由于,如前文所述,相同氧浓度条件下CO的滞燃期最长,燃a)碳烟排放比照b)不同氧浓度时缸内最高平均温度图5碳烟排放比照和
11、最高平均温度Fig.5Thein-cylindertemperatureandcomparisonofsmoke油与空气充分混合降低了碳烟排放,同时较低的燃烧温度也抑制了碳烟的生成。前文研究说明,N的滞燃期尽管与EGR相近,但N的比热容比EGR小,导致缸内平均温度比EGR高,因此在低氧浓度时,N的碳烟排放也比EGR明显要高;此外,CO的化学效应也会影响碳烟排放。CO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响,会降低烟度排放,Lida证实了CO化学效应的存在。NLadommatos认为,喷入CO后烟度大幅降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水煤气的平衡移动。即CO+HCO+OH,而生成的OH氧化了形成碳烟的诱导物。但作者认为,CO在进
12、气中比例增加时碳烟降低的另一原因可能是CO直接参与了反响,即CO+C2CO。由吉布斯函数吉布斯自由能可算知,和C+HOCO+H相比,CO+C2CO反响反生的温度更低。在形成碳烟之前,会生成大量的单质碳粒,CO的参加,可能把这些碳粒直接消耗掉,因而造成烟度的降低。且CO浓度和水蒸气浓度相比,要大的多,又由于CO随新鲜空气一起进入气缸,因而分布更均匀,所以CO+C2CO反响更容易反生。由图5(b)可知,最高平均温度都在2100K之上,局部温度会更高,完全具备CO气体和碳粒发生反响的温度条件。因此,进气中CO比例较大时碳烟大幅降低的原因主要是CO的热效率比热容较大,延长了滞燃期和CO的化学效应直接和
13、生成的单质碳粒发生化学反响。图6(a)是循环喷油量50mg时不同进气成分a)CO排放比照b)缸内平均温度图6CO排放比照和缸内平均温度Fig.6ThetemperatureandcomparisonofCO时的CO排放比照,图6(b)是氧浓度为12%时,喷入N和EGR缸内平均温度比照。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本上有两个明显的规律:一是氧浓度较高时,虽然三种成分的CO排放较接近,但进气管中喷CO时CO排放较高些,而进气管中喷N时CO排放较低些;二是在较低氧浓度时,由于CO比热容较大,发动机出现失火;,进气管喷入CO不能向更低的氧浓度扩展,但和EGR相比,进气管中喷N时CO排放明显较高。氧浓度较高时,进
14、气管喷CO时CO排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缸内温度较低,导致CO排放有所升高。而氧浓度较低时,图6(b)说明,压缩冲程及燃烧初期,EGR温度较低,但燃烧后期温度那么较高。这是因为EGR滞燃期相对较长,燃烧速率较快,同时在温度到达峰值后开始降低,CO由于比热容较大,放出较多热量,温度降低速率减慢,因而能氧化更多的CO。图7(a)和(b)是喷油量分别为25mg和50mg时,进气成分对THC排放影响的比照。图中说明,循环油量为25mg时,进气管喷N时THC排放最低,而进气管喷CO时THC排放最高。而在循环油量为50mg、低氧浓度条件下,进气管喷N时THC排放反比EGR的明显增大。喷油量为50mg时,THC
15、排放趋势与图6(a)中的CO排放趋势是相近的,主要是因为低氧浓度时缸内燃烧后期温度较高,THC被进一步氧化。而在较小循环喷油量下,滞燃期较长生成的THC较多,而燃烧后期较低的温度不能进一步氧化THC。不过图6和图7说明,氧浓度较低时,CO和THC排放较高,这也是柴油机低温燃烧所面临的问题之一。a)25mg/cyca)50mg/cyc图7不同喷油时THC排放比照Fig.7ThecomparisonofTHCwithdifferentinjectionmass5模拟计算结果图8是向进气管喷入N时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燃烧进行到CA50时缸内-T分布,图9是向进气管喷入CO时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燃烧进行到
16、CA50时缸内-T分布。图中说明,当向进气管喷入N时,当氧浓度降到13%时,CA50时刻仍有局部混合气进入碳烟和NO生成区域。而当向进气管中喷入CO气体时,当氧浓度降至19%时,CA50时刻避开了碳烟生成区;当氧浓度降到15%时,同时避开了NO和碳烟生成区,实现了较低的碳烟和NO排放。这主要是因为CO比热容较大,降低了缸内温度,这说明提高进气的比热容或降低压缩终了温度是实现同时降低碳烟和NO的重要途径。在氧浓度为19%时,由于低温便有局部燃油进入UHC/CO生成区。虽然这些CO和HC在随后的燃烧中会被进一步氧化,但由于燃烧后期相对温度也较低,因而最后CO和THC排放会高些,这也与前文结果一致。
17、从图8和图9可知,进气成分对燃烧路径影响很大,要实现低温燃烧,实质上也是改变燃烧路径。图10是向进气管喷入N时,CA50时不同氧浓度下的缸内温度分布,图11是向进气管喷入CO时,CA50时不同氧浓度下的缸内温度分布。图中说明,在相同的氧浓度下,向进气管喷入N时,局部高温区较多,局部低温区也较多。氧浓度为19%时,局部最高温度约为2700K,而当氧浓度为13%时,局部最高温度仍约为2000,即随氧浓度降低,局部最高温度并没有大幅降低,这就为NO和碳烟的同时生成提供了条件之一。氧浓度降低后,NO排放会减少,但碳烟生成条件完全具备,因而碳烟排放升高,这也与试验结果一致。和向进气管喷入CO时相比,缸内
18、温度分布更加不均匀,在低氧浓度下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主要还是和滞燃期有关,CO比例较大时,滞燃期较长,燃油与空气混合充分,因而缸内温度分布相对更加均匀。由于局部过浓区较少,因而碳烟排放降低,而温度分布较均匀,又达不到NO生成温度,因而NO排放也较低。a)21%b)19%c)17%d)15%e)14%f)13%图8不同氧浓度时-T分布Fig.8-Tdistributionswithdifferentoxygenconcentrations(N)a)21%b)19%c)17%d)15%e)14%f)13%图9不同氧浓度时-T分布Fig.9-Tdistributionswithdifferentox
19、ygenconcentrations(CO) 图10不同氧浓度条件下时缸内温度分布(N ) Fig.10 The in-cylind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N ) 图11不同氧浓度条件下CA50时缸内温度分布(CO ) Fig.11 The in-cylind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CO ) 从图10和图11比照也可发现,在相同氧浓度下,虽然进气中CO比例较大时缸内温度分布更加
20、均匀,但局部最高温度仍和进气中N比例较大的工况差异不大。由于NO排放主要受氧浓度和局部最高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N和CO的稀释效应对降低NO排放的效果是相当的,即氧浓度是降低NO排放的主要原因。从图12三者的NO排放比照看,在相同氧浓度下,进气中CO比例较大时,NO并没有大幅降低。图12NO排放比照Fig.12ThecomparisonofNOemissions6结论(1)EGR中的N主要起稀释效应,而CO包括稀释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等作用。N和CO的稀释作用对降低NO排放的效果相当,即氧浓度降低是NO降低的主要原因。(2)在相同氧浓度条件下,进气成分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比热容的影响
21、,CO降低碳烟排放的主要原因是其比热容较大,延长了滞燃期,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并降低燃烧温度防止了局部过浓区和高温区,从而抑制了碳烟生成。CO与燃烧中生成的碳烟直接发生化学反响也可能是碳烟排放降低的一个原因。(3)数值模拟结果说明,进气中参加N时,氧浓度在13%时缸内-T分布仍不能完全避开碳烟和NO生成区;而进气中参加CO,氧浓度降至15%时就同时避开了NO和碳烟生成区域。进气成分对燃烧路径影响较大,且CO比例较高时,滞燃期延长使缸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4)降低氧浓度和压缩终了缸内温度,延长滞燃期,使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是实现同时降低NO和碳烟排放的重要技术途径。参考文献1 Carlo Beatrice, Giovanni Avolio, Nicola Del Giacomo. The Effect of Clean and Cold ; EGR on theImprovement of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in a Single CylinderResearch diesel Engine. SAE Paper 2021-01-0650, 2021.2 Ogawa, H. Miyamoto, N. Shimizu, H. Kido, S., Characteristic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样本
- 重型废钢采购协议
- 代理记账与办公自动化合同
- 每月服务费用合同
- 个人职业操守保证宣言
- 工程承包合同样本
- 网络运维服务协议
- 房屋交易合同说明
- 招标代理机构比选评价
- 严守保密纪律忠诚使命担当
-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 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 环境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台账
- 框架柱+剪力墙工程施工钢筋绑扎安装施工过程
- 苏州预防性试验、交接试验费用标准
- 最新【SD高达G世纪-超越世界】各强力机体开发路线
- 泡沫混凝土安全技术交底
- 完整MAM-KY02S螺杆空压机控制器MODBUSⅡ通信协议说明
- 《纳米材料工程》教学大纲要点
- 长春市劳动合同样本(共10页)
- 南京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项目融资分析报告(第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