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人教版福建专用)课件18张PPT。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掌控文言文阅读的金钥匙文言文阅读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否则可能到考试时感到不足以应对。学习阅读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考试说明规定的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即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是学习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基础 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大都从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开始,而后逐渐延伸到课外文言文,直至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这些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无论从语言到内
2、容、到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学习这些文章,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万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不能如讲故事一般将其内容概述下来即视为翻译。 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的基本构成单位,对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应该说虚词比实词好掌握。但文言虚词同现代汉语的虚词相比,要比文言实词同现代汉语的实词相比的差距大。文言虚词中,几乎没有一个词是古今完全相同的,而且用法复杂
3、,使用频率还颇高。所以在下工夫学习实词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虚词的学习。需要提醒的是: 1.文言虚词也存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淆的问题。如文言文中的“所以”连用,常常是“所”和“以”两个单音词,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同解。还有“于是”、“至于”,也常常是介词“于”和代词“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其意义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和介词“至于”。 2.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更多,情况更复杂,甚至在同一语段中使用同一虚词,词性也相同,含义却各异。如察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这段话中,用了四个“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如果笼
4、统地译为“他”就会指代不明,因为它们指代对象不同,第一个指代“抱婴儿的人”(前文有交代),第二个指代“婴儿”,第三个指代“婴儿”,第四个指代“婴儿的父亲”。 3.注意文言中的兼词。所谓兼词,是指古汉语的合音兼义词。从语音上讲,是由两个(或三个)字音合成的一个音节;从词义上讲,是指一个词包含有两个词的意义。如“盍”、“焉”、“诸”、“叵”等有时“兼义”,要分别讲时为“何不”、“于其间(于之)”、“之于(或之乎)”、“不可”。 4.同一个意义,可以用多个语词表达。如第二人称代词“你”,在文言文中就用“女”、“汝”、“若”、“而”、“尔”等多个词来表示。 二、掌握语法规律是通向文言文阅读的一条捷径
5、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 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疏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此类语句。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工夫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一些固定句式。 三、了解
6、古代文化常识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内蕴的必经之路 文言文,不仅关涉着造字之源、句式之法、为文之妙,还包容着人物事件、先哲之理、阴阳之变,乃至战争、礼俗、宗法、地理、数术,更与古代历史密切相关。特别是选入我们中学教材的,又都是久传不衰的华章,其内蕴就更丰富、更深邃。那么,要准确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不行的。我们在逐篇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点滴积累,而且还要做必要的、较有系统的整理,如古代吏制、郡制、刑法、科举制度,人的姓名、字号、谦称、敬称等等,不求过繁过细地掌握,但要大体了解。 学习阅读文言文,还要学会断句,掌握翻译方法,学会分析综合文意特点等等,诸多环节和技能训练要同时进行,这
7、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完成中学阶段文言文阅读学习的任务。福建省最新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考试说明还对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在文中的
8、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所谓“浅易”,就是命题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能够让学生阅读有兴趣,思考有规律,答题有方法,不出现冷僻、艰深、晦涩的题目,不故意为难学生。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三是侧重于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从近几年福建卷的考查内容来看,文言文阅读的
9、命题考查有如下特点:1.体裁选择的多元化。 文言文阅读的体裁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特点,2009年的张自新传和2010年的周维城传同属人物传记散文, 2011年的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则是游记散文。2.选材范围的扩大化。2009年至2011年福建卷的选材均突破了以前高考文言测试大都从“正史”选文的范畴,均选择了从古代官员、学者、个人文集取材的方式。文言选材范围的扩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注重能力考查的重要特色。3.考点、题型、分值的固定化。福建省两年来文言文阅读考查一直是4道题目,即实词、信息筛选、概括(理解)分析文意要点、文言翻译(2个语句)。题型是3个客观选择题+1个主观翻译题。分值为15分,其中文言
10、翻译6分。由以上特点可知,福建省2013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仍将延续近年来的命题特色,但也可能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做出一些调整,如选材的范围(这方面应重点关注古代较有影响的个人文集的选文)将进一步扩大,文体选择(重点是人物传记、游记)将更加灵活等。 课件151张PPT。第一讲 文言实词 规律可减少我们探寻的时间,技巧更是我们应考的利器。讲解难点、归纳重点各个突破学有余力,专家点评明晰思维轨迹懂方法;直击高考现场,规范答题习惯得高分。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借东风踏青云,源动力在此。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含
11、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对于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
12、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实词“间”常用的义项有以下几个: 间缝。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缝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 无厚。” 介入其间,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断断续续,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挑拨离间。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 暗中,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 乃屏人间语” 抄近路,抄小路。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
13、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古今异义 古代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读,而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是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头皮”“树皮”。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 原义 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 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 原义扩大 (2)词义缩小。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
14、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让”在文言文中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义,又可表示责备之义,现只表示前义了。 (3)词义转移。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称、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 (4)词义的强化、弱化。 如“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之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之义,词义强化了;再如“怨”,古义表示仇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 (5)感彩变化。
15、 3.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4.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完全相同。它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而目的是拉长音节,使语气更加充足,使语意更加充实。如“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意思一致,“谤讥”两个词语都是“批评”的意思。 5.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近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16、 (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用义偏在“异”,不在“同”。(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 6.词类活用 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临时发生改变,它的用法也可以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 记)其一
17、犬坐于前(狼)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形式十分灵活,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有时也通过文言翻译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 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
18、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
19、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某:我。 甃结:砖块建筑。 聚足:登台阶 一步一停。 徙倚:来回走动。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次彭泽次:排列B.芜秽充斥秽:杂草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D.起佐郡起:起任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0、“延祐五年”“七月二十八日”“明日”这些都是表示时间顺承的词语,在临川见完吴幼清后,又来到了彭泽,并在此停留下来,还在第二日登上了小孤山。因此,“次”应为“驻扎、停留”之意,而不是“排列”的意思。D选项中文言实词“起”为动词“起任、起用”之意。除此之外,文言文中“起”还有哪些用法及义项?请举例归纳一下吧:_ 动词,站起、起来。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动词,发动。如“将军起兵据有江东”(诸葛亮传)。动词,建造。如“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 (三国志吴主传)。动词,开始。如“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21、(1)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意。 (2)审清题干要求,在原文中找到选项中语句的具体位置,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3)将选项中加点词的词义解释代入语句中进行验证,逐一排查,最终确定正确答案。A项“舟次彭泽”中的“次”如果解释为“排列”的话,句子就不会通顺,显然代入验证是不正确的。 答案:A。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登者忘其险焉日就圮毁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必能有为无疑矣A. B. C. D.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句写在临川见吴幼
22、清先生,写登临的人忘记了小孤山的险峻,句只是对李维肃的一个判断,三句和“新修一柱峰亭”没有任何关系。做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予以排除。答案:D。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露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意,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反
23、复比较,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景观、事件以及的观点态度等内容。B项曲解文意、张冠李戴。从原文“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可以看出,牧羊亭破败不堪主要是守护者造成的,后文又提到“非彭泽所治境”。可见,彭泽县令不是牧羊亭破败不堪的责任人。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弄清选项中“内容要点”和“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 第二步:关注文言文段中对人事、景物、事理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观点态度。 第三步:将选项中列出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筛选、分析出的“观点态度”认真对比,若题目要求选正确项
24、,则选两者相吻合的;如果选错误项,则选两者不相吻合的。根据本题的选择要求,结合文意分析得知B项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彭泽县令面对破败景象,也想整理此地,而非他的失职所致。故选项B不符合文意。 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译文:_(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译文:_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时词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为动词,新修;“更题”为“重新题写”的意思。
25、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其”代指李维肃; “以”为介词,凭借的意思;“少”为通假字,通“稍”,意为约略。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附 延祐五年,我凭借天子的命令,在临川召见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我乘船旅途停留在彭泽。第二天去攀登小孤山,观看到它的雄伟突出险要雄壮,豪迈地抒发情怀,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喜欢它的高明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半山腰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
26、纳天下的流水,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神态自若地坐在那里欣赏景色可以借此过完一整天。石级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整坚固,登山的人忘记了它的险要。这大概就是从前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修筑的吧,距离现在六十二年了。然而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每上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 以至于牧羊亭上,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会儿也不能在 亭上停留。这时彭泽县令都在场,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子管好。问看守亭子的人,回答说:“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于是一起含怒而无奈地离开。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他。他说:“
27、这是我管辖的土地。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所以称一柱的原因,是因为它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并且各种打击破坏势力,从各方面一起涌来,它也不会为之动摇;使它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势,虽然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都将倒下驯服顺从,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不是这个山峰,那么谁能够抵挡呢?自己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您应当为我记录下它。” 李侯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几十年,历任郎官,(大家)称之为“有资历的老臣”,文雅有才华,因为正直有骨气自我把持,很是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顾忌。时间长了,被任命为安庆府判。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
28、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维肃认为不值得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况且一座微小的亭子,对于郡政没有大的危害。到这里不到十天,一旦知道自己应当做的事,立即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想而知道,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文言实词含义理解六法 1.语境推断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2011福建卷)“舟次彭泽”一句中的“次”有“临时驻扎和住宿、按顺序排列、等次、次一等”等义项,根据原文第一段“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的语境可知,“次
29、”理解为“排列”不当,应为“停留、驻扎”,此处可解释为“停泊”。 被考查的文言实词是语言链条中的一个“元素”,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任一代码,借助语境的“语言流”来推断这一代码应该具有的意义。如果这一意义能使“语言流”畅通,那么,这个意义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把推断的意义与选项中的解释进行对照,然后就可以作出判断。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开词语本身的意义而作推断,而应该把自己所掌握的该词的义项与推断的意义结合起来判断。 2.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
30、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对偶句,所以句中的“谏”和“追”,只有从结构上对举分析,才能推知却是“挽回、补救”的意思。 3.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如宋史何灌传(2011新课标全国卷)“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中的“彻”,前有副词“皆”,后有名词“甲”,因此“彻”在此应是动词,做谓语,选项中释为“穿透”是确切的。 4.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
31、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周维城传(2010 福建卷)“未及属稿 ”一句中的“属”,结合“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其释为“撰写”是正确的。 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形”在课外,但根基仍在课内。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用好教材这块宝,善于由高考文言语段中的实词联想到教材中意义相对应的实词,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5.成语对应法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泽命不渝,信也”(2011山东卷)中的“渝”,可以用成语联想法
32、,成语“矢志不渝”指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渝”为“改变”之意,由此可推断出“渝”在文中的含义应是“改变”“违背”,惟如此才与后文的“信也”保持语意的一致。 6.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如“仍充岭南采访使”(2011辽宁卷)句中的“充”,若解释为“代理”,代入句中检验发现讲不通,可知该项解释是错误的。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应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否则理解极易出现偏差。因此阅读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文言文有哪些技巧呢?我们不妨一起想一想,交流一下。 在
33、解答文言实词类题目时,应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1.读文技巧 理解文言实词,首先要会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意识。文 言文中词语的意义大多不同于现代汉语,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让自己进入文言情境,从而形成思维上的文言状态。这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感性入口。辨明体裁风格。高考考查到的文言文体裁主要有三种:传记、散文、议论文。其中传记是重中之重。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用词习惯,心中有文体概念不仅有助于把握文意,而且便于理解词语。同时,文章的整体风格特点也是我们解读文章、理解词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熟知文化常识。文言文中往往含有比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典
34、章制度、官职封号、历法纪年、礼仪器物、姓字名讳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知识,它们往往就会成为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的绊脚石。 2.读句技巧 文言实词最小的语境就是其所在的句子。文言语句有其“个性”:句子的构成要素大多是单音节词语;虚词使用频繁;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 词类活用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特点都是把握句意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应在把握这些“节点”的基础上理解句意。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性,不能把语句割裂开来理解,不能断章取义。 3.读题技巧 文言实词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尽管题干、选项都比较简单,但我们在读题时也必须认真而仔细。读题干,要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
35、“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读选项,一读句子,把握句子的基本特征,弄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二读解释,揣测命题人设题的意图,大致确定词语释义的方向,根据解释判断实词的词性以及该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4.选答技巧 命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我们答题的过程就是确定选项的过程。我们在确定选项时,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用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解释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与原文大语境是否吻合;用排除确定项的方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用对照选项的方法对相对熟悉的词语侧重于进行意义、用法的分析和判断,对较为陌生的词语侧重于从其与语境的关联性的角度进
36、行推断。 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题,做对与否,对文言文阅读的其他题目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同学们可注意以下解题步骤: 1.审读语境,寻求相关信息,推断词义; 2.调动知识储备,为推断出的词义作佐证; 3.将所给词语义项一一代入,检验语境是否通顺; 4.采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 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
37、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姨妹:姨母的女儿。二子:两个女儿。中 和:唐僖宗年号。缗:穿钱的绳。绐:哄骗、欺骗。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 伏:通“服”,佩服B.俾其人他徙 俾:使C.已别除官 除:任命、授职D.解维而逝 解维:想通了选D。解维:意思是解开船绳。维,系物的大绳子。附
38、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 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看到一
39、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器,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没有再回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 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列,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
40、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才,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死,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
41、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国孔融高才倨傲 倨:傲慢B.更为纪拜 更:改C.属吕布破 属:适值D.太祖以谢群 谢:道谢选D。谢:应为“道歉”或“谢罪”。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为模、逵秽德 B.人民至少C.不过一大郡 D.今中国劳力选A。A项,与现代汉语同,均为“认为”。B项,古义为“少到极点”;今义表示最小的限度,副词。C项,
42、古义为“不超过”或“相当于”;在现代汉语中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有时作连词,表示转折。D项,“劳力”古义即“使力劳”,使动用法;今义指从事体力劳动。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群为儿时 辟群为别驾B.以为模、逵秽德 廙深德群C.今东,必与之争 备遂东,与袁术战D.世以群为知人 将何以应敌选C。A项,判断动词,是动词,担任。B项,名词,品德动词,感激。C项,两个“东”都是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D项,动词,认为介词,凭,凭借。附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人。祖父陈实,父亲陈纪。 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陈实就觉得他不同凡俗。鲁国的孔
43、融才高意广,生性高傲,年纪在陈纪、陈群之间。他先和陈纪是好朋友,以后又与陈群交往甚密,于是改视陈纪为长辈,陈群由此声名显扬。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聘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刚刚病死,徐州的佐吏迎接刘备,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他说:“眼下袁术的力量不可低估,若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袭击将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刘备不听劝告,就带着人马东进,和袁术缠斗不休。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然后又派兵去支援袁术。刘备一败涂地,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他便跟随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聘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掾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下邳
44、的周逵,曹操决定征召二人。陈群把征召的教令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曹操,认为这两个人品德不好,早晚会败亡。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由于为非作歹而遭杀身之祸,曹操为此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以后吴人叛乱,戴乾忠义赴死,陈矫则成为名臣,世人为此都称道陈群是慧眼识人。 青龙年间,朝廷营建宫室,致使百姓耽误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个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
45、国尚未消灭,国家还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反击侵略的准备。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忙于兴建宫室,臣下担心老百姓会日见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这可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当初太祖在世时,刘廙因为受弟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株连本当斩首,陈群向太祖讲了自己的看法,太祖说:“刘廙是一代名臣,我也正想赦免他。”于是令刘廙官复原职。刘廙由衷地感谢陈群的恩德,可陈群说:“议论刑罚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情,况且决定来自明主,我又知道什么呢?” 加的题目是与本节考查内容一致的题目。其余章节相同,
46、不再一一说明(三)(2012厦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 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刁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
47、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縠?
48、”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逾:翻越B.会竖刁等为内乱 会:恰巧C.重耳谢不敢当 谢:感谢D.皆阴来劝
49、重耳、赵衰等反国 阴:暗中选C。谢:辞谢,推辞。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流亡时得到帮助的一项是( )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为内应甚众A. B. C. D.选B。得到帮助的是重耳的弟弟夷吾;谈论的是报答的话题;说的是楚成王对重耳及重耳的大臣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重耳先后两次遭到父亲晋献公和弟弟晋惠公的追杀,只得逃往他国。B.齐桓公死后,因齐国内忧外患,重耳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着离开齐国。C.楚成王厚待重耳,可重耳却以“辟王三舍”回答楚
50、成王的询问,楚成王非常失望。D.在外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当了晋王,得到多数晋人拥护。选C。“楚成王非常失望”有误,原文是楚成王理解重耳的处境和心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译文:_(2)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译文:_答案:(1)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做他们的命根子。(判断句、“穷”、“以”)(2)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如今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遇”、“至厚”、“孙”)附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二十二年,献公派宦官履鞮追杀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官追赶,砍掉
51、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国。重耳在狄国住了五年,晋献公逝世了。后来,晋国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当国君,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惠公因害怕重耳,又派宦官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听说这个消息,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国,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到达,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如今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桓公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什么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就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五鹿,挨饿而向乡野平民乞讨食物。重耳到了齐 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马车,重耳对此
52、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国住了两年,齐桓公去世,恰巧竖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侵犯齐国。重耳在齐国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开齐国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侍女把它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说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哪里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国,我不能离开。”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做他们的命根子。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私下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谋划,灌醉了重耳,
53、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重耳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您在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久,小国都轻视您,何况大国呢?如今楚是大国却坚持厚待你,希望您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您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热情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您绰绰有余,我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我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见,请让我为您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
54、了,如今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遇坎坷很久了,他的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排的,怎么可以杀了他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换成什么说法呢?” 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这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在九月死去。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说重耳、赵衰等人返回晋国,想做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返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共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晋国,重耳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国百姓大多归附他。 (四)(2012漳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
55、州乎?读鲍照芜 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 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 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
56、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嗥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
57、,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文章有删节) 零瓮(zhu)断甓(p):残墙碎砖。信:连住两夜。鼯狖(w y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礼曹,客有过者过:拜访B.审视,玻璃五色具审:仔细地C.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既:既然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
58、艳诗于:在选C。既:已经。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 ) 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A.B.C.D.选B。是客人所说的话;是郡里的人知道“我”来到这里,非常喜悦;是的身世状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B
59、.文章写应请凭吊蜀冈,一路所见,故园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D.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选A。文章开头并没写的所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译文:_(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译文:_答案:(1)有拿着古代经典请教(我)并质疑问难的,有提
60、出历史事实询问我的。(2)天地间的四季,没有比酷热的夏天令人难受的,又没有比初秋令人感觉良好的。附 在礼部期间,有个客人拜访我说:“你知道现在的扬州是什么样吗?读一读鲍照的芜城赋,就知道了”。我听了他的话,感到悲伤。 第二年,我请假到南方游玩。到达扬州,于是下船住进了旅馆。 过夜之后,沿着住处的东墙步行,遇到一座小桥,俯身看桥下小溪,溪流声很欢畅;过了桥之后,碰到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有毁坏的地方,可以登上城墙,登上之后,扬州方圆三十里,前后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景观都呈现在眼前。清晨雨淋湿房屋,屋瓦像鱼鳞一样齐整,没有残墙断瓦,我就开始怀疑在礼部时那位访客的话不真实了。 到了街市上之后,想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钢材副产品钢渣购销协议样本
- 2024电力资源互供电紧急调配协议
- 二手车专属购买授权协议:2024年
- 2024年铝合金门窗施工及保修协议
- 2024私人借贷协议详细示例大全
- 2024年小型公司劳动协议模板
- 怎么写电脑买卖合同范本
- 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绘图及BIM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齐齐哈尔大学《过程装备维修管理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入股网吧合同范本
-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主题班会
- 2024年采购部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CAD绘图评分表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3年修订)全文1500字
- 2024年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报告
- 2024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社会招聘138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 在建工地第三方安全文明巡查方案、在建工地安全文明施巡查方案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